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7阅读
  • 24回复

人类为什么无权处死自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24-12-23
学生问:我想知道关于自杀是怎样的情况?

师答::
“我想自杀有点像非常沉迷于Absinthe(苦艾酒),那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上瘾。是一种很强烈的瘾要以某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自杀的想法。其实,有很多其他的动物也会有自杀的倾向,它们也具有这种无明。除此之外,我想我们就不要像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免得讲得一发不可收拾。
自杀是一种非常恶毒的形式,像是虚荣或是一种骄慢、自私等等……但是,因为它是非常强烈的,就像Absinthe(苦艾酒是非常强烈的一种酒)含有80%的酒精,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喝那种酒。但是对那种酒上瘾的人,因为它非常地强、非常地浓、所以它可以非常让人上瘾。
例如那些吃咖喱鸡的人。你吃过咖喱鸡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吃咖喱鸡的人会放某些辣椒,所以他们可能会对那种非常快速、强烈的香料上瘾。那些吃咖喱鸡的人,他们会在旁边放一盘青辣椒,还有一盘洋葱。所以就有点像这样的状况,自杀的人会需要那些很强的东西。


学生继续问:对那些自杀人,我们没有办法告诉这些人说:你是很上瘾的、你是很自我中心、很自私的,我没办法这样跟他们讲。
师答:
是的,没错。你没有办法这样跟他们这样讲。我们只能用愿菩提心来处理这些问题。你没办法跟拜登说:请不要再想连任了,因为他们是很盲目的,没有办法体验到自己不能去做那些事情。所以我们要有愿菩提心,愿他们永远不这样想,不想去做那样的事情。而这样发愿,真的是非常有力量的。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24-12-23
  作为凡夫,我们无法分辨谁是菩萨,谁不是菩萨。那么,菩萨知道自己是菩萨吗?

一般来说,初地菩萨能够辨识低阶菩萨的身份,但通常无法了解比他们更高阶的菩萨。对于我们这些凡夫而言,若看到一位初地菩萨,可能会误以为他已经是完全证悟的佛,因为我们无法真正辨别他们的境界。同样地,一位接近登地的资深菩萨,若见到十地菩萨,也会觉得与佛毫无二致。
经典中对十地菩萨的描述常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仿佛诗一般。例如,据说十地菩萨可以在剎那间进入十亿有情众生的心识,这种能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菩萨的这种能力,我们凡夫最接近的比喻就是用“直觉”这个词。有时我们会突然有种“我觉得他是这么想的”的灵感,这种闪现的灵感就是直觉。然而,我们的直觉是极其有限和不可靠的。相比之下,菩萨有着非凡的直觉,从不需要依赖过去的经验,菩萨拥有新鲜的、不可思议的直觉。相对地,我们凡夫却是处于思想框架中。
比如,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可能会做出各种荒唐的事情,但母亲总是无怨无悔地包容和理解。有些人不是父母,可能无法理解母亲或父亲为何会接受孩子那些看似毫无逻辑的行为。但母亲的爱是一种超越逻辑的理解。这种无条件地接纳和关怀,或许是凡夫能体会到的最接近菩萨“直觉”的例子。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24-12-26
我们人,谁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这个“死”。人人将来都会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终,有的就是不善终,种种的死法不同。
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累死的──做工做得太多了,总也不得休息。或者和人打架打死了,或者去作战阵亡了。
有的又被车撞死,有的又被山滚下来的石头砸死,有的又是误服毒药毒死了。误服,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毒药,错吃了毒药就死了。
有的是故意吃毒药去死的,有的自杀而死,有的是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的又不死。你看就这一个“死”,就有种种的分别──死法不同,将来受的果报也不同。
怎么不同法呢?譬如这横死的人,就是或者被车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烧死,或在无意之中发生一个意外死了。属于这一些横死的鬼魂,阎罗王不管,鬼也不管。
那么说这是很自由啦?虽然说自由,可是却是个自由鬼,并不是自由人。人自由,有的时候也不守规矩,何况鬼呢!鬼自由了,也会不守规矩的。
这横死的人,他又会抓替死鬼。譬如在马路上被车撞死的,这个地方在三年之内,会再撞死人。
为什么?因为那个横死鬼总在那儿等着,他一定要再抓住旁人撞死,他才可以托生去;如果他不抓一个替死鬼的话,他永远在那儿也不能投生。
若是自杀吃毒药而毒死的人,到地狱后,所受那种的刑罚也很痛苦的。什么刑罚呢?要喝那种用火烧化了的铁汁,往他肚里灌,把内里这个肚肠都烫坏了,烫坏就死了。
但是在地狱有一种巧风,这种风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喝这种铁汁,然后又被烫死,死了被巧风一吹又活了。在地狱里头,一天到晚都是受这种的刑罚,很难受的。
说起来,这死太多了,这个受的苦,说也说不完的。可是你若能念观世音菩萨,“以渐悉令灭”:就会一点一点地把这种种的苦,就都没有了。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24-12-26
实际上饿鬼很可怜,尤其最为难忍的是,不管它生前是因病身亡、利刃所毙,还是悬梁自尽等途径横死的,每隔七天,都要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
我故乡有个21岁的年轻人,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大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就吊死了。可能是他一时痛苦,想不开就自杀了吧。
自杀等横死,其实是很不吉祥的。世间上有些人经常选择自杀,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中观四百论》云:“有为苦所逼,现见求自死,时彼愚痴故,不能趣胜道。”有些人被痛苦逼迫,为摆脱苦恼而自杀身亡,这样的人因愚痴而舍生,不可能趣入解脱胜道。虽然叔本华说过:“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他就会选择自杀。”但按照佛教的观点,自杀后痛苦也并不会消失,只会让自己堕为饿鬼,感受无数次的自杀之苦,不但不能趋入善趣,反而会一直往下堕。因此,自杀是最愚痴的行为。
尤其是学了佛以后,就更不应该自杀了。去年有个人对我说:“您讲了《入行论》后,起码好几个人没选择自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现在的年轻人,在生活中虽会遇到种种不顺,但学佛之后应该懂得,一切实际上都是因缘,没有必要去强求什么。你生意搞不好、婚姻不美满,自杀又有什么用?生命那么灿烂、可贵,应该好好地活着。你看,冬天有白雪,夏天有玫瑰——能不能说玫瑰啊?想自杀的人看到玫瑰,可能会更伤心。好吧,不说这些了。
总之,一旦选择自杀,则很容易堕入饿鬼,并且每七天就要感受一次自杀的痛苦。这些饿鬼想把这种痛苦转移给别人,所以无论到哪里,都是损人不利己。本来满心欢喜地来到昔日亲友面前,结果却使他们重病缠身、精神疯狂等,遭受各种不幸之事。所以,变成饿鬼的众生很可怜,我们平时应该多为它们念些《烧施仪轨》。
《涅槃经》中也讲过要布施饿鬼的道理。经中记载:一次佛陀游行到圹野聚落,那里有个圹野饿鬼,杀害了许多众生,并且每天要吃一个人。佛陀虽想度化他,但见它暴恶愚痴,心不堪能接受佛法,就先变成大力鬼的样子,震动它的宫殿,令其不得安宁。圹野饿鬼带着眷属出来,见了大力鬼后特别害怕,昏厥倒地,犹如死人。这时佛陀把它救醒,并恢复了如来身相,给它们宣讲种种佛法,令其受不杀生戒。受戒以后,圹野饿鬼问:“我及眷属向来以食用血肉为生,如今受戒不杀生,我们岂不要饿死?”佛陀承诺道:“从今以后,我会让声闻弟子无论在何处修行佛法,都为你们布施饮食。”所以在汉地寺院,每天午饭之前均会施食,并诵偈云:“大鹏金翅鸟,圹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其中就提到了圹野饿鬼。
在藏地,通常会用烧烟供的方式,为饿鬼施食。烟供有素、荤两种,由于有些饿鬼只吃血肉,就像虎狼一样不可能吃草,因此只能给它们烧荤烟,放一些血、肉、酒等,以布施给专吃荤的饿鬼。(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天天吃虾,不吃蔬菜。我就遇到一个领导,他说:“青菜我可吞不下,我不是牦牛,是吃肉的人!”这些人死了以后,很可能就变成这种饿鬼。)烧荤烟的仪轨,一般是在下午念,食肉饿鬼享受到荤烟以后,就不会再杀害众生了。所以,修行人要记得给饿鬼布施。
在施食的过程中,应当多念《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中的咒语“纳美萨瓦达塔嘎达 阿瓦洛格得 嗡 桑巴Ra桑巴Ra吽”,同时还要念一些观音心咒,及四位如来的名号,这是我们修行人应该经常做的。在我家乡那边,好多老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想到利益众生,就算在方便时、扫地时、倒灰尘时,也会念一些咒语,回向给那些肉眼看不到的饿鬼。其实作为佛教徒,时刻有一颗善心很重要,若能如此,不论你做什么、到哪里去,周围都是可以帮助的对象。并不一定非要你成为国家总统,让全国人民都行持善法,才是利益众生,只要对地狱、饿鬼、旁生、人类等有一颗善心,随时发出你的光和热,就可以帮助无量众生。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24-12-26
世人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最为珍视执着,但在业力现前,强烈的烦恼袭击之下,人们往往会将平时最为贪执的身命都弃之不顾,甚至自我摧残、毁灭。
人们谁都不想伤害自己,然而这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缘所生法。偶尔不慎,为刀所伤,为刺所扎,这种现象我们都有过经历。
翻开新闻报刊,工伤、交通事故几乎每天都不会间断,因缘所致,人们无意中的行为既能伤及自己,对他人的伤害也就更无可避免了。
有些人为追求财、色、名闻等,费尽心机、精力,弄得忧心伤神,愤怒绝望之际,甚至于绝食、投崖、自缢、服毒,以种种愚痴与极端行为,残害自己。
这类惨剧,在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古代、现代都在接连不断地上演着。
世人的业力确实是不可思议,很多人在追求虚幻的五欲生活中,往往对某种事物特别特别地执着。
如异性、财产、地位等等,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忧伤绝望,为巨大的痛苦烦恼所折磨,自己无法忍受控制时,就以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有的甚至于自杀。
这些人确实是可怜可悲的愚昧者,印度有位大德说:“自杀仅仅是把巨大的痛苦带到下一世去承受而已,根本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佛陀在三乘戒中都明确地遮止过自杀,我们遇到再大的痛苦,也应当勇于面对,逃避无法解决,只要勇敢地面对,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但无知的世人往往为烦恼痛苦所制,毫无理智,不可能去冷静地考虑这些问题。只有随业力浮沉飘转,有时盲目地去伤害他人,有时去故意摧残自己。
念及他们为烦恼所制无法自主的悲惨境遇,我们怎能不去对他们的自残及伤损他人之行为生起悲悯呢?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24-12-26
破自殺咒‍‍
大千世界   无挂无碍自去自来   自由自在要生便生   莫找替代
这个咒子很灵!我(南老师) 碰到过几个人,告诉我心里烦闷想自殺,我叫他赶快念。嘿,灵得很,一念就没事。不要小看这个咒子,这是有道理的,这几句话等于是‘圆觉经’的第一部,“虽然是无明,也是无挂无碍,来去自在”。——南怀瑾老师
关于“破自殺咒”的开示南怀瑾
在川东万县,也是有一位牢里的犯人,也是想逃。这个人没念过书,只听过‘西游记’里有个孙悟空本事很大,上天下地,变来变去,所以,他在牢里,天天就念齐天大圣孙悟空,求你救救我,传我一点本事,让我逃出来,天天念,天天求。
怪了,结果夜里做梦,孙悟空来了,教他打猴拳。坐了七八年牢,练了七八年猴拳,猴拳练得出神入化,手一挥,铁条就弯了,他大摇大摆地从牢里出来。
逃出来以后,就靠教拳维生,同时也做了很多好事悔过。
有一天夜晚,看到一位穿白衣服的女孩,匆匆忙忙地钻进一座宅院里去。他好奇,运用他猴拳的功夫,也跟了进去。可是,进去以后,看不到人,难道是猪八戒的徒弟?
再仔细一瞧,有个房间露出微微的灯光,里面一个年轻女子准备上吊,那个穿白衣服的女人也出现了。那个年轻女子的头往绳子里套,那位白衣女子就在地上拜了拜。他懂了,在牢里,他听过凡是人想自殺,都有鬼在作祟,便赶紧一个箭步上去,把那个上吊的女子救下来,那个女鬼也跑掉了。家里人都出来谢他,不在话下。
他回家后,女鬼也跟来了,睡觉的时候,女鬼找上他了,女鬼说你破坏了我的事,你非死不可。他说我是孙悟空的徒弟,你这一套对我没有用。女鬼说不行,你非死不可。好吧!他就把绳子拿来挂上,脖子一运气,当然吊不死。女鬼跪下一拜,他马上感受到一股无形的重力从肩上下来;女鬼第二拜下来,力量更大,绳子也断了。
这个女鬼奈何不了他,结果就哭起来了,因为找不到替身,无法投胎,很伤心。他看这个女鬼也蛮可怜的,他说这样子好了,我们两个合作,你是鬼,哪一家出事,你比我清楚,我会武功,我们去救人,功德做满了,你好去投胎,我也好赎罪。女鬼也答应了,不再去害人。
好了,这两个——一个是孙悟空的徒弟也是逃犯,一个女鬼,就合作起来。经过了五六年,做了很多好事。
有一天,女鬼向他跪下来。孙悟空的徒弟一看感到奇怪,说:‘唷?怎么了?又来了?’ ‘不,我感谢你,这几年跟着你,做了很多功德,现在,阎王那边通知我,可以不用找替身直接投胎了。’女鬼还告诉他到哪里投胎,而且是个男孩,一百天后去看他。
他说:‘好啊!恭喜你!不过,你走了,没有人给我打听消息。’两人互道珍重,就此告别。但是,女鬼出了门,又走回来。‘怎么?还有什么事?’‘我忘了告诉你一个咒子,你再帮我做功德。要是有人受了气,伤心想投水、上吊、想自殺,都有鬼跟着,告诉他只要这个咒子一念,就没事了。’‘什么咒子?’
大千世界,无挂无碍。自去自来,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这个咒子很灵哦!我碰到过几个人,告诉我心里烦闷想自殺,我叫他赶快念。嘿!灵得很!一念就没事。有时我看到这个人眼神不对,我就讲这个故事给他听,当然,他心里有数。因为有时侯有些话不能明讲,你越劝他不要自殺,他偏要死给你看,那就糟糕了。告诉他这个故事,回去一念,自殺的心理就去掉了。你们回去也讲一讲这个故事,替那位女鬼做做功德。
不要小看这个咒子,这是有道理的,这几句话等于是‘圆觉经’的第一部,虽然是无明,也是无挂无碍,来去自在。
—— 南怀瑾《圆觉经》略说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01-05
净界法师 :修行人晚年受病苦,一定要忍耐下来,安心受报,千万别自杀!

问:如果已知道身体已经败坏严重,虽不是立即会死亡,但想求往生,开始不进食,不看医生,算自杀行为吗?

答:这个不构成自杀。当然有一个条件,就是说,医生判定已经医疗无效了。你可以选择不吃东西,你也可以选择不插管,因为我可以不救拔我自己,但是这个不算杀生,这个叫做顺其自然。杀生就是说你用一个外力,比方说你吃药,比方说你打什么针,让身体提前结束,这叫做杀生,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这个不能讲杀生。当然你要看情况了,你得小病就在那个地方等死也不行了。就是说医生的判定,已经医疗无效了,这个要做好准备了,医生说的,不是我们说的,医生说医疗无效了。

玄奘大师的师父——印度的戒贤论师,安心受报出三界。曾经戒贤论师晚年的病苦难堪,文殊菩萨告诉戒贤论师:“你过去二十世前是国王,因为暴虐人民,死了应该下臼杵地狱去受苦。为什么你没堕入地狱呢?因为你在临命终时闻佛号、经声,所以就没下地狱。之后,转世做和尚,而且是做了二十世的持戒和尚,累世冤家债主找不到机会向你要债。

为什么今生找到你呢?因为你今生修持太好,加上前二十世的功德,今生一断气就直升兜率内院,等将来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时成佛,不再受轮回。那你二十世以前的那些冤家债主怎么办呢?所以今生叫你把臼杵地狱的重罪,转为重报轻受,你现在虽然没下地狱,这病苦的滋味,就如同地狱一样的痛苦。”
戒贤论师听完了文殊菩萨的话,就说:“我受不了,我想自杀。”文殊菩萨说:“如果自杀,就会掉到地狱去,直接受地狱的苦报。”从这一点,你们要提高警觉,有修行的人,如果自问平生没有犯戒,到了晚年要是受了一点病苦,可能是了生死的情况,一定要忍耐下来,安心受报,加速修行,必能出离三界。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01-07
你们很多人大概已经听说,一位台湾的诗人兼作家(琼瑶)不久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消息引发了诸多讨论,我也被多次邀请谈论我的看法。
我必须声明,我对这件事的了解完全基于道听途说,因为我没有亲自读过任何资料。我听说这位女士自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希望成为家人的负担。
其它的原因包括想要为自己的死亡做主、不想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我会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从两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一个方面是自杀这个行为,另一个方面是动机。
动机是极为复杂和主观的,这也是为何佛教认为智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或许有所谓的好的动机,但如果缺乏智慧,这个所谓的好心最终却可能会为自身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如果你问任何父母为何责骂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说这样做是出于好的动机。同样的“好心”逻辑也滋生出溺爱孩子的行为、养育小孩的高消费行为,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然而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常常在多年后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方式成长。
一切所谓好的动机背后都藏着私心,私心是非常狡猾的,它总会让你确信自己的动机是好的。
如果你问美国政府为何轰炸老挝,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使老挝成为世界上遭受轰炸最多的国家,他们会说他们的行动是出于将人类从共产主义的毒害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问马克思为何写那本直到今天还会引发动荡的《资本论》,他会说写这本书是出于将人类从寡头政治和财阀统治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一个好的动机,但问题是,这个动机下的行为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
举例来说,如果我的一位朋友出于不想连累我的理由而自杀,我想我实际上却会因此而承受一辈子的心理负担。我甚至可能会极端地认为我就是这位朋友自杀的原因。
我们可能会认为自身作为人类的成员未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甚至更糟,自身的行为对社会或地球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体现了谦逊的品质。我们人类是地球的负担。
我们不仅没有对地球的繁荣做出贡献,反而对地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几乎可以说,一只小小蜜蜂的生命也比一整个国家的人口更有意义。
但仅仅通过承认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就可以令自身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并且承认这个事实还有可能促发有益的行动。毕竟理论上来说,人类比蜜蜂要强大得多,因为人类会讲故事,而蜜蜂不会。
我们可以创造像是“蜜蜂的寿命很重要”这样的言论,而蜜蜂却不会对其它的蜜蜂讲述“人类是地球最大的威胁”。
因此,在理论上,即便数以兆计的蜜蜂以其庞大的数量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就能击溃人类,这样的事情却永远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训练自己讲故事,讲述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故事,这将会是非常有益的。
某些人声称他们自杀的理由是想要控制自己的生命。谁不想呢?但我们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命,也从来都没能对获得这种控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某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生命就像一台咖啡机。
如果它变得老旧残破,我们可以干脆把它扔到垃圾堆。但对佛教徒来说,生命是比咖啡机复杂得多的机器。我们都有一种叫做心的东西;心就像一块海绵,会吸收、保留各式各样的倾向和习气。
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可能成为一种倾向和习气。这就像是抓挠长了疹子的皮肤,你会有某种满足感,但如果你持续抓挠,皮肤可能就无法恢复健康。

我记得几年前在不丹,一个小男孩向他姐姐要零钱去看最新的电影。姐姐没有钱给他,这个小男孩就上吊自杀了。他才十岁出头。世上有太多聪明快乐、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自杀的故事。
当然,他们这样做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无法看到任何明显或合理的动机。对于佛教徒来说,自杀这种行为是在过去累生累世中发展出来的倾向或习气导致的。
在一个超越此生的更广阔的时间框架中,这种倾向或习气比此生童年时期的创伤或美好经历都更为久远。一个人过去世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对其在现世中如何做出人生选择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
除了习气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还可能会认为生命像是一个电子游戏,你可以随时调整设置或重启。但一旦此生结束,境况就不会一样了;退一步讲,如果一样的话,那结束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今的许多年轻人头脑聪慧、学识丰富,在智识层面上相当成熟,但在人格层面却极为幼稚且毫无韧性。
年轻一代人格的不成熟可能是由众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充满关爱及望子成龙之心的父母。这些父母可以说是非常功利的,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生赢家,而且要不断地赢。
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似乎都在承诺一个稳定、安全、成功的未来,但所有人都明白,事情从来都不会像计划、假设或期待的那样发生。
这位台湾作家自杀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当然,我们作为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取舍。

对一些人来说,避免这些生命中的痛苦是很重要的,我也能够理解这样的态度。对我自己来说,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上多生存一个小时,感受明亮的光线、深邃的夜空、婆娑的草木,都是值得的。
特别是对于一个追随释迦牟尼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拥有感知能力去理解佛陀是谁及他的一部分教法。
无论是依靠自身忆念还是依靠他人的提醒,都是值得的。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如果我们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么承受生命中的痛苦就是值得的。
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能、无法完成生命目标等等,在我看来都与我们如何建立生命的目标有关。
可能很多人想成为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或是比尔·盖茨,这样的生活目标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
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件事情,我们是可以改变它的,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我们应该了解,完全不同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存在过,现在也仍然可以存在。
作为非中国人欣赏中国绘画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曾流行过隐居深山的生活目标。我们今天称之为简单生活:日日月月、年年岁岁凝望着晨雾、流云、松石,并为之吟诗作赋。

但中国人渐渐忘却了这样的生活目标,失去了这样的传承。事实上,今天人们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躺平”。但这真的是躺平吗?“躺平”与“有成效”是非常主观的概念。
一个令人紧张忧虑、充满残酷竞争,胜者为王、人人自危的环境造就了现今这个焦虑的社会,而这并不一定是有成效的。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我这一代人,是上一代人愿景的副产品。他们的愿景确实催生了诸多伟大的事物,但那一代人也并不总是明智的。
他们创造出了工作、职业、账单这类概念,而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这代人就毫无选择地生活在这些概念的束缚之中,必须努力找工作、付账单等等。
这个世界被设计成让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逃离的样子,但是即便在这种设计的限制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双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买鞋的钱省下来去一趟黄山?
在那里体验古老山石的雄浑力量,沉浸在它特别的氛围之中。过去了不起的道家大师曾在那里创立了“无为”,即没有主动作为的作为,这样令人惊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前卫的思想。
道家的无为智慧说不定可以成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对策。一位自信且放松的公民可能是敌人最为惧怕的公民。
我们如何成长及教导自己,对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有极大的影响。某些美洲原住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山视为母亲般的存在。而一些出生于矿工家庭的中国孩子却从小就将山看作可以掠夺和摧毁的矿产资源。
那些美洲原住民小孩的人生观、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会与这样的中国小孩大相径庭。这些中国小孩长大后会以一种紧张焦虑、充满竞争野心的心态与世界相处。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01-11
“你们很多人大概已经听说 ,一位台湾的诗人兼作家(琼瑶)不久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消息引发了诸多讨论,我也被多次邀请谈论我的看法。我必须声明,我对这件事的了解完全基于道听途说,因为我没有亲自读过任何资料。我听说这位女士自杀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不希望成为家人的负担。其它的原因包括想要为自己的死亡做主、不想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我会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从两个方面来谈我的看法,一个方面是自杀这个行为,另一个方面是动机。动机是极为复杂和主观的 。这也是为何佛教认为智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或许有所谓的好的动机,但如果缺乏智慧,这个所谓的好心最终却可能会为自身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你问任何父母为何责骂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说这样做是出于好的动机。同样的好心逻辑也滋生出溺爱孩子的行为、养育小孩的高消费行为,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然而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常常在多年后才意识到,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方式成长。
一切所谓好的动机背后都藏着私心 。私心是非常狡猾的,它总会让你确信自己的动机是好的。如果你问美国政府为何轰炸老挝,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使老挝成为世界上遭受轰炸最多的国家,他们会说他们的行动是出于将人类从**主义的毒害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问马克思为何写那本直到今天还会引发动荡的《资本论》,他会说写这本书是出于将人类从寡头政治和财阀统治中拯救出来这个高尚的动机。
不想成为他人的负担是一个好的动机,但问题是,这个动机下的行为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 。举例来说, 如果我的一位朋友出于不想连累我的理由而自杀 ,我想我实际上却会因此而承受一辈子的心理负担 。我甚至可能会极端地认为我就是这位朋友自杀的原因。我们可能会认为自身作为人类的成员未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甚至更糟,自身的行为对社会或地球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想法似乎体现了谦逊的品质。我们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不仅没有对地球的繁荣做出贡献,反而对地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我们几乎可以说,一只小小的蜜蜂的生命也比一整个国家的人口更有意义。但仅仅通过承认人类是地球的负担,我们就可以令自身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并且承认这个事实还有可能促发有益的行动。毕竟理论上来说,人类比蜜蜂要强大得多,因为人类会讲故事,而蜜蜂不会。我们可以创造像是“蜜蜂的寿命很重要”这样的言论,而蜜蜂却不会对其它的蜜蜂讲述“人类是地球最大的威胁”。因此,在理论上,即便数以兆计的蜜蜂以其庞大的数量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就能击溃人类,这样的事情却永远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够训练自己讲故事,讲述另外一种不同类型的故事,这将会是非常有益的。某些人声称他们自杀的理由是想要控制自己的生命 。谁不想呢?但我们并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命,也从来都没能对获得这种控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某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生命就像一台咖啡机。如果它变得老旧残破,我们可以干脆把它扔到垃圾堆。但对佛教徒来说,生命是比咖啡机复杂得多的机器。我们都一种叫做心的东西;心就像一块海绵,会吸收、保留各式各样的倾向和习气。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可能成为一种倾向和习气。这就像是抓挠长了疹子的皮肤,你会有某种满足感,但如果你持续抓挠,皮肤可能就无法恢复健康。我记得几年前在不丹 ,一个小男孩向他姐姐要零钱去看最新的电影。姐姐没有钱给他,这个小男孩就上吊自杀了。他才十岁出头。世上有太多聪明快乐、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自杀的故事。当然,他们这样做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无法看到任何明显或合理的动机。对于佛教徒来说,自杀这种行为是在过去的累生累世中发展出来的倾向或习气导致的。在一个超越此生的更广阔的时间框架中,这种倾向或习气比此生童年时期的创伤或美好经历都更为久远。一个人过去世的经历——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对其在现世中如何做出人生选择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除了习气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还可能会认为生命像是一个电子游戏,你可以随时调整设置或重启。但一旦此生结束,境况就不会一样了;退一步讲,如果一样的话,那结束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现今的许多年轻人头脑聪慧、学识丰富,在智识层面上相当成熟,但在人格层面却极为幼稚且毫无韧性。年轻一代人格的不成熟可能是由众多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充满关爱及望子成龙之心的父母。这些父母可以说是非常功利的 。每个人都想成为人生赢家 ,而且 要不断地赢 。我们的教育体系 ,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 ,似 乎都在承诺一个稳定、安全、成功的未来 ,但所有人都明白 ,事情从来都不会像计划、假设或期待的那样发生。
这位台湾作家自杀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经历衰老和疾病的痛苦及生命末期医疗过程的残酷。当然,我们作为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取舍。对一些人来说,避免这些生命中的痛苦是很重要的,我也能够理解这样的态度。对我自己来说,即便是在这个地球上多生存一个小时,感受明亮的光线、深邃的夜空、婆娑的草木,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对于一个追随释迦牟尼的人来说,即便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拥有感知能力去理解佛陀是谁及他的一部分教法——无论是依靠自身忆念还是依靠他人的提醒——都是值得的。就像战场上的勇士,如果我们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么承受生命中的痛苦就是值得的。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面对的挑战,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失能、无法完成生命目标等等 ,在我看来都与我们如何建立生 命的目标有关。可能很多人想成为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或是比尔·盖茨,这样的生活目标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 。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一件事情 。我们是可以改变它的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我们应该了解 ,完全不同的 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在历史上存在过 ,现在也仍然可以存在。作为非中国人欣赏中国绘画时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曾流行过隐居深山的生活目标。我们今天称之为简单生活:日日月月、年年岁岁凝望着晨雾、流云、松石,并为之吟诗作赋。但中国人渐渐忘却了这样的生活目标,失去了这样的传承。事实上,今天人们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躺平”。但这真的是躺平吗?“躺平”与“有成效”是非常主观的概念。一个令人紧张忧虑、充满残酷竞争,胜者为王、人人自危的环境造就了现今这个焦虑的社会,而这并不一定是有成效的。我们这一代人 ,或者说我这一代人 ,是上一代人愿景的副产品。他们的愿景确实催生了诸多伟大的事物,但那一代人 也并不总是明智的。他们创造出了工作、职业、账单这类概念,而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这代人就毫无选择地生活在这些 概念的束缚之中,必须努力找工作、付账单等等。这个世界被设计成让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逃离的样子。但是即便在这种设计的限制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双鞋?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买鞋的钱省下来去一趟黄山?在那里体验古老山石的雄浑力量,沉浸在它特别的氛围之中。过去了不起的道家大师曾在那里创立了“无为”——即没有主动作为的作为——这样令人惊叹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前卫的思想。道家的无为智慧说不定可以成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革命的对策。一位自信且放松的公民可能是敌人最为惧怕的公民。我们如何成长及教导自己,对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有极大 的影响 。某些美洲原住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山视为母亲般 的存在。而一些出生于矿工家庭的中国孩子却从小就将山看 作可以掠夺和摧毁的矿产资源。那些美洲原住民小孩的人生 观、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会与这样的中国小孩大相径庭 。这些中国小孩长大后会以一种紧张焦虑、充满竞争野心的心态与世界相处 。 ”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01-13
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在人生这幅宏大图景里,孤独便是生活真相的底色。它时而如夜的幕布,将我们与外界暂时隔开;时而似无声的细雨,悄然渗透进每一个日常。但就在这孤独的底色之上,人性的光辉熠熠生辉——爱护他人、善待生命,成为我们人生价值独一无二的注脚。
在人生漫漫长路里,孤独如影随形。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便踏上了这场独一无二的旅程,内心深处的诸多思绪,常如隐匿于深海的暗礁,难以被他人察觉。可正是在这孤独的途中,蕴含着人性最璀璨的光芒——爱护他人、善待生命,这也正是我们人生价值的独特所在。

孤独不是与世界隔绝,而是在喧嚣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在孤独中,我们更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求。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与孤独相伴,她深入加尔各答的贫民窟,那里疾病肆虐、贫困交加。在孤独的奉献中,她没有丝毫抱怨,用自己的双手去抚摸每一个饱受苦难的身躯,用爱去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她不顾自身的安危,为那些濒死之人送去最后的温暖与关怀。她懂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灵魂都需要被爱护。她在孤独中践行着对生命的敬重,用一生诠释了人性的伟大价值。

尊重生命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传递着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面对街头流浪的小动物,投去一份食物,给予它们片刻的温饱,这是对弱小生命的珍视;当与他人意见不合时,耐心倾听,不急于否定,这是对他人思想的尊重。这些日常小事,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们的孤独之路,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孤独并非是人生的不幸,而是一种独特的恩赐。它让我们有时间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当我们在孤独中学会爱护他人,尊重生命,我们便找到了与世界连接的最好方式。这种连接,超越了种族、文化和地域的界限,让我们的生命与无数其他生命紧密相连。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功名利禄的堆砌,而在于我们对他人、对世界付出了多少爱。在孤独的旅程中,用爱去拥抱世界,用善意去对待每一个生命,我们便能在这广袤的宇宙中,留下属于自己独特而又璀璨的光芒,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色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