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94阅读
  • 21回复

生动活泼的小说-----绝对精彩 抢着来看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03-17
潇水 著
引子

其实地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甚至最早的地上根本没有人,46亿年前的地球,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地球整个是一大火球,红彤彤地,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而光秃秃,像一堆核废料。慢慢到了6亿年前,海洋里才吞吞吐吐冒出生命,很多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地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汁表面发了霉。3亿年前的时候,陆地上边开始冒出森林。到了2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
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小行星的撞击给害苦了,恐龙混了1亿多年就绝了迹。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开始在天上飞,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将近一亿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要“The End”的时候,成形的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跚着出现在草野上。

最早的人类,是一位叫“露茜”的女士,她身高一米零零左右,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具体是在埃塞俄比亚中部。“露茜”是考古学家给她起得名字。这位人类的祖奶奶“露茜” 并不是孤独的,因为在五十万年后,她有了一批邻居。这帮邻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计十三口子,游荡在肯尼亚地区,如今变成好几百块散碎的骨头,被考古学者挖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些落单的“前辈”们,独自游荡非洲,不知是野兽吃了他们,还是他们吃了野兽,总之他们的骨头都不全,有的只有脑袋,或是零星的大腿,东一块,西一块,撒丢在非洲大陆上。这些三百万年前最早的人类代表,浪迹江湖,埋骨非洲,开启了旧石器时代的曙光。于是人们有理由暂时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乡。

而我们中国这里,尽管非常恼怒,却怎么也挖不出三百万年前的古人遗骸。就算是非常使劲地挖,也只挖到了两颗人牙,算是最早的了(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七十万年前),地点在云南元谋县。这两颗人牙的主人,不但会使用打制的石器,还会用火烤肉骨头吃,因为附近有火烤骨头的遗迹。从牙齿上判断,他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了(不知道怎么判断出的,Faint!)。总之这个相貌堂堂、牙齿发达、吃烤肉的家伙,终于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剩下了两颗门牙,愣愣地放在博物馆里瞪着空气。

接着,从湖北郧西县的神雾岭白龙洞也发现好几颗古老的人牙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不知道是动物吃了他,还是他吃了动物。

接着,陕西省南部的蓝田县,找到了“蓝田人”的一小块脑壳和三颗牙齿,是五六十万年前的,跟三门马、大熊猫、鼢鼠、李氏野猪、葛氏斑鹿、中国鬣狗、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獏等可爱的动物生活在一起。

随着年代逼近,骨头越来越多,五十万或三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则一共有四十多口子,男的身高1.62米,女的1.52。住在这帮人楼上的则是“山顶洞人”,一共是八个人。他们八个像大学生那样合住一个寝室(洞里),但他们只有三个人头(另外五个人头不知道去哪玩了)。这八个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欢拿动物骨头做成的针来缝制衣服穿,脖子上还挂着海贝,脑袋上插着鸟的骨头、鱼的骨头。石珠、鱼骨都用赤铁矿粉染成红色。海贝是从几百里外的海边弄来的,希奇难得,穿成一串,挂在手腕上,跟手表一样值钱,并且他们还使用了坟墓,这也是一种创举,时间是在两万年前,他们的脑容量已经跟现代人一样了,难怪这样懂得臭美,并且两万年前的亚洲人开始向美洲移民,穿过白令海峡。

所有上述这些可爱的古人,如今都死了。活着的时候,他们使用过石斧和削尖了的木棒,还豢养大羊和小狗,但是不会种粮食,逍遥于单纯而美好的旧石器时代(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他们还发明了伟大绝伦的弓箭,这是当时的远程导弹(箭头是石头的,出土于山西朔县峙峪,二万八千年前)。并且他们用兽皮制作衣服,有爱美之心,但还没有文字,有三分之一的人高高兴兴地活过了二十出头才死,其他只活到十五。这些人最后还发明了钻孔技术,通过磨擦取火和钻木取火培养火苗,也就是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燧人氏先生发明的火技术,使得人们吃上烤肉,化掉腥臊,不再闹肠胃病了。

三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结束了,到了距今一万年前,陶器出现了,标志着新石器时代来临了。人们开始思索自身的来源。“最初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新石器时代的哲学家们在吃饱了羊排以后,抱着羊骨头望着天空自问。

“人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旁边吃了煮鸟蛋的伙伴回答。

“人是从树上生出来的。”——掏鸟蛋的说,他抬头看见河岸远处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

“人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一位疯子说。

“要我说啊,人是女娲姐姐抟土捏成的!”发出这个豪言壮语的人,手里正捧着一个湿乎乎的泥罐子准备去烧成陶器。这个高明的论断很快成为最权威的学说,在全国范围得到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大陆另一侧的巴比伦地区,以及欧洲的希腊地区,非洲的埃及地区,也都有人不约而同地抱着泥罐子宣称:人类是用泥土粘成的,是普罗米休斯、耶和华用泥土塑造了人(说白了就是“亚当”先生啦)。

时代真是不同了,陶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从制陶捏泥的工艺上领会出了人类的起源,并且开始在陶器上刻刻画画,弄出好些文字的雏形。文明的曙光已探出了地平线,而这一时期,距离今天,还有一万年。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3-03-17
第一章 三皇神迹 一



一万年前,一股好风从西伯利亚吹来,飘浮着许多黄色的尘埃,就像北京现在的沙尘暴那样。黄尘降落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堆积成厚厚的一层,几十米之厚,这就是黄土高原。
但是这个黄土风,比现在北京沙尘暴有营养,那是欧亚大陆深处最肥沃的表层土,被风吹来的。肥沃的千里黄壤,满野弥望,很快培养起繁茂蔽日的森林,这时候,人类的数量还是没有大野兽多。在黄河中游你随处可以看见巨型野兽在漫游,好多属于热带品种:披毛犀、板齿犀、三趾马、剑齿象、纳玛象、平额象,以及李氏野猪、双叉麋鹿、中国野牛、步氏羚羊,都是些好听的名字,它们在山西、陕西、河南一带陪伴着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在吃它们的同时,喜欢砸开它们的脑壳和骨干,吸食它的骨髓,并且把砸坏了的动物骨头,做成古代的针、吸管、鱼钩、勺子、笛子、纺织的梭子。

说实在的,砸击这个动作,是祖先们掌握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动作。比砸击更原始更愚蠢的是摔击,如果摔不好,摔出来的东西什么都不是,那是大猩猩才干的笨事。而砸击的程序则高明的多:把一块石头A垫在下边,上放另一块石头B,手执石头C,对石头B进行无情砸击,石头B纷纷掉渣、崩裂,终于按照祖先的需求被锻炼成精细的石器产品——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尖状器等等。这个动作基本上跟现代妇女在厨房里切黄瓜差不多,有几百万年历史了,从旧石器时代(三百万年前起)就开始做这个动作了。

到了一万年前,比砸击更有意义的动作也被光荣地掌握了,就是“磨”,把细砂撒在水里,放在石器的表面,使劲地磨,磨啊磨啊,石器被磨得又平又整,又光又滑,刃部磨得锋利异常,可以刮胡子,砍东西的时候,一砍一个印儿,减少阻力。于是出现了石刀、石铲、石锄、石镰、石斧、石箭头,为砍树、种庄稼创造了前提。

第三个有意义的动作是“烧”。名噪一时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12块陶片,是一万年前的,而北京怀柔、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广东翁源青塘等地的野外,都发现了一万年前后的陶器碎片,甚至有一两个整形的古怪而古朴的陶罐。这都是祖先们捏了泥巴,在火上“烧”出来的文明碎片。
磨制工具和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来临了,时间是在一万年前。

接着,人们掌握了第四个动作“挖”。先民们在黄土坡上横着挖,挖人工的窑洞居住,从而脱离了租住的石洞。到了八千年前,又改向竖着挖,挖出一个圆坑,坑里支起几根柱子,坑上像蘑菇一样支起半个茅盖,就充做房子了。上边漏雨,下边又潮,虽然可以用火或石灰把地面弄硬弄干,但人呆在坑里,总是不很爽。室内面积也很小,一般十平方米上下,仅能容纳二三人,圆形。后来流行方形的坑屋,大到几十平方米。

坑屋里没有现代意义的床,没有椅子也没有桌子,他们习惯坐在兽皮的席子上看屋顶上的星星。

屋顶上除了星星,还有茅草,由于风吹雨淋,表层形成灰白色的霉烂层,所以叫“白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也),这是劳动人民的标志性建筑,不过当时还没有有钱阶级,大家都住白屋。茅草不断霉烂,需年复一年地加铺新草,使草顶逐年增高,一旦草顶倒塌,一个房子就算使用完了。

天亮了,男人们从这种古典的一次性的房子里钻出来,拿着弓箭石矛渔网,出去捞鱼打猎。狗也跟着男人们出去了。“臭”这个字,就是一个狗在追逐野兽(甲骨文),引申为“嗅” ,闻着味儿追。男人看见猛兽,把矛扔出去,其他人则挥舞绳子,把绳子末端皮套上的石弹丸抛掷出去,球弹疯狂扫射。狗就冒着枪林弹雨,上去猛咬,围住垂死的动物。在狂吠声中,人赶到了,看见矛正向一只渴血的毒蛇扎在动物肚子上,矛尾还装着一种蝴蝶状的骨制品,是古代定向器,在飞行过程中起定向和平衡作用。

猎物抗回来了,一般是斑鹿、麞、竹鼠、短尾兔、狐狸、羚羊、貉、獾,都是小体积动物(人只能欺负这帮小个子家伙了)。动物们被放在古代的冰箱里,当时没有冰箱,就放在井里。井不是喝水用的,井还比较浅,适合贮藏东西,盖上盖,坏蛋就无法进去偷吃了,并且有狗看着呢。其实当时贼不多,狗不抓贼,狗在远古时代的职责是拿耗子。

这“柴门闻犬吠”的坑屋就是祖先们的人生寄托,一般它都在河岸面朝太阳的阳坡上,地势相对较高,不致被水冲跑,又临近水源便于生活的。

在陕西渭河流域平均每千平方公里约有6.5处这样的祖先小村,每个两三百米见方。河南伊水洛水一带、山西南部平均每平方公里2.8处,其余的黄河两岸,密度不过l处,实在是地广人稀。如果把整个陶器时代的遗址全算上,全国合计已发现七千多处,其中长江流域的数量也能分庭抗礼。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两岸,房子也星星火火地点缀起来了。就像北方人挖地穴一样,南方人搭鸟巢。这帮人住“干栏式长屋”,上面住人,下面堆放杂物。所谓干栏式长屋,就是以桩木做基础,上架横梁,构成楼板,架空于地面。楼板上立柱、作墙、盖顶,成为茅屋。这玩艺通风、防潮,是南方祖先的理想居址。栖息在木桩上躲避禽兽,也就是传说中的“有巢氏” 了。

现在安徽省有一个“巢县”,据说是有巢氏的老家。在战争年代,有巢氏的巢,经常被燧人氏的火烧掉(鲁迅语)。

当夜色降临,天空暗蓝一片,大地无限寂静,只有一两个蛙声。一位有巢氏的先民,蹲在窝棚上,样子有点像现代社会里的看瓜老头(蹲在西瓜地上的高架窝棚)。他呼吸着清冷的遥远的空气,凝视着星光。星光投向大地,忘记照耀自身,只是无言闪烁,一切归于遗忘,你简直分不出这是古是今。

白云仓狗,梭梭而过。当时光到了六千年前,陶器时代的人掌握的动作已数不胜数,最终达到“种”的壮举——种庄稼。须知,男人们虽然很努力,打猎往往却空手而归(有时候干脆被动物猎了他们),光有冰箱也不够防饿,最可靠的办法是女人们在家种地。于是,我国北方最早的粮食化石——六年前的小米粒和芥菜籽,在陕西西安附近的黄土地上发现了。河北省的武安县还发现了专门的粮食窖,至今堆积着两三米深的腐朽谷物,达十余万斤之多,以及两架白花花的猪骨头,这都是六千年前的米和猪啊,还有鸡和狗的骨头。(猪的四个小腿儿,跑不快,没法逐草而居,鸡的翅膀也不灵了,飞不动。这说明当时的北方人已不再迁徙。狗的骨头是碎的,说明人们养狗也为了吃狗肉)。

六千年前是怎么种地的呢?女人们用石斧砍掉树林,石刀砍断杂草,放火烧掉荆棘,然后把狗尾巴草的种子塞到地里去,没有施肥,也没有浇灌,等待一年一次的老天爷赏赐。这就算是刀耕火种。这种烧山开土的发明专利,被后人归结在“烈山氏”的名下(举火焚山的意思)。

而播种下去的狗尾巴草,不断地驯化,进化,终于变成了可爱的“粟”(金黄的小米),吃之前需要脱壳。粟怎么脱壳呢?祖先们弄出了石磨盘、石磨棒,是当时期引人注目的工具,样子像现代酷崽玩的滑板。石磨盘大致为鞋底8字形或椭园形,长度在半米左右,带有三、四个矮足,表面磨得很平滑细致,把粟子放上去,拿磨棒(古代的擀面杖)使劲地擀就是了,直到把粟子壳全部擀掉,露出金灿灿的小米,妇女们垂下的头发也都沾湿了汗水。这是古代妇女最有趣的减肥运用,经过这种消遣,妇女和小米都变得光鲜可爱。如今出土的磨盘上还留着她们的汗水呢吧,中部部分往往磨得都凹了下去。

除了这个磨盘,半地穴的古典房子里,还有一些摆设,比如洗脸洗脚用的陶器,著名的有“ 人面鱼纹彩盆”——盆上用矿物质颜料画着小鱼,表示生孩子要像下鱼籽那么多——是妈妈祖传给她的,结婚时候的贺礼吧,不用的时候就用麻布盖上。这是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普通人家,

而南方此时则普遍吃上了大米,杭州湾的河姆渡地区,挖出了上百吨的五千年前的稻子壳,还有稻米粒(以及七千年前的船桨和水牛的骨头)。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3-03-17


五、六千年前,人们开始在陶器上刻刻画画,弄出好些文字的雏形,用颜料或指甲画上去的。比如一二三四,也许是给陶器计数,还有上下箭头和圆圈,或许是标识陶器在窑中的位置的,正着放,还是扣着烧,总之这是文字的初级阶段,当然还有更复杂的,像“山、日、羊、王、亚”什么的。

有了文字,苦恼就来了。先民们鼓着肚子,开始思索宇宙的起源。这是一个早夏的上午,刚刚九点半,离这一天的消灭还有缓悠悠的好一段时间,闲暇无事的先民爬出坑屋晒太阳,太阳圆滚滚的,像一个二流子,冒着火焰。旁边,人工的狗尾巴草在安静地生长,绿意星星点点。

“天地山川是怎么诞生的呢?”先民们回忆了早餐时吃到的鸡蛋,黄的部分叫阳,青的部分叫阴,前者像黄地,后者像苍天。于是先民从砸开鸡蛋壳的动作中领悟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像个鸡蛋,唯象无形,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是谁使这个鸡蛋爆炸的呢?于是来了一位宇航员,他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他就是我们开创天
地之始祖——盘古先生。

这位叫盘古的宇航员,拿着一把斧子对一个仿佛鸡蛋的球体施力。球体受力破裂,产生巨大的能量,诞生了无数的星云,扩张弥漫。鸡蛋清部分上浮,重浊鸡蛋黄下降,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地上有了草木河流,山陵鸟兽。

盘古造完天地,就离开地球,乘着宇宙飞船跑开了。可是他留下的杰作却是豆腐渣工程,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并非完美,首先是四极废、九州裂,支撑着苍茫天穹东南西北四角的四座天柱山折断了,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天不周覆、地不周载了。卫生间下水道也发生堵塞,地面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进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世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位优秀的宇航员“女娲”同志(女宇航员)闻迅赶到。女娲发下大心愿,捉到一只大乌龟,断掉鳌足(四根),重建了四极天柱。然后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她找来很多与天一色的青石,以及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昆仑山古森林的大火还没熄灭,从那里抽出一棵带火的大树点燃芦柴,使得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燃得通红。慢慢的,石块熔化了,饴糖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待到芦柴成灰,看天空,青碧一色,仿佛从未破损过一般。

女娲又使用烧剩下的炉灰,填在地上裂开的大沟大壑里。天修复了,地填平了,她接着杀掉水妖黑龙,平息水患,此时才感觉真累了。她抹一抹如瀑布般奔流的汗水,在青山绿水中展开灿烂的笑容。她的名声从此泽被后世,光辉照耀万物,成为远古三皇之第一,人类之母亲。

女娲妈妈补天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她用了合计三万六干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不知道度过几世几劫,投胎到贾府,哈哈就是名唤“贾宝玉”的那位啦,被大文豪曹雪芹写在他的《红楼梦》。

据贾宝玉先生回忆,人类之母女娲炼石补天以后,开始拿泥巴造人,也就是贾宝玉所说的“ 男生是用泥巴做的,女生是用水做的。”

女娲抟起黄土,和上水,开始捏泥造人,这是个麻烦的重复劳动,一个一个泥人捏得她汗流浃背,手不暇给。于是她采取了拿了个细绳子,在大泥块上割,割下一个一个,越割越快,就像卖年糕的老头从年糕上割着卖那样。小人儿越来越多,嘻哈跳跃,围着女娲一起地喊“ 妈咪妈咪”。那些最初用黄土手捏的真品,就成了富贵的人,而绳割的泥巴,就成了贫贱低智商的人、坏蛋和恐怖分子(比如贾宝玉的同伴薛蟠之类)。

此时的宇宙还不稳定,表现在阳气过盛,经常刮风,万物散落解体,果实不能成熟,于是,另外两名宇航员随后赶到:“朱襄氏”先生走下飞碟,拿出五弦瑟,引来阴气,安定众生,这是最早的音乐,朱襄氏创造的。接着,另一名宇航员“葛天氏”手持牛尾,踏脚而歌,是淳朴的古代乡村音乐。

女娲完成了使命之后,觉得很无聊,下一个事,就是给自己找一个老公。于是她认识了“伏羲氏”先生,远古三皇之第二。

“伏羲氏”不同于他的未婚妻“女娲”女士,伏羲氏是有妈的。(不要问我他的妈是不是
“女娲”造出来的啊)。

伏羲氏的妈妈叫做“华胥”,是一位的少女,她在山东地区游荡的时候,抵达“雷泽”湖
滨,看见一个大脚印(可能是宇航员留下的)。华胥受了诱惑,就伸脚照着大脚印踩上去,一下子怀孕了,生下伏羲。伏羲因为是人和“宇航员”结合的产物,所以半人半身,蛇身人面,才智过人,可以通神。

伏羲仰观天象,俯视大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太极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太极八卦是宇宙结构和运动的密码书,在太极盘上,有两条旋臂,白色代表阳性物质、能量、信息;黑色代表阴性物质、能量、信息。阳性物质有辐射性,辐射中有衰减、冷却,所以又有“小黑点”。阴性物质有向心性,塌陷积聚能量,所以又有“小白点”。它们互相渗透交换,阴阳小鱼圈旋紧、旋松,喷发、塌缩,构成宇宙模式图的俯视平面图。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出土了五千年前的原始八卦图和河图洛书。八卦图夹在玉龟
腹甲与背甲之间,置于死者胸前,长11厘米,宽8.2厘米,画在牙黄色玉版上。

太极八卦不但可以解释天文、预报天气、占卜人事、推演日历,还可以数学计算、中医治病,乃至被“莱布尼兹”从中悟出二进制法则,创见了微积分和现代计算机。并且,一些喜欢打架的人,还以八卦象动物之形,以乾为马,以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离为雉,坎为豕,艮为狗,兑为羊,练出一套“八卦掌”,强筋监骨,风生水起,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是谁在练太极,使用双截棍!干什么(咳)东亚病夫的招牌,被我一脚踢开!哼哼哈兮!
伏羲还大力发展畜牧业,他发挥聪明才智,借鉴蜘蛛结网方式,用绳索编结成网,可以抓鱼抓虾网,也可以设在林子里捕鸟捕野兽。这比矛和箭是另一巨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捕到活的,加以驯养,开始了远古畜牧业。伏羲也就成了畜牧文化的代表,被后代猎户们当作祖师爷供养。

由于伏羲了不起,纯神的女娲,就下嫁给了半神的伏羲,俩人结婚以后,“结婚照”被后人(汉朝人)画成这个样子:人面蛇身,伏羲的鳞身与女娲的鳞身缠绕相交,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是两个鳞尾巴互相盘了好几圈。交尾合体,表示他们是我们的祖宗,称为“人文始祖”。他俩一人手里拿着圆规,一个拿直角尺(矩),表示他们为我们制定了“规矩”。

在汉朝的砖上,画的略有不同,伏羲手捧太阳,太阳里有一只金鸟,女娲手捧月亮,月亮里有只蟾蜍。“太阳”表示男性,“月亮”表示女性。

不管“汉石画像”、“汉砖画像”,这些图片你去河南淮阳县、河南南阳市之类都能看的到。在很多新修的旧修的真的假的“羲皇故都”、“人祖庙”里,每天来自海内外的游人如织,你可以挤进去拜访“伏羲、女娲”这对神雕侠侣,向他们求婚求子。

河南淮阳县外还有伏羲的大坟,这个却是真的,经历三千五百年风雨剥蚀,依然可观。坟旁曾经走过周文王周武王时代的虎贲勇士,走过春秋战国的游食之士,魏晋时期的风流酒客,唐宋青楼的忘乡浪子,明末战场上的小卒,田舍郊外的晚清长工,以及民国初年的闹事学生,或者今天一个为爱情而闹心病的大学生。青春的光泽在他们之间以千百种形式传递着,只是没有人知道坟里确切埋的是谁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3-03-17


传说中的“远古三皇”,是女娲、伏羲、神农。
“伏羲”,启动了畜牧业,时间是在七八千年之前。紧接着到了六七千年以前,“神农氏” 当上“三皇”之第三,从事农业启蒙的工作。

这时的人口已经颇为繁庶(比宇航员数目多得很了),全国范围来看,有七千多处小村,但人们吃的还都是行虫走兽,因为缺少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口腔溃疡严重,很多人得了夜盲症和脚气病。于是“神农氏”这位优秀青年,到处收集谷物野种和蔬菜叶子以及治疗溃疡的仙丹妙药,最终找到了百谷。

神农氏出生在陕西省西南部的宝鸡地区,他妈妈是一个叫“女登”的女孩,这一天没什么事,就出门溜达,鬼使神差地走到了南边不远处的渭河(东西流淌,注入黄河)。她想办法过了渭河(也许是施展凌波微步,也许是抱着一捆大葫芦)。过河以后,她就到附近秦岭华山地区踏青。

一轮春日当空而照,柳梢的小风,使山根水畔踯躅着的女登更显年轻漂亮。突然,一道红光笼罩山脚,女登猛一抬头,看见一位带着龙头假面具的先生腾于雾中,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眼波lock在一起。刹那间,女登心灵悸动,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她拭一拭眼睛,定睛再望,已是霍然雾解,天空河水,光闪闪的,龙先生已经坐宇宙飞船飞去了。女登心中的似水柔情,一下子又全漏在沙里。

女登跌跌撞撞逃回家。郊外的这次浪漫之遇比春天伸出的最小的脚趾还短,可是谁成想十个月后,春天的脚步追赶上了她,送上一个“牛首人身”的小孩,作为礼物,在她怀里呱呱诞生了。这就是长着牛头的神农氏先生(没有继承他爸爸handsome的龙首,而成了牛魔王的样子)。

人神英雄“伏羲”,是伏羲妈妈踩了神的大脚印而怀孕的,神农氏也是这种无性生殖的路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有这些传说,不过是证实了远古女性,是常常发生一夜情的“野合”罢了。就是说,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女性的性伴侣不固定,生下的孩子不知道该管谁叫爹,于是敷衍出巨人脚印,以及后文还有的老虎、鸟蛋之类的故事,说他们是老虎老鹰的儿子,向社会舆论作出个含糊交待。

而今这样的古风仍然在淳朴边远的地区找得到,即所谓的“走访婚”,如云南永宁纳西族,就是女子不嫁、男子不娶,而只要双方愿意,男子就可以到女方单独房间中过夜,次日天明,男子辞归。故每日清晨,各村落之间的道路上,来往者尽是青壮年男子(互相还打招呼呢)。

“走访婚”,男女暮合晨分,来去自由,每位女子可以和它族许多男子保持性关系,反之,男子亦然,所以往往难以确定孩子的生父。男女之间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甚至连早餐,男方都得回本族就食,子女亦随母方抚养。妈妈和孩子都不离开本族,一直到死。这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特征(基本上跟蚂蚁的社会差不多——无贬义。蚁后在她的母家不停地产蛋,孩子长大后就属于母家一族,在母家当“工蚂”)。这时的女孩子比男孩子金贵,从出土地棺材看,女孩睡得棺材(是瓮)比男孩的瓮要漂亮、舒适、宽敞的多,随葬品也丰富精致。

后来,婚姻形式进化了,不再互相“走访”、撞天婚了,变成一夫一妻相对固定。但却是新郎嫁到新娘家族,参加女方家族的劳动、配合女方去生孩子,像大舜那样,生下的孩子还要归女方家族所有,在女方家当“工蚂”。最最后,发生根本逆转,女子出嫁到男家,围着男人转,生下孩子姓男人家的姓,是男人家的财产,给男家传宗接代用。这是父系社会了,其时已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青铜时代的开始了。

“牛头”的神农氏长大以后,看上去并不像牛魔王那样粗暴,其实他是极具仁慈、极具爱心的。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拿了一根棍子,在西部的黄土高坡上考察野生植物,是个十足内向的家伙。他胆子很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他,逮着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终因食物中毒而休克,不省人事。别人给他吃了茶叶进行抢救,才活了过来。

要知道,那些味道好的,往往是能毒死人的,以至于我们的神农氏一天之中创下中毒七十次的记录。他弄到一根“赭鞭”,用鞭子逐一抽打,草们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于是神农氏不单单成为农业神,同时也成了医药神,后代供奉的药王大帝。为便于救死扶伤,他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流泪;诸如此类,把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以造福人类。

有人说他的这个鞭子,其实是结绳记事用的,按照药物特性分类,都编结在鞭子上,成为最古老的可移动的标本库,这个鞭子就是医学、植物学的图书馆。植物们都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编在他的图书馆上啦。

找药材不是神农氏的初衷,他更想寻找各种能吃的东西,饥渴的样子跟后来的西北地区闹饥荒时候挖树皮的人一般无二。神农氏遍尝百草的果实,察悉酸甜苦辣的滋味,留心可以种植培育的品种,终于他的真诚感动了上苍,天上下起了“粟子雨”,霹雳啪啦落谷子,神农把这些好玩艺捡回去种植,就形成了粟、黍之类的小米。
于是,我国北方最早的粮食化石——六七千年前的一罐子小米粒和一罐子白菜或芥菜籽,在神农的活动区——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同期,河北省的武安县还发现了专门的粮食窖,至今堆积着两三米深的腐朽谷物,达十余万斤之多,以及两架白花花的猪骨头,这都是七千年前的米和猪啊,还有鸡和狗的骨头。

六七千年前是怎么种地的呢?女人们春天出门,用石斧砍掉树林,石刀砍断杂草,用神农氏给她们发明的“耜”挖土(“耜”音“肆”,是古代犁土的工具。柄是木头的,底端样子像把铁铲,但是中间少一块,使之呈“凹”字形,用石头或兽骨做的)。接着,人们把狗尾巴草的种子塞到地里去,没有施肥,但也不需要施肥。

我国西部的这块黄土高原,土质犹如海绵,黄土的柱形纹理和高孔隙性有很强的毛细管宏吸能力,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质上升到顶层,被农作物的根部所吸收,黄土因此而具有了“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因此《尚书》中说:“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就是赞美陕西、山西这块肥沃的黄土地。并且人们在播完狗尾巴籽以后,都要放火烧掉地面上的杂草荆棘,以草木灰为肥。这就完成了刀耕火种的全过程。

播种下去的狗尾巴草,不断地驯化、进化,终于变成了可爱的“粟”。

粟吃之前需要脱壳,脱壳以后就是金黄的小米。怎么脱壳呢?祖先们弄出了石磨盘、石磨棒,是当时期引人注目的工具,样子像现代酷崽玩的滑板。石磨盘大致为鞋底8字形或椭园形,长度在半米左右,带有三、四个矮足,表面磨得很平滑细致,把粟子放上去,拿磨棒(古代的擀面杖)使劲地擀就是了,直到把粟子壳全部擀掉,露出金灿灿的小米,妇女们垂下的头发也都沾湿了汗水。这是古代妇女最有趣的减肥运用,经过这种消遣,妇女和小米都变得光鲜可爱。如今出土的磨盘上还留着她们的汗水呢吧,中部部分往往磨得都凹了下去。

除了这个磨盘,半地穴的古典房子里,还有一些摆设,比如洗脸洗脚用的陶器——著名的有“西安人面鱼纹彩盆”——盆上有矿物质颜料画的小鱼,表示生孩子要像下鱼籽那么多 ——是妈妈祖传给她的,结婚时候的贺礼吧,不用的时候就用麻布盖上。吃饭用的陶器都有一个高的脚,因为人们是在地上吃饭,饭碗必须加有高脚,方便人吃,免于弯腰缩颈之苦。这种高脚杯,最著名的以山东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为至善至美,薄的像鸡蛋壳,还有镂空的花饰,想来已不是普通人家能有。

而南方此时则普遍吃上了大米,杭州湾的河姆渡地区,挖出了上百吨的五千年前的稻子壳,还有稻米粒(以及七千年前的船桨和水牛的骨头)。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3-03-17


据无政府主义者“庄子”先生报告,在从前的神农之世,人们“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是庄子向往的太平盛世。刚好和现在人的感觉相反,古代很多哲人如庄子孔子,认为历史是不断退化的,人类最好的境界,就是在神农那个时代,后来就越发毁灭,没有乐趣和可取了,所以这些哲人言必称尧舜禹,取法先王之法,向伏羲神农学习,而且学起来是那样绝望,不抱能学会的奢想。

神农有什么好呢,他那个时代比现在惨——七千年前的人,一天才吃两顿饭。大约早上7点到 9点中间吃一顿多量的早餐,叫大食;下午3点至5点吃简单的午餐,叫小食。此后,太阳下山就睡觉了,跟现在的农村一样(当然,现在的农村也不这样了)。那时候甚至用不着点灯,也不需要专用的灯具。专用的灯具到了四千五百年后的青铜时代末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青铜的使用,生产效率提高了,可干的事越来越多了,晚上也要点灯干活了,才有晚饭吃了——每天吃到三餐。

吃饭少一顿倒没关系,但当时没有炒菜的铁锅,而陶器传热慢,是不能炒菜的。所以神农先王及其子民们,吃的都是小米粥与菜、肉混在一个罐子里煮出来的糊糊,像猪吃的东西(不好意思)。罐子架在火上煮,一旦没留神,就煮得焦糊了,所以必须专人搅动,防止糊锅底。搅得厉害了,一不小心,手里的骨铲还把陶罐弄打了。

这样喝稀饭是很容易就喝腻了的,想吃点干的吗?那就要在陶罐下边挖些孔,里边放上米,把这个带底孔的陶罐坐在沸腾的一个陶罐上,用下边陶罐的蒸汽,去加热上边的陶罐,也就是蒸了。这种设备后来做成了连体的,叫做“甑”,他可以蒸饭,也可以蒸鱼,蒸植物块茎(如古代白薯)。我们可以管这个叫做饮食界的蒸汽革命,但神农氏为什么没有悟出“瓦特的蒸汽机”从而制造古代火车呢!只怪当时没有金属啊,这是七千年前最郁闷的事,冶炼金属需要1000度,当时的人弄不出这么高温度。而烧陶只需要600度。

没有金属就有很多不便,比如你的指甲长长了,没有剪指甲刀,你只能用牙去咬,或者到岩石上面,把指甲磨平(跟老虎一样)。如果你想做一个独木舟,你很难用石器把一根大树挖空,你必须先在木头上烧火,烧掉一层,用石器刮掉一层木炭,再烧一层,再刮。烧大发了,就把“船”整个烧了。砍树也是这样,石器和火要配合一起用。

如果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喜欢吃辣椒、喝酒、抽烟,跑到七千年前的先王时代去,那就等于自投死路,除非他戒掉这些嗜好。不过他也许能喝得酒,因为酒是起源于放馊了的饭,当时放馊了的饭蛮多的,所以有酒!怎么从馊饭中喝到酒呢,这就要把饭滤出去。出土的滤酒器就像一个茶壶,一头把“馊饭”倒进去,壶中间挡了个竖立的筛子,酒水就在另一头涌现汇聚了,可以到出来喝。(在荒岛上可以学用之)。

喝酒可以用陶碗,但这么沉甸甸的泥罐子,坐在地上抱着它喝,很不优美,所以一般用轻便的木碗,可是木头容易糟烂,七千年前的人就给它涂上天然植物漆,是最原始的漆器。饮酒,是穷富阶级开始分化的标识。

七千年前的人,还讨不到老婆。不过这样也好,你可以有很多“老婆”——当时流行狂欢pa rty.

选定特别的好节气,比如春分,组织大家在郊外什么美地方,搞节日大狂欢,吃饱喝足就开始野合,一帮男女趴在水池边上干事,互不干扰,甚至可以互相换伙伴。这是旧、新石器时代的“郊外野合”,作为习俗一直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到了大周朝,这都是《周礼》上规定的全民活动,地点往往选在桑林。古代的桑林,就是现代的红灯区。直到清朝乃至近代,我国云贵地区的瑶族、布依族、苗族等,都有这样的习俗,甚至现在也有,你努力去找找看。不论中国,世界各地也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少儿切勿模仿!)。

七千年前,除了定期野外party以外,还有所谓的“走访婚”。而今这样的古风仍然在淳朴边远的地区找得到,,如云南永宁纳西族,就是女子不嫁、男子不娶。在劳动、集贸、娱乐等场所,男女只要认识了,双方愿意,男子当晚就可以到女方单独房间中过夜,次日天明,男子辞归。故每日清晨,各村落之间的道路上,来往者尽是青壮年男子(互相还打招呼呢)。
这种“走访婚”比“郊外野合”要进步一些,但也没进步多少,只是从郊外转到女方家里来了,并从郊外的一帮人,换为家里的一对。但每位女子可以和它族许多男子保持性关系,反之,男子亦然。男女暮合晨分,来去自由,主要是为了解决性苦闷,所以对长相、学历、体格、家庭北京、心灵都不挑剔,往往一两个月就要换一个partner,一个女孩同时拥有十几个、十几个partner,是常事。因此,弄出孩子来,难以确定孩子的生父。因为没有爹,所以敷衍出伏羲、神农的“巨人脚印”等说法。

蒙古族“阿拉善旗”今天也还有这样的走访婚遗迹。老人把姑娘嫁给一种器物,以马鞍或火钳为丈夫,事后姑娘就可以和不同的男子交往,在家接受走访,生下孩子归女方家。

“走访婚”男女之间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甚至连早餐,男方都得回本族就食,子女归母方抚养。孩子和妈妈都不离开本族,一直到死。这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特征(基本上跟蚂蚁的社会差不多——无贬义。蚁后在母家里不停地产蛋,孩子长大后就属于母家一族,在母家当“工蚂”)。母系氏族男女平等,甚至女的更占主导,跟人发生性关系,不认为是自己出亏。因为没有固定的夫妻,所以坟墓里也是几代人合葬,而不是男女住单间。

因为是母系社会,这时的女婴比男婴金贵,从出土地棺材看,女婴睡得棺材(是瓮)比男孩的瓮要漂亮、舒适、宽敞的多,随葬品也丰富精致。瓮底下还要有一个小孔,供灵魂跑出来,从新投胎去。

郊外野合、走访婚,这都只是松散的婚姻,不能算结婚,只是很多一夜情罢了。七千年前的社会就是这样开放的。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3-03-17


刀耕火种,只是在播种和收获的时候忙一阵。七千年前的人,平时是不是就很闲了?
不是的,平时也要工作的,这个工作就是“采集”。采集的人需要拎着根棒子(一头削尖),到处乱走,就像拣垃圾的那样。

这根削尖的木棍,虽然简单,但用处很多。当你遇上野菜,比如蕨菜和野葱,就用这根尖木棍把菜挖出来,木耳香菇以及古代白薯(芋类块茎)也要用它挖。树枝上也有财宝,李子、山丁、野樱桃、桃子,举起棍子就可以打下来。

掏鸟蛋以及野鸡野鸭的蛋,也是一件乐事,你可以拿着棍子在河边草丛里翻,鸟被惊跑了,一下子出现几十只光灿灿的鸟蛋。蚂蚁的蛋也是高蛋白,不管是树上的蚂蚁巢还是土垒里的,都可以用棍子把他们掘出来。

当你遇上马蜂窝的时候,你就在棍子上面栓上火把,举着烧死窝里的马蜂,再敲它下来 ——蜂蜜,是非常好的煮肉调料,是古代的婴儿奶粉。马蜂窝如果在树洞里,就用烟熏,熏死它们以后,拿木棍把它挑出来。这个棍子简直就像丐帮的打狗棍一样宝贝。

如果是男女搭配,就更加干活不累,你在前边吸引马蜂的攻击,后边女孩就拎着棍子上去扎蜂窝。并且你把採来的各种野菜,都交给她的筐子里保管。

很多野菜当时吃是有毒的,把菜们带回家,要晒干才能吃,对于植物的块根,用杵臼捣成粉末,积累好几十斤,这时古代的奶粉,饿得时候,充水泡着吃。

伟大的神农氏还专门预备了远古的农贸市场,各种采集来的好东西,都可以在农贸市场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农贸市场有卖鸟蛋、卖鱼的还有卖动物皮子的。皮子可以做成衣服,夏天正着穿(毛朝外)凉快,冬天反着穿(毛朝里),暖和。在七千年前的农贸市场,还开始卖植物纤维的衣服了,更加时尚和畅销。

这个农贸市场也是很好的寻找异性partner的地点,古代的交友中心。如果你卖的蕨菜比较好,长得也比较酷,没准就能找到你在古时候的“野蛮女友”了。她正在农贸市场地摊上卖饮料呢!(植物根茎泡水,卖给远路口渴的你。)

你拎着打狗棍,把采集来的大麻,交给这位野蛮女友,作为做衣服的料子,换来她的饮料。(注意大麻不是吸食的。大麻的叶子可以煮菜粥吃,豆子可以煮豆吃。毒品大麻只是产自印度的某一变种。)

古代的女孩手很巧,你的女友也不例外,她剥掉大麻、葛藤的皮,槌击,浸沤,这些植物的皮就松散了。泡上几天,再放进一些矿物质配方,使其脱胶,变成麻丝。接着把丝劈分出来,一段一段捻接一起,就成了长长的麻线。(当时已经有陶制的纺轮,可以在旋转中加麻,最终捻成长长的麻线——这个纺轮是女孩的最爱,将来死后都要放在棺材里的)。

后边的工作建议你帮忙,这样可以建立起劳动中的友谊,那就是织布乐。织布说白了就是把麻线分成经线、纬线,相互垂直地排列起来,就是布了。经线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系在你的腰际。女孩拿着纬线,在经线上来回穿梭编织(有点让人联想起小时候的女子跳皮筋)。这样就把布织出来了,布的幅面很窄(相当于你的腰宽),比较稀疏,每平方厘米中约有经线10根,纬线26—28根,比现代农家的家织布稀疏点,线条偏粗,但是没关系,这毕竟你你们劳动的成果。如果你的这个“野蛮女友”天资聪颖,她还可以在穿梭编织纬线的时候,作出种种回纹、斜纹的暗花来。

七千年前的布,一根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出土陶器上发现了布纹痕迹。这是制陶的时候,把布垫在了泥罐子下面,印上的。

有了布,后面就可以做衣服了,这就不用我教了。七千年前的女孩自会做衣服。

如果你非要问她们,是怎么学会织布成衣的?她们会说这也是神农氏的发明。这一时代的神农氏不但发明了谷物耕作、集贸商业、中医草药,还发明了麻布衣服。

白云仓狗,梭梭而过。七千年前神农时代母系氏族的人们,脱离了原始的狩猎打鱼,过着男人耕种而食、女孩织麻而衣的朴素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焦虑,其乐溶溶,难怪被庄子、孔子无限向往呢。这个小国寡民的美好时代又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五千年前,一个来自游牧部落名叫“黄帝”的人,打破了它的安宁。我们先暂不说它。

七千年前的世界,在中国以外是什么样的呢?亚洲、非洲、欧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陶器文明,这里面最皎皎者是在亚洲西部。

亚洲的“亚”字,代表着古老天圆地方的概念。方形的大地,四个角被支撑苍天的柱子占去了,这时“亚”字的甲骨文写法(甲骨文图片)。

苏美尔人(Sumerians)生活在亚洲的西部,那里有一个“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故称“两河流域”,音译为“美索不达米平原”——就是小天王周杰伦唱“我对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平原”的地方——小天王对那谁的爱,就写在了这里。

苏美尔人从七千年前起,就生活在这里,与我们的神农氏同期,但成就更胜一筹。七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已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意思就是说,他们有了金属!就是我们的神农氏最渴望的金属!就是因为缺了这个,神农氏才没有从餐饮的“蒸汽革命”中悟出古代蒸气机(呵呵,假的。)
聪明的苏美尔人还独创性地把制做泥版,当作书,用芦苇做笔在上边写“楔型文字” 。两面写完后,晾干、烧硬,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和书籍,比中国的甲骨文早两千多年— —这是两河流域的人超出中国人的地方。小天王写给他的史前野蛮女友的爱,用的是“泥版书”上的楔型文字。

事实上,“楔型文字”比较接近汉字,都是以笔划表意,以单音节为主,而非字母。有人以此推断,两河流域的人,东行到了中国,创造了夏商周时期的新文明。

到了六千年前,苏美尔人已经大量使用铜器工具,并兴建城市和塔庙建筑物,五千年前,他们有了城邦国家和国家机器,开始使用轮车、木船等运输工具,使用十进位制,发明了绝无仅有的六十进位制:把一个圆周分为360度,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在许多粮、油、酒等容器的盖上,留着标记私人财产的图章印迹,表明商人已经出现,经济表报文献中大量提到奴隶。并且挖出了五千年前的“普阿妣王后陵”,发现金、银、铜的头盔,牛头竖琴,斧子,匕首、标枪和人殉。而这一时期的中国,只有一个缥缈的黄帝,且不知他是何许人也,什么年代。

到了四千年前——我们文献开始提及尧舜禹的时候,两河流域则已经历了十几个王国的政权更迭,一次又一次有史可稽的城邦兼并,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阿卡德王国),有着组织严密的祭司阶层和万人以上规模的国家常备军,战争的丰功伟绩记录在出土的石碑上。他们还开凿运河,施行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与遥远的印度发生贸易……而这时的中国,只有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而已。

从种种角度上讲,苏美尔人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文明人群,“两河流域”的文明也因此比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要领先,是世界文明之最。苏美尔人还培养了全世界最早的小麦和大麦,把麦子磨成粉,和成面团,搁上发酵粉,然后进行烘烤,加上蜂蜜作为甜味剂,此外还有椰枣汁,非常好吃。并且发明了吃饭的叉子。

苏美尔人的麦子成为了古代西方世界的主食,使得世界餐饮走向了“烘烤”的路子(面包)。中国人则正好相反,吃小米,采取煮食的策略,这在世界独一无二——其它国家都是麦子文化。

中国的麦子起源晚——比小米(粟)晚。最早的麦子是从西部开始有的,在新疆。伏羲氏诞生的地方(甘肃天水),有一个“麦积山”,也出土了中国很早的麦子。人们因此怀疑中国的麦子是迁徙中的“苏美尔人”从西亚带过来的。并且有人说“麦”字在古文中,就是华夏的“华”字。如果是这样,“苏美尔人”对我们的意义就不可小觑了。

“苏美尔人”的麦子,在中国一直不如小米流行,但汉朝以后,它终于压过小米,成为中国北方最流行的食品——面食。中国人开始吃馒头、大饼和面条,不再主喝小米粥了,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3-03-17
第二章 五帝风云 一 潇水





五帝风云



首先讲一下神农氏的归宿。

神农氏晚年试图离开黄土高原,去外地搞扶农、扶贫工作。足迹北到幽都(今河北北部),东到旸谷(今山东西部),西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南到交趾(今岭南一带)。晚?昊共话采??鬃缘侥戏窖彩樱?诤?暇衬诜噶笋??窒氤圆荩?峁?蟪⒘恕岸铣Σ荨倍?荼溃?驮嵊诤?稀O衷诤?献ㄓ幸桓鲅琢晗兀?锉哂泻艽蟮难椎哿旰脱椎勖怼?

细心的你也许会注意到,为什么神农氏死在湖南,他的陵庙却被叫炎帝庙了呢?

首先,我们可以发誓:在先秦著作上,炎帝肯定不是神农氏,俩人都是分家的。

可笑的是,到了西汉一朝,炎帝就被塞到了神农氏的户口本上,成为了神农氏的儿子,后来干脆偷偷摸摸成神农氏本人。炎帝与神农氏的户口合一了!

现代学者也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在史材上都写作“炎帝神农氏”,这实在是个和稀泥的做法。好吧,我们就把“炎帝”理解成“神农氏”好了。“炎黄子孙”一词中的“炎帝” 指的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启蒙了农业,以此资格,他成为炎黄子孙的名誉祖先——炎帝,恐怕没有人会不服气吧。

“炎帝神农氏”的几个儿子,我们后边再说,她的几个闺女,倒值得一提。其中一个闺女跟“赤松子”先生(当时的宇航员)私奔了,俩人一起得道成仙。还有一个闺女很漂亮,梦中遇见一位英俊的白马王子,于是得相思病死了。还有一个最著名的姑娘,就是“精卫” 小姐了,她早年不听劝告,未经许可在非游泳区游泳,结果溺水而死。后来化做一只呆鸟,每天飞来飞去,进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拦海造田工程。就是陶渊明作诗所说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了。精卫填海,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汪洋的东海,想把坏大海给活活堵死,有志气。只是这里填满一个海,隔壁必又冒出一个海,怎么办呢。你不让它冒,那么多的海水去哪里呢?

总之,伟大的炎帝神农氏的女儿们,都没得善终,这也反应了远古女孩,红颜寿短的事实吧。


炎帝的问题解决了,身份有了。黄帝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如果谁能回答的出这个提问,我宁愿给他一百块奖金。可事实上是,早在两千年前的司马迁时代,就已经搞不清黄帝的户口本了。司马迁特意向东跑到大海,向西跑到空桐,北过涿鹿,南到江淮,向各地的白胡子老爷爷打听黄帝的下落。结果四方各地的老头子们都发誓,黄帝就是他们自家这一带的,就跟现在地人到处附会一个孙悟空的花果山景点一样。司马迁只好悻悻而归,捡了一些好听的话(雅言),对付着给黄帝写了个小传,到底也没说黄帝是哪儿的人,什么时候的人。整个传作得更像一篇神话故事。

根据司马迁及其他神话历史作家,大约是在五千年前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钟,黄帝出场了。

当时夜色完整而且深沉,星星无言地闪烁,世界一片和睦,不提任何要求。一个叫“附宝”的女孩,正在黄土高原北部安稳地睡觉,没招谁也没惹谁,又安稳的醒来。她有点好奇,就抬头看了看天,这一看不要紧,她那沉默的美丽,被一道嗤拉拉的闪电照亮,蛇形的仿佛把天空撕出一个大口子的闪电,缠绕着北斗七星,整个照亮了郊野。

附宝感觉很恐惧,屋子里的器皿都暗暗地发出红光来,轻微的还有咝咝的响声,附宝的感受就像你在荒野里见了飞碟。也许有什么东西化成了一股烟,当附宝合上眼,香甜睡去的时候,那个什么东西还似乎替她关了门。可怜的附宝,清晨被叫醒的时候,发现她已经不仅仅是她了——怀孕有孩子了。

这一次的怀孕为期很长,好像比别人长了两倍半,到了第二十五个月的头上,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伙——黄帝出生了。由于在妈妈肚子里多呆了十五个月,期间已经学会了说话,所以黄帝刚生下来,就已经能说会道并且认识当时所有的初级文字。这个孩子长得很像领导干部,一幅龙颜,浑身散发着圣德,家里的鸡呀狗啊都怕他。风雨雷电这些气象诸神也怕他,黄帝一说,天怎么这么热啊,该刮点凉风就好了。于是立刻就会刮起凉风。说下雨也是一样。很多情况下,吃饭的勺子拿到他手里就会熔化,他看着一个瓦罐,那个瓦罐就会爆炸,他盯着某一个人,那个人肯定就要栽跤。村里的人都怕够了这个小孩。

功力伴随着他的年龄而增加,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已经可以随意驱使虎、豹、熊、罴(更别说人了)。很多老虎生了孩子,都要领着到他这里报到。

在黄土高原追随黄帝的另一个少年人,叫做“应龙”,同样具备异能。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不停于高空中鸣叫,后继的雁一只接着一只地应着,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付、应唱、应和、响应等词的来历。“应”是雁鸣的声音。应龙获得了雁的飞天本能,轻易可以爬到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飞龙。当应龙和黄帝一起在水边赶着牛羊走的时候,应龙走向河水,河水就像惧怕他似的,倒退着让出一块空地。

黄帝认为应龙具有驾驭地面流水的神力。这给黄帝带来很多好处,他所看管的羊群需要饮水的时候,不必费力寻找,应龙可以让远道流来一潭河水铺在面前。

种种迹象表明,黄帝驱使着虎、豹、熊、罴,从事游牧的生活。这是他不同于神农氏一族的地方,虽然黄帝也是神农的后裔,只不过七杈八杈,不是嫡系而已。神农氏的老窝本来在渭水流域(陕西中部),但一部分子孙顺着洛水北上,跑到陕北发展来了。在陕北,特别是如今的三边地区(定边、安边、靖边),石头多树少,雨水少,是艰苦的湖盆草滩和有名的革命老区。只能放羊。神农氏的这批北上移民,逐渐放弃了神农的耕植技术,而改放羊了,逐草而居。黄帝和应龙,都是这只移民的后裔。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国现在地彝族、纳西族、羌族,原本是在西北地区游牧的,当迁居西南以后,牧场日益缺乏,就改成了农业生产。现在你让他们骑马狂奔,是根本不会了的。人是很容易忘记祖宗的啊,黄帝身上,真也是找不出与神农氏的共性。

草长鹰飞,白昼永长。黄帝和应龙在黄土高原北部,看到了时代最大的创造,一批从洛河北上的人,带来一种比石头还坚硬的金属。

五千年前,黄帝时代,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冶炼青铜啦!

最早的青铜也出于黄土高原,在其最西部,渭水上游——甘肃东乡县“马家窑遗址”,是一把铜刀和一些铜块。铜刀长约4寸,经鉴定是含锡6-10%,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青铜,乃距今五千年前黄帝时代的。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甘肃东乡的这个“天下第一铜刀”是可以砍人的青铜武器。其实它只是水果刀,长四寸,连切西瓜的刀都算不上。

炼铜起源于烧陶。随着烧窑的水平越来越高,温度也越来越高,从六百多度,升到了一千度有余,而纯铜的熔点为1084.5℃,所以终于炼出了铜。

纯铜并不好用,软软的,在黄帝好奇的目光注视之下,自动就弯曲掉了,比石头还软。黄铜好一些,比较硬,是铜里加锌,但是过于脆。黄帝在黄土高坡引吭高歌的时候,他们从过路人手里淘换来的黄铜,就会被黄帝的歌声震得爆炸。黄帝对这样急躁的金属,也无计可施。

最好的是青铜。黄帝终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青铜。首先是发掘铜矿石,俗名孔雀石,颜色翠绿,晶莹可爱,很扎眼,人们都想把它烧一烧。它含有氧化铜,烧得时候与锡石放在一起,达到960度,就可以得到青铜,含有75%的铜,25%的锡。青铜硬度大、表面光亮,可以做成漂亮的礼器,而且所需熔点比纯铜还低,便于冶炼,又富有延展性,可以经过锤炼做出很细很薄的生活器具(比如饭碗和小勺子),是最理想的铜类金属。

从五千年前起,青铜器物较为频繁地出现了,都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甘肃(这很怪,难道又是苏美尔人传过来的?)。甘肃省的武威市“娘娘台遗址”有铜刀、凿、锥、钻头出土,甘肃永靖县有铜锥、斧、指环,还有中国最早的铜镜。这些铜器既有红铜,又有青铜,但都不是武器,也谈不上礼器,而是小装饰品(指环之类)以及小的生活用品(锥子刀子之类),个头都不大,挂在腰上而已,但它们可以用来加工其它工具,比石器轻便、锋利、坚硬。不管怎么样,这已经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金属和石器并用了。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3-03-17


五千年前,黄帝率领族人从陕北沿洛河南下。没有人解释过他这次迁徙的原因,也许是出于寻根活动吧。他想到南部的渭水看看。

这片黄色的土地让黄帝感慨万千。黄帝因这黄土而得名。

往南走,横亘在陕西省中部,黄帝看见了东西流淌的渭水,来到了神农氏的故地。渭水冲击出八百里秦川沃土(在陕西中腰),诞生了华夏族的文明。为什么叫华夏,因为神农氏就在这里(渭水中游,陕西宝鸡),他的妈妈尝在附近的“华阳”地区游荡。而渭水上游的伏羲,其妈妈名叫“华胥”,这都是“华”,是华字的来源。而黄帝作为神农氏后裔,又将有自己的后裔大禹,建立了夏朝,这就是“夏”。

黄帝看见,在渭水大地,神农氏的老窝,也是自己的祖根上,华夏之人已经开始使用五千年前的犁了。犁尖像一把熨斗,呈等腰三角形,石头做的,尖锋锐利,与两侧的刃一起破土。石犁的中心有一到三个孔,是与上边的犁架连接用的。后边有人扶犁,前边有人拉。就像用熨斗熨衣服,衣服服服帖帖地平整了,这个石犁开过去,土地则全翻花。它比耜的挖土,效率高了好多倍,是农具上的一大革命。黄帝望着南边这些人的耕犁,心中充满了嗟呀,就像猴子看见了
但牛还不负责拉犁。这时候的石犁,都是人来拉的。牛则被放到草坡上吃草玩儿。
养牛和养猪在当时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杀了吃肉,而且主要用小牛,肉嫩。把牛肉串起来,架在火上烤,这就叫炙。一边炙,一边涂调料,当时的炙品有炙牛肉、炙羊肉、炙猪肉、炙雉、炙兔、炙鹑等等,类似现代的烤鸭。还可以把鲜嫩的牛羊鹿麋肉切成薄片,用调料浸成生肉片,就可以了,类似日本人的生吃鱼片,但不知加不加芥末。这叫做脍(脍炙人口嘛)。

还有脯腊,脯是牛肉干,果品和瓜菜也可以。腊是咸牛肉干。现在的腊肉、咸鱼、香肠、火腿、果脯就是这么来的。

总之,牛在七千年前,只是提供肉品,平时无忧无虑吃了睡睡了吃的,像猪一样。牛甚至连拉车也不管,因为这时的中国还没有车呢。牛慢慢学会拉车和耕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猪呢,则直到现在也没学会)。

其实也有远古的牛耕,但那更像牛洗澡,是在南方水田,让牛啊、狗啊、大象啊,整群地跑到水田里撒欢,把地践踏得稀烂,人们撒种其上,就算是牛耕了。

一群雁鸟(几万只)从头顶聒叫着飞过,压得阳光都黯淡了。应龙很想拿起飞叉,去投刺雁,因雁排队有秩,飞叉向雁队掷去,最易刺中其中之一雁。大雁的羽毛可以做衣服—— 古代羽绒服。这个心思刚刚萌生,已经有一只大雁尖叫着中叉,从队伍里沉甸甸地坠下来。应龙说:“我并没有出手啊?但是叉自己飞起来了。”

自鸣得意的应龙跑过去拾起大雁。这些举动导致黄帝轻蔑地哂笑:“我更希望有划破土地的犁,而不是去捕捉一只愚蠢的大雁。”

这时候没有蒸热也未到虐寒之严冬,空气悄然入襟,清爽可爱,正适合赶路。黄帝对他的部族人说:“我们向东走吧。”

虽然黄帝是神农氏家族后裔的一支,而且是十八竿子之内就能打到的一支,但黄帝不太乐意涉足神农氏一族的地盘。

他们向东走,捋着秦川平原的北线,在陕西正东部的大荔、朝邑一带,东渡黄河。正是 “几”字形黄河的从北向南段。这一段黄河把黄土高原一劈为二,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山西。黄帝渡河的地方,应该此段黄河的末端,距离向东大拐弯处很近,只有一百公里,

黄帝渡河不需要很先进的技术,伟大的羊筏子帮助了他。羊筏子是游牧民族的专利。杀羊时,在宰羊时,先把羊头割下,留下颈部,同时去掉四个羊蹄。剥皮时,严禁开膛,也不能弄破羊皮,而是将羊颈悬于树上,先割开颈部,进而把皮往下翻拉,最后把羊皮完整地扒下来,所谓“以大羊空其腹”。最后将脖子、四肢、生殖器等处扎紧,仅留一只后脚作为充气和排气孔,形成羊皮囊。

黄帝命人把羊皮囊都拿出来,鼓着腮帮子从羊腿给它充气,拴牢,羊皮囊就泡胀胀得像一个怀孕的羊了。黄帝随行的羊群,看见这样古怪的圆羊,纷纷发出奇异的咩叫。

黄帝把几只羊皮囊合为一组,与木棍捆在一起,做成羊皮筏子,大家纷纷登筏渡河。(这样的筏子如果几百只横贯排列在河面上,用绳子栓牢,就是古代的浮桥,春秋战国时候秦晋之间的军队,都是这样过河的)。

在黄帝的部族严重,此时的黄河水并不浑浊,黄土高原植被茂密,百兽出没,水土无所谓流失。是后来那些给土地开膛的犁越来越多,一道又一道,纵横万千道,终于毁了这片黄土地上的自然植被,使得黄土光秃秃的,雨水一冲就千沟万壑,直淌入黄河。伴随着铧犁的割切,黄土高原渐渐染黄了黄河。

水淋淋上岸的这帮陕北人,进入山西,他们还有很多路要赶,每个人身上都扛着五十斤重的家什。为了减少跋涉中的痛苦,特别是解决行李的运输困难,据说黄帝在东迁的道路上发明了车轮。

国际上一般的看法,一千年前(距今六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车,苏美尔人并且把这种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向东传到中国,首先进入西部,被西部的黄帝“窃取”了造车的美名。黄帝被冠为始作车者,因此号为“轩辕氏”

黄帝是怎么“发明”车的呢?首先人们看到了转动的飞蓬,就是荒枯的干草和藤,它们被吹吹成一团,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到房子那样高,像个大怪物。当狂风一吹,这个巨兽就可是转动,压过路上一切障碍,而且脚步飞快。这是人们看见最早的以圆周滚动实现直线运动,从而创造了轮子。轮子最初是单独使用的,在移动沉重物体时候(比如捉来的一只大象),人们把大象下边掂上圆木,作为轮子,撬着大象滑走。

黄帝又从神农部族的犁,悟出了车。既然人可以拉着犁走,犁的下边装上轮子,人就可以拉着车走。所以,黄帝的专利,车就这么出来了。首先它只有一个车辕(就是拉车的杠子),因为犁就只是有一个前杠,其次,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这一点使得它旋转缓慢,但是更加结识。

黄帝甚至使用牛马来挽车,不过这是不可能的。黄帝时代中国还没有人工驯养的马匹(马也是从西方传来的),牛则像猪一样长膘待宰。牛马都不干活。黄帝时候的车,是人力挽动的。那个苦闷的拉车的家伙,不知道是谁。既然有拉车的,就有坐车的。阶级开始出现啦!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3-03-17


茂密而耿介的粗木深林,长久以来,燃烧着孤独绚烂耀眼的火光。道路在他们的脚后出现,河流在他们的身边跌倒,黄帝进入了山西.

黄帝在山西南部顺着中条山及太行山底向东走(山脉呈东西走向,是山西与河南省的南北分界。山脉往南,就是黄河。但是你听不到东流的黄河水声)。

黄帝走了刚刚一百公里,到了山西夏县(晋西南),就在这里他遇到了嫘祖,立刻被她的美丽折服。

嫘祖正抱着一个陶瓶去井里汲水(五千年前已经开始有水井了,南方水井有的更早点。喝井水更加卫生。)

嫘祖弯下腰,用瓶子腰际的两根细绳把水瓶系下去。井壁四面是木棍自上而下垒成的,五六十层之多,木棍交叉成井字形。嫘祖的陶瓶是尖口尖底的,像个硕大的栆核。尖尖的底部使得瓶子入水就自动倾倒,进水一满又自动竖起。

嫘祖的胸、腰、脚都有着珠、管、玉石之类的坠饰,在皎白的上臂上面,还带着一只臂环和一只筒状的臂筒,前者是玉的,后者是象骨的,淡黄、青绿两色,包在臂上,作为劳动保护和美丽装饰。在金石并用时代,玉器也多起来了。
嫘祖两臂交互拉绳,把水瓶提起。她穿着自己所织造的柔软轻薄、光滑细密的一种织物,后来黄帝才知道,这种织物叫做丝绸。丝绸柔滑地附她身体上,显得她身材凹凸有质,娇艳欲滴。黄帝侧目倾听,水灌外的水滴悄然跌落井中,回音勾地一声,阳光幽弱。

嫘祖在劳动中暴露出优美的曲线,深深地教育着黄帝。敛息于她的不远处,她静止的温柔,仿佛千百蝴蝶,绕她周身纷纷起舞。羽翅五色搧动,晃人眼睛,见形不见身。

黄帝对应龙说:“我在我的心脏深处,挖掘搜索,见到的是朝霞般绚烂的情感。我的语言怎能刻画出它的微妙幽曲。我的心思怎能被言词说破?”

应龙走上一步:“我看这个女生沉静如水,柳叶如眉,不适合我们走南闯北的人吧。”
“可是,曾经惯看日月春风的我,你知道,是不会轻易交口称赞什么人的。”

应龙咕嘟了嘴,不说了,准备执行命令。他把双手叉开,食指交叉唇前,低呼一声。地面上受他管理的水立刻起了感应,特别是嫘祖抱着的水瓶里的水,水们像鲸鱼喷水一样喷了出来,水柱径直冒上去,几乎打湿嫘祖的头发。黄帝同时看见了嫘祖的乌发上,有一枚晶莹、修长、精美的玉针,在初秋天气里闪闪发光。这个刺激使得黄帝打个冷颤,使得那个玉针随之碎裂,导致嫘祖的头发像刚才逃逸的水那样,垂落下来。

如果不是还有一只象牙梳固守着她头顶上螺壳一样的乌髻,嫘祖就要乱发飞扬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些长发分成柔和的几咎,解散在肩头,以及两三根极细极长的辫子,也散垂下来。涓细的水泼了一地。

象牙梳是五齿的,发明梳子的灵感来自五个手指,但梳子是梳理头发的,固定螺髻并不在行。嫘祖赶紧举起一手,去保护这枚幸存的梳子,这个动作导致怀里的水瓶啪地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她的发波流动,日光下反射着洁亮的柔光。嫘祖娇嗔道:“不好了!耍流氓了! ”

“谁耍流氓了?”应龙上前问。

“肯定是你!”

黄帝走上前,排开应龙,手抓向地面,那些水瓶的碎片,立刻像倒放的磁带一样,恢复合拢,蹦了起来,离了地面,连同清冽的水,一起回到黄帝的手上。他举起来:“我可以借一口喝吗?”

得到默许之后,黄帝喝完水,注视着嫘祖。黄帝说:“是谁捧给我芳香的酒浆,我就要为谁迷醉不醒,我将儿女情长,放弃读书赶考(对不起,当不至于说读书赶考)。我将把把追逐的艰辛和成功的荣耀让位给古人和来者,就让我作你手掌上无名指上那个铜环。我将甘心蹉跎并且于世无补。”

嫘祖大愣:哟,这个西边来的帅龙真能说啊,口吐莲花啊。(是啊,人家刚诞生下来就会说话的了!)

嫘祖恼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见黄帝穿着貂狐的毛织成的以上,上边画着鹿头和扭曲抽象的豹子。黄帝的蔽膝、腰带、鞋子,都是革制的(兽皮去掉毛,叫革)。黄帝头顶,戴一个牛角形压发冠,脑后露出的头发编作蝎尾形棰髻(类似麻花辫子,朝天长髻),用五只野猪獠牙制作的骨笄套在棰髻上起固定作用。额头上边,绕着一圈细长的小细辫子,还有一串绿色石质饰品束额一圈当发带。鬓角也垂着一些细辫。耳外挡着方块的、梯形的耳饰,质料像是细陶,磨制精细。手腕上,左腕套着象牙镯和玉镯,好几只,有宽有细,颜色纷杂,而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着手表)。手指带着红铜的指环,大约是帮助拉弓用的。黄帝的颈胸部分,垂着一块玉璜和象牙龙,一个青紫一个洁白,还挂着一串獾、狐、鹿、狸、独、虎的犬齿或门齿,染成黄褐色。总之黄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游景点里兜售小纪念品的,实在有点另类。

嫘祖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是刚从山顶洞下来的吗?怎么穿的这么乱七八糟啊?”

“我穿的就是一套黄土风情啊,阁下想听吗?”

“有话请讲。”

“即使全是黄土也会因烘烧技巧不同而有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彩陶的目感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烧的印纹硬陶,胎色较深,坚固耐用,是贮藏粮食的好罐子。我得小护膝裤颜色稍暗,像是风味独特的细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纸,再经打磨,漆黑光亮。毛线衣的颜色稍浅,像是柔顺细腻的网纹白陶,胎制细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而我背包的颜色内深外浅,并点缀著红铜饰品,则像是兽纹彩陶,表面刻上花卉图案,嵌上猪纹、狗纹、月亮、太阳,气势磅礴,剽悍豪放,是一级国家文物!”

嫘祖愣了半晌,轻轻咬着发梢,这家伙也太能说会道了:“照你这么说,那我穿的就是青山文化衫了?”

“在下愿闻其详。”

“即使全是青山,也会因天候状况和冷、热、深、浅、秋的环境而有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太行山的松岭,深沉忧郁。丝罗裙颜色稍浅,又有点泛白,像漂著冰雪的北漠大青山,阴冷诡谲。上衫绢衣的颜色更浅,像是江南温柔婉转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纱罗挎包颜色外深内浅,并且有绮锦的碎花背带,就像是长白山顶的天池,岸边跑上几头小花鹿,并有云海缥缈的倒影,栩栩如生,柔弱无骨,乖巧可爱。”

黄帝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地上:“我远离西北的苍凉而投在中原低矮的村落里盘旋不前,遇上你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舌头变的踉踉跄跄,柔情飞的恍恍惚惚。你……你愿意成为我的野蛮女友吗?从此结为连心伉俪。”

“那,那要先请你把你黄土风情的水罐先还给我呀!”

黄帝赶紧把嫘祖汲水的水瓶交给她手里。

嫘祖这时候噗哧笑了一下:“等一下,我头发乱乱的了,你先拿一下。”

嫘祖把象牙梳子摘下来,交给黄帝,扬起素手,重新盘绕自己的发辫。黄帝看见那白皙的梳柄上还刻有星纹水草,象征着嫘祖的审美情趣。

当夜色深沉,晚风像被装在半满的水瓶子里,涌动着绿色的星光,黄帝嫘祖已经成为春天中幸福的一员,留下咕嘟着嘴的应龙和大伙,独自在水畔数着星星露宿。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线雷若水

发帖
162
金币
1036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3-03-17


五千年前黄帝嫘祖的婚姻形式,比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欢乐谷野合、走访婚,又进化了,开始出现一夫一妻相对固定。但要注意的是,这里却是新郎嫁到新娘家族,不仅维持着相对固定的性生活关系,而且男子还参加女方氏族的生产活动和抚养子女,子女知其母亦知其生身父亲。但生下的孩子归女方家族所有,孩子和爹都在女方家当“工蚂”,我们管这个叫做“对偶婚”(类似倒插门)。
同时出现了夫妻合葬的坟墓,标志着个体家庭的成熟(以往都是部族集体生活,
性生活在野合和走访中随意性地解决)。不过,男生、女生在形成对偶结婚以前的青春岁月里,还是要去野合的。所以,对偶结婚的这两口,都不是童男处女。
但是结婚以后男子的地位是很差的,倒插门一进来,进了女家,立刻就要改名,可以随便被媳妇殴打和责骂,媳妇家的人也可以打骂他,甚至可以杀了他,地位跟奴仆一样。媳妇还可以到外边再找几个老公,属于一女多夫。最后生下的女孩留在女家,男孩则当工蚁,成年以后嫁出去。这仍是母系氏族的社会,

在湖南某些汉族地区,至今还有对偶婚风俗:女子成年不出嫁,只招赘男子上门,成婚时由女家备酒宴客,宣布正式结婚,生下儿女,应属于女方,他们的财产,只有他们的女儿有继承权,生下男孩将来长大成人,也是像父亲一样,被别家招婿。同时结婚以后,男女都可以自由去爱上别的男人或女人,数目是一个或两个,那男子称为‘伙计公’,女人称为‘ 伙计婆’。呵呵。

所以,虽然叫“对偶婚”,但并不对等,丈夫地位低,混的好的,死后可以和媳妇葬在一起,混的不好的,死后得归葬本出身氏族。所以这一时期的夫妻合葬墓,还不是主流。丈夫一直到死,没落任何财产。财产都在女方家族。当然女方家族也会把他们生出的男孩嫁出去,维持各个部族的平衡发展。总之,男子是没有女子地位高了,不管在本族还是外族。

但男性的势力开始在成长,与河东吼狮们开始对抗。男子虽然依附于对方的的家族,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但毕竟已经较为稳定得进入了母系家庭(引“郎”入室),取得一个立足点,由此为父权制的发展打进一个楔子,往后就是夺权的事了。男人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个漫长的斗争过程。随着进入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出现,青铜器等技术,很好地武装了男人。这就像电脑制图可以使得画家失去对绘画的垄断,新技术也使女人失去了对生产生活的很多垄断。你手再巧,也不如我的纺织机巧,男的照样可以纺织。女人心灵手巧越发不在新技术前面具备优势了。而且男的也在长期摸索中发现,没有男的,是生不出孩子的,于是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也开始降温了。

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日益居于主导地位,他不能丧失他所创造和经营的财富,焦点就是孩子必须归他,姓他的姓,把财产一直在男性血统中传递。

于是,越来越有骨气的男子,开始不肯出嫁到女方家去了,但是女的也不愿意嫁过来,所以男人采取抢婚以及买卖婚的形式。“婚”字从“昏”,表示晚上行动,就是去抢,夜间便于偷袭。侯宝林说相声,“嘣嘣嘣”连放三箭,冲着新娘子,即是古代抢婚风俗的遗迹也(欧洲亦有如此)。

抢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抢,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如居住在南美和北美平原地区的某些印第安人,为了掠夺妻子,经常发动战争,成群结伙出发,到外部落杀男夺女,占以为妻,这是当地结婚的重要途径。

另一种是假抢,一般是先议定,再以抢婚形式完婚。过去苗人去女家迎娶的时候,女家召集亲友列械环卫,等新郎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双方就械斗。女方家长率领亲戚拿起武器锤击来犯之新郎。新郎单人直取虎穴,径人屋中,夹妇上马,疾乘而驱走。后边女方父母持械,大呼亲友,一同追赶,是在追不上,“怒而归”。

新媳妇在在途中还“故作坠马状三”——假装三次跳马想逃,新郎夹之马上,还要把新娘子走过的足迹掩埋,防止女方家族追击时发现。等新媳妇一进门,新郎的虎狼一样的弟弟们,立刻把新娘绊倒,拿绳子捆起来。妈呀,这那是结婚啊。这也反应了男子想在家庭中夺取领导地位,是经历了多少艰辛险阻的奋斗啊。现在地女权独立运动,只上街喊口号,不拿出点抢婚(抢男的)的做法,怎么能见成效啊!

抢婚真的不限于男抢女。在云南金平地区居住的瑶族,也流行女抢男。

有抢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风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有些民族还编成哭嫁歌。另一种形式是逃婚,结了婚,女子很快回母家去,死活不肯再过来,像钉在娘家一样。直到生下孩子,有的生子也不归夫家。彝族过去“子生十岁而不见父”,孩子十岁了,还不肯交到父家去。

除了抢以外,男子跟河东吼狮搏斗的另一种办法是买卖婚,要想娶进妻子,必须付出一笔代价,或者金钱,或者粮、布、牛和首饰等财产。这东西后来变成彩礼,其数量多少依姑娘的年龄、容貌、能力和生育能力而定。

买卖婚的聘金不限于一次交齐,可几代交毕(为了最终能成为家庭主导,男子给女家交几代钱,也可以啊)。过去瑶民结婚,新郎派人去迎娶,新娘闭门拒之,良久,新郎的人把银币从门隙塞进去,大门开了。但是卧室的门还不开(新娘还在里面负隅顽抗)。新郎的人再敲门,再塞银币,门才开了,又磨蹭半天,直到新郎黔驴技穷,荷包空空,新娘才勉勉强强跟着走。这也是买卖婚的遗迹。
“妇”字,即为妻子,具有“金币所藏”之意。“妃”字,有“帛匹”的意思。这说明妻子是买来的财产。

富人能娶妻,而穷人就买不起,只能以劳役的形式支付彩礼,上门当女婿,若干年后再将妻子接回,从夫而居。这种服役婚是半赘婚,是对偶婚的残余。

此外,穷苦人还有一种交换婚,就是双方父母各以其女儿嫁给对方,自己也就有了儿子的媳妇,省钱,还完成了儿子心愿,维护了男子的利益。有的时候还可以是两个寻偶的男子,互换其姊妹为妻子,也省钱。

从女性为婚姻家庭主导,到男性为婚姻家庭主导,是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最后,发生根本逆转,女子出嫁到男家,围着男人转,生下孩子姓男人家的姓,是男人家的财产,给男家传宗接代用,妻子须对丈夫忠诚专一,过去的崇高地位已不复存在,而丈夫却无所谓只娶一妻,可以多娶(视经济条件而定)。

并且男人往往把长子杀掉,名义说是去祭神,其实他是怀疑这孩子乃老婆在结婚以前,跟别人“野合”、“走访”时候生的“野种”。呵呵。这就是父系社会了,在青铜时代的开始了(四千年前)。

五千年前的金石并用时代,还是女性为主导的“对偶婚”流行,所以我们可以发誓,黄帝不是通过抢婚娶到嫘祖的(更可能是嫘祖抢了他)。黄帝多半是在迁徙中经过夏县,这个外省青年,于是入赘到了嫘祖家,听嫘祖的部族摆布。不过由于黄帝很牛,有很多特异功能,长着一幅龙颜,很快就降服了嫘祖所在部族,改向黄帝俯首听命了。这也并不奇怪,金石并用时代(五千年前),就是男权向女权夺权斗争的过渡时代。
我忒喜欢写诗 以下我大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