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阳、李长铎 编码: 20030015
【摘要】:本文是继“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
一文所提出的太极二进制体系后,又提出另一种太极进位体系,即“有”与“无”的宇宙
结构。这个体系源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有”生于“无”和“有”生“有”的宇宙生成的学说。本文重点讨论了
自然界的基本数字,从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1)+(-1)、1+2=3),可见数字有0、1
、(+1)、(-1)、2、3共计六个。 这六个数字可压缩成0、1、2、3。“0”为起始数,“无
”的象征;“3”为实数中“1”、“2”的和数,“有”的标志; “1”为和数3所分出的
小实数,在“有”中为“小有”; “2”为和数3所分出的大实数,在“有”中为“大有”
。依据0=±1和3=2+1,构建一个数码的“有”与“无”的宇宙结构。
【关键词】:“有”与“无”的宇宙结构、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阴阳比叁、自然界的
数字。
(一)、前 言
笔者曾在“1996世界太极年会”上发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
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一文[1],对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用西方数学“0”与“1”演译(翻
译)中国太极八卦图中的阴“--”和阳“—”所出现逻辑性的错误,进行了分析。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是0和1的排列组合,他曾把“0”与太极八卦中的阴(--)、“1”与
阳(—)相对应,太极中的两仪表示为0、1;四象为00、01、10、11;八卦表示为000、001
、010、011、100、101、110、111,用二进位数排列起来[2]。
为什么说莱布尼茨所演译的这种二进制是错误的呢?其原因是莱布尼茨对自然解理解
程度有限。他误解了太极的本意。 从太极八卦生成的过程可知莱氏只是提到他的“0”、
“1”与太极中的阴、阳相对, 而忽视太极(无极),太极与什么相对应哪?这就是莱布尼
茨演译二进制的缺欠。
笔者认为,正确的太极与数学对应关系是: 太极(无极)与“0”相对应,阴与“(-1)
”相应对,阳与“(+1)”相对应。由此建立数学等式 0=(+1)+(-1),而不是0=1。从0=
(+1)+(-1)中,使我们看出太极含有三个数码或三个符号,即0、(+1)、(-1)。这也是笔者
提出三值,以及三值计算机的原因。
现在我们清楚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中的0=1与太极二进制的0=(+1)+(-1)数字转化关系
的不同。 0≠1而是0=(+1)+(-1),0和1是两个互不能转换,而0与(+1)和(-1)可以转换,
从而体现出0=(+1)+(-1)具有自然界物质的活体循环性, 而0=1不具有活性,更不符合数
学逻辑。所以说莱氏二进制是一个不具有活性的体系,其根源是没有负数或第三者参与二
进制。由此进而假设,一个不具有活性的二进制体系是描述不出自然界物质运动演化规律
的,它又怎能创造出与人类大脑思维相同的电脑呢?
莱布尼茨不是创造二进制者,而是演译了二进制,即由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转化成另
一种形式,并在转化中出现逻辑性的错误。如果今天人们把莱布尼茨在转化中出现逻辑性
的错误作为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是不正确的。因为二进制早已在莱布尼茨之前公布于
世。
本文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前人所研究的一些文献的了解,试图探讨自然界的基
本数字。
(二)、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
在“莱布尼茨二进制附会于太极八卦太极二进制为思维电脑提供可能”一文中,笔者
提出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其如下:
1)、0=(+1)+(-1),或写成(+1)+(-1)=0。
2)、1+2=3,或写成3=1+2。
对这两种太极数字组合, 人们均以第一种为太极,第二种为太玄。 中国西汉末年的杨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在《太玄经·玄首都序》中写道:“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
阴阳比(“比”左‘土’右‘比’,以下类同)叁,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
三位疏成。曰:陈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杨
雄提出“阴阳比叁”,其意为阴阳分立而有相互作用产生相互联系的三方[3]。
在《太玄经》中通篇讲的是“阴阳比叁”, 杨雄用符号把“阴阳比叁”写成“ --”
、“—”、“---”三种符号。在阴(--)、阳(—)符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符号,
并以这三种符号为底数,逢三进一,形成三进制体系,即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
杨雄的这套逢三进一的三进制体系来自由太极,笔者认为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本质是
相同的,也就是说“阴阳比叁”和“太极生两仪”是一回事,“阴阳比叁”意思是阴与阳
结合可出现第三者,这种情况我们可写为(+1)+(-1)=0或写成1+2=3的数学表达式;“太
极生两仪”意思是一个变成两个,可写为0=(+1)+(-1)或写成3=1+2的数学表达式。由此
得出“阴阳比叁”和“太极生两仪”是一个意思,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是相同的。
从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比较中,可知太极体系与太玄体系的互换性。同时,肯定的说
杨雄所演译的三进制,在表述物质繁衍的中具有一定的实效。在自然界中太极的两种数字
组合是“0=(+1)+(-1)”和“3=1+2”同时出现的。
郑军先生提出“太极太玄模型”,也称“太极太玄体系”,并把太极体系称为“2的n
次方”的体系,是二分制和二进制体系。总体为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即2的n次方体系。太玄体系称为“3的n次方”体系,是三分制与三进制体系。总体为
一,一分为三,三分为九,九分为二十七,……, 期间还包括它们与二的积,即1·3的n
次方及2·3的n次方体系。 郑军认为二进制是简谐运动的数学表达,三进制是物质运动由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数学表达。三进制是由二进制演化来的,二进制是最基本的进位制[4]
。
郑军先生倡导“太极太玄模型”,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并列出“几种规则的相互关
系”。所列关系式有[5]:
1)、八卦=2 x 四象
2)、九宫=四象 + 中宫=2 x 四象 + 中宫=洛书
3)、五行=四象 + 中心=五行四面体
4)、三阴三阳六面体=2 x 五行四面体=2 x (四象 + 中心)
5)、天干=2 x 五行=河图
6)、地支=2 x 三阴三阳
7)、54为六面体=三阴三阳=6 x 九宫=6 x 八卦 + 6 中宫=三阴三阳轴心(六中宫
) + 八卦 + 地支(这里的两组八卦处于不同层次,前一组八卦是一个结构面上的
九宫八卦,后一组八卦是六面体的八个顶点上的八个小立方体,它包含24个单位
。)
8)、甲子六十周期=三阴三阳 x 天干=五行 x 地支
9)、太极(太玄)=三阴三阳=五行(两者的时空单位不同,数量为5:6)
笔者对郑军先生倡导“太极太玄模型”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是非常感兴趣,但对其上
述所列关系式理解不深。笔者认为二进制与三进制结合对自然界的描述会更加充实,为此
,从“1996年极太极年会”后曾做过思考,焦点就是在一个模型中如何同时表述出太极中
的两种数字组合。
(三)、自然界的数字
在自然界中有那些数字?这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从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
=(+1)+(-1)、1+2=3)中可见数字有0、1、(+1)、(-1)、2、3共计六个。对这六个数字所
形成条件和过程,我们分以下三各方面讨论:
(1)、太极生两仪(0=(+1)+(-1))
在太极生两仪(0=(+1)+(-1))中,“0”为计数中的起始数字,又是(+1)和(-1)的和
数。自然界中“0”所表示事物的状态是“无”。“1”为计数中的实数,在自然界中“1
”所表示事物的状态是“有”。“1”与“0”两者构成“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写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生于“无
”,是中国古代所创立的一种宇宙生成的学说。 八十年代初,霍金(S.W.Hawking),英国
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牛顿座位教授,发表了“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
is probably zero”一文[6],提出宇宙起始于“无”的可能。 随后,霍金与中国科技大
吴忠超(Z.C.Wu)合作试图证明这一可能,在Numerical calculations of minisuperspace
cosmological models一文[7],给出一个宇宙波函数。
郑军先生认为,这里的“有”很易理解,就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它的初级层次或
总体就是太极,数学上可记为1。 这里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而是“有”出
现的前题。正如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具有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无”,有着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物质内容。它是物质周期运动的始
点,有空间,有时间,有数量,但数量为0,因而在数学上记为0。 也正因为数量为0,所
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仅有点(位)。所谓“无”,就是0状态,就是始点[8]。
笔者认为郑军的“无极为0,太极为1,‘无’生‘有’,无极生太极,即0生1,……
”思维有局限。无极生太极与无极而太极有着区别,无极生太极可能是郑军引自杨方所得
九江故家传本首句作“无极而生太极”,淳熙五年朱熙曾用这九江故家传本同延平本对勘
,写了一篇详细的校勘记附在延平本后[9]:
临汀杨方得九江故家传本,校此本(延平本)不同者十有九处,然
亦互有得失。……其三条九江本误,而当以此本为正,如《太极说》
云“无极而太极”,“而”下误多一“生”字……。
(《周子全书》卷十一《跋延平本》)
无极而太极,其原意是无极又是太极,据束景南教授解释:
周敦颐的《太极图·易说》是借图式描述了正反顺逆的两种变易
过程:一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人)的宇宙生化过程,一是万物
(人)→五行→阴阳→无极的万物复归过程。前者是“原始”,后者是
“反终”。这两种过程共同构成了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运动变化,所以
周敦颐最后总结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10]
笔者赞同束景南的这种解释,因为,中文的“而”有表示“到”的意思,如“由南而
北”、“自远而近”。 由此可见,郑军的“无极为0,太极为1,”和“无极生太极,即0
生1,”是不精确的。“有”与“无”的关系应为太极生两仪,数学的表示为0=(+1)+(-1)
。
对郑军所解释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而是‘有’出现的前题。”笔者
认为郑军过于谨慎,可能有怕被人扣上唯心主义的后顾之忧。现实的事物中就存在着什么
都没有的虚无。如一个人每月收入与支出相同,他的每月储蓄就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因
此,在这里人们要承认“无”即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也是什么都没有的虚无。
(2)、阴阳比叁(1+2=3)
阴阳比叁(1+2=3)是太极生两仪(0=(+1)+(-1))的另一表达形式,它不能表示“有”
与“无”的关系。杨雄所作阴阳比叁(1+2=3)的目的是要反映在“有”的前提下所描写的
事物。在现实的世界中多见于在“有”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如原子结构,在原子结构中有
电子、质子、中子三种粒子,就这些粒子的质量而言是:
电子+质子=中子(e+p→n)
中子的质量(m↓n)为:
m↓n =(1.008982±0.000003) units of mass =(939.505±0.010) Mev
=(1.67470±0.00004)×10^-24 g.
质子的质量(m↓p)为:
m↓p =(1.007593±0.000003) units of mass =(938.211±0.010) Mev.
电子的质量(m↓e)为:
m↓e =[1836.12±0.02]^-1×m↓p =(0.510976±0.000007) Mev.
1 unit of mass =(931.141±0.010) Mev.[11]
(注:“↓”符号后的字母为下角,“^”为上角)
从电子、质子、中子三个粒子之间的关系,可知阴阳比叁在宇宙间是普遍存在的,自
然界在“有”的领域中包含着“大”、“小”,以及两者相加之“和”。在这里,如果我
们把小质量的电子设为“1”,大质量的质子设为“2”,两者和数中子为“3”。 由此形
成:
1 + 2 = 3
3 = 2 + 1
郑军对于“阴阳比参”作过数字的对比解释,他说: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也就是0生出了1, 1生出了2,这是
出现了0、1、2三种状态。 0为阴,1为阳,“阴阳比参”(见《太玄
经》)生出了2。 这就是任何一种周期运动都具有的始、中、终三种
状态。0、1、2构成了第一级三进制周期,它是物质运动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的基础形态。
笔者认为郑军用数字的对比解释“阴阳比参”是可贵的,但其解释由于受莱布尼茨的
0与1二进制的框框影响,使数字的对比无有一个数学基础逻辑。“阴阳比参”生出的应是
3,而非2。阴阳关系在其文中所述明确的显示出“大”与“小”,或“强”与“弱”等现
象,而不是“有”与“无”的关联,所以把0比为阴,1比为阳是错误的,并导致以后的所
有数学基础逻辑不清。
众所周知,易有二,玄有三。易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
十四卦,……。玄为: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太极生两仪所述的根基
是“有”与“无”的关系,即0=±1; 而一玄三方则表示“有”中的“大有”、“小有”
以及“大有”、“小有”之“和”,即±1=(±1)+(±1)-(±1)
(3)、物质演化的法则
物质演化的法则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为宇宙生成说,有关宇宙的生成问题的说法,据天
文物理学家方厉之说述,可以归如下几种:
第一种是神创论。它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代表。《圣经》重地
一句话就是:“起初神创造天地”;《可兰经》中也有:“一切赞美
全归真主,他创造了天和地”。
第二种是永恒存在说。佛教的轮回可以算是此类,例如,法相宗
明确地主张,“有漏种子”使万物永处于无尽的轮回痛苦之中。
第三种观点很独特,是属于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两段陈述: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这可以称为“有生于无”创生论或者“道生一”创生论吧![12]
这三种说法,显然第三种具有可研性。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据古棣的《老子通》解说为:“一”、“二”、“三”以虚数代实物,“一”指的是天地
未分之前的原始物质;“二”指天地; “三”指阴气、阳气、和气。”[13]
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解,笔者认为应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解
释。一是对“无”生“有”的解释,“道生一”;二是对“有”生“有”的解释,“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在数理逻辑上解释比较含糊,是通非通。当“道生一”写成“0=1”为非
通;当“道生一”写成“0=±1”为通。老子是否对“一”有正负两性的区别,笔者认为
可能,在下一句中的“一生二”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这方面的意图。
“一生二”可作两种解释,一是上面所说的“一”有正负两性的区别,另一是解释为
“有”可分为“大有”和“小有”,在里“生”字可能要理解成“分”,一分二,数理逻
辑表示为3=2+1。
“二生三”可以解释为1+2=3,西汉末年杨雄的“阴阳比参”可能源于此处。“一
生二,二生三”为顺逆两种表述。“二生三”另一解释,3+3=3+2+1,这个等式所解
释的是同性粒子相撞的结果。如两个氢原子(H)相撞所得一个中子(n)、一个质子(p)和一
个电子(e)。在这里我们将氢原子(H)和中子(n)设为数字3、质子(p)设为2、电子(e)设为
1。以下为粒子的实际所测质量:
氢原子质量(m↓H)为:
m↓H =(1.008142±0.000003) units of mass =(938.722±0.010) Mev
中子的质量(m↓n)为:
m↓n =(1.008982±0.000003) units of mass =(939.505±0.010) Mev
=(1.67470±0.00004)×10^-24 g.
质子的质量(m↓p)为:
m↓p =(1.007593±0.000003) units of mass =(938.211±0.010) Mev.
电子的质量(m↓e)为:
m↓e =[1836.12±0.02]^-1×m↓p =(0.510976±0.000007) Mev.
1 unit of mass =(931.141±0.010) Mev.[11]
“三生万物”正象前人所解释的一样,“三”指阴气、阳气、和气,为宇宙间的物质
三种数码,数理逻辑可以表示为1、2、3。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在“有”的条件下所演化,我们可知在“有”的层
次上自然界的数字有1、2、3,而“道生一”却是“无”与“有”,即0与±1。 当我们把
“道生一”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合为一体时,所得结果如下:
“无”=“有”
(0)=(±1、±2、±3)
自然界的数字在“有”与“无”的合为一体后出现的数字有0、1、2、3四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12 13:13: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