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数新论
余斌[1]
350002 中国福建福州市黎明斗池新村B11座701室
电子信箱:ruyi999888@sohu.com
【提要】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五行数说法不一,形成了众多派别。本文在尝试建立一个和谐的、系统内可以实现相互呼应、印证的“系统易学”时,从系统的角度也确定了一个新的五行配数方案,并且从多角度对此方案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系统易学 五行数 系统平衡
《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唐代孔颖达认为:“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不过,这在历史上并非定数,古人对五行数的配数方案层出不穷,有许多流派。比如[2]:有《吕氏春秋·月令》和《内经》的木一、火二、土三、金四、水五,有《管子·幼官》的土一、木二、水三、金四、火五,有《周髀算经》的木一、金二、水三、火四、土五,有《墨经》的水一、土二、火三、金四、木五,有《京氏易传》的土一、金二、水三、木四、火五,有《白虎通》的木一、土二、水三、火四、金五,有《太玄经》的水一、土二、金三、木四、火五,等等,总共达十余种之多,这与八卦系统相对稳定的配数方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五行数在实践中的运用甚少,得到验证的机会也就相应要少。同时,对四象与五行的关系没有理顺而出现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事实上,五行与四象属同一层次的系统。对此,我们可以从易学系统分类的角度去认识[3],在此不予赘述。
由于五行数对于整个易学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地位更是不可忽视,而五行的形成与发展总有其特定条件或规律,因此,求证五行数也应当可以做到有理有据。《系辞》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这一易学系统的主干基本可以断定四象或五行在两仪与八卦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易数则更当如此。事实上,这是目前验证五行数的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可靠的途径与方式。
一 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方案
老阴与老阳关于“中心”相对:老阴,水行之“数”为“一”;老阳,火行之“数”为“四”。
少阴与少阳关于“中心”相对:少阳,木行之“数”为“二”;少阴,金行之“数”为“三”。
土行之“数”居中,为“五”。
上述五行配数方案如左图所示:
二 系统易学五行配数与《易》的筮数相对应
上述五行配数方案虽然有别于以“河图”为根据的配数方案以及其它方案,但是它并非作者独创,事实上,该配数方案与《易》筮中的四营之数“七、八、九、六”在量比的关系上是完全相符的。数“九”与老阳相配[4],数“六”与老阴相配[5],数“七”与少阳相配[6],数“八”与少阴相配[7],它们在量比上也应该是相对应的。而且,四营之数是应用于易的占筮的实践活动,它相对而言更具实践的实用性、可靠性。
三 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符合简易原则
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一支笔把一张纸涂满。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纸上来回画“Z”字形的图案[8],用圆圈或其他不规则的画法就只能是事倍功半。原因很简单:复杂的模式必然出现交叉的无用功。在系统的四象数阵中,由自小而大的走线图来看,整个图形呈一个“Z”字形;而依据传统的五行数阵的走线图来看,它则体现为一种呈“又”字形的交叉走势。五行数阵的走线图在平面阶段就出现交叉现象,这与易学的“简易”原则是不相适应的。
四 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符合先天学易数发展模式
我们可以从《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或“六横图”、“六十四卦横图”中看到先天八卦卦序与图中排列顺序是一致的,这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模式。因此,从整体考虑,则可以推断,在四象这一层中,其数的顺序依次应为:太阴为一、少阳为二、少阴为三、太阳为四。这与系统易学中的四象配数方案完全相符。虽然图中八卦次序的方向与四象次序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综合阴阳次序后整个《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在纵向发展的次序上呈现整体“相错”的格局。具体说来就是:阴阳之数以阳为始由右至左发展,而四象之数则相反,它以太阴为始由左至右发展;当系统的发展再上一个层次到八卦系统时,易数的配数方案又再次逆转,以乾为始由左至右发展。在易象上,这种现象则表现为“反象”。[9]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在易学系统中是符合在两仪与八卦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之要求的。因此,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方案不同于传统易学。
五 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可以实现系统平衡
在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方案中,通过对关于中心[10]对称的两个数字的相加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老阴,水)1 +(老阳,火)4 = 5 (土行之数)
(少阴,金)3 +(少阳,木)2 = 5 (土行之数)
因此,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体现了一种量的中心系统平衡。这种平衡模式在传统的易学系统中十分突出,无论是先天学还是后天学,都能体现这种量的中心系统平衡关系。也就是说:在八卦系统中,关于中心相对的两个经卦的卦数之和总是相等的。同时,它很好地解释了四象之外土行之“数”的由来,而以上两者也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系统关系。综观古今,这种系统平衡模式在易学系统中是不断发展的。在系统易学中,这种模式被作为一种基本的模式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与发展。
六 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生成平面后天八卦数阵
“四象生八卦”,这是“理”的约束,是自然的基本定律。据此即可推知:八卦之数阵生于四象之数阵,从四象之数阵到八卦之数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种关系也受“先天”与“后天”的辩证关联的约束。本人的研究表明,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与后天八卦系统之间有着特殊的关联。
在四象系统中,“五”数来源于其它四个数,“五”是该五行系统的中心的根本体现。因此,它在后天八卦系统中不属于经卦之数。由于系统的发展总有一定的层次性,这种发展首先是系统的局部发展,其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形成系统的局部。系统发展的根本原是围绕着系统中心的发展,由此发展而来的系统局部实质上就是一个有关中心发展的系统局部,而有关系统局部的构成则可以通过中心之数与系统单位之数的相加之和来寻得。与横图数序的反象相对应,经过反象处理后[11],系统易学的五行配数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一个结构分三层、有四种方位概念的数阵:“五”数居“中心”,为第一层;“一”、“二”、“三”、“四”之四象之数分居北、西、东、南而形成第二个层次;将“中心”数“五”分别于第二层的四个四象之数相加而得“六”、“七”、“八”、“九”,它们随同四象之数而分居在北、西、东、南,形成第三层。从上图的结构来看,这一数阵似乎有些类似“河图”的数阵结构,但它大不同于“河图”,而是与“洛书”[12]之间存在一定的微妙关联。
将数阵中的阴性整体逆时针旋转45度,这是一种同性局部的运动,它符合“简易”原则的整体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洛书”数阵及平面后天八卦数阵。由此,一个五行数阵演变成了一个平面的后天八卦数阵。因此,这种设置的五行数阵与后天系统之间形成了系统的生成关联,它体现了系统纵向的生成关联。
--------------------------------------------------------------------------------
[1] 作者余斌先生,1971年生于福建,1988年开始钻研易学,尝试建立系统易学、太极球的几何模式和相关易理、易数的印证。著有《如易──系统易学》一书,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2月出版。
[2] 以下文献请参阅《易学大辞典》第549页“五行次序”,张其成教授主编,中国华夏出版社1992版。
[3] 关于五行与四象的关系以及易学系统的分类问题,请参考拙著《如易──系统易学》第32页“易学系统的分类”,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 数“四”
[5] 数“一”
[6] 数“二”
[7] 数“三”
[8] 这也是绘画素描的基本方法。
[9] 在六十四卦中,“反象”通常是指某卦颠倒之后所形成的卦象(见《易学大辞典》第361页“反象”,张其成主编,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但系统易学对“反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依据对事物不同性质、角度的观察而形成的两种观察结果。一是“以客观主”,即以立于被观察者之外的角度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模式;二是“以主观主”,即立于观察者之内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模式。其结果的本质应是相同的,但形式未必相同。就五行数阵而言,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上一组五行数阵后,如果分别从纸的正面和背面观察,就可以得到以上图示的两种结果。
[10] 即土行。
[11] 即东与西或左与右对换。
[12] 即后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