真正的易经大道-----阴阳论(没有五行,只有阴阳)
把天人体系用天干地支组成的体系表示出来,用以推算命运历程。既然如此,那么天干地支应该存在着一种固定的逻辑关系。古人把这种逻辑关系定义为五行生克的关系,把天干地支分别冠以五行,然后把干支以五行之间的作用关系来论。五行之间的作用关系为: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古人把天干地支分别配以五行,就可以使干支按它们各自从属的五行属性进行作用,这样干支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完整性的作用关系。自古以来,所有命理研究者都将以上干支关系奉为圭杲,深信不疑,孜孜从之。却从来没有人因这套作用关系带来的不高的准确率而对之产生怀疑。却不知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运用了一套作用关系并不完善的体系来推算命运的。既然作用关系都搞不懂,不完整,那正确率从何而来呢?实际上干支之间是一个统一严密的混沌体,这个混沌体里只有阴阳俩部分,并不是随意而安上的五种五行性质。这个混沌体是完全按阴阳二气的转动来进行作用的,这就是阴阳图的本质,也就是我根据陈抟传下来的太极图领悟的描述干支作用关系的阴阳论。我领悟阴阳论之后,才发现上至先秦,下至如今,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深刻的理解阴阳二气的变化,理解阴阳图的本质。阴阳图的本质从略,这里只根据阴阳图的本质说一下干支之间是如何作用的。以地支为例:
午
巳未
辰申
卯 酉
寅戌
丑亥
子
实际上这十二个地支,性质都是一样的,虽然把阴阳图分为十二个部分,但实际上都是一种气场的十二个部分而已。以子为中心举例言之,当阴阳轮顺转时,阴阳图中的气场从子开始流动,从子处流动到丑处,又流动到寅处,接着是卯处……一直流动……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复归到原来的子处,这样阴阳二气就完成了一个轮回。那么,上述阴阳图的转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当气场从子流到丑时,就说明子处的力量流到了丑,使丑处增力。继续流动,子流到寅,子的力量流到了寅处,也就是子使寅增力,对于丑和寅来说,也就是子生丑,子生寅;但对于子来说,自己的力量在了这子和寅一部分, 这叫做丑泄子,寅泄子。同理,阴阳图继续流动,子生卯,(卯刑子,相刑的本质)生辰,生巳,当子流到巳时,几乎所有的力量都流到了巳,流到午时,子的全部力量都流到了午,也就是说,子到了午时,就完全无力了,看起来,午使子完全消失了自己的力量。这叫做午冲子。这就是相冲的本质。子到了午处,完全无力,物极必反,阴阳图继续流动时,又流到了未处,子的力量又开始逐渐复生。也就是未对于子来说,未使子的力量增加。由于未是子在完全减力之后的首次增力,未就叫做子的长生。但对于未来说,子处使自己的力量减少了,叫做子泄未。继续流动到申--酉--戌--亥,子的力量越来越强,回到了本身原来的地方时,子的力量就完全恢复了,和原来一样了。这时的子就叫原来的子的帝旺。 通过以上对阴阳图流动的描述,就可以整理出十二地支之间的作用关系:子生丑寅卯辰巳午,丑寅卯辰巳午泄子;未申酉戌亥生子,子泄未申酉戌亥。当然阴阳图不一定非从子处开始不可的,阴阳而气是一个严密的混沌体,无论由哪一部分开始流动都可以的出十二支之间的关系。以其它支为中心转动同理。值得一提的是天干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像地支之间一样,是按阴阳图的转动进行的。天干代表天气,是太阳热量的变化,地支代表地气,是地球自身能量的变化。天干之间的作用规律另有可循,这里就不多说。
由上可以看出,古代把干支按五行体系进行的作用关系,实质上只是被阴阳论包涵于中,是阴阳论中的一部分。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阴阳图,只按阴阳作用关系的一部分来对人的命运进行推理,当然做不到多大的准确率。只有完全按阴阳图的转动去处理十二支之间的关系,才可以达到100%的准确率。我在实践中按阴阳论处理干支之间的关系,无有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