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6月,国际橡胶投机活动盛极而衰,世界金融中心伦敦橡胶股票行情暴跌,上海股票交易所的橡胶股票立即停止交易。在此后半年多时间里,橡胶股票成了无人问津的股票品种,直到1911年春才恢复交易。但此时只有卖盘,没有买盘。1911年7月,买盘开始出现。据上海股票交易所通告,6月29日,橡皮投票的卖盘开价每股5两,7月6日的买盘报价每股4两。与一年前炒买炒卖的价格有天壤之别。
1909年—1910年之间,上海各界购买橡胶股票动用的资金总计达到4000万两,投机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参与投机的重要力量,是上海的各大钱庄。以此为导线,正元、兆康、谦余三家钱庄同时倒闭,受牵连而倒闭的钱庄总共达到九家,这是橡胶风潮的初起,以后,源丰润、义善源的倒闭,则是恐慌的形成。
在晚清,中国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是钱庄,此外还有票号和银号,它们都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但汇划、放款等主要业务,已经与中外贸易和工业等新经济行业发生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新式金融业的主要力量,其势力之大,对金融市场影响之巨,远远超过刚刚兴起的银行业。倘若没有钱庄的介入,橡胶股票投机的失败,对于上海众多商民而言,只是赔损钱财而已,不至于爆发一场金融大恐慌。
钱庄介入橡胶股票投机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参与股票买卖;二是以贷款方式介入橡胶股票投机,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形式。上海许多钱庄并没有直接参与股票投机,而是处于股票的卖方(外国洋行)和买方(上海商人和市民)的中介地位。由于橡胶股票炙手可热,许多人倾其所有犹嫌资金不足,纷纷向钱庄举贷。钱庄的大举介入,增强了橡胶股票投机活动中的资金运用,扩大了投机的规模。虽说很多钱庄没有直接抢购股票。但发挥了金融机构对市场的融资作用,危害也就更大。
不管钱庄是以哪一种方式介入股票买卖的,上海的大多数钱庄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投机。统计资料显示,1910年上海钱庄共有91家,在橡胶股票风潮冲击下倒闭歇业的达到48家,占总数的53%,亏欠款总额1933两。而清末,全国一年财政收入长期维持在8000万两左右。上海钱庄介入投机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
不过,当风潮初起之时,人们还没有方寸大乱,因为这时上海银钱业的巨擘源丰润、义善源还挺得住,而只要源丰润、义善源不倒,上海市面就乱不到哪儿去,更不会引起全国大乱。源丰润是一家银号,义善源是一家票号,历来领导上海银钱业,实力不在大清银行(清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之下。由于同业之间生死与共,利害相关,每逢市面不稳,源丰润、义善源都会竭力救市,成为上海乃至中国银钱业的擎天之柱。同样,官府也会调剂款项,增强这两大机构的力量,以稳定市面。所以,7月的风潮发生后,上海道台蔡乃煌采取的最重要应急措施,就是向外国银行借款350万两,其中140万两代正元集团归还欠款,210万两存放于源丰润、义善源,以稳定这两大金融机构。这样,在风潮发生两个月后,上海市面源趋平静,危机虽然没有过去,但只是潜流涌动,未现惊涛骇浪。
恰在这时,即当年9月,大恐慌爆发了。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全国的大恐慌居然是由一件不大的事情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