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8阅读
  • 3回复

02--03年中国证券市场总体走势基本分析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东张西望
 
发帖
1055
金币
2646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01-08
本文转自搜狐财经报道
摘 要

  1.2002年证券市场的总体回顾

  市场背景: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的第一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比2001年增长8%左右,大大高于计划和预期。

  一级市场概况:2002年股票市场筹资总额954.80亿元,较2001年减少297.09亿元,仅相当于2001年筹资总额的76.3%。发行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新股高溢价发行受制,20倍市盈率成为不成文的规定;“超级航母”下水,联通A股50亿成功发行;“海归股”皖通高速低市盈率发行,A股发行价接近每股净资产;新股发行恢复市值配售政策;开放式基金发行步履蹒跚;上市公司增发遇阻,融资门槛提高;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加了融资渠道;中国电信海外融资遭遇曲折;B股发行依然空白;发行30年期国债。

  二级市场走势: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2002年1月4日分别于1643.48 点和 3319.21点开盘,2002年12月31日分别收于1357.65点和2759.30点,全年跌幅分别达17.52%和17.03%。全年的二级市场走势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市场延续2001年下半年下跌趋势,进入急挫行情阶段;市场针对跨年度长达8个月的下跌,进入反弹行情阶段;市场进入新一轮下跌调整行情阶段;急跌后的盘整、筑底行情阶段。二级市场呈现以下特征:大盘整体呈震荡趋势;上涨阶段呈爆发性时间短上涨急剧;下跌阶段多呈缓慢阴跌性,时间长下跌缓慢;市场持续低迷,成交清淡,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为数不多的上涨行情难以持续。

  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中国股市痛中之痛——国有股减持走入死胡同; 新股发行恢复按市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上市计入指数规则的修改受到市场质疑;上证180指数已推出、深证100指数将诞生;三板市场的建设;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佣金制度改革;向外商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解禁;上市公司收购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年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加强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国际先后被出示红牌。

  2.2003年证券市场的展望

  我国证券市场的任务: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要重点发展资本市场。让更多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提高证券市场的贡献度。在确保二级市场投资者及市场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谨慎稳妥地尝试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影响证券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乐观;市场仍受重大事件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回升;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证券市场监管及制度;股票质押贷款有可能扩大范围;调整印花税;投资者信心亟待重树。

  一级市场展望:2003年继续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类企业发行上市,华夏银行、广发证券、国泰君安等公司将发行上市;2003年将会出现外企公开发行A股并成为上市公司;其他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发行上市也都会为证券市场增加新鲜血液。国债发行规模估计仍将维持2002年的水平。

  二级市场展望:2003年大盘整体走势将表现为市场价值重心上移,从幅度上表现为跌少涨多,局部时间会因外界因素出现震荡,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将会重新开始显现。

  

  1.2002年证券市场的总体回顾

  2002年既是中国证券市场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在考验中寻求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二级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相背离,承继2001年下半年的跌势,市场成交清淡,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股票市值大幅缩水。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一年里市场监管水平及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上市公司业绩止住了多年的下滑趋势,开始回稳。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曲折中发展,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进行各项改革过程中,管理层开始更多的考虑到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开始注重从战略高度认识投资者保护问题。

  1.1市场背景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的第一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比2001年增长8%左右,大大高于计划和预期。对外贸易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600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外贸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外汇储备迅速上升,截至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2746亿美元,比年初的2122亿美元增加624亿美元。另外,一直困扰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出现改观,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据第三季度报告,沪深两市1214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342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1%,接近2001年全年的0.1347元和5.49%,全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超过2001年,从而摆脱了三年来的下降趋势。

  我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与世界经济的不明朗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2002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扭转经济颓势,推行各种措施,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年全球经济尚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具体表现为美国经济影响因素不明朗,拉美新兴市场金融动荡,欧洲、日本经济仍面临一些结构性制约,2002年的全球各主要股市也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令人欣慰的是,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已有复苏迹象。

  1.2一级市场概况

  2002年股票市场筹资总额954.80亿元,较2001年减少297.09亿元,仅相当于2001年筹资总额的76.3%。

  1.2.1市场扩容

  A股首发(IPO)。2002年共有94家公司首次发行新股(不计上市公司增发A股),共筹资672.08亿元。与2001年发行88家,筹资751.03亿元相比,基本持平。

  ­A股增发。2002年共有30家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筹资166.02亿元,与2001年发行22家,筹资196亿元相比,基本持平。

  ®A股配股。2002年全年有20家公司配股,筹资约57.42亿元,与2001年126家配股筹资430.64亿元相比有明显的大幅度下降。

  ¯B股首发(IPO)。2002年全年没有发行B股。

  °B股增发。2002年全年没有增资发行B股。

  ±B股配股。2002年全年没有B股上市公司配股。

  ²封闭式基金。2002年新上市了4只封闭式基金(其中新发行3只:基金科瑞、基金久嘉、基金银丰;清理规范老基金1只:基金安久),截至2002年11月29日,封闭式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为741.05亿元。

  ³开放式基金。2002年成功发行了14只开放式基金(国泰金鹰增长、鹏华行业成长、富国动态平衡、易方达平稳增长、融通新蓝筹、长盛成长价值、宝盈鸿利收益、博时价值增长、南方宝元债券、华夏债券、嘉实成长收益、大成价值增长、华安180指数、银华优势企业),截至2002年11月29日,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总值为565.2亿元。由于开放式基金的积极加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于年内突破千亿。

  ´可转换债券。2002年全年有5 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约41.5亿元。相对于2001年没有1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来说,可转换债券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日益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

  µ国债发行。2002年确定的国债发行总规模为5929亿元,全年共发行凭证式国债1473亿元,记帐式国债4456亿元。与2001年4884亿元的发行量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

  1.2.2发行市场特征

  新股高溢价发行受制,20倍市盈率成为不成文的上限。

  2002年我国证券发行市场在不断地完善,目前在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方面,发行市盈率20倍以下,已经成为市场中不成文的规定,成功遏制了借所谓的发行市场市场化、企业争相高溢价发行新股圈钱的现象。同时在原来单一定价发行的基础上,引进了询价发行的方式。发行价格的确定不仅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协商确定,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还增加了法人投资者的发言权,并采用了透明度更高的路演方式。为了使“三公”原则在较大程度上得以体现,尤其是在加强监管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和合规性的审核方面,增加了证券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责任,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本市场资源的基础性地位。12月23日发行的皖通高速A股,发行市盈率12.22倍,创自核准制发行以来的新低。

  ­“超级航母”下水,联通A股50亿成功发行。

  9月23日,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股票发行成功。中国联通以其一次发行50亿股A股的规模,成为迄今进入股海的最大一艘超级航母。仅以发行价格每股2.3元计算,中国联通流通市值达到115亿元,成为沪市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同时也是沪市10大权重股中首家具有高科技概念的个股。公司上市首日,可流通A股股本达到27.5亿股,创上市首日流通规模最大纪录;参与中国联通配售的市值约为9998亿元,也创下了历史新纪录。中国联通的上市,为A股市场增加了一支蓝筹股,无疑对市场的运行正在并且会继续起到稳定和指导性作用。

  中国联通在A股发行中,以其巧妙的股权设计,回避了H股 和A股的直接比价矛盾,实现了“海归股”曲线的回归。所谓“海归股”是指已经在境外发行上市的国内公司,又在国内股票市场发行A股筹资。曾几何时,“海归股”高溢价发行A股,形成一股潮流,但由于境内投资者的认购价格远远高于境外认购价格(并且大多也高于境外市场的交易价格),而备受市场谴责,中国联通通过巧妙的股权设计既回避了H股 和A股的直接比价矛盾,又达到了在国内A股市场筹资的目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海归股”的A股高溢价发行问题。

  ®“海归股”皖通高速低市盈率发行,A股发行价接近每股净资产。

  12月23日皖通高速发行2.5亿A股,每股发行价2.2元,市盈率为12.22倍。而其1996年10月1日在香港市场H股的发行价格为每股1.77港元(折合人民币1.89元),并且,截止到2002年6月31日,发行人每股净资产2.10元人民币。也是A股市场上社会公众股发行价格最为接近每股净资产的公司。“海归股”在A股上以远远高于每股净资产和海外发行价格的高价发行新股,形成了财富从国内投资者向境外投资者及国有股东等老股东转移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如中国石化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28亿股,发行价4.22元/股,而发行A股前每股净资产仅为1.44元,此前(2001年10月)在香港发行的H股发行价仅为1.6港元/股,其中问题显而易见。我们希望皖通高速能够成为“海归股”今后发行A股的典范。

  ¯新股发行恢复市值配售政策。

  中国证监会于5月22日发布《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就按市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中的有关问题作了补充规定。通知规定,沪深两市投资者均可根据其持有的上市流通股票的市值自愿申购新股。发行公司及其主承销商采用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方式发行新股的,其基本原则是优先满足市值申购部分,在此前提下,配售比例应在50%至100%之间确定。新股发行恢复按市值配售的方式,在较大程度上获得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损失起到了补偿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巨额摇号资金云集一级市场,坐享一、二级市场差价的无风险收益。市值配售的实施,也导致相当一部分追求一级市场无风险利润的资金,不得不流出股票市场,转而在债券市场、信托产品等寻求相对稳定的利润。从下半年逐日缩减的成交量上看,目前场外资金在有其他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毫无入市意愿。市场对上市公司诚信的质疑,对投资回报的失望,对业绩预告期限过后仍有预亏、预警的恐惧,造成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进入二级市场的信心逐步丧失。

  °开放式基金发行步履蹒跚。

  从2001年华安创新首发募集50亿规模,到南方稳健成长募集35亿,华夏成长募集32亿。到2002年的第一只是国泰金鹰成长,它只募集到22亿,随后由于有工商银行的努力使得这个鹏华成长的募集规模扩大到39亿,但是规模还是比华安小了很多。今年7月份募集的两只,一个是富国,另外一个是易方达,它们由于股票市场的再度活跃,同时也是由于代销行的努力,使得两只开放式基金的募集规模达到46亿。但是,主要是到了八九月份,股票市场再度低迷,特别是九月份以后的股市一路下滑,使得这一期间募集的融通新蓝筹只有20多亿,长盛和博时只有30亿左右,特别是宝盈鸿利收益型基金只募集到14亿。也就是说从趋势上来看,开放式基金募集的规模正逐步缩小,而个别开放式基金延长发行时间的公告更加证明了开放式基金发行形势不容乐观。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02年10月23日正式成立的首只纯债券基金——华夏债券投资基金,首发基金份额51.33亿元,而此前发行的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首发也成功募集到49.03亿元,但它们毕竟不同于其它的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之所以发行不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持续下跌导致基金业绩整体不佳,净值贴水成为普遍现象,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从第三季度来看,已经发行的开放式基金业绩难以让投资者满意。另外也与不考虑市场需求,单纯追求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想法有相当关系。可以预见,由于得不到投资者的认同,再加上监管力度的加强,非市场因素的作用将越来越小,市场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只有目前市场低迷状况得到改变,未来开放式基金首次发行规模才不会创出新低。

  ±上市公司增发遇阻,融资门槛提高。

  和配股相比增发不仅因发行价高、数量大、在筹资额上占优,而且增发条件大大低于配股条件,这种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一度造成了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增发圈钱,甚至已经公布配股的上市公司也弃配改增。二级市场投资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增发“地雷”,往往是增发宣布之日就是“地雷”引爆之时,股价必然应声下落。为完善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行为的约束机制,中国证监会于6月21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初步控制了市场“闻增色变”的恐慌心理。7月26日,证监会重新颁发了《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同时宣布2001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中第二条废止。其中增发门槛的大幅度提高,减轻了扩容的压力,上市公司的增发冲动受到初步遏制。显示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资金利用效率的政策导向。

  ²众多上市公司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渠道增加。

  自2001年4月28日《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出台,可转债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以来,截至2001年年底有50余家上市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在阳光转债首次发行之后,2002年上半年又有民生银行、万科、青岛海尔、国电电力、创业环保、邯郸钢铁、广电电子、粤高速、浪潮信息等20家左右上市公司拟发行可转换债券。由于增发门槛提高节奏放缓,更多上市公司选择了发行可转债,2002年下半年首发、配股尤其是增发融资渠道不畅,众多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公布了拟发行可转债的计划。发行可转债、企业债将成为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

  ³中国电信海外融资遭遇曲折。

  步中海油当年首次海外招股失败之后尘,2002年,中国电信海外招股再度受挫,到10月31日的最终定价日仍不能达到足额认购。在减小了募股规模,总招股数75.564亿股约比原定招股数168亿股减少了55%,招股价保持不变,仍为1.47港元至1.69港元,而集资额则减少为111亿港元至127.7亿港元(约合14亿美元至17亿美元)之后,重新招股得以成功。中国电信首次招股受挫,值得我们深思,为国有大型企业海外上市提供了借鉴。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市场,尊重市场规律,必须克服在计划经济里养成的大型国企的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大、一厢情愿、一意孤行的弊病,才能免遭市场报复,在国际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B股发行再现空白。

  2001年曾一度为B股市场融资功能重新启动创造了不错的市场客观环境。但由于相关因素的不完全成熟,使得最终没有一家公司成功实现再融资。2002年B股行情不再火爆,持续走弱。在B股发行方面,首发(IPO)、配股、增发均告空白。这说明B股市场政策存在有一定缺陷,筹融资功能的下降对发行方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µ30年期国债发行。

  2002年第二季度财政部发行了期限为30年的固定利率、半年付息的长期国债。30年固定利率长期国债在我国尚属首次发行。

  1.2.3对上年度报告的总结

  在上年度报告中我们提出:“2002年是超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年,再加上外资企业发行上市、海外上市企业回流内地证券市场,以及可能开设的创业板市场,因此,2002年发行上市压力非常巨大,国债的大量发行继续加大这种压力。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将步履艰难,但也将在艰难中前进。”

  在这一年里有中国联通、招商银行等超级大盘股发行上市,国债发行逾6000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发行在步履艰难中前行,与我们报告中的预期基本吻合。而创业板市场的开设真可谓曲折重重,千呼万唤不出来。

我的成长三部曲:
离线东张西望
发帖
1055
金币
2646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3-01-08
02--03年中国证券市场总体走势基本分析2
1.3二级市场走势

  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2002年1月4日分别以1643.48 点和 3319.21点开盘,2002年12月31日分别收于1357.65点和2759.30点,全年跌幅分别达17.52%(288点)和17.03%(566点)。上证指数最高1748.89点,最低1339.20点 ;深圳成指最高3586.06点,最低2661.91点 。统计显示,上交所2002年新增上市 94 家,总股数同比增加14.67 %,而流通市值却同比缩水13.68%,市价总值同比缩水11.93%。由于深圳股市基本跟随上海股市联动,表现出相似的市场特征,故以下分析以上海股市为主。

  1.3.1走势阶段

  2002年全年的二级市场走势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市场延续2001年下半年下跌趋势,进入急挫行情阶段,时间是从1月4日至1月29日。上证指数从1643点跌至1339点,股指跌幅18.5%(304点)。如果从2001年6月上证指数的最高点2245.43点算起,整体跌幅达40.36%。

  年初,国有股减持问题继续成为两市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http://www.csrc.gov.cn)上公布了《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受此影响,1月28日两市大盘均小幅跳空低开,稍反弹后,便开始一路单边暴跌,收盘时沪深两市A股跌幅分别达到6.33%、6.70%,B股跌幅分别达到8.0%、7.8%,“黑色星期一”再现,大盘跌幅不仅创下2001年7月暴跌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且也创下1998年8月17日后3年半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场的激烈反应,说明任何与民争利的减持方案最终将以失败告终。同时国有股减持问题已逐渐被资本市场中各个利益集团加以利用,以达到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

  这一阶段,在蓝田股份、银广夏、亿安科技、东方电子等问题股超跌见底,展开技术性反弹。而两市绩优股、投资基金重仓股表现为主动卖盘多,承接买盘少,开始领跌大盘,形成股指下跌动力,不排除一些市场空方主力利用国有股减持问题造成市场恐慌,趁机在低位吸货之嫌。

  第二阶段是市场针对跨年度长达8个月的下跌,进入反弹行情阶段,时间上是从1月30日至6月25日。上证指数从1339点跌至1748点,股指涨幅达到30.54%(409点)。

  由于中国的财政年度、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一致,导致财务结算的周期使股市中的资金一般是上半年偏松下半年偏紧,上涨行情往往出现在上半年。自1月29日上证指数见到1339点反弹开始,标志着沪深股市拉开了上半年的上涨行情。在这一阶段,以深深房为龙头的深市本地股板块,以中海发展为龙头的新股、次新股板块,以深发展为龙头的外资并购银行股板块都在不同时期有过良好表现。

  停止在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政策的出台,直接催生了“6.24突发行情”的爆发,使场外投资者措手不及,一些短线资金仓促进场,快进快出;同时,一些已经在场内的投资者(尤其是明显有资金深度介入的庄股)借利好出货,如:黑龙股份、神龙发展、深圳本地股等,这些个股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大盘形势转好的时候,利用市场人气高涨趁机出货。而这种借利好出货的观念很快在市场上形成共识,“国有股减持叫停”措施不但没有成为推动行情继续向上发展的动力,反而成为这一波行情终结的标志。市场观望的情绪进一步加重,大盘开始步入震荡探底的走势。由此可见,市场环境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指数运行的状况,同时在市场监管日益强化的情况下,对券商的整肃,使得市场机构主力的行为方式、操作理念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机构,其赢利模式已逐渐走出只盯二级市场,开始注重资本运作与实业的结合。

  第三阶段是市场进入新一轮下跌调整行情阶段,时间上是从6月26日至11月27日。上证指数从1748点跌至1353点,股指跌幅为22.60%(395点)。

  6月24日暴涨行情收出大阳后,大盘在1700点以上高位盘整近两周时间,最终选择见利好出货的空方占据了上风,加上短期大盘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严重超买状态,大盘随即进入一路的逐级盘跌,尽管这期间政策暖风频吹,大盘仍然一意孤行,几乎没有出现象样的反弹,也没有形成具有市场凝聚力的热点,这一期间,出现了投资者在大盘任何位置买入都是错误的,在大盘任何位置卖出都是正确的一边倒行情,投资者信心在大盘持续下跌的煎熬中丧失贻尽,投资者看不到下跌的尽头在哪里,市场交易清淡,成交量一缩再缩,场外资金观望,场内资金难以退身,在极度绝望的情形下,于11月8 日开始,演绎了一出壮烈的多杀多场景,大盘从11月8 日的1573高点,经过短短的两周时间,至11月27日已跌至1353的低点,跌幅达13.99%。应该说,这一阶段行情的最后,大盘的急剧下跌有一种报复心理在起作用,市场中的很多有识之士提醒,股票市场持续下跌,与国内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加入WTO之后的开放要求明显相背离。应该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时候了,否则将有可能危及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在这一阶段,庄股跳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更换的只是跳水主角的名字——“升华拜克”、“天香集团”、“民丰特纸”、“民丰实业”、“ST春都”、“莱茵置业”、“珠峰摩托”、“国电电力”等,更有甚者,“兰州民百”连续5个跌停,让人心惊肉跳。应该承认,不确定的政策调控,是2002年大盘运行最大的风险,其中国有股减持这一长期困绕中国股票市场的重大问题,至今得不到彻底解决,是市场已经和正在付出极大代价并将继续为之付出代价的最大症结。

  第四阶段是急跌后的盘整、筑底行情阶段,时间上是从11月28日至12月31日。上证指数从1353点涨至1357点,股指涨幅为0.00%(4点)。

  由于年关将至,弱市格局不会有很大改观,但"庄股"跳水走势逐渐减少,恐慌性杀跌难以再现,盘稳筑底成为行情的主流;局部热点依然存在,其中超跌股的反弹,如:“莱茵置业”、“民丰实业”、“兰州民百”和“航天科技”表现突出,但多半是各路投资机构者的“收官”行为。上升行情能否展开和延续,我们寄希望于来年。

  1.3.2二级市场整体特征

  从全年市场走势看,股票市场整体上表现出如下特征:

  大盘整体呈震荡走低趋势。如上证指数从2001年12月31日收盘1645点,至2002年12月31日报收于1357点,跌幅17.52%(288点),最高1748点,最低1339点。

  ­上涨阶段呈爆发性时间短上涨急剧。如上证指数从1月29日的最低点1339点,上涨至3月12日的最高点1672点,仅用了21个交易日;从6月17日的1481点,上涨至6月25日的最高点1748点,仅用了7个交易日。

  ®下跌阶段多呈缓慢阴跌性,时间长下跌缓慢。如上证指数从3月21日的最高点1693点,下跌至6月6日的最低点1455点,用了51个交易日;从6月25日的最高点1478点,下跌至11月27日的最低点1353点,则花费了106个交易日。

  ¯市场持续低迷,成交清淡,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由于大盘长期下跌,市场行情持续低迷,成交极度清淡,投资者损失惨重,赔钱效应明显,信心遭受重挫,2001年平均日成交金额为 159亿元,2002年则下降为123亿元。印花税收入大幅减少,2001年全年收入291 亿元,2002年下降为112亿元。由于成交量的不足加上佣金制度改革等原因,券商面临全行业亏损,这在中国股票市场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上还是首次。

  °为数不多的上涨行情难以持续。虽然政策利好不断,因缺乏明显的能够聚集人气的领涨板块,且场外资金谨慎观望,迟迟不肯进场,使得为数不多的上涨行情难以持续。除了隆源双登等极少数个股外,“庄股”威风不再,这也许标志着中国股市上“庄股”时代的终结。以中海发展、山东基建、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板块,以外高桥、陆家嘴等为代表的申博板块,以深发展、江铃汽车、长安汽车为代表的外资并购板块,也大多是昙花一现,行情难以向纵深发展。

  1.3.3对上年度报告的总结

  在上年度报告中我们提出:“预计2002年我国股市总体上保持横向整理态势。由于资金面的紧张,如果出现连续的大型公司的发行上市行为,则大盘有望击破2001年年底的所谓‘政策底’。由于扩容的力度较大,击破‘政策底’的可能性比较大。相反,2002年出现大行情的机会微乎其微。从2001年年报披露尾声开始至2002年中报披露前可能有一次震荡向上的行情,……,这一行情的力度不能预期过高。”

  市场实际运行也正是在上半年出现了两次力度不大的上涨行情,全年行情也处于1340点和1750点的箱体内运行,1500点的所谓“政策底”也被无情击破。与我们的预期基本吻合。

  我们还提出:“在2002年的行情中,除创业投资板块有可能形成大热点外,出现中期板块热点几乎是一种奢望。如果有,也是一种不断轮换的短线热点,而且也必然是局部热点。”

  2002年的市场运行实际是,创业投资板块并未如我们预计的那样形成热点,但市场没有板块热点与我们的预计不谋而合。
  1.4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

  1.4.1中国股市痛中之痛——国有股减持走入死胡同

  1999年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公布通过国有股配售减持国有股试点方案:试点上市公司将一定比例的国有股优先配售给该公司原有流通股股东,如有余额再配售给证券投资基金,配售价格在净资产以上、市盈率10倍以下的范围内确定。同年12月中国嘉陵和黔轮胎公布了各自的配售方案,配售价格的计算是依据公司前三年(而不是上一年)每股平均收益,计算出的配售价格分别为4.5元和4.8元,比按1998年每股收益计算分别高出0.7元和1.8元。远远高于市场预期,投资者以“用脚投票”的方式予以回应,分别有配售总额的18%和26%未配售出最终由主承销商包销。由于遭到市场的抵触,配售试点名存实亡。

  之后国有股减持就成为悬在市场投资者头顶的利剑,每当提及就会引起市场一片恐慌,事实证明以后推出的减持方案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伤害愈加严重,2001年6月12日公布的国有股存量发行的办法,把高价减持和首发增发“捆绑”起来。并在烽火通信等四家公司首发时实施了减持,遭到市场激烈反应,引发了股票市场长达一年多的下跌,尽管管理层2001年10月22日宣布暂停并于2002年6月23日宣布终止在国内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实际上国有股减持问题已经走入死胡同。由于国有股流通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市场的下跌趋势并未因国有股减持终止而改变,国有股减持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痛中之痛。2002年11月三部委发出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可以向外商转让的通知,使国有股流通问题将来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了。

  不可否认国有股流通问题能否解决好,关键在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是否得到真正保护,关系着证券市场稳定大局。

  1.4.2新股发行恢复按市值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

  2002年5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5月22日沪深两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新股发行市值配售实施细则》,正式恢复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并规定优先满足市值申购部分,在此前提下,配售比例应在50%至100%之间确定。

  2000年2月曾实行过市值配售办法,中国证监会规定市值配售的比例暂定为向证券投资基金优先配售后所余发行量的50%。先后有星新材料、铜峰电子等35只股票采用配售方式发行,2001年9月川化股份发行之后,又恢复了100%网上申购发行方式。

  2002年5月29日发行的精伦电子股票100%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以后的新股发行除中国联通部分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部分向法人投资者发行,中信证券部分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部分采用网上申购外,其余公司的新股发行均100%向二级市场配售。

  市场长期低迷,二级市场投资者承受了由于政策和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市值配售的恢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者的损失,同时解决巨额资金云集一级市场享受无风险利润的状况。但是,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的中签率很低,投资者从中获得的收益,与其所遭受的损失相比,犹如杯水车薪。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1.4.3新股上市计入指数规则的修改受到市场质疑。

  2002年9月13日上交所公告称,自9月23日起,上市新股于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后股指的计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 亚宝药业是新股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的第一只股票。新规定的实施,在新股上市当日对上证综指拉动作用较为明显,使得新股成为推动大盘上涨的重要动力。如果新股上市平均升幅100%,那么新股上市规模占股市总市值的比例就是大盘因新股上涨得到的涨幅。规则修改后将使股价指数难以客观反映市场实际。新规则实施后,即使二级市场既有上市股票价格不变,新股上市也会由于新股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而推动股指上涨,这种失真必然影响到股价指数的客观性,新股上市越多股价指数失真度越大。

  1.4.4上证180指数已推出、深证100指数2003年诞生。

  上交所上证180指数于7月1日正式发布,同时取代原上证30指数。180指数的推出,为将来的统一指数提供经验,180指数在行业代表性、股票规模、覆盖范围等方面要大大优于上证30指数。而深交所于12月16日宣布,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将从2003年起正式对外发布深证100指数。这样统一指数的推出将会水到渠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客观的、能够反映实际的指数。这一点对机构投资者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资金流向、倡导理性投资理念。

  1.4.5三板市场的建设

  继2001年6月11日发布《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之后,2002年8月2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改进代办股份转让工作的通知》。

  2001年4月20日,“PT水仙”成为中国十年股市第一家退市的股票,标志着退市机制正式启动。但是,退市后的公司仍然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理应有转让的渠道,三板市场解决了退市股票的“出口”问题,同时对于证券市场体系上所表现出的单一化(证券交易所),具有突破意义。三板市场的股票主要来自于,一是STAQ、NET系统中转移过来的股份公司;另一部分是从沪深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退市的公司。目前三板转让股份只能在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少数券商的营业部内委托交易。这一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交易也时有活跃。

  但是,作为柜台交易市场,三板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定位问题,若仅仅是定位于退市公司及STAQ、NET系统中的股份公司的中转站,将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另外,管理层试图通过三板市场对股份全流通问题有所突破是不现实的,因为股份全流通所涉及的国有股、法人股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如此重要的使命赋予三板市场,将难负其重。三板市场全流通概念的出现,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打击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1.4.6机构投资者的培育

  2002年是机构投资者大步发展的一年,有18只基金完成首发和扩募,共募集资金500多亿元,其中开放式基金进行首次募集的达到14只。有超过10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这是历史上批准筹建基金管理公司数最多的一年,募集资金数量也是历年最高。令人兴奋的是在投资者对外开放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6月1日分别发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于7月1日实施,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2002年末,已有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获准设立筹建。

  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

  由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荷兰国际集团(ING)等共同发起的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除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外,由国泰君安证券和安联集团作为发起人的国安基金管理公司,由华宝信托和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发起的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另外海通证券和富通集团发起筹建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也获准筹建。申银万国与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及国际金融公司、国通证券与荷兰国际集团、富国基金管理公司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的合作,都正在积极运作。已经有十多家机构与境外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期待尽早获得经营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筹集资格。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发布后,也是中国入世后,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19日正式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华欧国际证券由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CLSA)合资组建,其中湘财证券占67%股份,里昂证券占33%股份,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5亿元,拟注册地为上海。2000年9月,湘财证券与里昂证券就双方合作开始谈判,于2002年2月8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正式施行的当天,湘财证券和里昂证券再次正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设立申请(双方在2001年8月曾向中国证监会首次提出设立申请)。华欧国际证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股票(包括人民币普通股、外资股)和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外资股的经纪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2002年3月7日,长江证券与法国巴黎百富勤在京签署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并就双方长期合作达成协议,其合作目标也是A股承销业务。2002年还有几家证券公司同境外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

  ®QFII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于12月1日实施。市场期待已久的QFII制度正式出台。沪深交易所于12月1日分别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QFII制度通常指那些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新兴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有限度地开放证券市场的特殊制度。QFII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的A股流通市场正式对外资开放。QFII的进入后,将会极大地提高境内投资者的信心,不但为境内证券市场引进新鲜的血液,提高境内证券市场的吸引力,还会通过证券市场达到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目的。有关部门负责人称,QFII出台后,进展顺利,总体来看,情况比预想的要积极得多。三家中资银行和三家外资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都在争取首批QFII托管银行的资格,分别提交了申请,有望获批。也有不少境外机构投资者提出了相关咨询。

  1.4.7.佣金制度改革

  中国证监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A股、B股、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佣金实行最高上限向下浮动制度,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不得高于证券交易金额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由于二级市场长期低迷,大小券商已经是步履维艰,而以佣金下调及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必然使券商面临着雪上加霜的打击,2002年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券商全行业亏损。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成长,固定佣金制度的不少弊端已逐渐凸现,这次佣金制度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券商之间竞争机制的建立,迫使券商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在竞争中成长壮大,以迎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的成长三部曲:
离线东张西望
发帖
1055
金币
2646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3-01-08
02--03年中国证券市场总体走势基本分析3
1.4.8向外商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解禁

  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11月4日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规范管理。中国1995年曾因法规不健全而暂停了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的转让。这次《通知》称,(目的是)为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应该说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良好的,但是,这一政策还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它将使本已变得十分复杂和棘手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更加复杂和棘手。所以,国有股和法人股对外商转让,应该在国有股流通及二级市场投资者补偿问题解决之后进行。

  1.4.9上市公司收购进一步规范

  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及《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此两管理办法是在总结我国近10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的有益经验,经过三年多的反复研究,吸取市场各方建议的基础上正式出台的。这标志着以充分信息披露为基础,保障投资者权益,与规范、促进上市公司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律框架中的核心部分,已经构建完毕。两个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活动,促进实质性资产重组,并为今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提供了行为指引和基本的法律框架。收购兼并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两个办法的实施,将把我国股票市场上频频出现的收购兼并活动推向高潮,从而将大大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进程,并走向规范化。

  1.4.10上市公司治理年强化上市公司监管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造假公司问题的频频暴露,显示出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已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由此拉开了“上市公司治理年”的序幕。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重点检查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找出存在问题,认真加以解决。”2002年4月26日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检查的通知》,决定共同开展以公司治理为重点的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检查。有50多家上市公司受到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查处、稽查或是谴责、罚款,一批上市公司高管纷纷陷落。珠峰摩托、申华控股、国电电力、深能源、宇通客车、ST海洋等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相继被免职、被逮捕或失踪。

  1.4.11加强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

  为了指导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公司诚信、合法、有效经营,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2月19日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指导意见共分五章五十三条。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经营运作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中国证监会要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控制严密、运行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4.12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国际先后被出示红牌。

  200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鉴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严重违规经营,决定于当日起撤销该公司,并停止其除证券经纪业务以外的其他一切金融业务活动。随后,由于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组成的清算组在清算公告发布的当日进驻中经开。其证券经纪业务也由银河证券接手。

  8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鞍山证券公司严重违规经营,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证监会决定自即日起撤销该公司。鞍山证券公司撤销后,证监会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成立清算组,对该公司进行清算。清算期间,鞍山证券公司下属的证券交易营业部由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托管,并继续经营。

  中国证监会9月7日发布公告称,鉴于大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严重违规经营,为了维护证券市场及金融秩序稳定,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决定会同辽宁省及大连市人民政府成立停业整顿工作组,自即日起对该公司实施停业整顿。停业整顿期间,该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由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托管,继续经营。

  短短3个月内,3家券商先后被监管部门关闭,这充分反映了监管部门加强对证券公司监管的决心。应该说我国的券商在股票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许多问题,有些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有的还在继续积累新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加以解决,其风险的聚集和漫延必然会危及股票市场整体的安全运行。这三家券商所暴露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券商的生存发展问题任重道远。
  2.2003年证券市场展望

  2.1我国证券市场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一系列论述,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3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要重点发展资本市场。让更多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提高证券市场的贡献度。在确保二级市场投资者及市场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谨慎稳妥地尝试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2.2影响证券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宏观经济形势

  2003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2002年以来,加入WTO及有关促进出口措施的影响,使我国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了出人预料的快速增长。2003年,入世的积极效应将会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也会继续加快,我们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贸易及吸引外资将保持并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业绩开始回升,国民经济新的景气周期出现苗头。但是,宏观经济发展仍有诸多不利因素,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通货紧缩压力仍存,高校扩招后的首届大学生面临毕业加大了就业压力,经过八次下调后利率几乎没有了下调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连续运用,其有效性在减弱,由内生性变量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2002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纷纷伸出有形之手干预经济,竭力扭转经济颓势,在艰难中度过。虽然还存在有许多不定因素,但是从2002年下半年形势看,美国经济有复苏迹象,如不出现大的动荡,2003年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世界经济总体2002年将增长2.8%,2003年的增幅将为3.7%,其中,美国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2.2%,明年将为2.6%;欧元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为1.1%,2003年将为2.5%,日本经济2002年的增长为-0.5%,2003年将增长1.1%。亚行发布的《2002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中预测,200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从2001年的3.7%上升到4.8%,而2003年将大5.7%。我们认为,以上预测过于乐观,但是从总体上看,2003年世界经济及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将好于2002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利于2003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总的来看,我们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不低于2002年的8%。

  2.2.2重大事件分析

  关于国有股减持。由于我们在国有股减持政策选择问题上的屡屡失败,使我国的股票市场屡屡遭受磨难,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也屡屡受到伤害,一次次充满希望的企盼迎来的却是一次比一次更甚的失望。从暂时停止到完全停止,终于使国有股减持走入死胡同。国有股减持问题已经是阻碍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了,国有股不流通的弊病显而易见,并且越迟解决,解决的难度越大,积累的问题越多。但是应该看到,2002年,管理层更加注意把握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在政策出台的时候更加注意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大的震荡现象的发生。我们预计,在2003年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探索将会继续,汲取以前失败的教训,对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将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排除国有股减持有突破的可能。这一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市场走向。

  ­统一指数将推出,指数期货酝酿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2年10月14日透露,由其开发设计的全国统一指数已于2002年初开始内部试运行,显然是在为2003年正式推出提供经验总结。同时2002年7月1日开始发布的上证180指数及2003年1月1日开始发布的深证100指数,也为2003年统一指数的推出,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统一指数的推出将为指数期货的出台创造条件。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客观要求有相应的避险机制。股指期货可以为大资金运作提供避险途径,推出股指期货大的方向是肯定的。 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会为市场带来新的风险,推出股指期货尚需审慎研究,衡量利弊、充分酝酿之后,才能决定推出。预计2003年内推出可能性不大。

  ®创业板2003年是否推出存有变数。从2000年初证监会提出推出创业板(当时叫高新技术板)至今已有三年,为了全力以赴准备推出创业板的有关事宜,深交所也已有两年多没有新股发行上市了。可创业板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究其原因,关键不在技术问题,而在于,一是国际上二板市场表现甚差,惟恐我们重蹈覆辙;二是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投资风险要大,担心风险控制问题能否解决好;三是主板市场的监管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恐无暇顾及创业板市场。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创业板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创业板何时推出主要看管理层决策时如何选择,从目前情况看2003年几乎不会推出。

  2.2.3上市公司业绩

  2002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水平回升已成定局,2003年市场的整体环境将好于2002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望继续提高。其中汽车、计算机设备、港口、建筑机械、银行等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提升可能较快,而通信设备、制糖、电力设备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则不会有另人满意的表现。

  2.2.4资金供求形势

  2003年的证券市场将呈现双向扩容态势,一方面,市场机构投资者力量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股票一级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债券发行市场进一步发展。综合分析,2003年资金供应的增加将超过资金需求的增加,股票市场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1)、资金供应

  国内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仍将保持快速扩容;券商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发行上市与发发行债券将成为融资新渠道;保险资金间接入市规模继续扩大、直接入市的可能性增大;社保基金入市进程加快;私募基金也将逐步走向规范。

  ­外资的进入。2002年实现了合资基金、合资证券公司、QFII在制度上确立,实现了外资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性突破,而实际大量的进入将从2003年开始,对市场的实际推动作用也会在2003年开始显现。

  ®资金回流。在股票市场低迷时期逐渐退出市场的资金,将会随着市场底部的确立,逐步返回到股市,只要股市开始转暖,重现财富效应,就会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进入股市。这部分资金不可小视,有机构资金(包括企业、各种基金等)、民间游资(如私募基金等)以及居民储蓄资金,很可能是决定2003年二级市场涨升高度的主要力量。

  ¯其他政策性因素。2003年政策因素仍会继续向好,如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资金良性互动机制方面(包括股票质押贷款的范围扩大)等都有可能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

  (2)资金需求

  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

  a.新股首发

  多家金融类企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正等待着在2003年发行上市,其他大型国企、民营企业等也将会发行上市,A股市场扩容压力依旧存在,随着二级市场的逐步向好,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发行家数及筹资规模将比2002年有所增加。决定股票扩容速度和节奏的主要因素,仍将是二级市场状况。管理层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扩容速度和节奏进行有形和无形的控制。

  b.增发、配股

  由于增发门槛的提高,股票增发将大幅减少,但是,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仍然会首选增发进行融资,其他上市公司则会转而采用配股、可转债等其他方式融资,2003年增发融资额会在100亿元左右,配股家数及融资额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有条件限制,融资额仅能在80亿元左右。

我的成长三部曲:
离线东张西望
发帖
1055
金币
2646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3-01-08
02--03年中国证券市场总体走势基本分析4
2.国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债券稳步发展

  (1) 国债发行

  鉴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偿还旧债的需要,2003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不会低于2002年的6000亿元水平,但是,应该看到国债购买资金主要是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的资金,因为这些资金与股市资金关联度不高,而较少分流股票市场资金。

  (2) 企业债券发行

  可转债作为上市公司新的融资方式,已经逐渐为投资者及上市公司所接受,将在2002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预计2003年通过这一方式融资的上市公司会接近20家,融资额在200亿元左右。由于股票市场融资渠道受到限制,2003年还会有大型企业选择发行普通企业债券融资,估计发行额在200多亿元。

  2.2.5监管及制度

  放松管制

  2002年末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曾表示,“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的定位,是当好‘裁判员’,在一般情况下,要坚持‘不偏向、不下场’。中国证监会在与时俱进,考虑逐步向负向清单转变,给市场机构和自律性组织更多的空间。如果市场在某些方面能比政府做得更好,就应交给市场去做。”这表明证监会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收缩部分职能,推动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成长和成熟。《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证监会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近期还将研究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主要是集中有限的资源搞好监管,加强监管。

  ­加强法制

  a.修改《证券法》

  《证券法》是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检验,暴露出了一些制定时存在的缺陷以及新形势下时效性不够的问题,比如存在着限制性和禁止性条款比较多、某些条款不够明确等问题。有必要对其作出较为全面的修改,修改中应弥补某些内容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同时根据需要补充必要的内容。证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要求加快对《证券法》修改的步伐。《证券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中国证监会已就有关修改内容开始征求券商的意见。预计2003年,最迟于2004年将可能完成对《证券法》的修改。

  b.适时出台《证券投资基金法》

  从199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成立,至今已历经3年之久,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也历经3 年的修改,已于2002年8月23日首次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初审。顺利的话,《证券投资基金法》将会在2003年出台。近几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入世”后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还是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基金业发展的根本大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及时出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基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进程,进而促进整个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

  2.2.6股票质押贷款有可能扩大范围

  为增加股市资金供应,活跃股票市场,分流储蓄存款,对股票质押贷款在加以规范的基础上,扩大贷款对象范围,为每位投资者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2003年管理层很可能会推出这一措施。

  2.2.7调整印花税

  我国现行股票交易印花税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仅税率偏高,而且实行买卖双向征收,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更显得交易成本过高。年内存在调整的可能。

  2.2.8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的信心是股票市场生命力之所在,一旦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意味着市场生命力的衰竭,只有让投资者重树信心,才可能恢复市场活力。

  以2001年6月12日公布的国有股存量发行为导火索,中国股票市场就一路下跌,尽管管理层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意在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股市却并没有如愿转好。进入2002年,市场人气愈加涣散,尽管停止国有股减持曾出现过短暂的6·24行情,但是,随即股市再度陷入漫漫跌途,一时间券商门前“车马”稀,伤痕累累的投资者,因对市场失去信心而麻木,以致于股票市场对管理层的利好消息无动于衷。股市的长期下跌,自营业务及委托理财业务的巨额亏损,相当部分券商面临生存威胁,资金链条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的市场已经并将继续因错误的决策付出沉重的代价,正是由于错误的决策才使得国有股减持走入死胡同而前功尽弃,使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遭受到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和重树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大难之后的投资者需要休养生息。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任何试图以牺牲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所谓改革都难以成功。现在是我们认真反思目前资本市场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缺陷的时候了。

  2.3市场展望

  2.3.1一级市场展望

  2003年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随着市场的逐渐转暖,A股发行筹资额将超过2002年达到1000亿元,并继续有“航母”式公司发行上市。继续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类企业发行上市,除中信证券赶在2002年末发行外,2003年广发证券、以及国泰君安、国通证券等证券公司有可能实现A股发行与上市。在沪、深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中,保险公司还是空白,加入WTO将给中国保险公司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带来严峻的挑战。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上市,以增强其综合实力,是迎接这一挑战的战略举措。2003年中国股市上将出现首家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同时华夏银行实现发行上市的愿望应在意料之中。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之一,外商投资企业A股发行与上市问题,经过两年的制度准备,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2003年将会有外企公开发行A股并成为上市公司。2001年1月14日中国证监会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对外商投资企业A股发行与上市给予国民待遇,2002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7号——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是外企A股发行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则,至此,有关外企发行上市的政策制度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预计2003年将有外企登陆中国A股市场。

  另外,其他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发行上市也都会为证券市场增加新鲜血液。国债发行仍将维持在2002年的6000亿元规模以上,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继续在艰难中前行,不过,二级市场行情一旦转好,既有基金净值将会有可观升幅,进而会推动新基金的发行。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虽然也会有所增长,但发行的绝对数额不会很大。

  2.3.2二级市场展望

  大盘走势。考虑到政策、市场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2003年大盘整体走势将好于2002年,表现为市场价格重心上移,从幅度上表现为跌少涨多,个别时间大盘会因外界因素剧变而出现震荡,随着市场的转暖,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将会重新开始显现,上证指数极有可能超过2002年的高点1748点,3月份以后大盘很可能出现一次较大的上涨机会。

  2003年初,承接2002年底大盘走势继续探底筑底,在这一阶段期间,应不会跌破1300点,这一点位如果被跌破,应视为空头陷井,是难得的底部买进机会。由于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公布,业绩会普遍好于预期,国民经济的良好表现会在股市上有所反映。加上2002年的诸多政策性利好对大盘的影响经过相应的时滞后,也将开始发挥推动作用,大盘在年初探明底部后,将转而开始向上,走出一波较大的上扬行情,形成当年的第一个高点,时间应该在6月份前后,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小幅向下整理,有可能会再次向上并形成年内高点,之后大盘则主要是以调整蓄势为主,大盘回落幅度不会很大,全年收盘应在1600点左右。应该说明国有股减持问题仍将左右大盘走势,不排除新的减持方案,会使大盘出现技术性除权缺口。

  ­板块热点。2003年随着市场的转暖,市场会出现活跃的热点板块,这些热点将在不同时期对大盘的涨升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a.资产重组板块、外资购并板块

  资产重组是股市永恒的主题。有实质性重组题材的股票将继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其中的代表性公司如“湖北金环”、“白云山”,另外个别ST股,如:“ST甬富邦”、“ST永久”会由于重组所带来的公司基本面的根本改变,将在市场上有上佳表现。

  入世后开放度的提高,《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为外资进入非流通市场和流通市场提供了途径,2003年外资的加入,将会使中国股市上的并购规模跃上新的台阶,外资并购的序幕将真正拉开,大规模的超级并购案例将会陆续出现,为市场带来耀眼的亮点,为我国股市注入丰富的题材。外资并购板块将由零星个股炒作逐步发展成为集团板块式轮动的主流市场热点。其中航空、旅游、港口、汽车、金融、商业、家电制造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机会较大,金融类和汽车类很可能会成为外资并购题材的领头板块。“深发展”、“浦发银行”、“江铃汽车”、“长安汽车”能否因为外资并购而出现业绩上的飞越,我们将拭目以待。

  b.QFII板块

  QFII规则的正式实施,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成为实现,尽管由于进入条件的限制,外资短期还难以大规模进入,但是QFII能够带来成熟市场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QFII对市场的无形影响大于有形影响,国内投资者会更重视基本面分析,选择业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QFII会选择具有自然垄断优势行业(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资源性行业(油、气田、煤矿、旅游、电力)、以及金融、航空、汽车、纺织、制造业中的业绩优良稳定、流动性好的股票进行投资。

  c.世博概念(上海本地板块)

  上海申博的成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离大会举行还有7年多的时间,随着准备工作的展开投资的启动,对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在今后逐步显现,将带动上海本地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上市公司也将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由此所形成的世博板块也会在较长时期影响沪市运行,这一板块将包括上海本地的房地产、城建、机场港口、交通运输、旅游业、商业类上市公司股票。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有“上海港机”、“陆家嘴”和“爱使股份”等。

  d.大盘蓝筹股板块

  由于公司质地优良以及市场投资者结构、理念的逐渐变化,大盘蓝筹股板块的市场定位在2003年将会得到明显提升。首先,大盘蓝筹股业绩优良、经营稳定、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往往是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宝钢股份。另外,因为流通盘大,市场投机价值小,加上以往市场主力更注重短期获利机会,大盘蓝筹股板块长期以来受到市场冷落较多,市场价格普遍偏低。随着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增加,外资的进入市场理念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大盘蓝筹股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将会获得市场的认同。银行类上市公司作为大盘蓝筹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格外关注。

  e.超跌低价板块

  股票市场大幅下调,使包括机构在内的大多数投资者大幅亏损。市场在经历长时间、大幅度的调整之后,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开始显现,同时在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好转的情况下,市场投资机会相应增加,而一旦大盘企稳,跌幅较深、价格较低的超跌低价股必将率先发起报复性反弹。我们预计在2003年的市场中,象“中关村”、“东方钽业”这样的具有高科技概念的超跌类股票会有较大市场机会。

  f.次新股板块

  2002年下半年由于新股上市定位普遍过高,加上大盘呈持续下跌,次新股板块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弱势特征,很多个股上市之初即出现最高价,之后便一路走低,股价较上市之初股价有很大跌幅。该板块的投资价值开始显露,这些次新股普遍质地较好,其中不少股票流通盘较小、业绩优良。根据以上分析,这一板块很有可能形成热点板块。

  ®重点行业分析

  a.银行业。2003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仍会较快增长,低利率将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的增加。银行业资产业务中消费信贷、私人业务,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形成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来看,入世对银行业的实际冲击远小于预期,对内资商业银行前景仍可持乐观预期。

  b.信托业将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继2001年10月《信托法》正式实施后,中国人民银行又于2002年6月颁布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随着有关法律规章的出台,已经在制度上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起始于 1998年的信托业近三年的整顿基本结束,剩下的60家信托公司,在2002年纷纷展开业务,它预示着我国信托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c.证券业重组在所难免。证券业在2002年遭遇了中国股票市场有始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一券商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受到市场持续低迷和佣金下调的双重打击,经纪业务大幅缩水;二承销业务风险也与日俱增,配股增发业务出现了巨额包销风险;三对券商打击最大的业务来自于自营和委托理财。随着行情的好转,券商难过的日子将会有所缓解,但券商格局的改变正在并将继续演绎,市场资源将向成本低、效率高的券商转移和集聚,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将发挥作用,券商大整合在所难免。

  d.保险业上市公司将实现零的突破,一方面填补了中国股票市场的空白,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上市会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活力。

  e.港口行业。入世惠及对外贸易的作用,使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有关的港口行业盈利机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港口业2003年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f.汽车行业,在轿车以及重型货车需求激增的推动下,2003 年将继续国内汽车行业产销两旺的增长态势。因此汽车行业相关上市公司2002年及来年的业绩增长前景将值得看好,加之外资并购题材,这一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将有望成为热点。

  g.基础建设行业。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继续为基础建设行业及相关产业提供市场空间。这类上市公司业绩会有不俗表现。

  2.3.3 B股、债券、基金市场展望

  B股市场。B股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下跌,股票的绝对价格已经较低,开始具有了一定的投资价值,2003年B股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从过去的走势看B股市场基本是跟随A股市场涨跌,但其涨跌幅度要低于A股市场,在2003年里也将继续随A股市场波动。B股与A股市场的隔绝状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从长远看A、B股市场统一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涉及问题很多,从市场稳定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国债市场。我国的国债市场存在着市场不统一、规模小、流动性差的问题,尤其是在下跌行情中,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市场流动性将是国债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预计2003年国债发行量将不会低于2002年的6000亿元

  ®企业债券市场。长期以来我们一提及资本市场往往只想到股票市场,而作为企业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不管是从规模还是品种看,企业债券市场在我国远未发育起来,尤其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股票市场而言,公司债券市场需要有大发展。如果修改后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出台,将会给企业债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债券发行和市场交易规模都将成倍增长,市场活跃程度将大大提高。企业债券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既有融资需要却又难以直接上市融资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基金市场。封闭式基金目前处于历史低谷。由于大盘的持续走低,54只封闭式基金全部大幅折价交易,今后大盘的走势将决定着基金净值的变化,进而影响基金的市场价格。随着大盘2003年的转暖,基金净值及市场价格都会有所提高。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市场运作以及QFII进入市场,会为基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社保基金,尤其是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的扩大也会给市场带来机会。2002年开放式基金发行虽然从发行家数及首发总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上年,但发行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发规模从2001年9月华安创新的50亿份,到2002年10月宝盈鸿利收益基金的14.46亿份;2001年发行的南方稳健发行时间只有7天,而2002年发行的一些基金发行时间达30天左右。2003年开放式基金发行将会继续在困难中前进,只要是市场允许还会有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发行开放式基金。随着开放式基金注册登记(TA)系统的启用,基金销售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外资的逐步进入,开放式基金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李永森 江宇)
我的成长三部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