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02阅读
  • 9回复

北极发现海洋巨兽化石 长15米撕咬力胜霸王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9

北极发现海洋巨兽化石 长15米撕咬力胜霸王龙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09:38  新浪科技
北极发现海洋巨兽化石长15米撕咬力胜霸王龙

X食肉动物撕咬其他动物想象图

北极发现海洋巨兽化石长15米撕咬力胜霸王龙

科学家在挪威的一个岛屿发掘“X食肉动物”的头骨化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挪威科学家最近在北极地区考古发现了一种巨型海洋动物的化石。这种海洋动物体长达到15米,体重约45吨,其撕咬能力超过鲨鱼和鳄鱼至少10倍,比曾经的地球霸主暴龙也高了约4倍。它只需要动一动嘴巴,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将暴龙甚至一辆悍马汽车撕成碎片。

  挪威奥斯陆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约恩-胡鲁姆领导一支国际考古队开展了此项研究。据胡鲁姆介绍,这是侏罗纪时期海洋爬行类动物的化石,长约15米,发现于北极地区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这种动物被称为“X食肉动物”(Predator X,即未知食肉动物),其咀嚼力每平米高达23200吨。“从长达3米多的头骨看,你就可以想象出它的咬嚼力量,而且实际上它远远超出你的预想。它可能比暴龙的咬嚼力更为强大。”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暴龙应该是最顶级的地球食肉动物。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不同动物的运动,通过腿的长度、运动姿态等参数估算动物奔跑所需腿部肌肉的最小重量。计算表明,动物的体重越大,它依靠两足奔跑所需的腿部肌肉占体重的比例也越大。

  科学家们重组了该动物化石的头部,并将其与相同形状与相似尺寸的鳄鱼颚部进行对比,评估了它的咬嚼力。科学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大大超出了此前的预测,也比以前所计算的任何动物的咬嚼力要大。据估计,这种未知食肉动物的咬嚼力比现代食肉动物要强10倍以上,大约是暴龙的咬嚼力的4倍。现在,鳄鱼和鲨鱼一般被认为是咬嚼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X食肉动物的牙齿大约有30厘米长。科学家们利用部分头骨化石和大约2万块骨骼化石重组了该动物的完整躯体。据估计,该动物大约重45吨。它的重量与2007年发现于瓦尔巴德群岛附近的海怪相当,但骨架却更大。胡鲁姆介绍说,它的咬嚼力足以咬碎一辆小汽车。他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它的咬嚼力。“它看起来好象还可能咬碎一辆悍马。”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暴龙是有纪录以来生活在地球上最大的食肉类动物。它同时是食肉类动物中最晚的一支。暴龙长有60颗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牙齿甚至有18厘米长。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仅仅头颅就长达1.3米,暴龙站立起来后身高超过两层楼,可以一口吞下一整头牛。曾经有人认为暴龙是笨重迟缓的动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暴龙奔跑起来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当时地球上恐怕没有什么猎物可以逃过它的追杀。(刘妍)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3-29

2.3亿年前巨型翼龙以霸王龙为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 03:51  新浪科技
2.3亿年前巨型翼龙以霸王龙为食(图)
风神翼龙与人类的对比图

2.3亿年前巨型翼龙以霸王龙为食(图)
远古会飞爬行物种体型庞大,以恐龙为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当人们一听到霸王龙的名字时,就会想到它们作为陆地终极猎手,自身是很安全的,通常只会猎杀欺凌其他动物。然而,一项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在2.3亿-0.65亿年前的恐龙时代,生活着一种体形庞大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虽然不会在飞行过程中猎食,却会在陆地上捕猎,而且时常以幼小的霸王龙或恐龙世界中其他物种为食。

  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将这种远古会飞的爬行动物称为“有翼蜥蜴”或掠食性翼龙。他们猜测,这种远古动物可以在湖面和海面上飞翔掠去,从水面上捕鱼,与现今的海鸥十分相似。这项最新研究发现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并未定义它是一种完全的陆地物种。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合著作者马克·威顿说,“依据我们的假设,这种动物将空中飞行作为首要的运动方式,它们仅通过飞行实现从A点到达B点,我们认为它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还是基于陆地,而并非是空中,它们在陆地上进食和繁殖后代。”

  为了揭示它们的摄食习性,威顿与同事达伦·奈什研究分析了这种名为神龙翼龙(azhdarchids)的会飞无齿爬行动物,它的体型平均要比其他翼龙都要大。例如:神龙翼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体重是550磅(250公斤),翼展达到30英尺(10米)以上,身高相当于长颈鹿。

  他们对内陆环境中发现的50%以上神龙翼龙化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还具有其他的特征:较长的肢体、僵硬不灵活的颈部,并不适合于在空中和泥沼中掠食。奈什说,“这种动物所有的解剖学特征和环境中所发现的骨骼化石详细资料表明:它们主要的生活方式是在陆地上爬行,在陆地上掠食其他物种。”

  像海鸥这样的飞行掠食者,会张开下颌掠过海面,最终捕获水中的鱼虾。威顿称,无论这种庞大的飞行物种如何努力,当它们试着像海鸥捕食海水中的鱼虾时,由于不具备灵活的颈部,它向海面俯冲时最终会使颈部以下的身体部位都浸入海水中。他说,“对于水面捕食来说,海鸥和鹈鹕被认为是最好的猎手,但是神龙翼龙的脖颈长度接近10英尺,并且非常僵硬。无论它们怎样做,它的颈部活动范围都会很小。”

  威顿告诉美国生活科学网站说,“此外,神龙翼龙的足部非常小,很难在海水中捕食或捕抓泥沼中的猎物。由于它们的体型庞大,四分之一吨的体重很容易在泥沼中沉浸直到死亡。”

  同时,这种爬行动物的头部也很长,达到10英尺(3米)。因此,它们在准备攻击猎物时必须低下头以保证下颌能够接触到地面上的猎物。在0.65亿年前,神龙翼龙与其他非鸟类恐龙都从地球上灭绝消失,它们的猎物对象包括:像鸟一样的Velicoraptors、幼小的霸王龙以及两栖动物。(魏 冬)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3-29

科学家欲用鸡复活恐龙 侏罗纪公园有望成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 07:42  新浪科技
科学家欲用鸡复活恐龙侏罗纪公园有望成真
已经有研究表明现在的鸡是体形庞大的霸王龙后代

科学家欲用鸡复活恐龙侏罗纪公园有望成真
科学家相信可以通过鸡体内休眠的古老基因复活恐龙
 
科学家欲用鸡复活恐龙侏罗纪公园有望成真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借助一只蚊子体内的恐龙血复活恐龙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8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一位科学家从一只吸了恐龙血,嵌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中提取出DNA,成功复制出恐龙,并最终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而在现实生活中,美加两国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复活恐龙,只不过他们手中的“道具”从蚊子变成了同样不起眼的鸡。

  揭开恐龙之谜的钥匙

  在一间满是灰尘的大学储藏室内,三名科学家奋力将一具庞大的骨骼化石举起来,骨骼是来自恐龙的一条腿,多年来,这个粗壮的标本放在架子上慢慢凋萎。尽管科学家对这个源自一个迷失年代的遗物十分感兴趣,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然而现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几个研究人员聚在一起,打算用锤子和凿子将这个稀有古物敲个粉碎。他们认为这个至少具有数百万年历史的肢体可能是揭开恐龙之谜的钥匙。他们甚至于相信这项工作将使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幕幕真实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近日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恐龙复活》(Dinosaurs: Return To Life)曝光了蒙大拿州立大学研究小组的努力。

  来自 《侏罗纪公园》的灵感

  这些科学家是怎样形成这样的共识,即相信他们一定能揭开这个史前失落世界的神秘面纱呢?为进一步了解这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我们必须将时间向前推移至1992年。这一年,加利福尼亚州立工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保罗·坎诺(Raul Cano)首次尝试从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昆虫中提取基因。昆虫留在琥珀内,这是一种坚硬的半透明化石树胶。想必正是对这一可能性的猜测激发了《侏罗纪公园》的问世。

  令人惊奇的是,他不久即从一只有4000万年历史的蜜蜂体内提取了基因样本。随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恢复了一只远古白蚁的基因。看上去,当代的科学家似乎要不了多久即能获得恐龙的基因。但是,这些最初的试验都以失败告终。科学家不能复制他们的成果,导致外界纷纷猜测,这个被恢复的微小碎片事实上只是污染物,也许来自于研究人员的头发或衣服。

  在琥珀中寻找远古基因的努力被迫放弃,看来,通向历史的大门尚未被成功开启。不过此后,寻找史前基因碎片的研究人员成功恢复了一些古生物的基因,如有4万年历史的猛犸和4.5万年历史的穴居人骨。但研究人员对能否重建恐龙基因仍存在疑虑。2003年,希望再次被点燃。

  发现保存完好恐龙肉

  在《侏罗纪公园》一片中担任顾问的霍纳领导一个研究小组,从蒙大拿州挖掘出一具有6800万年历史的霸王龙骨骼化石,并从中获得一项重大发现。由于霸王龙化石的出土地点十分偏僻,只好通过直升机进行搬运。如此一来,庞大的大腿骨只得一分为二。霍纳将其中一块交给了他的学生、古生物学家玛丽·施薇兹(Mary Schweitzer)。

  在对这块化石进行仔细观察时,施薇兹发现在硬硬的外壳内有一个奇怪的结构。该结构的图形与只有在怀孕鸟类骨骼中才能看到的图形很相像。施薇兹对此甚为不解,于是让她的助手詹妮弗·维特米尔(Jennifer Wittmeyer)将外面那层矿物质溶解。六个小时过后,有人敲门,施薇兹回忆:“詹妮弗跑进屋,激动地说,‘你根本就不会相信’。当她拿起一小片,它竟可以伸展开,且能够到处移动。我们这时知道,这个东西确实不同寻常。”

  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遂明白,所发现的物质看来是霸王龙身上保存完好的肉。霍纳说:“想不到竟可以发现软组织。以前的猜测是,霸王龙全身都已成了化石。”从这具霸王龙骨骼另一半上面所获得的发现更为不可思议。施薇兹说:“霸王龙的血管凸显出来。我说,‘我不相信,根本不可能。’这确实是令人激动不已的时刻。”

  霍纳及研究小组知道,霸王龙的化石中不会有血管。许多科学家认为,来自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不可能存活10万年以上——何况是6800万年了。随后,霍纳的研究小组尝试从保存在蒙大拿州立大学储藏室的其他骨头上提取DNA。他们将收集来的样本放在一个高倍显微镜下。在放大4000倍之后,这个微小的结构很显然并不像是矿化的化石材料。它们看似构成恐龙骨骼的显微细胞——骨细胞。

  鸟类的祖先是恐龙?

  从目前来看,取得这样的成就相当不错。但霍纳渐渐认为,若想成功复活恐龙,那么他的小组需要将手头的工作倒过来。虽然这项有关“活”恐龙组织的发现令他们兴奋不已,但霍纳担心,绘制完整的恐龙图谱的努力将永无尽头。于是,他采取了新策略:对鸟类实施“逆向工程”(retro-engineer)。古生物学家普通认为,鸟类起源于称为肉食鸟的兽角类恐龙。霍纳说:“如果我们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恐龙,我们就需要从鸟类开始,往前追溯。只要有鸟存在,我们就能够揭开恐龙的面纱。”

  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埋于泥土中的恐龙化石,它们的状况保存极为完好,可以辨别出鸟类一样的特征,包括爪、羽毛等。霍纳认为,现代鸟类的DNA隐藏有遗传记忆,这种遗传记忆或能再次“开启”,用以重建长久处于休眠状态的恐龙特征。为使此类庞然大物死而复生,霍纳用鸸鹋的基因组开始了他的尝试。鸸鹋是一种体型庞大、不会飞的澳大利亚鸟。

  霍纳说:“鸸鹋具备我们所要重建身躯如迅猛龙一般大小的恐龙的所有特征。如果我打算复活恐龙,那么我应该以此为起点展开研究。”尽管霍纳的研究工作听起来有些牵强,但他还是得到了一些著名专家的支持。威斯康星州大学遗传学家肖恩·卡洛尔(Sean Carroll)表示:“鸟类的基因总量可能与恐龙的基因总量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发育阶段产生的决策差异造就了最终是鸡还是霸王龙的差异。”

  无独有偶,加拿大科学家也在进行复活恐龙的研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古生物学家汉斯·拉尔森(Hans Larsson)于2007年11月对1.5亿多年前“恐龙的长尾如何进化为鸟类短尾”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只有两天大的鸡胚胎,拉尔森获得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大发现。拉尔森原本认为正在发育的脊骨将会有4到8个椎骨,但他的显微镜却发现了16个椎骨——这显然是爬行动物的尾巴。随着胚胎慢慢发育,“尾巴”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只有5个椎骨的雏鸡破壳而出。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3-29

科学家导演真实版侏罗纪公园欲用鸡复活恐龙(2)
科学家复活恐龙的蓝图就藏在现代鸟类体内

  让鸡长出恐龙尾巴

  拉尔森在谈判这项发现的意义时说:“在约1.5亿年的历史长河中,鸟类从来没有长出过这种尾巴。但这种特征却深深隐藏于它们的胚胎当中。”所以说,从现代鸟类就可以揭开恐龙的基因蓝图之谜。拉尔森决定从理论转向现实。拉尔森想要看到他能否让鸡长出恐龙的尾巴,将时钟拨回到数百万年前。他通过操作这种基因构造,可以将鸡的尾巴增加3个椎骨。拉尔森指明了开启休眠恐龙基因的方法。如果鸟类保留着处于休眠状态的尾巴印记,它们是否保留着恐龙牙齿的记忆?

  2005年,威斯康星大学发展生物学家马特·哈里斯和约翰·法伦(John Fallon)在研究基因突变的小鸡时,注意到一点奇怪之处。哈里斯说:“我在察看14天大的鸡胚胎的头部时,无意中发现了喙和我们不曾预料到的其他结构。”这些难道是它们的牙齿?在对这个胚胎的喙解剖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其马刀形的结构几乎同短吻鳄胚胎的牙齿完全相同。

  接下来,哈里斯和法伦通过向胚胎注射意在“开启”相关基因的病毒,尝试诱发正常小鸡长出牙齿,尽管这种尝试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哈里斯说:“长出牙齿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用一种基因诱使一种过去7000万年都没有牙齿的动物长出牙来,这确实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两周后,哈里斯在检查成长中的胚胎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连忙招呼同事过来看个究竟:“大家能看到下颌部有一对对非常清晰的结构。所以说,正常的小鸡确实能长出牙齿。”

  结果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此外,牙齿还具有同恐龙牙齿一样的弯曲外形。此后,哈里斯和法伦开始在鸟类DNA上寻找恐龙的其他特征,比如鳞。他们对一种称为丝羽乌骨鸡(Silkie)、来自中国远古时代的鸡进行了研究。丝羽乌骨鸡的羽毛类似于一些恐龙身上长的羽毛。通过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基因,哈里斯和法伦尝试“诱使”鸡腿长出羽毛而非鳞。

  进化进程能否颠倒?

  这种做法奏效了——他们发现了在恐龙“进化为”鸟类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变化。与此同时,在加拿大,拉尔森在现代鸟类翅膀中发现了隐藏的恐龙三指爪结构。拉尔森解释说:“恐龙手指适于抓抢猎物。如果我们将恐龙这一特征同现代鸟类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翅膀具有相似结构,都适于飞行。”随着研究的深入,拉尔森认为科学家应该能够将鸟类翅膀重新“变回”恐龙臂膀。

  于是,有人不禁会问,有朝一日是否能使进化进程颠倒?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马克·威斯图辛(Mark Westhusin)是通过DNA重造生命形式的世界知名专家,他与同事杜威·库纳姆携手克隆的物种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白尾鹿和阿伯丁·安格斯牛(Black Angus bull)。据威斯图辛介绍,科学家就造出使“进化钟”倒转的相关DNA,并将它们植入鸸鹋的蛋中,从而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基因。

  威斯图辛说:“我们已经实现了较小人造基因组的重建,它们可以注入胚胎中,发育、分开和传递它们的基因。近年来,基因排序、基因重组和重建较长DNA等方面的技术均获得了长足进步。”拉尔森认为,在100年内,遗传学家也许就能对类似于中生代恐龙的动物实施“逆向工程”。他反问:“我们为何不能集遗传学之力量,对其进行少许改变,复活霸王龙或类似霸王龙的远古动物。我认为这一想法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极大,也许会比我们现在推测的时间更早。”

  法伦同意拉尔森的看法,他说:“随着我们对此了解的越多,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遗传秘密隐藏在鸟类身上。”至于霍纳,他正想象着如何打造出第一个“恐龙样本”。他说:“我不得不承认,我肯定想象着迈向那个阶段,想象着有朝一日一个小‘恐龙鸡’出现在我面前。到时候简直是太令人兴奋了。现在,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事情都阻止我们复活恐龙的努力。对于不相信这种想法即将成现实的人来说,只能说明他们对进化知之甚少。”霍纳停顿片刻,说,“这是否是个好主意则是另外一回事。”(孝文)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3-29

研究称史前巨齿鲨撕咬力超霸王龙(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 10:05  新浪科技
研究称史前巨齿鲨撕咬力超霸王龙(图)

远古巨齿鲨CAT扫描图像

研究称史前巨齿鲨撕咬力超霸王龙(图)

上图为大白鲨口腔CAT扫描图像,下图为远古巨齿鲨数字化口腔重建图,其中包括肌肉组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目前,科学家已发现地球历史上具有最强撕咬力量的物种——史前巨型鲨鱼“Megalodon”,其牙齿撕咬力量甚至超过了霸王龙。

  “Megalodon”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牙齿”,它的身体可生长至50多英尺,体重达到110吨,是现今其近亲大白鲨的30多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机械学家、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朗伊称,化石证据表明这种远古巨齿鲨鱼通过撕咬大型鲸的尾部和鳍,可实现对鲸的猎杀。

  为了分析大白鲨和“Megalodon”的撕咬能力,研究人员使用复杂精湛的计算机技术,包括模拟机翼、桥梁和航天飞机的工程学软件。朗伊和同事们基于8英尺长雄性大白鲨尸体共同开发的这个3D数字模型,重建了鲨鱼头骨、口腔的近200万个微型连接组件。朗伊说,“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机功能分析相关的口腔骨骼样本,因为你将处理生物学上所有复杂外型的骨骼结构。”

  过去科学家们曾尝试描绘大白鲨的撕咬力量有多大,看来人们很大程度地低估了大白鲨的撕咬能力。经计算,体型最大的大白鲨的撕咬力可达到2吨,这是非洲狮的3倍,人类的20倍。朗伊称,大白鲨是迄今地球存活物种中撕咬力量最强的物种之一,尽管杀手鲸和大型鳄鱼也具有很强的撕咬力量。

  和大白鲨同样强壮的是现已灭绝的近亲祖先——巨齿鲨,巨齿鲨的撕咬力量是大白鲨的6-10倍,这也足以表明它们是地球历史上最可怕的掠食性动物。相比之下,科学家认为有“暴君蜥蜴”之称的霸王龙并不是巨齿鲨的敌手。霸王龙最大的撕咬力量可达到3.1吨,比现今的大白鲨强一些,但却无法与巨齿鲨相匹敌。

  朗伊说,“我必须要说的是远古巨齿鲨的进食器官是如何地复杂和微妙,我观察过所有的哺乳类掠食动物,其中许多物种都接近丧失口腔肌肉撕咬力量,而巨齿鲨则具有更有效的口腔撕咬猎物的能力。”这种可怕的撕咬力量赋予巨齿鲨新的猎手生活方式。他解释称,巨齿鲨可以追逐伤害比它们更大体型的猎物,而它们却很少在搏斗中受到伤害,通常它们会对猎物进行致命性的一次咬伤,然后远远地游到一旁等待猎物失血过多而死。远古时期其他物种也存在着类似的猎食特征,其中包括巨蜥和类似异龙的恐龙。

  巨齿鲨的撕咬能力或许尤为与众不同,它们的口腔中并没有任何骨骼,而是由软骨组织构成,该软骨组织非常类似于人类的耳朵。朗伊说,“软骨要比骨骼更富有弹性,软骨根本上不会形成更低的撕咬力量。”他强调称,这种软骨组织非常强的弹性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巨齿鲨会具有如此有效的撕咬力量。

  朗伊告诉美国生活科学网站说,“从体重和撕咬力量进行对比,鲨鱼的撕咬力量并不是特别有效,一些猫类和许多狗类动物从身体比例上有更强的撕咬力量。只是鲨鱼物种体型很大,它们便具有更强的撕咬力量。”他解释称,巨齿鲨对猎物构成致命的伤害还是由于其可怕的牙齿,它的牙齿十分锋利,像牛排刀那样呈锯齿状,因此它们不再需要更多的力量去刺破或撕破猎物的肉体。同时,它们的牙齿之间有运送带,可以持续长出一排排牙齿,因此当牙齿脱落或变钝之前会有新的牙齿进行替换。

  不可否认地讲,评估一条已经死亡大鱼的撕咬力量的确有些难度,但是朗伊和同事们通过分析这种掠食者的下颚,目前有助于更好地重建人们受损的面部。这项研究同时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鲨鱼。朗伊说,“体型较大的鲨鱼实际上对水下通信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科学家们目前广泛调查现存和已灭绝的物种,其中包括:巨型海洋爬行动物、恐怖鸟、以及南方猿等灭绝的早期人类。朗伊说,“通过理解这些动物如何进食,你将得到关于动物的生态学和进化学令人惊异的详细资料,毕竟摄取食物的嘴部是动物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目前,朗伊和同事们将这项研究发表发表在即将出版的《动物学》杂志上。(魏 冬)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7-03

科学家借助DNA还原古代巨型恐鸟模样(图)

                2009年07月03日 07:1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科学家借助DNA还原古代巨型恐鸟模样(图)

新西兰借助DNA还原古代巨型恐鸟模样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利用在该国的岩洞里发现的史前羽毛,“重建”了第一只以DNA为基础的巨型恐鸟。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和新西兰土地环境保护研究所(Landcare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从被认为距今至少2500年的恐鸟羽毛里获得远古DNA后,已经确定出4种不同的恐鸟种类。

  在新西兰出现人类以前,这种身高2.5米,重达250公斤的巨鸟是最具优势的动物,但是毛利人在大约公元1280年到达该地以后,这种鸟类很快走向灭绝。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古DNA中心的研究生尼古拉斯·拉维伦斯表示,直到现在科学界仍不清楚10种不同的恐鸟到底长什么样。他说:“我们利用远古DNA,已经能够把4种不同恐鸟的羽毛区分开来。”

  这些研究人员把从沉积物里发现的其他羽毛跟现在仍然存在的红额鹦鹉的羽毛进行对比,确定它们的羽毛颜色有没有变浅或者发生变化。然后利用研究数据重现了硕腿恐鸟(stout-legged moa)、重足象鸟(heavy-footed moa)、高地恐鸟(upland moa)和南岛巨型恐鸟(the South Island giant moa)的外貌。

  他们的发现结果发表在1日的《伦敦皇家学会会议录B》杂志上。拉维伦斯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虽然很多种类的恐鸟拥有非常类似,相对普通的棕色伪装羽毛,但是有些拥有带白尖的羽毛,这使得它们的整体羽毛带有白斑。”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来自土地环境保护研究所的贾梅耶·伍德博士表示,这种土褐色的羽毛可能是为了避免已经灭绝的哈斯特鹰(Haast's eagle)捕猎,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结果。

  该科研组还证明,他们可以从这些远古羽毛的各个部位获得DNA,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只能在羽茎的顶端获得DNA。澳大利亚古DNA中心(ACAD)的凯利·阿姆斯特朗博士说:“这项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为在不损害重要标本的前提下研究从博物馆鸟类皮肤里获得的DNA提供了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只需要一点羽毛,就能获得DNA。”

  澳大利亚古DNA中心的主任教授艾伦·库伯表示,这项发现说明我们或许可以利用从化石沉积物里获得的羽毛,重现其他已经灭绝鸟类的外观。他说:“现实中有很多像谜一样的已灭绝物种,我们非常期待能重现它们的外观。”(孝文)

离线budd
发帖
10
金币
25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7-03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7-12

研究称6000万年前原始象只有兔子大(组图)

              2009年07月12日 08:47  新京报
科技时代_研究称6000万年前原始象只有兔子大(组图)

长鼻目祖先的头骨,竟只有数厘米长。

科技时代_研究称6000万年前原始象只有兔子大(组图)

看看这块巨大的化石,我们就能想象印尼发现的大象体型有多大了。

  众所周知,由于6500万年前发生的“K-T灭绝事件”,包括恐龙在内的一大批地球生物灭绝了。过了大约1000万年时间,残存的哺乳动物祖先繁盛起来,占据了统治地位。不过,最近法国科学家宣称,他们找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大象的祖先。它生活在大约6000万年前,将哺乳动物繁盛的时间向前推进了500万年。当然,这些“大象”一点都不大,它们个头与兔子相似。

  “象爷”只有兔子大

  这次发现的动物是新属新种,学名叫Eritherium azzouzorum。这是已知最古老的长鼻目动物。考古学家吉尔布朗特(Emmanuel Gheerbrant)在摩洛哥东部盆地的上古新统地层中发现了这个动物的头骨。

  大象包括非洲象和亚洲象,是长鼻目目前仅存的两个物种。它们也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通常认为,长鼻目的祖先可能出现在大约5500万年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它们也是已知最早出现的哺乳动物之一。

  而发现的这种动物,形态只有兔子大小,那如何判断它是现代大象的祖先呢?吉尔布朗特说,这个动物最主要的信息可以从它的牙齿上看到:它的两颗下排前牙从下颚伸出来,这和那个时候的其他动物的牙齿形态很不一样。吉尔布朗特认为,这正是现代大象的长牙的初期形态。

  从头骨碎片来看,科学家认为这种大象始祖从头到尾顶多不过5分米长,仅仅比兔子略大而已,体重估计只有四五千克。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科学院学报》。

  因为新发现只有头骨和下颚的碎片,所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猜测出这种动物到底长成什么样。吉尔布朗特说,6000万年前,非洲植被茂密,也没有与亚欧大陆接合在一起。这个出于隔离状态地方成了生物演化的特区。这种长鼻目动物紧跟恐龙的脚步而来,显示那个时期肯定还有更多的哺乳动物等待被发现。因此,科学家需要寻找更多的化石,才能真正揭开这个哺乳动物大行其道的时代的幕布。

  这个兔子大小的长鼻目动物的意义很大,因为它给了科学家新的线索,得以重新判断,恐龙灭绝后到底多久地球才进入了“哺乳动物时代”。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随后哺乳动物的演化加速。但哺乳动物真正开始统治世界还是在恐龙灭绝1000万年到1500万年以后的事。

  到目前为止,恐龙灭绝之后到生物再次繁荣,哺乳动物开始加快演化,这段时间的研究始终处于空白状态,原因就在于科学家缺乏化石素材,尽管非洲是这段演化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而这次发现长鼻目化石的盆地则是相当丰富的化石来源地,科学家还是需要更多的化石证据揭开这个时期之谜。

  此前,已知的长鼻目最早的动物是5500万年前的磷灰兽(Phosphatherium),也是在同一个盆地发现的。而这次发现的这个6000万年前的大象远亲显然打破了这个记录,它成为现代有胎盘类目已知的最早期代表,因为它的牙齿证据,它又证实了长鼻目与非洲有蹄类(近蹄类)相似。有蹄类动物是指使用趾尖(一般都有蹄)来支撑身体的哺乳动物,比如常见的马、牛、羊等。因此,这次的这个发现可能可以揭开大象和有蹄类动物之间的“神秘”演化关系。

  超级怪兽重10吨

  在摩洛哥这边正在为发现兔子大小的长鼻目动物惊讶的同时,地球另一边的印度尼西亚也出现了另一个让人惊讶的大象化石:巨大的史前大象。一组澳大利亚和印尼科学家表示,他们最近发现了存在于20万年前的巨型大象的骨骼,其高度达到了4米以上。它可能是至今保存最完整,体型最大的大象。

  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挖掘出一具相当完整的史前大象的骨骼,化石所在是印尼东爪哇一处遗弃的采石场,在一次偶然的季风大雨过后,采石场倒塌,人们才意外地发现了这头20万年前的大象。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和印尼西爪哇省地理调查中心的科学家,经过几周的挖掘,它们将史前大象化石搬到了万隆的地理博物馆。

  据研究者称,这是一具相当完整的史前大象化石,整体保存了近90%。目前,他们正在博物馆里清洁大象的骨头,准备更进一步的分析,并制作模子进行还原。据万隆地理博物馆的阿兹斯(Fahroel Aziz)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发现完整的大象化石。它从头到脚,从躯干到尾骨均保留了下来。

  科学家另外还需要对骨骼进行年代和物种的分析,他们初步估计其存在于20万年前。阿兹斯认为,这头史前大象远比现代的亚洲象大。“你想象一下,它从脚到骨盆有足足两米多高。”据估计,这个大象高近4米,体长接近5米,约重10吨。它的体型和同时期的猛犸象接近,与现在的亚洲象相比,都算是庞然大物。

  “我们觉得从它的牙齿看来,这是非常原始的大象。”阿兹斯说,但是,除此之外,别的什么都还没被证实。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大象可能陷入了河流的泥浆或流沙中死去,很快便被水和沙淹没,因此才没有被其他动物破坏,或被环境腐蚀。事实上,热带地区很少有化石发现,因为潮湿闷热的赤道环境会令腐烂加速进行,科学家甚至认为,这是自1863年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骨骼之后,印尼第一次发现的完整的史前骨骼。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9-18

科学杂志:中国发现迷你霸王龙仅70公斤(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 09:54  新浪科技
Raptorex拥有1.25亿年的历史,重量只有霸王龙的千分之一,但却拥有与霸王龙一样独特的身体特征。
Raptorex拥有1.25亿年的历史,重量只有霸王龙的千分之一,但却拥有与霸王龙一样独特的身体特征。
Raptorex的头骨在著名的成年霸王龙“休”(Sue)的头骨面前相形见绌。“休”的骨骼现保存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
Raptorex的头骨在著名的成年霸王龙“休”(Sue)的头骨面前相形见绌。“休”的骨骼现保存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
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给Raptorex骨骼添上脚趾。
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给Raptorex骨骼添上脚趾。
这是成年霸王龙的前肢,上面有两根手指,同Raptorex 20厘米长的前肢极为相像。
这是成年霸王龙的前肢,上面有两根手指,同Raptorex 20厘米长的前肢极为相像。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1.25亿年前,在今天的中国东北生活着一种“迷你版”霸王龙,它已进化具有了霸王龙的所有身体特征。美国科学家9月17日在《科学》杂志网络版描述了新发现的恐龙化石。

  这只早期的食肉动物重约150磅(约合70公斤),与数百万年后出现的大型霸王龙相比堪称小巫见大巫——前者的重量只是后者的百分之一。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Paul Sereno)说:“它的确是后来霸王龙的蓝本,是具有可测性的蓝本。”

  新发现的恐龙被命名为Raptorex kriegsteini。塞利诺在研究报告上写道,Raptorex表现出了霸王龙的全部特征,包括头部大,前肢短小,脚掌细长。塞利诺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种适于快速奔跑的身体特征的蓝本。”大约9000万年前,霸王龙是大半个地球的统治者,直至在距今6500万年前灭绝。

  据塞利诺介绍,Raptorex直立的情况下高约9英尺(约合2.7米)。塞利诺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塞利诺说,Raptorex恐龙骨骼化石是在华北发现的,后来被走私到国外,卖给了马萨诸塞州海厄姆的私人收藏家亨利·克里斯坦(Henry Kriegstein)。新发现的恐龙就是以克里斯坦的名字命名的,他已将这些化石捐献给科学研究机构,它们将重返中国。

  塞利诺表示,Raptorex恐龙骨骼化石被封存在一个石块内,通过石块,研究人员追溯到它的来源地。骨骼封存的方式表明,Raptorex应该是在5岁或6岁时死去的,那时它已接近成年。据研究论文的另一位作者、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斯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Brusatte)介绍,这只恐龙在8岁或10岁属于成年,20岁时便属于老年。

Raptorex高只有2.7米,与大型霸王龙一样,颌骨有力,前肢短小,后肢灵敏迅捷。这是根据在中国内蒙古发现的Raptorex骨骼化石绘制的想象图
Raptorex高只有2.7米,与大型霸王龙一样,颌骨有力,前肢短小,后肢灵敏迅捷。这是根据在中国发现的Raptorex骨骼化石绘制的想象图
雕刻家给几近完成的Raptorex骨骼模型添加皮肤、羽毛等。
雕刻家给几近完成的Raptorex骨骼模型添加皮肤、羽毛等。
Raptorex的骨骼保存极为完好。它是在中国北部一个古代湖泊的沉积物中被发现的。
Raptorex的骨骼保存极为完好。它是在中国北部一个古代湖泊的沉积物中被发现的。
古生物学家塞利诺和Raptorex
古生物学家塞利诺和Raptorex
        布鲁萨 特表示,这项发现还表明,像Raptorex具有的前肢短小等特征并没有像霸王龙一样进化变大,仅存在于年代比霸王龙更久远的恐龙身上。布鲁萨特说:“按照我们的理解,霸王龙是过分简化了。”塞利诺称,Raptorex是食肉动物。有些科学家在霸王龙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腐动物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论。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落基山脉博物馆恐龙专家约翰·霍纳对最新发现十分好奇。他说:“很难对他们的结论做出评判。”

  霍纳称这项研究令人非常感兴趣,但他同时表示论文上的附图显示除了身形矮小外,Raptorex还与大型霸王龙有其它方面的差异。布鲁萨特和塞利诺认为,Raptorex应该是霸王龙的祖先。对此,霍纳表示尚未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新研究得到了惠顿-纽曼基金会(Whitten-Newman Foundation)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孝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8 23:32:45编辑过]
离线遍地是金

发帖
133
金币
978
威望
2
贡献值
1
开心币
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9-22
大自然的奇妙不可思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