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阅读
  • 3回复

广大的供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广大的供养】观想三世诸佛安住于我们供养的僧众头顶上


【广大供养的观想】
当我们对僧众或是法行事业供养时,不要有一个我去供养这笔钱的想法,所供养出去的对象,也没有一个有边界,这笔钱就好像流动的一样,无论到哪里,此供养都是不增不减、非谛实存在的。
如是供养,在业果上一定会有相应的广大善报,但我们更要观想此供养代表的是如愿、如意,要观想所有的佛菩萨都来应供,所有的众生也来收取,供养的资具、钱财,一直都会如此流动。  
我们供养到一尊佛,间接利益到的有情会更加广大,你会看到这笔供养流入有情,并且不是属于任何人的。
我们可以观想这份供养是世界上所有财富,而不是只有眼前的财物,应将这笔财富供养给所有众生以及诸佛的总集,观想三世诸佛安住于我们供养的僧众头顶上,这笔钱势必会广大无边的流到众生身上。
如果用我的想法去布施,功德到最后都还是会匮乏、有漏、消退,不用我的想法去供养,功德就会广大无边,永不消散。
把心调整到没有真实的我、受者与财物,我们可以把心调到更深细的空性状态,更广大的去发心。
观想这笔财物能让众生从凡夫到成佛之期间都受益。把供养的财物观想成无量无边的供品,是世界上所有的财宝与满愿、如意之物,能普及六道,从应供的僧众到三世诸佛,再给到六道中一切痛苦的有情。
要记得回向,回向给自己迅速获得成就佛果的资粮,以及拥有利益一切有情的能力,令供养的法行圆满。
比丘某某
2025/03/17
弥勒菩萨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3-21
敏公师 : 果断地说:这些人证的东西,绝对跟诸佛菩萨所证的不是一个东西!

怎么辨别某个法可学不可学这个我们这一次的《通讯》也写了一些,关于这个定中境界的问题,千万要注意的。像这些“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都是自己胡乱地修习定,鬼神加持,得了一些不普通的经验(境界),就以为自己证到很高的地位了。那么,他所证到的东西,不晓得都是些什么东西?是不是佛法,都成问题,怎么可以说他已经证到了呢?那这样子的人的东西,绝对不是诸佛菩萨所证的东西,可以断言——这是昂旺堪布下断言,果断地说:这些人证的东西,绝对跟诸佛菩萨所证的不是一个东西!那么当然不能依他了。

关于这些,现在的末法时期,非常多,各式各样的邪道很多,发愣功就迷惑了很多人,因为是一些鬼通嘛。那么我们真正的佛弟子,要擦亮眼睛了。这法源要看清不清净了,不清净的、像这一类的法源,千万不要妄信、盲修,不要随便去相信他、乱修,“自堕险处”,自己堕到险处里去。很多人经常来问我,这个法可不可修?可不可学?

这些东西,如果你跟他说多了,网上的纠纷就很多,我们只好说是依据这个规矩——是佛说的,就是清净的法;不是佛说的,那我就不敢说了。那么我只好说到这里了,否则的话,网上辩论起来,不胜其烦了;我们不要纠缠不清地跟他们去搞,没那么闲了。我们这个很简单的,就是说,是出于佛的,就是清净法源,而没有传承、不能证明是从佛那里来的,就不是清净的法源。

第一,源头是从佛出来的。第二,源头从佛出来、历代祖师传承没有间断,经过他们辩论抉择、没有掺入任何个人意见、全部是以佛的原本的话传下来的。这是教方面的。那么在证方面呢?第三,根据佛所说的、历代祖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依这个法修,都得到证果证道的。那么证方面也证明是佛亲自来的。是从佛的源头而来,及教、证两个,祖师的传承都没有断的,那么这个法流是绝对可靠的。

如果说这三个里边,根本就不是佛说的,那就根本不要说了;即使是佛说的,而中间是断的,不管是教断了还是证断了,那就成问题了。所以说,这三个呢,一个是源头不能从非佛出,一定要从佛说;而还有要紧的是,佛说了之后,中间的法流没有断,一代代的祖师印可下来、没有错的,这才是我们可以放心学的法。

法流相续清净就不会被相似佛法所惑这里特别强调要法流。从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法流没有断,这是最殊胜的法。如果断掉的,就不殊胜。打个比喻:一根电线从电源出来一直到机器,中间没有断,那么,电一开机器就运转;如果电线在中间断了一节,即使是断一公分,电就接不过来,这个机器也就不会动。所以,法流很要紧。

海公上师打这个比喻:有个出生于江浙一带的钦差大臣到云南去做官,结果水土不服,身体总是不好,后来有人给他想了个办法,就是要喝家乡的水。但,江浙离云南很远,当时没有火车、飞机,怎么运水过去呢?那时候骑马,一天大概走几十里的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驿站,里边可以补给。钦差让人带上他家乡的水,每到一个驿站,就把水倒入井里边,第二天走的时候,再从井里打水上来带上。这样子,一路过去,不晓得经过了多少井,也不晓得换了多少次水。但是,钦差喝了就见效,他的水土病没有了。

那是什么原因呢?家乡的水虽然冲淡了很多,但是,毕竟还有一些气味在里边。只要这一点家乡水的味道,就足够把他的病治好。

佛法也一样。从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下来,每一位祖师都把佛原来的气味冲淡了一点。汉地有汉地式的佛教,藏地有藏地式的佛教,乃至现在的缅甸、泰国,也有他们特色的佛教。但是,都有佛的法流在里边。这些法流,末法的众生得到之后,都能治病。否则,如果没有法流,就是自己看看书;或者自己闭个关,说开悟了;或者是什么简捷法门,但是法流推不了几代;甚至说是他自己创的;这些法再好,我们不敢领教。我们要稳妥一点,要从佛一代代传下来,没有中断的法流。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3-22
净界法师:       五十岁后你的来生酝酿的差不多了,除非死亡到来之前还可以改变!

当现行跟种子产生一种循环的时候,这种业你就要小心了!就是“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跟种子之间产生一种强烈互动的时候,这个就是带有生命力的业,就有得果报的力量了。  

当然它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它只是在酝酿当中,它还没有成熟,那这就是你的机会;第二个,它已经成熟了,已经变成果报了,那就不能改变了。所以我们忏悔的时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活络的业它还在酝酿,但是被你抓到了,这个业有问题了,它还没有得果报,就是处理这一块;当这个业成熟了,那你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认命了!你今生的果报是没办法改变了。比方说你是一个女众,你有本事把它忏悔变成男众?试试看,不可能!凡是这个业得果报了,佛法叫做认命。  

所以你看佛法,佛教的修行,重点都是放在未来、来生,佛教是一个活在未来的宗教。因为讲实在话,你今生能改变的有限。你今生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业已经成熟了,你打开经典看看佛陀的开示,佛陀说的所有的功德,绝大部分都在讲来生的事情。因为你今生很难改变了,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一群成熟的业起现行了,所以佛教的思想观是这样——让你放弃今生,注意来生。

我们凡夫刚好相反,我们太重视今生。我们是重视果报,凡夫是重果报,而轻忽你的因地,我们是宁可重视今生而放弃来生,在果报上计较。其实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家庭,会跟谁结婚,会生几个小孩,谁做你的子女,你今生的财富有多少,基本上都固定了,很难改变了;而且今生的你跟你今生的行为没有关系,跟前生的你有关系。你今生的快乐,你不要太得意,跟你今生没有关系,不是你今生造的,你要感谢前生的你,那是你有一个美好的过去。你今生很痛苦,你也不要怀忧丧志,也不能怪今生的你,那是因为你过去一时的糊涂。  

所以佛教的因缘观,它是隔代受报的,叫做异熟果。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去创造来生的你。当然你现在还没有创造,你现在叫酝酿来生的你。但是如果你到了五十岁以上,大概差不多了。当然你可以透过佛法去改变——忏悔、皈依、发愿去改变。所以在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  

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释提桓因,当然佛陀在世有很多释提桓因,其中有一个释提桓因他五衰相现。天人是很安稳的,他突然间不安本座——坐在他的座位上,坐不住了,心很躁动。他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了,福报将尽了,他就很紧张。当然帝释能够找的就只有一个人——找这个大梵天。大梵天说,这个生死的问题我没办法。那怎么办呢?刚好有佛陀出世,你赶紧去求佛陀。所以释提桓因赶快在生命结束之前,用神通力飞到佛陀的精舍,去面见佛陀,然后向佛陀忏悔,念了一句皈依佛,然后就往生了。

往生以后,他就堕入到一个母驴的肚子里去了。因为他在业力成熟之前,忏悔、发愿、皈依了,那个母驴突然就像发疯一样,把那个瓶子给打破了。这个女主人一气拿棒子就打驴子,这个母驴就流产了。流产以后,这个释提桓因得果报的那个驴——那个小驴就死掉了,又重新回到释提桓因去,再做一次的寿命。这个是在经典里面典型的——在业力没有得果报之前最后的机会了,赶上最后一个机会。当然他运气好,遇到佛陀出世了。  

那我们今天要讲什么事呢?就是说,只要这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机会。所以忏悔业障最好的时机,就是它不能得果报。现在在酝酿当中,你随时可以破坏它,你随时可以按开关,按STOP,它就停止了,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做!也就是说要得果报,它必须是一个不断在增长辗转的业力,就像那滚雪球。你每一次在造作而且深生好乐,那么这个力量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你都没有出手去阻止它,直到得果报为止,那么这个业就是一个临终的障碍了。即便这个时候的业,在你心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循环,在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离线格力琼寺

发帖
543
金币
0
威望
6
贡献值
6
开心币
54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3-23

净界法师 :只管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同样布施,有些人是尽心尽力,亲自参加,亲自来参加这个布施的善业;有些人是他把钱拿去就好了,到最后自己的因地是不圆满的。

这个福报有坚固、非坚固的差别。有些人的福报是很坚固,你看他的福报,他那个房子买在第三栋,地震的时候破坏第一栋,第二栋,他那一栋就不会破坏。

即便你布施的因缘是一个错谬的,比方说你布施一个假和尚,你后来知道他是个假和尚,你也不要后悔。如果你懂缘起法的话,你真布施,就不怕假和尚。因为你当初在缘境的时候,你心中缘他是一个三宝的境界,你起了一个慈悲的愿力,心境和合,你当下就成就了,这跟他是假是真没有关系。

但是菩萨戒有提到一点,如果你事先知道他是假和尚就不对。你事先知道了就不能布施。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假之前,你去布施,你的功德是圆满,他怎么样,跟你没有关系,因为那个相是借你用的,你借他的相来修心。

所以你千万不要后悔,否则你的果报会不坚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我们的态度是很重要。我们要用欢喜心、慈悲心来带动善业,这样我们的果报会比较圆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