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02阅读
  • 5回复

自然界的数字—— 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sang
 
发帖
80
金币
9099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05-12
作者: 胡阳、李长铎 编码: 20030015

【摘要】:本文是继“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
一文所提出的太极二进制体系后,又提出另一种太极进位体系,即“有”与“无”的宇宙
结构。这个体系源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有”生于“无”和“有”生“有”的宇宙生成的学说。本文重点讨论了
自然界的基本数字,从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1)+(-1)、1+2=3),可见数字有0、1
、(+1)、(-1)、2、3共计六个。 这六个数字可压缩成0、1、2、3。“0”为起始数,“无
”的象征;“3”为实数中“1”、“2”的和数,“有”的标志; “1”为和数3所分出的
小实数,在“有”中为“小有”; “2”为和数3所分出的大实数,在“有”中为“大有”
。依据0=±1和3=2+1,构建一个数码的“有”与“无”的宇宙结构。


【关键词】:“有”与“无”的宇宙结构、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阴阳比叁、自然界的
数字。



(一)、前 言

笔者曾在“1996世界太极年会”上发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
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一文[1],对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用西方数学“0”与“1”演译(翻
译)中国太极八卦图中的阴“--”和阳“—”所出现逻辑性的错误,进行了分析。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是0和1的排列组合,他曾把“0”与太极八卦中的阴(--)、“1”与
阳(—)相对应,太极中的两仪表示为0、1;四象为00、01、10、11;八卦表示为000、001
、010、011、100、101、110、111,用二进位数排列起来[2]。


为什么说莱布尼茨所演译的这种二进制是错误的呢?其原因是莱布尼茨对自然解理解
程度有限。他误解了太极的本意。 从太极八卦生成的过程可知莱氏只是提到他的“0”、
“1”与太极中的阴、阳相对, 而忽视太极(无极),太极与什么相对应哪?这就是莱布尼
茨演译二进制的缺欠。


笔者认为,正确的太极与数学对应关系是: 太极(无极)与“0”相对应,阴与“(-1)
”相应对,阳与“(+1)”相对应。由此建立数学等式 0=(+1)+(-1),而不是0=1。从0=
(+1)+(-1)中,使我们看出太极含有三个数码或三个符号,即0、(+1)、(-1)。这也是笔者
提出三值,以及三值计算机的原因。


现在我们清楚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中的0=1与太极二进制的0=(+1)+(-1)数字转化关系
的不同。 0≠1而是0=(+1)+(-1),0和1是两个互不能转换,而0与(+1)和(-1)可以转换,
从而体现出0=(+1)+(-1)具有自然界物质的活体循环性, 而0=1不具有活性,更不符合数
学逻辑。所以说莱氏二进制是一个不具有活性的体系,其根源是没有负数或第三者参与二
进制。由此进而假设,一个不具有活性的二进制体系是描述不出自然界物质运动演化规律
的,它又怎能创造出与人类大脑思维相同的电脑呢?


莱布尼茨不是创造二进制者,而是演译了二进制,即由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化成另
一种形式,并在转化中出现逻辑性的错误。如果今天人们把莱布尼茨在转化中出现逻辑性
的错误作为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是不正确的。因为二进制早已在莱布尼茨之前公布于
世。


本文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前人所研究的一些文献的了解,试图探讨自然界的基
本数字。



(二)、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

在“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一文中,笔者
提出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其如下:


1)、0=(+1)+(-1),或写成(+1)+(-1)=0。

2)、1+2=3,或写成3=1+2。


对这两种太极数字组合, 人们均以第一种为太极,第二种为太玄。 中国西汉末年的杨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在《太玄经·玄首都序》中写道:“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
阴阳比(“比”左‘土’右‘比’,以下类同)叁,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
三位疏成。曰: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杨
雄提出“阴阳比叁”,其意为阴阳分立而有相互作用产生相互联系的三方[3]。


在《太玄经》中通篇讲的是“阴阳比叁”, 杨雄用符号把“阴阳比叁”写成“ --”
、“—”、“---”三种符号。在阴(--)、阳(—)符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符号,
并以这三种符号为底数,逢三进一,形成三进制体系,即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


杨雄的这套逢三进一的三进制体系来自由太极,笔者认为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本质是
相同的,也就是说“阴阳比叁”和“太极生两仪”是一回事,“阴阳比叁”意思是阴与阳
结合可出现第三者,这种情况我们可写为(+1)+(-1)=0或写成1+2=3的数学表达式;“太
极生两仪”意思是一个变成两个,可写为0=(+1)+(-1)或写成3=1+2的数学表达式。由此
得出“阴阳比叁”和“太极生两仪”是一个意思,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是相同的。


从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比较中,可知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的互换性。同时,肯定的说
杨雄所演译的三进制,在表述物质繁衍的中具有一定的实效。在自然界中太极的两种数字
组合是“0=(+1)+(-1)”和“3=1+2”同时出现的。


郑军先生提出“太极太玄模型”,也称“太极太玄体系”,并把太极体系称为“2的n
次方”的体系,是二分制和二进制体系。总体为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即2的n次方体系。太玄体系称为“3的n次方”体系,是三分制与三进制体系。总体为
一,一分为三,三分为九,九分为二十七,……, 期间还包括它们与二的积,即1·3的n
次方及2·3的n次方体系。 郑军认为二进制是简谐运动的数学表达,三进制是物质运动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数学表达。三进制是由二进制演化来的,二进制是最基本的进位制[4]



郑军先生倡导“太极太玄模型”,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并列出“几种规则的相互关
系”。所列关系式有[5]:


1)、八卦=2 x 四象
2)、九宫=四象 + 中宫=2 x 四象 + 中宫=洛书
3)、五行=四象 + 中心=五行四面体
4)、三阴三阳六面体=2 x 五行四面体=2 x (四象 + 中心)
5)、天干=2 x 五行=河图
6)、地支=2 x 三阴三阳
7)、54为六面体=三阴三阳=6 x 九宫=6 x 八卦 + 6 中宫=三阴三阳轴心(六中宫
) + 八卦 + 地支(这里的两组八卦处于不同层次,前一组八卦是一个结构面上的
九宫八卦,后一组八卦是六面体的八个顶点上的八个小立方体,它包含24个单位
。)
8)、甲子六十周期=三阴三阳 x 天干=五行 x 地支
9)、太极(太玄)=三阴三阳=五行(两者的时空单位不同,数量为5:6)


笔者对郑军先生倡导“太极太玄模型”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是非常感兴趣,但对其上
述所列关系式理解不深。笔者认为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对自然界的描述会更加充实,为此
,从“1996年极太极年会”后曾做过思考,焦点就是在一个模型中如何同时表述出太极中
的两种数字组合。



(三)、自然界的数字

在自然界中有那些数字?这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从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
=(+1)+(-1)、1+2=3)中可见数字有0、1、(+1)、(-1)、2、3共计六个。对这六个数字所
形成条件和过程,我们分以下三各方面讨论:


(1)、太极生两仪(0=(+1)+(-1))


在太极生两仪(0=(+1)+(-1))中,“0”为计数中的起始数字,又是(+1)和(-1)的和
数。自然界中“0”所表示事物的状态是“无”。“1”为计数中的实数,在自然界中“1
”所表示事物的状态是“有”。“1”与“0”两者构成“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写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生于“无
”,是中国古代所创立的一种宇宙生成的学说。 八十年代初,霍金(S.W.Hawking),英国
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牛顿座位教授,发表了“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is probably zero”一文[6],提出宇宙起始于“无”的可能。 随后,霍金与中国科技大
吴忠超(Z.C.Wu)合作试图证明这一可能,在Numerical calculations of minisuperspace
cosmological models一文[7],给出一个宇宙波函数。


郑军先生认为,这里的“有”很易理解,就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它的初级层次或
总体就是太极,数学上可记为1。 这里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而是“有”出
现的前题。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具有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无”,有着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物质内容。它是物质周期运动的始
点,有空间,有时间,有数量,但数量为0,因而在数学上记为0。 也正因为数量为0,所
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仅有点(位)。所谓“无”,就是0状态,就是始点[8]。


笔者认为郑军的“无极为0,太极为1,‘无’生‘有’,无极生太极,即0生1,……
”思维有局限。无极生太极与无极而太极有着区别,无极生太极可能是郑军引自杨方所得
九江故家传本首句作“无极而生太极”,淳熙五年朱熙曾用这九江故家传本同延平本对勘
,写了一篇详细的校勘记附在延平本后[9]:


临汀杨方得九江故家传本,校此本(延平本)不同者十有九处,然
亦互有得失。……其三条九江本误,而当以此本为正,如《太极说》
云“无极而太极”,“而”下误多一“生”字……。
(《周子全书》卷十一《跋延平本》)


无极而太极,其原意是无极又是太极,据束景南教授解释:


周敦颐的《太极图·易说》是借图式描述了正反顺逆的两种变易
过程:一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人)的宇宙生化过程,一是万物
(人)→五行→阴阳→无极的万物复归过程。前者是“原始”,后者是
“反终”。这两种过程共同构成了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运动变化,所以
周敦颐最后总结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10]


笔者赞同束景南的这种解释,因为,中文的“而”有表示“到”的意思,如“由南而
北”、“自远而近”。 由此可见,郑军的“无极为0,太极为1,”和“无极生太极,即0
生1,”是不精确的。“有”与“无”的关系应为太极生两仪,数学的表示为0=(+1)+(-1)



对郑军所解释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而是‘有’出现的前题。”笔者
认为郑军过于谨慎,可能有怕被人扣上唯心主义的后顾之忧。现实的事物中就存在着什么
都没有的虚无。如一个人每月收入与支出相同,他的每月储蓄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因
此,在这里人们要承认“无”即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也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


(2)、阴阳比叁(1+2=3)


阴阳比叁(1+2=3)是太极生两仪(0=(+1)+(-1))的另一表达形式,它不能表示“有”
与“无”的关系。杨雄所作阴阳比叁(1+2=3)的目的是要反映在“有”的前提下所描写的
事物。在现实的世界中多见于在“有”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如原子结构,在原子结构中有
电子、质子、中子三种粒子,就这些粒子的质量而言是:


电子+质子=中子(e+p→n)

中子的质量(m↓n)为:

m↓n =(1.008982±0.000003) units of mass =(939.505±0.010) Mev
=(1.67470±0.00004)×10^-24 g.

质子的质量(m↓p)为:

m↓p =(1.007593±0.000003) units of mass =(938.211±0.010) Mev.

电子的质量(m↓e)为:

m↓e =[1836.12±0.02]^-1×m↓p =(0.510976±0.000007) Mev.
1 unit of mass =(931.141±0.010) Mev.[11]

(注:“↓”符号后的字母为下角,“^”为上角)


从电子、质子、中子三个粒子之间的关系,可知阴阳比叁在宇宙间是普遍存在的,自
然界在“有”的领域中包含着“大”、“小”,以及两者相加之“和”。在这里,如果我
们把小质量的电子设为“1”,大质量的质子设为“2”,两者和数中子为“3”。 由此形
成:


1 + 2 = 3

3 = 2 + 1


郑军对于“阴阳比参”作过数字的对比解释,他说: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也就是0生出了1, 1生出了2,这是
出现了0、1、2三种状态。 0为阴,1为阳,“阴阳比参”(见《太玄
经》)生出了2。 这就是任何一种周期运动都具有的始、中、终三种
状态。0、1、2构成了第一级三进制周期,它是物质运动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的基础形态。


笔者认为郑军用数字的对比解释“阴阳比参”是可贵的,但其解释由于受莱布尼茨的
0与1二进制的框框影响,使数字的对比无有一个数学基础逻辑。“阴阳比参”生出的应是
3,而非2。阴阳关系在其文中所述明确的显示出“大”与“小”,或“强”与“弱”等现
象,而不是“有”与“无”的关联,所以把0比为阴,1比为阳是错误的,并导致以后的所
有数学基础逻辑不清。


众所周知,易有二,玄有三。易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
十四卦,……。玄为: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太极生两仪所述的根基
是“有”与“无”的关系,即0=±1; 而一玄三方则表示“有”中的“大有”、“小有”
以及“大有”、“小有”之“和”,即±1=(±1)+(±1)-(±1)


(3)、物质演化的法则


物质演化的法则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为宇宙生成说,有关宇宙的生成问题的说法,据天
文物理学家方厉之说述,可以归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神创论。它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代表。《圣经》重地
一句话就是:“起初神创造天地”;《可兰经》中也有:“一切赞美
全归真主,他创造了天和地”。


第二种是永恒存在说。佛教的轮回可以算是此类,例如,法相宗
明确地主张,“有漏种子”使万物永处于无尽的轮回痛苦之中。


第三种观点很独特,是属于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两段陈述: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这可以称为“有生于无”创生论或者“道生一”创生论吧![12]


这三种说法,显然第三种具有可研性。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据古棣的《老子通》解说为:“一”、“二”、“三”以虚数代实物,“一”指的是天地
未分之前的原始物质;“二”指天地; “三”指阴气、阳气、和气。”[13]


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解,笔者认为应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解
释。一是对“无”生“有”的解释,“道生一”;二是对“有”生“有”的解释,“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在数理逻辑上解释比较含糊,是通非通。当“道生一”写成“0=1”为非
通;当“道生一”写成“0=±1”为通。老子是否对“一”有正负两性的区别,笔者认为
可能,在下一句中的“一生二”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这方面的意图。
“一生二”可作两种解释,一是上面所说的“一”有正负两性的区别,另一是解释为
“有”可分为“大有”和“小有”,在里“生”字可能要理解成“分”,一分二,数理逻
辑表示为3=2+1。


“二生三”可以解释为1+2=3,西汉末年杨雄的“阴阳比参”可能源于此处。“一
生二,二生三”为顺逆两种表述。“二生三”另一解释,3+3=3+2+1,这个等式所解
释的是同性粒子相撞的结果。如两个氢原子(H)相撞所得一个中子(n)、一个质子(p)和一
个电子(e)。在这里我们将氢原子(H)和中子(n)设为数字3、质子(p)设为2、电子(e)设为
1。以下为粒子的实际所测质量:


氢原子质量(m↓H)为:

m↓H =(1.008142±0.000003) units of mass =(938.722±0.010) Mev

中子的质量(m↓n)为:

m↓n =(1.008982±0.000003) units of mass =(939.505±0.010) Mev
=(1.67470±0.00004)×10^-24 g.

质子的质量(m↓p)为:

m↓p =(1.007593±0.000003) units of mass =(938.211±0.010) Mev.

电子的质量(m↓e)为:

m↓e =[1836.12±0.02]^-1×m↓p =(0.510976±0.000007) Mev.
1 unit of mass =(931.141±0.010) Mev.[11]


“三生万物”正象前人所解释的一样,“三”指阴气、阳气、和气,为宇宙间的物质
三种数码,数理逻辑可以表示为1、2、3。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在“有”的条件下所演化,我们可知在“有”的层
次上自然界的数字有1、2、3,而“道生一”却是“无”与“有”,即0与±1。 当我们把
“道生一”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合为一体时,所得结果如下:


“无”=“有”

(0)=(±1、±2、±3)


自然界的数字在“有”与“无”的合为一体后出现的数字有0、1、2、3四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2 13:13:25编辑过]
离线susang
发帖
80
金币
9099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3-05-12
自然界的数字—— 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下)

(四)、“有”与“无”的宇宙结构

通过对“有”与“无”的讨论,初步地描述出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
可能。 依据0=±1和3=2+1,构建一个数码的宇宙结构。为了使“有”与“无”统一在
一个模型中,我们将0=±1设为0=±3。


在这里,对于“0、1、2、3”四位数的理解分别是: “0”为起始数,“无”的象征
;“3”为实数中“1”、“2”的和数,“有”的标志; “1”为和数3所分出的小实数,
在“有”中为“小有”;“2”为和数3所分出的大实数,在“有”中为“大有”。


“有”与“无”的宇宙结构的数码图如下:


3311 3312 3313 3321 3322 3323 3331 3332 3333
3211 3212 3213 3221 3222 3223 3231 3232 3233
3111 3112 3113 3121 3122 3123 3131 3132 3133
2311 2312 2313 2321 2322 2323 2331 2332 2333
2211 2212 2213 2221 2222 2223 2231 2232 2233
2111 2112 2113 2121 2122 2123 2131 2132 2133
1311 1312 1313 1321 1322 1323 1331 1332 1333
1211 1212 1213 1221 1222 1223 1231 1232 1233
1111 1112 1113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133

311 312 313 321 322 323 331 332 333
211 212 213 221 222 223 231 232 333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31 132 133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1 2 3

3

1 2

3

0

3

2 1

3

3 2 1

33 23 13 32 22 12 31 21 11

331 231 131 321 221 121 311 211 111
332 232 132 322 222 122 312 212 112
333 233 133 323 223 123 313 213 113

3311 2311 1311 3211 2211 1211 3111 2111 1111
3321 2321 1321 3221 2221 1221 3121 2121 1121
3331 2331 1331 3231 2231 1231 3131 2131 1131
3312 2312 1312 3212 2212 1212 3112 2112 1112
3322 2322 1322 3222 2222 1222 3122 2122 1122
3332 2332 1332 3232 2232 1232 3132 2132 1132
3313 2313 1313 3213 2213 1213 3113 2113 1113
3323 2323 1323 3223 2223 1223 3123 2123 1123
3333 2333 1333 3233 2233 1233 3133 2133 1133


[注]:

1)、由于此图在电子板难以用数学中的正负号表示, 所以在这里我们以“0”为基点
,设上为正,下为负。


2)、用上述数码可表示任何一个数字,“11”表示数字“1”,“33”表示数字“9”
;“111”表示数字“1”,“333”表示数字“27”;“1111”表示数字“1”,“3333”
表示数字“81”,以此类推。


3)、此图码,不只是为计算机由二值变换三值或多值所作,笔者的意图是要设计一种
普遍适用于宇宙间物质研究的模型。


4)、在这个数码中,如果我们在每一行,九个组合数码前或后的基码加入一个“0”
,如在“111”基码后加一个“0”,为“1110”,并作为图表的序例。这样就将会使每行
组合数码所表示的数字有“0”~“9”。


5)、此图为正负数为一体的四位数三进制。对于“0、1、2、3”四位数所构成的四进
制,笔者认为这种进制可能是人为随心所欲,自然界中“0”与“1、2、3”可能不是逢四
进一。


6)、此数码图表,为草创,在构思和绘制上会有一定的不足,希望在今后修正。



(五)、对四进制的认识

本文所提“0、1、2、3”四位数是构成自然界的基本数字,这四位数可以组成四进制
,但笔者的用意不在四进制。


据莱布尼茨介绍魏格尔(Erhard Weigel,1625~1699)按照毕达哥拉斯的方法,把十进
制缩小到四进制。魏格尔用四进制即0、1、2、3,写出一切数。比如321,他的意思是3·
4^2+2·4^1+1,或者48+16+1,即按照一般的说法是65[14]。


近年,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研制成应用量子元件的多值逻辑电路,它可以在0、1
、2或3状态的任何一种中运行,从而打破了以0、1两种状态,大为提高了处理数据的速度
,尤其组成的集体电路(IC)用于通讯时可达到每秒40GB的传输速度(注: 40GB存储单位)
。这种电路由铟、镓的砷化物材料制成,结构上包括一枚电子性能活跃的晶体管和六个谐
振隧穿量子装置。


对于“0、1、2、3”四位数所构成的四进制,笔者认为这里所提的四进制应能达到提
高处理数据的速度,但这并不能作为表达宇宙的生成的特性,要防止一个错误的倾向,就
是认为多值比两值好,值越多越好。其实,无论是二进制、三进制、四进制,还是十进制
、十二进制、二十四进制,它们之间均可互换。


这里本文所要解释的是用“0、1、2、3”四位数如何表述“有”与“无”的宇宙结构
,探讨自然界应该有那些基本数字和组合方式,并非是在倡导四进制,以及十进制。众所
周知,电子计算机发明的历史。从1944年8月到1945年6月,在冯·诺伊曼的领导下,研制
小组制定了新的改进方案。重大改进有三方面,第一项就是把十进制改成二进制。因此,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恢复那个十进制,而是要把进位编码,编的更符合自然。如果,人们能
够搞清楚自然界编码的规律,想必制造思维电子计算机胜卷在握。



(六)、小 结

本文通过“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一文的
回顾,对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用西方数学“0”与“1”演译(翻译)中国太极八卦图中的阴“
--”和阳“—”所出现逻辑性的错误,进行了分析。莱布尼茨的0和1二进制是想突出说明
“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有”生于“无”和“有”生“有”是中国古代所创立的一种宇宙生成
的学说。在这种学说中我们可见太极具有两种数字组合。


中国西汉末年的杨雄在《太玄经·玄首都序》中写道:“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
阴阳比叁,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陈其九九,以为数生,
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阴阳比叁”,其意为阴阳分立而有相互
作用产生相互联系的三方。


郑军先生倡导“太极太玄模型”,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并列出“几种规则的相互关
系”。笔者对郑军先生倡导“太极太玄模型”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是非常感兴趣,认为二
进制与三进制结合对自然界的描述会更加充实。


本文重点讨论了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1)+(-1)、1+2=3),并从中可见数字有
0、1、(+1)、(-1)、2、3共计六个。这六个数字可合并为0、1、2、3。依据0=±1和3=2
+1,构建一个数码的“有”与“无”的宇宙结构。 为了使“有”与“无”统一在一个模
型中,我们将0=±1设为0=±3。 在这里,对于“0、1、2、3”四位数的理解分别是:
“0”为起始数,“无”的象征; “3”为实数中“1”、“2”的和数, “有”的标志;
“1”为和数3所分出的小实数,在“有”中为“小有”;“2”为和数3所分出的大实数,
在“有”中为“大有”。


对于“0、1、2、3”四位数所构成的四进制,笔者认为这里所提的四进制应能达到提
高处理数据的速度,但这并不能作为表达宇宙生成的特性,要防止一个错误的倾向,就是
认为多值比两值好,值越多越好。其实,无论是二进制、三进制、四进制,还是十进制、
十二进制、二十四进制,它们之间均可互换。本文所要解释的是用“0、1、2、3”四位数
如何表述“有”与“无”的宇宙结构,探讨自然界应该有那些基本数字和组合方式,并不
想倡导四进制,以及十进制。


由时间仓促,笔者在构建“有”与“无”的宇宙结构数码图表,为草创,在构思和绘
制上会有一定的不足,这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在今后修正。



发帖
74
金币
21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3-07-12
好文章!
离线charlie
发帖
6
金币
10238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3-07-12
易数
理解偏差了。
离线水牛
发帖
1176
金币
12434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3-07-12
好!
唵 嘛 呢 叭 弥 吽
离线卡西多
发帖
10
金币
126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3-07-12
好文,多谢了
好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