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一千年后的诸葛亮
赵洛 刊发时间:2009-05-29 13:04:29 光明日报
来北京的人无不惊奇城市正中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南边的永定门城楼已经修复,向北过天安门、三大殿,直达鼓楼、钟楼。今天向北伸延正经过奥运森林公园。这条中轴线是元代刘秉忠选定的。人们赞叹北海太液池流水环曲地绕行正直整齐的坊巷,这方格成棋盘式的街道网络也是刘秉忠规划设计的。二环路原有的北京城墙即他兴建,
三环、四环、五环方块的道路圈只是他棋盘格局的合理发展。还有胡同原叫火衖,原是蒙古语:水井。这些都使我们忘不了刘秉忠。
陆游在《书愤》诗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真如孟子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一千年后,还真有和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他就是刘秉忠。
两人巧合地有着诸多相似。诸葛亮(181—234),刘秉忠(1216—1274),相隔约千年,两人都生于白骨蔽平原,千里无人烟的乱世。诸葛亮遇见刘皇叔,刘秉忠碰上忽必烈,两人都遭遇明主。忽必烈先是皇侄(太宗窝阔台侄),后为皇太弟(宪宗蒙哥亲弟)。1242年,忽必烈邀请海云禅师去漠北,海云听说和尚子聪(1264忽必烈始赐名为秉忠)有才智,一定要邀请他同去。忽必烈一见刘秉忠,大为倾心,从此开始两人长达33年的君臣情谊。如徐世隆说:“早识龙颜,情好日密,话必夜阑。如鱼得水,如虎在山。易地诸葛,弥天道安。”
从此,刘秉忠受到忽必烈的宠信,做军师,为顾问。见忽必烈时,蒙古灭金已8年,正与南宋对峙,而蒙古内部大汗皇位争夺激烈。忽必烈和窝阔台子孙明争暗斗,和蒙哥矛盾,和亲弟阿里不哥为争皇位长期兵戎血战,后征云南,入大理,征南宋到鄂州。刘秉忠都亲随忽必烈左右,定方略,出智谋;明礼义,立法令,建学校,劝农桑,刘秉忠又为忽必烈创“中统”、“至元”两个年号,及大元国号,辅佐创建元朝。
刘秉忠有《藏春集》,其中一首词《太常引·武侯》写道:“至人视有一如无,见义处便相扶。三顾出茅庐,莫不是先生有图?极危当世,觉民斯道,佩玉已心枯。遗恨失吞吴,真个是男儿丈夫。”面临杀伐的惨境,刘秉忠作为儒士仁义之徒,释子慈悲之心,站出来阻止杀戮,“见义处便相扶”,完全把诸葛亮作为榜样。刘秉忠于至元元年(1264)已参领中书省,即做了丞相,进太师,古三公爵。像诸葛亮一样,位极人臣,心思用碎了。
刘秉忠还像诸葛亮一样精通法术,料事如
神。少时一起在紫金山学习的张文谦在《行状》中说:“帝曰:‘朕惟秉忠始终逾三十年,随行跋涉,虽祁寒暑雨而未尝有倦意。而又言无隐避,一皆出于忠诚。其天文卜筮之精,朕未尝求于他人也。此朕之所自知,人皆莫得与闻。’”蒙元诸帝相信龟甲草占卜,忽必烈也信这一套。而刘秉忠“粗算数,善推步,仰观占候,六壬遁甲,易经象数,邵氏皇极之书,靡不周知”(王磐《神道碑铭》),自为忽必烈奉如神明。假如把刘秉忠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用兵行军,卜筮先知后验的故事写成小说,恐怕不差于《三国演义》的孔明了。
但刘秉忠实为当时第一流的学者、科学家、诗人。曾与他同在邢台西南磁州紫金山学习的张文谦、王恂、郭守敬,都称他们从秉忠而学。王恂是太子真金的老师,早以算术有名,后王恂和郭守敬日夜测验推步,创制《授时历》。刘秉忠在算数、天文、历法、水利上的造诣可见一斑。他的《荷叶·烟霞洞》为卢前收入《元曲三百首》:“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毛泽东很是欣赏,曾一再书写。
刘秉忠还像诸葛亮一样廉洁自律。秉忠生活萧散闲淡,惟知写诗填词作曲,又好弹古琴学书法。他欣赏竹林七贤,写道:“兰省久无三老贵,竹林徒有七人贤。”又写《寡合》:“诗卷两牛拖不动,囊中那有一文钱。”
毕竟时移世异,尤其刘秉忠处蒙元时。忽必烈虽是英主,但蒙古的传统、祖法、嗜好等都使刘秉忠处境艰辛。他在诗集中诉说:“黄金断要经烧炼,白璧元曾受琢磨。能自处心终始一,任他开口是非多。”(《自勉》)“彼在古时诸事遂,我生今日百忧逢。赵高指鹿为马,李贺不羞蛇作龙。”(《古今》)较之诸葛亮,刘秉忠似乎更旷达些,最终辞去中书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