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3阅读
  • 67回复

注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03-27
净界法师:     修行的跑道没有相同的,你没有必要跟别人比

老实修行,重要的就是你不要跟人家比较。修行每一个人都是个案,没办法比的,因为你的因缘跟他的因缘不一样。诸位!什么叫诸法因缘生?就是没有两个人是走在同一个跑道。即便我们同时都要回家,通往净土,每一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叫方便有多门,我们只有目标,最后结果是一样。修学是结果,只有结果——成佛结果是一样,过程没有两个人是一样,没有!所以你没有必要比较。  

你说,你一天拜一百拜,我一天拜两百拜跟你拚了,没有必要!因为你的时间跟他的时间不一样,尽心尽力就对了,你的时间比较少,你一百拜的功德就够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不老实,某种程度你就是跟人家比较,你没有真实地把心收到你的内在的愿力中,你还是活在攀缘,这就是为什么你修行这么久,还是这样子,因为你都没有收心,你永远活在业力。一个真正的心是收会到内因缘的人,他不会跟别人比较,该干啥干啥,做好自己定位就好,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

~~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03-27
业力,犹如写给其他众生的“欠条”

业力,犹如写给其他众生的“欠条”,现在人家没拿欠条来讨债,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时间到了,人家拿着欠条来找你,你必须得还,不还人家会追着你,让你受苦受难。
所以,现在大家就要想:“我们从无始以来,不知道亏欠了多少众生,有的能想起来,有的想不起来了。不管我们知道的也好,不知道的也好,诸佛菩萨一定是清清楚楚的。我们在诸佛菩萨的眼中,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球一样,希望诸佛菩萨能加持我们洗干净一切罪业。”
透过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力,我们闻思修佛法的精进力,以及不覆不藏的虔诚忏悔力,把我们对众生所亏欠的一切债,在愿行一切善法的过程中一并消除。
比如放生时,就要想:“为了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我来忏悔自己的罪业,将所亏欠众生的债一并放掉……”,如此虔诚地念经祈祷……
——师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03-30
真正要开智慧,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智敏师:

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很多人要修行,他自己修了,闭了门,什么都不管了,百事不管。

那么,我们说这样子修行到底有没有效果?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要开智慧,什么缘起?积集广大福德资粮是第一个,然后要有三宝的加持,自己要钻研甚深的经典,要很多的缘起。如果你前面的广大福德资粮没有,三宝的加持也没有,单是自己拿一本书钻,这样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下手呢,决定是要把佛教的缘起抓到手里边,就是广大福德资粮是不能少的。

很多人到寺院里边来,要扫地啊,守殿啊,搞清洁卫生啊,好像是不耐烦的,“我来修行的,怎么叫我干杂务起来了?”好像这个事我们应该去雇一些工人来干好了,出家人就坐在经堂里念念经就可以了,这样子好不好呢?我们的看法好像是把出家人的身份贬低了,出家人成了剥削阶级了,只吃不干的,这好不好呢?这个世间上看起来成了给他们唾骂的最好的对象了。我们好容易把这个剥削阶级打倒了,人民作主了,结果我们又站在上头去了,啥事不干,叫一些人代干,这个我想佛在世也没有叫我们比丘不要干事情,比丘是托钵的,当然那个时候是没事情干嘛,那就好好修行了。

到了丛林制开起来,在我们中国这个托钵制行不通,丛林制一开头呢,那就是要耕地的,那个时候劳动就是耕地了。从这一方面看呢,就是说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出了家之后,好像干些劳动是耽搁我们修行,这个心,我想有必要把这个思想清除。因为我们的缘起里边要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广大福德资粮就包括一切劳动在里边。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开智慧,你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记得以前,我听到一个公案,有一位出家人开始也是要求开悟了,他做巡堂的。后来他真的开悟了之后,这么他该做法师了,结果他还是巡堂,在大众吃饭的时候,他并不高高在上,还是干他的巡堂的事务。这样子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第一个就是把责任拿起来,要好好地学修,把我们学修的成绩影响到我们所触及的一切,家里的亲属也好,朋友也好,外面的居士也好,接引他们尽快地能够进入佛道。

再一个,我们自己本身不要以为出了家了就是该受人天供养了,就一切都不干了,劳动的事情都推给人家了,那么成了个剥削阶级,这个对现在的社会上说也不适应,对我们佛教里边也不大合适的。那么,我们积福德资粮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一点我们很难的,有些出家人不愿意出坡,都不愿意劳动,都最好么就是关了门看书。但是,恰恰相反,没有广大福德资粮,智慧是不会开的。

所以说我们这一点正好把这个缘起拿起用上来,就是不要去贪图凡事不管,只拿一本书,这样的人,到底开悟了没有啊?大家去看嘛,他到底开悟了没有,恐怕后果还不如那些出坡的、好好修学的人,他们的成绩还好一些。

那么我们就希望大家知道,不平凡的事情是从平凡的动作里出来的,不要说我要出不平凡的果,我就要做不平凡因的事情,这个因果不是这么死板板的。恰恰呢,我们说要从平凡的事情多多做了,福德资粮够了之后,智慧就有了,就开起来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引为自己的一个教训吧。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03-30
净界法师:     没有一个人是在罪业起现行,起颠倒的时候往生的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由你的愿力来引导你的人生。所以我们的生命只有两种可能:一个,临终的时候,业力来主导你,那你只好继续轮回了;第二个,由愿力引导你,那你才能够往生净土。  

我们一般人很难把业忏得完全干净,但是最低标准,就是你的佛号现前的时候,你每一句佛号的愿力,是强过业力的,就可以了。你的愿力,往生的愿力,是强过你生死的业力这一块,你这个佛号就上去了。  

所以我们正常人念佛的时候,一句佛号出来是两种力量,为什么呢?因为佛号是你的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号没有错,佛号是万德洪名,关键是你的心把佛号创造出来,你的心有业力,佛号就带业,不是佛号本身有业,是你的心有一种放纵业力的想法,有增长业力的想法,这种思想你没有去对治它,所以你创造的佛号全部带业。  

诸位!净土宗是两种力量的结合,它不是一种。很多人讲成纯他力,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净土宗是心力跟佛力的结合。佛陀想要救你,你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你要做好被救的准备,叫做顺从本愿。你自己把自己搞得颠倒妄想,把自己障住了,你走不出颠倒妄想,怎么去迎接弥陀的光明呢?没有一个人是在罪业起现行的时候、起颠倒的时候往生的。你看看往生传里面没有这种特例,所有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身心安稳,正念分明,只有这种可能,他才可能往生。  

所以忏悔、皈依、发愿,透过这样子养成一种增上惭愧的善根,经常赞美善法,呵责恶法,你才让所有的业力、生死业力沉淀下来,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让所有的生死轮回的业力沉淀下来,不要再去触动它,再去刺激它了,这个叫做带业往生,这个业是可以带的。

净界法师  《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03-31
真正要开智慧,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智敏师:

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很多人要修行,他自己修了,闭了门,什么都不管了,百事不管。

那么,我们说这样子修行到底有没有效果?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要开智慧,什么缘起?积集广大福德资粮是第一个,然后要有三宝的加持,自己要钻研甚深的经典,要很多的缘起。如果你前面的广大福德资粮没有,三宝的加持也没有,单是自己拿一本书钻,这样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下手呢,决定是要把佛教的缘起抓到手里边,就是广大福德资粮是不能少的。

很多人到寺院里边来,要扫地啊,守殿啊,搞清洁卫生啊,好像是不耐烦的,“我来修行的,怎么叫我干杂务起来了?”好像这个事我们应该去雇一些工人来干好了,出家人就坐在经堂里念念经就可以了,这样子好不好呢?我们的看法好像是把出家人的身份贬低了,出家人成了剥削阶级了,只吃不干的,这好不好呢?这个世间上看起来成了给他们唾骂的最好的对象了。我们好容易把这个剥削阶级打倒了,人民作主了,结果我们又站在上头去了,啥事不干,叫一些人代干,这个我想佛在世也没有叫我们比丘不要干事情,比丘是托钵的,当然那个时候是没事情干嘛,那就好好修行了。

到了丛林制开起来,在我们中国这个托钵制行不通,丛林制一开头呢,那就是要耕地的,那个时候劳动就是耕地了。从这一方面看呢,就是说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出了家之后,好像干些劳动是耽搁我们修行,这个心,我想有必要把这个思想清除。因为我们的缘起里边要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广大福德资粮就包括一切劳动在里边。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开智慧,你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记得以前,我听到一个公案,有一位出家人开始也是要求开悟了,他做巡堂的。后来他真的开悟了之后,这么他该做法师了,结果他还是巡堂,在大众吃饭的时候,他并不高高在上,还是干他的巡堂的事务。这样子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第一个就是把责任拿起来,要好好地学修,把我们学修的成绩影响到我们所触及的一切,家里的亲属也好,朋友也好,外面的居士也好,接引他们尽快地能够进入佛道。

再一个,我们自己本身不要以为出了家了就是该受人天供养了,就一切都不干了,劳动的事情都推给人家了,那么成了个剥削阶级,这个对现在的社会上说也不适应,对我们佛教里边也不大合适的。那么,我们积福德资粮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一点我们很难的,有些出家人不愿意出坡,都不愿意劳动,都最好么就是关了门看书。但是,恰恰相反,没有广大福德资粮,智慧是不会开的。

所以说我们这一点正好把这个缘起拿起用上来,就是不要去贪图凡事不管,只拿一本书,这样的人,到底开悟了没有啊?大家去看嘛,他到底开悟了没有,恐怕后果还不如那些出坡的、好好修学的人,他们的成绩还好一些。

那么我们就希望大家知道,不平凡的事情是从平凡的动作里出来的,不要说我要出不平凡的果,我就要做不平凡因的事情,这个因果不是这么死板板的。恰恰呢,我们说要从平凡的事情多多做了,福德资粮够了之后,智慧就有了,就开起来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引为自己的一个教训吧。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03-31
净界法师:只要心“不住”,“阿赖耶识”也拿你没办法!

佛菩萨乘愿再来,他走入了生死之门,在整个差别当中,他跟我们不同,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随物转,就能转物。他是自在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首先:你一定要生起理观,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你要修《楞严经》的人,我建议你:遇到事情,你跟自己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要讲三次,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提醒自己啊!不要住在上面。

阿赖耶识它不断地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地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是因缘的假相。

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丢不丢归你,住不住归我——第六意识,这是操之在我。所有的对治法门---拜佛、念佛、持咒、忏悔…什么都好,但是你的根本,就是不能住在妄想,你住在妄想,你所有的修学法门,全都是有漏的!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就好像你的本质是沙,这个沙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它永远就是沙,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不可能嘛!

我再提醒一次:阿赖耶识不会放过你,无量劫来烦恼、业力这一部分,它不会放过你!但是你也不要怕它,因为它是虚妄的,达妄本空,你不随它转,它拿你没办法。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前天 08:00
真正要开智慧,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智敏师:

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很多人要修行,他自己修了,闭了门,什么都不管了,百事不管。

那么,我们说这样子修行到底有没有效果?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要开智慧,什么缘起?积集广大福德资粮是第一个,然后要有三宝的加持,自己要钻研甚深的经典,要很多的缘起。如果你前面的广大福德资粮没有,三宝的加持也没有,单是自己拿一本书钻,这样子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下手呢,决定是要把佛教的缘起抓到手里边,就是广大福德资粮是不能少的。

很多人到寺院里边来,要扫地啊,守殿啊,搞清洁卫生啊,好像是不耐烦的,“我来修行的,怎么叫我干杂务起来了?”好像这个事我们应该去雇一些工人来干好了,出家人就坐在经堂里念念经就可以了,这样子好不好呢?我们的看法好像是把出家人的身份贬低了,出家人成了剥削阶级了,只吃不干的,这好不好呢?这个世间上看起来成了给他们唾骂的最好的对象了。我们好容易把这个剥削阶级打倒了,人民作主了,结果我们又站在上头去了,啥事不干,叫一些人代干,这个我想佛在世也没有叫我们比丘不要干事情,比丘是托钵的,当然那个时候是没事情干嘛,那就好好修行了。

到了丛林制开起来,在我们中国这个托钵制行不通,丛林制一开头呢,那就是要耕地的,那个时候劳动就是耕地了。从这一方面看呢,就是说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出了家之后,好像干些劳动是耽搁我们修行,这个心,我想有必要把这个思想清除。因为我们的缘起里边要广大的福德资粮,这个广大福德资粮就包括一切劳动在里边。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开智慧,你不劳动恐怕也不行。

记得以前,我听到一个公案,有一位出家人开始也是要求开悟了,他做巡堂的。后来他真的开悟了之后,这么他该做法师了,结果他还是巡堂,在大众吃饭的时候,他并不高高在上,还是干他的巡堂的事务。这样子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第一个就是把责任拿起来,要好好地学修,把我们学修的成绩影响到我们所触及的一切,家里的亲属也好,朋友也好,外面的居士也好,接引他们尽快地能够进入佛道。

再一个,我们自己本身不要以为出了家了就是该受人天供养了,就一切都不干了,劳动的事情都推给人家了,那么成了个剥削阶级,这个对现在的社会上说也不适应,对我们佛教里边也不大合适的。那么,我们积福德资粮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一点我们很难的,有些出家人不愿意出坡,都不愿意劳动,都最好么就是关了门看书。但是,恰恰相反,没有广大福德资粮,智慧是不会开的。

所以说我们这一点正好把这个缘起拿起用上来,就是不要去贪图凡事不管,只拿一本书,这样的人,到底开悟了没有啊?大家去看嘛,他到底开悟了没有,恐怕后果还不如那些出坡的、好好修学的人,他们的成绩还好一些。

那么我们就希望大家知道,不平凡的事情是从平凡的动作里出来的,不要说我要出不平凡的果,我就要做不平凡因的事情,这个因果不是这么死板板的。恰恰呢,我们说要从平凡的事情多多做了,福德资粮够了之后,智慧就有了,就开起来了。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把它引为自己的一个教训吧。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前天 08:00

净界法师:我们没法受用心外之法,不可能!

唯识学在观察一切法的时候,认为我们的见、闻、觉、知所出现的一切法,都是心的作用,而这个心的作用分成二个层次:一个是能缘的心,一个是所缘的境。

能缘的心叫做见分,所缘的境叫做相分,而这个都是心的作用。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它一动就变成见、相二分,不管是能缘的心,跟它心中表层所现影像的相分,都是一念心。就像这个镜子,镜子上面的影像也是属于心。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佛像,我们每个人看佛像,没有人真正看到心外的佛像,没有一个人看到。就是你的心跟佛像接触的时候,你是先转成你自己心中的影像,每个人的心就像镜子,你取到自己的影像,你只能够在你心的影像当中,去了别这个所缘境,你看不到你心外的佛像,不可能。

所以,每个人取到佛像的相貌是不同的,一百多个人,随着个人的福德资粮、思想、善恶、你对佛像归依的程度,这个佛像表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就像月亮,虽然月亮只有一个,因为每一个脸盆水的平静度不同,它显现在每个脸盆的月影就有不同。

所以,我们没办法去受用心外的法,不可能!你只能受用你心中的影像,你不可能去攀缘心外的影像。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中,活在自己的阿赖耶识当中,在那个地方造业,然后又变现果报,然后你又在自己的果报里面造业,都是在心中的影像造业、受果,你跳脱不出自己心中的影像,不可能,这个叫做「唯识」。

为什么「无义」呢?就是这个法都是生灭变化的。今天你是一个人,你用人的心识去看佛像,你看到这个佛像;哪一天你到天上去,你看到这个佛像,你看到的不是这样一个小的佛像,你看到的是大的佛像:所以这个影像的显现是变化多端的。

「无义」就是说,它没有真实不变的体性,剎那剎那变化。可能你今天看的佛像,跟明天看的佛像是同一个,你今天的心情跟明天的心情来取这个佛像又不同,所以它是「无义」,没有一个真实而不变的法存在。就像流水一样,它不断的变化相续、相续变化;但是在每个点当中,你的确感受到一个影像让你受用,这个就是「唯识无义」的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