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思维[转帖]
物 理 基 础 第 一
----物理是哲学的基石
真理并未早已藏在大自然之中,等待人们去发现----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把了解的扩充,都是以富于想象力的先入之见去预知这真理的真谛----我们知道的宇宙有多少是我们真正发现出来的,还是我们认为是如此的。
每个人都知道科学知识是黑白分明的----但这是十分流行的错误观念。事实上,科学中很少有真正错误的东西,可是科学中没有一件东西是永远对的---我并不是说科学的思考方式是错的,只是说当它压制了其他所有思想时,它就变得很危险。
因为不能假想宇宙真正的形态是什么,我们只能依赖自己很觉得自在,但有相当限度的模型,这些模型的形象不时在改变,后果是,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也一直在大幅改变。
目前的宇宙模型只是“推理小说”,是一个在了解它时有用的工具,可是最后也只能把它们看成物质世界“象征的表象”而已---对我们来说,模型或象征图象之能有意义,乃在于它是由已经在我们脑中存在的理念所组成。
认知,是用以前存储的心像,来看待现在的事物。认知是选择一个最有可能的(最熟悉)的事物,当作“这是什么”这问题的明显答案---我们非但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到某种程度,我们也只看到自己相信会有的东西---如果我们面对某个独一无二的东西,会怎样,答案是---我们就看不到!!!
所有的模型及认知都被现实的“描绘”所压平,因而只能看到某一面向。
数学只是人脑中的产物,只能用来解释人脑中的物质世界,而不是真正客观存在的真实物质世界。现在的物理学定律只不过是人类构建的数学模型,考察这些模型是否反映了现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需考察他们是否预见了观测结果。
我的物质宇宙模型是---我们感知到的物质,其实就是聚集在相当小的空间中的能量---黑洞吸收物质并将其转化成纯能量(辐射)后释放出来---局部空间中只有辐射没有物质时即是混沌---温度降低,能量聚合,物质形成---物质,真空;光明,黑暗之分。整个宇宙中可以同时存在无限个局部混沌区。
物 质
在宏观的层次上,关于物质的这种概念是一种有用的近似,但是在原子层次上它不再有意义。原子是由粒子组成,而这些粒子却不是任何有形的“材料”组成。在我们观察它们时,绝不会看到任何物质,所看到的只是不断的相互转化着的动态图像----能量的连续“舞蹈”。
一切复合之物都是暂在的----量子场被看作是基本的物理实体,是一种在空间中到处存在着的连续介质。粒子只不过是场的局部凝聚,是时聚时散的能量聚合。因此粒子失去了自己特有的特性而消融在作为其基础的场中。因此,我们可以把物质看作是由极强的场所在的空间区域组成的。
和量子场一样,“气”也被看作是一种微妙而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它存在于整个空间中,并且能聚集成致密的有形物体----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在近代物理学中,我们不是把世界分成不同组的物体,而是分成不同的关联----我们所能识别的只是在某个现象中最为重要的那种联系。
所有三项普适原则都与我们进行观察和测定的方法有关,也就是与科学的框架有关。如果它们足以决定强子的结构,就将意味着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最终是由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决定的。我们观察方式上的任何根本的变化都意味着普适原则的改变,从而导致一种不同的S矩阵结构,这也就意味着一种不同的强子结构。
有关亚原子粒子的这种理论说明,要将科学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对象分开是不可能的----归根结蒂,它意味着我们在自然界观察到的结构和现象只不过是我们进行测定和分类的思维的产物----它们从特定的意识状态中产生,而且如果我们超越了这一状态,它们将再度消失。
时 空
我们所意识到的时间,事实上并不是像我们平时认为的那样以直线的形式向前运动----在这里有某些东西强加在我们的感觉上,以便使我们的感觉和外在的物理实在的均匀前进的时间之间看上去相关联。
所有可能的宇宙同时存在----就像一帧帧动画电影----唯一运动的就是你的知觉(灵识)----人生就是从一个“你”到另一个“你”的感觉线条----时间和运动只不过是你无法同时感知一切事物的缺陷引起的错觉----有可能的一切事物都作为一种通道而存在,你只是选择想感知的通道就行了。
对于一个光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以光速从它旁边疾驶而过----一旦所有的东西都以光速运动的话,就会产生一个令人惊异的效果,即空间收缩----换言之,对于电磁泼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宇宙中任何地方都是现在,距离对于电磁泼来说也是不存在的。尽管对于观测者来说并不如此!!!
当一个修炼者能够积蓄能量并使自身的“灵识”达到“光子水平”时,他就可以同时感知所有的“帧幅宇宙”----此即太极图之本意----圆周无边无际,圆心无所不在。
光线----这一当今人类的定义是值得探讨的----这个宇宙只存在一个光子,这个光子与整个宇宙等边等体----即无极之意----万物即我,我即万物;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本 元
人体本身是一个化学反应综合体。而人生的本元,则是生命的源泉,每一细胞均需要它的参与合作才能生存并发挥作用。人老,说明此能源渐渐耗尽-----细胞从外向里老化,是因能源自动调节输送量,由重要器官向次要器官递减并维持一个下限。疾病则不同,本源没有消耗,但由于内外界因素,细胞变异,使本元无法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则细胞也就无法在生存,从而导致死亡。
本元是一种相对定量的物质,若不得法后天难以再生,既是得法其再生速度也是极其缓慢的,因此人应当时刻注意避免本元的无谓消耗,浪费。
本元的消耗主要来自两方面:情绪变化与生理活动。情绪变化的消耗更大一些,因为情绪是大脑活动的产物,而大脑耗能约占总耗能的1/3。所以修炼者的“静心”是第一位的。
在人的所有活动中,“性”是最大的消耗方式,因为它从情绪及生理两方面对本元进行了双重消耗。这也就是所有修炼者 (而非是世俗之宗教人士) 将“性”列为第一大忌的重要原因所在。
身心两静----减少消耗,积蓄能量----这正是中华道家静功之本意。
力 量
力量不属于任何人,只是我们之中的有些人能聚集它----储存力量的秘诀,就是力量只能用来帮助他人储存力量----人所做的任何事,都以他个人力量为轴心,因此对毫无力量的人而言,一个有力量的人做出来的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认识力量也需要力量。
如果你储存力量,你的身体就能干成难以想象的事。相反,如果你浪费力量,你马上会成为一个肥胖的老头。----人为了拥有力量,命令力量,必须先具有力量才能开始。力量可以一点一滴地被储存,直到可以在力量之战中支持自己。
个人力量是一个人努力得来的,和他的先天条件无关。决定一个人所有行为的是他的个人力量,人只不过是他个人力量的总和,而这总和决定他如何生存死亡。
永 生
与生俱来的能量在物质世界消耗殆尽时,既是个体肉体的死亡---如果你未将感知能力“进化”,主观感知能力也将同时丧失---它失去了载体---那么你的肉体与“灵识”将同时消亡。
若自身能量足以凝聚“灵识”---使“灵识”成“婴”至成“形”,则可“永生”---即永恒的感知。
普通人看“神仙”就如同毛虫看蝴蝶,不知那只是自身的一个进化过程---一种更高的生命形式---这是要用行动自证的,而非用来盲目崇拜的。
本元---安精;力量---聚气;永生---凝神。
人 脑
大脑中无数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细胞轴突将信息或生物电信息互相传递或传递给肌肉纤维。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信息,树突与多枝的树相似。这些被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主要有想法,指示,命令和脉冲。这些信息不是以文字或手势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呈电荷形式表达出来。
电荷处于大脑传播系统的心脑部位,细小的电子能泼掠过神经细胞轴突——树突网。包括神经元在内的大多数细胞,内部与外部的电荷都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很小,但可测量到,是0.0075伏特。脑细胞内外总的电荷生理化学电流的流动及变化是思想活动的基础。
神经细胞轴突与树突的交界处称为突触,在此处信息越过细小的缝隙继续前进。信息能否顺利通过突触或轴突与树突之间的缝隙,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平稳运作事关重要。然而,在突触处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当细小的特殊脑化学物质释放出来时,电子信息变换成为化学信息。
这些脑化学物质叫做神经递质,因为它们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电子信息
化学信息的不停流动支撑着全部大脑功能,包括各种想法,感情,愿望等。它们又与主要的生命功能密切相关,诸如敏捷性与易兴奋性,睡眠做梦等;各种心理状态----如痛苦,记忆,性欲等------都是大脑化学物这种信使与临近树突中的特殊感受区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切外界事物,一切内在感觉,在最终被你感知道时都被转化成为了几个小小的脉冲信号------它就是你的“体验世界”。
------如此而已!!!
主 观 认 知 第 二
科学不仅不是万能的,甚至是极其脆弱的,因为他只对眼见为实的经验世界的这个空间有效。倘若人类的脚步一直徘徊或奔跑于经验世界的这个空间,便不可能迈向更深,更远和更高的维度。------人们愿意去相信科学是一种理性的步骤,可以被描述出来,直觉不能被描述出来,因此应当放逐于科学之外----不知怎的,我们的文化产生出这个没有根据也不太可能的信念------每一件事实的事物一定能由人类完全描述出来。
对时空更本质的认识离不开对思维本质的了解,要搞清思维是什么?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如何进行?以及思维在事物之间处于什么状态?将会引导我们认识更深层次的存在状态及其规律。人们对思维的认识还不大清楚,但思维与宇宙的信息相联系。思维过程是信息交感的过程,所以我们只能说明时空起源于事物不同层次的差异性。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用于描述相应事物差异性的。
从我们的思想中涌现出无数的事物,它们取决于我们的辨别力------人们把这些事物看作是外部世界------那些看起来像是外界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的身体,特性和上述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精神”------生命既不是事物,也不是事物的状态,而是连续的运动或变化。
人类的无限知觉在无法记忆的幼儿时期便被定了型,以最利于言语的模式进行选择式的知觉,将其余的知觉可能性冷冻了起来,于是一种狭义的社会化描述便以内在思维的形式深深建立在每个人的脑海中。人们的知觉只能反映这种描述,无法知觉到世界的真实。
未来不是过去的重复。如果坚持用已知事物来解释未知事物,就会盲目重复不满意的模式,限制成长,抑制可能性。------创造出一种相信直觉的环境,使你的各部分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对你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情况做出反映------清楚的直觉性的方向感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同时利用理性作为调和。使命感或确信感并不能保证永远正确,使命感(强烈的直觉性的命运感)也能激发一种摧毁性的人格------直觉不能评价,它只是暗示或明示可能性,提供对事物的本质的洞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5 9:31:0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