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01阅读
  • 4回复

关于象数理象的联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opy
 

发帖
446
金币
17770
威望
7
贡献值
0
开心币
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12-28

  取象,就是要抓住周围事物在此时此地的最重要的特征,并把它的这种“像”高度抽象概括为“象”。比类,就是要抓住表面现象,按照“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原理,从本质上寻找内外事物之间的相应关系,思外以揣内,得表而知里。取象与比类相合,象与理相见,则事物之几微,无不可得!
  《易经》提出的这种方法,道理何在呢?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近代崛起的西方科学谈起。
  西方科学重视实证,要求定性、定量精确,逻辑推理严密,它使用的定量工具是量化等式,它使用的推理工具是形式逻辑,这种方法很具有代表性,很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方法是否符合大自然的本原,它的语言,是不是真实地传达了大自然的声音!
  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一个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花花世界,要认识它绝非易事。在西方的伽利略创立精密自然科学以前,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一直是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摸索着那条想象中的可行之路,但是其中的艰辛却超乎想象。直到他们迎来牛顿时代,他们才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从而发现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我们不会再去重复那段用无数失败铺平的道路,对此,过去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比前人幸运的地方!但是,随着西方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的尴尬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它们都归结到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
  当我们要认知某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的运动时,我们所关心的就是这一事物(称之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所处的状态,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对研究对象的状态的描述了。“状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此事物和周围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二是此事物的运动趋势。对于这两个问题,西方人起初认为,只要用一个数量来表达我们所研究的物体(西方人把问题作了简化,把“事”略而不论,仅研究“物”的运动)对于一个固定点的位置,而再用一个数量来表达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用两个量就完全描述了此物体在一个瞬间的状态。如果物体在运动,那么这两个量也随时间而变化,因而,用两个变量就可以完全描述研究对象在任意时刻的状态了。不过,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当他们认识到物体的位置至少要用一个函数来描述后,很快就又发现,原来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状态都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不可能同时精确确定。事情没有到此为止,我们再从运动的本质上来看:一切运动都源于它所受的力,而对于一个任意物体来说,由于电磁力(产生摩擦力等)和万有引力的存在,要想将这些作用力一一定量、纳入运算,绝对是不可能的,只有对次要者进行忽略,才能解决计算上的困难。但即使有如此权宜之技,我们还是不能获得些许宽慰,因为,我们还须要知道与作用力相对应的各种物理参数(诸如介电常数、摩擦系数等),以它们来充当自然规律的载体和运动的主体。由于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物体,性质复杂而不均匀,即使用庞大的矩阵,也不能完全地描述,且不说不得不作较多的忽略,就是计算上,也近乎不可行。由于有以上三方面(合于“三才”)不可超越的困难的存在,西方科学很难对大自然的更广泛领域(复杂巨系统)作出充分解释,从而在“万物之理”面前徘徊不进。
  面对今天陷入的尴尬,是该反思的时候了。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难道是大自然和我们过不去,是天道欺人么?
  人的智慧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人类不用悲衰,只要不执著于自身的臆断,而能平静地面对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去感悟,真理是不会欺人的。
  中国的古人用非凡的智慧,从大自然中找到了答案。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量化”的方法来描述状态;其次,不能简单地用形式逻辑来充当推理工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做法就意味着,一切研究都要以定义、概念为前提,这样做的弊端前已述及,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它最根本的道理是“阴阳”,只有法于阴阳,才能不为阴阳所拘,一步一步认识自然规律。那么,怎么样才能法于阴阳呢?
  我们同样来研究事物的运动,同样要描述事物的状态,但是我们用“象”而不用“物理量”,因为后者是凭人的想象强加上去的,是一厢情愿的,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人的大脑要记住一个人或一个景物时,只要看上一眼,可能就记住了,并且下次见到还能认出来,但也说不清到底依据的是什么特征;而计算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输入大量的参数,并且可能等人的相貌或景物稍有变化时,就无法辨认,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其实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只是人们一般想象不到,用“象”怎么个描述法,又怎么代入公式进行计算。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把阴阳的观念牢记在心。
  同样,我们也不用“参数”来描述事物的性质,而是仍然用“象”。这好象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作法,比模糊数学还模糊,偏离了精确的轨道,其实不然。正因如此,我们才不会象使用“参数”时那样,陷入需要精确又不可能穷举的窘境;相反地,因为“象”中所包含的内容是用语言说不清、道不完的,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把事物性质中那些最基本却又最难表达的部分,全都蕴于“象”中。
  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因素,的确是施加于其上的作用力,但对于事物的受力情况的分析,不宜复杂化,因为,其一,我们可以证明,事物的属性是由有限的几个基本属性(亦可称为“本征属性”)反复叠加而成,从而再多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转化成有限的几个基本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非“无穷多”;其二,事物所受的作用力,不外乎“动力”、“阻力”两种,原来所谓的“无穷多”的作用力,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种,不必再作近似,当选定研究对象后,可以证明,由两种作用力将会分化出四种作用关系(即促“我”、阻“我”、“我”促、“我”阻),而这四者是由五个基本元素产生出来的,进一步可以证明,一切复杂巨系统都可以归结为由五种本征属性组成的“五象系统”,其实这就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五行”学说。
  易者,象也。动则有象,成象之谓乾,故“易学”的运算工具和推理工具只有“象”。唯有这样,才是“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
  由以上的简单表述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这部《易经》,采用了与现代科学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它的优势甚明,如果能看明白我以上的这些叙述,那么我就不花大量篇幅去严格论证它的合理性了,关键还是应该把工夫下在理解上。
  所以,随着我们对《易经》的认识的逐渐加深,我们也要深刻地体会东西方的这种差别,改变我们以往一些不当的思维习惯,必须建立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它以“象”为推导工具,而以常理贯穿其中。这一点十分重要,明确了这一点,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我就要不断地用象作为媒介,来进行我们的推理,在这方面,不可有丝毫的含混,一定要十分坚定,如果一时还不能适应,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反复练习、反复体会。

  先声明,我是相信预测学的,道理很简单,世间万物的发展皆有规律可循,既然有规律,就可被预测,好像我们可以推测太阳的寿命一样,命理亦然。
  毫无疑问,我们现有的预测方法大多来源于周易,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无论是奇门六壬还是子平斗数,都是对周易预测应用的解释。在这个方面,周易与计算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以二进制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应用科学,周易的阴、阳与计算机的0、1本身就体现了最朴素的辨证关系。

  相对周易于计算机来说,子平斗数六爻就可以被理解成BASIC,PASCAL,C等等高级语言。这么说可能不太直观,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用BASIC语言(紫薇斗数)可以编程序(算命),这种语言比较易学和直观,不需要应用者对系统工作原理(阴阳五行)作太多研究。但这种语言本身也存在弊端,比如对内存(断流年)的处理相对于C(子平八字)来说差一些等等,尽管比尔盖茨(陈抟)曾经宣称用BASIC(斗数)可以编出任何程序(任何事物的预测)并且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但这仍然不能证明此种方法是完美的。我们可以想象用BASIC(不是VB)编一个WINDOWS下的程序是何等困难,我保证可以做到,只是太得不偿失了。

  计算机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已经发展到可视化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也就是很多很菜的象我一样的人都可以学习编程),周易算命可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时过境迁,人类科技大发展,我们却仍然使用着一千多年前的老方法,好像我们的硬件已经发展到P3,而软件只停留在DOS3.0一样。体现在预测上,就是诸如南半球、时差、坐飞机等等现象用现有的老方法很难解决。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现在的客观环境更需要一些先进的预测方法而不是只局限于过去的那些东西。

  我们中间不缺乏一些BASIC或者C高手,但是很遗憾却没有精通系统端的有创造力的能够编出VB,VC的人。毕竟子平、六爻、或者六壬都不是周易本身,学习周易本身可以说是学习了汇编语言,这很有好处,但是毫无疑问汇编是最难学习的。我们需要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在我眼里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易道尚简。

  另外计算机的学习是全开放的,尽管有些源代码基于商业原因要保密,但这不能阻挡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而算命的学习确实需要“缘分”,不可否认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找本书自己看边实践边摸索,效率非常低,可以说现在并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适合初学者的教科书,我们仍然在看古籍,仍然在自己不停的积累范例,仍然徘徊于喜悦与彷惶之间,其他人的经验几乎无从借鉴。

  不学易的人认为算命是迷信不是没有道理,是学易的人自己给算命戴上了迷信的帽子。如果算命被认为是符合规律的话,改运又是什么呢?过于夸大预测的准确性同样是不负责任的,没有完美的系统与程序,预测也受其准确率和适用范围所限制。在这个方面,我同意道长所说。

  特别提一下我对五行补救的看法,在我眼里,五行只是五个符号,表示了五种关系而已,我们甚至可以用ABCDE来代表,而并不是水木火土金五种具体的物质,好像官不一定代表权,财不一定代表富一样。所以五行补救的可行性仍是有待商榷。比如四柱中的寒暖燥湿只代表了不平衡,用水用火只是形象化了。桴鼓
要好文章找我来
离线步步来

发帖
920
金币
1909
威望
5
贡献值
0
开心币
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2-12-30
写得好
离线智悟

发帖
137
金币
9178
威望
8
贡献值
0
开心币
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2-12-30
很有深度与指导意义的文!
离线股龙
发帖
46
金币
10205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3-01-05
OK!
离线南方木易
发帖
117
金币
1026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3-01-05
说的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