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观众朋友,你正在收听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现在是播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特别新运,接下来我们继续给大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的相关的背景,从1970年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以来,我国已经研制成功12艘运载火箭可以运载不同卫星和飞船,传统意义上的火箭还达不到载人航天的要求,必须研制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9点10分,“神舟”五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曹刚川等一些领导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发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是整个长征系列火箭当中重要成员,而长征家族也是世界著名的运载火箭的系列,它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射历程。
吴雁生 : “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提高可靠性发展出来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载人的需要,为运送我们的宇航员和今后的载人飞船用的,新型的火箭的范围覆盖很广,搞空间站也好,对月球的探测,都需要更先进的运载火箭,新型运载火箭要覆盖所有这些用途。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第一港的航天器的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早建成卫星发射基地,这里地势平坦,干旱少雨,每年大概有300天可以进行实验,是发射航天器的理想场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专业素质队伍,拥有先进的设备系统,一个综合性现代化的航天发射中心,具有先进完备的指挥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任务控制系统,以及生活与医疗保障系统等等。1997年,国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筑我国第一个载人航天发射中心,这个分为技术区、指挥区,航天员区,技术写作区等部分。主要的测试和发射工作都在发射区完成,距离发射区1500米的技术区能够对火箭发行遇到的各种状况进行精确分析。我国科技人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了三垂一远的发射方式和远距离测试,这种新模式改变我国六十年代火箭发射水平测试、水平运输的方式,避免火箭卫星经过测试以后。1970年长征运载火箭成功运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四次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的无人飞行实验。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杨利伟,男,辽宁绥中人,1965年6月出生,1983年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队航天员,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一飞行学院,92年、9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国家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正式成为我国的首批飞行员,他拥有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光荣地被选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首批梯队人。
“神舟”五号发射载机发射场准备就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说,“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旅行穿着的航内航天服,材料和面料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与美国、俄罗斯研制的航天服在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我们根据中国人的体形特征,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是安全可靠的。
湖南上空通过肉眼就可看到“神舟”五号: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神舟”五号升空,让湖南的天文爱好者欣喜不己。天文学家昨日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只要天气晴朗,大家通过肉眼就可看到“神舟”五号从湖南上空飞过,亲眼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商机千载难逢,中国商家纷纷搭乘“神舟”五号: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已进入倒计时,当众多目光聚焦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精明的商人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一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
本网记者现场报道:在“神舟”五号的发射、飞行和返回阶段,北京航天指挥中心指挥大厅是真正的“神经中枢”。对飞船的指令将由这里的指挥人员下达,并通过各个测控点准确执行。
本网记者现场报道:6:51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正前方的高分辨率大显示屏上分别显示航天员的当前状态,测发口令信息、飞船系统信息和发射场发射塔的现场情况。在显示屏幕上方的一组数字是任务时间、北京时间和准备时间倒计时。显示大屏幕左右两侧悬挂着红幅标语,“圆满完成载人首飞任务”,“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
参加“神舟”五号海上应急救援的三艘救捞船随时可以执行任务:15日9时,“神舟”五号准时发射。三艘在海上待命的救捞船开始启动救援程序,随时可以执行任务。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中校军衔,1992年、199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发射实况回放:6时15分航天员进入飞船船舱,今晨6时15分,进入飞船返回舱的杨利伟坐到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起飞前,杨利伟在舱内进行各项准备,完成100多个动作。
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杨利伟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杨利伟今年38岁,身高1.68米,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曾是一位具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歼击机飞行员。他的妻子是现役军人,有一个8岁男孩。此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公开亮相。他们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杨利伟表示有信心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发射实况回放:火箭点火升空情景:15日9时整,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轰鸣声中直冲蓝天,把一条巨龙般的桔红色烈焰留在秋日的戈壁长空。
将“神舟”五号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起飞重量479.8吨。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4艘无人飞船送入太空。
在历次载人飞船发射实验当中,我国的远望号在测量行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快讯(航天员杨利伟报告“感觉良好”) : “神舟”五号飞船工作正常。9时34分,航天员杨利伟报告:“感觉良好。”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今天上午9点整“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实况方面。托举着“神舟”五号“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轰鸣声中直冲蓝天,象一条巨龙一般的烈焰留在戈壁长空。在9点发射成功之后,大约十分钟以后,火箭按计划把飞船送到预定轨道,备有直升机的小分队在各预定落区在寻找火箭黑匣子和残骸。
发射倒计时,航天员镜头回放 : 航天员出征,约好明天见,观众席一片安静,聆听航天员出征前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对话。航天员感谢首长和祖国人民的关心和鼓励,汇报在舱内感觉很好,最后还幽默地说了一句,“明天见!”。
快讯(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15日9时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全长8.86米,总重量7790公斤。返回舱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返回舱。飞船返回后,轨道舱将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 “5、4、3、2、1……点火!”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般的轰鸣,“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留在了秋日的大漠长空。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巴西航天局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是重大历史性事件 : 巴西航天局局长路易斯?贝维拉夸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将其第一位宇航员送上太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巴西航天局向中国表示热烈的祝贺。
按照计划,“神舟”五号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轨道舱将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分布在国内外陆地和海域的9个测控站、4艘测量船对本次载人飞行实施跟踪测控,通过生理遥测参数和回传图象及话语通信,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生活和工作情况。
目前,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显示大厅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针对“神舟”五号飞船空中运行轨道布设的13个测控站,组成了庞大的航天测控通信网,为飞船提供测控通信支持。
这些天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在神舟四号第一次成功运行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还可以广应用在海洋等其他科学领域。
太阳帆板——飞船上的发电站 :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脱离运载火箭顺利进入太空,展开后的太阳帆板就像是飞船长出了两对硕大的翅膀,通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来为飞船上的电器设备提供能源。
“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逃生 : 用于中国首次载人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火箭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张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首次采用55项新技术 : 火箭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用于中国载人航天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首次采用了55项新技术。
用于中国载人航天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首次采用了55项新技术,据载人航天工程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介绍,这枚火箭首次采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船、箭、塔组合体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改变了过去水平总装,水平运输的模式,首次采用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技术,其他先进的广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弱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谈“长征”二号F型火箭 : “高可靠和高安全是载人航天的生命线。”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在发射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用于载人发射的火箭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保证了航天员在上升段的安全。
人民网 : 俄新社消息,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后,俄罗斯航天局祝贺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选择在白天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选择在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而且万一发生意外可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人民网记者赵亚辉自南太平洋“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报道 : 测控船结束跟踪,神舟五号航天飞船一切正常。
人民网记者赵亚辉自南太平洋“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报道 : 现在是当地时间凌晨2时,“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上所有船员刚刚收听完现场调度的神五发射转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秦文波 : “神舟”五号飞船装有52台发动机,能够精确调整飞船飞行姿态和运行轨道。此外,飞船采用了多种先进的通信手段,确保航天员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通信联络的顺畅。
人民网记者赵亚辉自南太平洋“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报道 : “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已经进入倒数11小时准备。在当天时间今天13:30(北京时间21:30),“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将进行神五第9圈的实时跟踪测量。
我国进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胡锦涛到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 : 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共中央书籍、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的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太空中航天员怎样工作和生活,总设计师细说详情 : 按预定程序,火箭托举着飞船升空583秒后船箭即分离。船箭分离标志着飞船进入了外层空间的近地轨道,航天员也就开始了在轨飞行的工作和生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航天员将如何在太空工作和生活。太空饭菜:一日三餐均可口,两次睡眠:每次三至四小时……(新华网)。
“神舟”五号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等部分组成,其中轨道舱和返回舱为密封舱,是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航天员的工作、饮食和睡眠都在轨道舱内进行。
航天员体验失重感受 : 神舟五号飞船正在进行环绕地球的第一圈飞行。地面指挥人员报告舱内环境正常后,航天员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记者从航天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杨利伟手中拿着书和笔,当他松开手时,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立即飘浮起来。(新华网)
冯如的相亲关注“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 : 每年的十月,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恩平市杏圃村的村民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家门口的水稻和甘蔗收成上。但是今年,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数千公里外的酒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地方。(新华网)
航天员一日三餐的食谱由营养学家指定 : 早、中、晚三餐,三天之内不会重样。食品为各种罐头和复水食品、米饭、水果都以真空脱水的状态贮存,食用前可以复水,也可用加热设备加热。航天员的食品设计要求,主要是残渣要少,热能要高同时易消化。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飞船还为航天员准备了像八宝饭、鱼香肉丝之类的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
这次飞行中,为航天员安排了两次睡觉时间,飞船上没有床、没有被子、没有枕头,只有一个睡袋,航天员可以将睡袋挂在舱壁上,钻进睡袋,一拉拉链就可以睡觉。睡觉一般安排在不需要航天员向地面飞控中心报告和配合中国的时段,一次安排三四个小时。
航天员在飞船里依靠地面获取信息,除了对飞行器进行管理之外,航天员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时候睡眠、大小便情况都要向地面报告,如果飞船自动控制出现了故障,航天员要取代自动控制系统来进行人工控制。
三艘海上应急救捞船完成任务返航 : “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升空后,根据指挥部指令,参加海上应急救援的三艘救捞船“北海102轮”、“德鲲轮”“德意轮”完成任务返航。(新华网)
蒋兴村 : 中国育种有一个偶然性,不一定都是好的性状出现,也可能有坏的性状出现,也有些性状我们现在不知道。
刘敏博士 : 航天育种是比较新的事情,在机理研究方面还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不清楚的,所以这项工作还需要进行很多的科学探讨,来证明航天育种究竟的遗传机理是什么,这项工作我们正在做。
人民网记者廖文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目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 9时整,随着大地的一阵震颤,““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抛整流罩。”“神舟五号报告:眩窗打开!”火箭飞行200秒后,从太空传来杨利伟清晰洪亮的报告声,指控大厅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船箭分离成功。”大约10分钟后,东风中心调度报出了这一令人振奋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