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种很简易的占卜形式,称之为“打交”,用两块小竹片,随意掷在地下,视其正反不同组合的情形而断吉凶。这也只能回答:“是非题”、“正误题”或者“吉凶题”之类,行还是不行,好还是不好,二者必居其一。
类似的活动甚至影响到某些学者对预测的误解,认为诸如周易预测之类只是回答“是非题”的;既然是二者必居其一,那么准确率已经先天地有了百分之五十的把握,再加上预测者察颜观色、油嘴滑舌地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那么不难把准确度提高几度的。
所以现在预测大师满天飞,大概有不少就是这种预测速成理论的复制品吧!
其实预测应当 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学术性很强的活动,绝大多数的预测并不是用来回答是非题的,虽然不排除是非题的存在。
在预测中,所看到不是简单的照相的画面,而是电影式的过程。不是只看到“然”而是还要看到“所以然”。
假如我们预测的兴趣不是仅仅满足于“成”不是“不成”的结果上,而是进一步追究“用什么方法、会经过哪些情节”而达到“成”或者导致“不成”的来龙去脉又是如何如何?--如果预测者能够重映这样的“连续剧”的话,那么,这种预测将是引人入胜的;又假如这种有“连续性动作”的预测与事实相符的话,那就充分说明包蕴宏深的预测学,决不是肤浅地停留在仅仅告诉别人“行”还是“不行”而已的。
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以正卦为事物发生之初,互卦为中间发展阶段,变卦为事物结果,这种方法源自“梅花易数”,在六爻预测中只是结合而观之。还不足以成为六爻体系很有法度的方法。因为有一种很简单很常见的情况使这种方法无法使用,那就是六爻卦中当摇出全静的卦时--没有变卦了,这该怎么看事情的结果呢?然而这在梅花易的方法上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梅花易肯定有一爻动,也就肯定有变卦。
追本溯源,我们还是看看周易原文吧。在周易乾卦中,也可以说是非常生动地描述了某种“龙”的行为过程。
初九潜龙勿用:韬光养晦,大智若愚,装聋作哑,其实是羽毛未丰,不敢造次。做个“隐于市”的大隐,在“养心斋”里研究“权经”可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探头探脑,投石问路,不敢离开老窠太远,匍匐田间,小心翼翼,有什么风吹爱动,逃回家也快。不是它要活得这么累,而是初发时期灾害太多,为了适应生存,这条“龙”不得已而如此学乖。“道心在危”如此,乃可言“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稍有小成,便以君子自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就上来了,于是效法圣人,自劳其筋骨,自苦其心志 ,成天乾乾然、惕惕然,对人不敢出大气,“恂如也”“鞠躬如也”地对待上司和同僚,想当君子的龙大约都要经过这么一种过程的--这样才“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小媳妇终于快要熬成婆了,机会已经出现,于是上下跃如,常常不离“五爻”的左右,大丈夫的本色便是能屈能伸,这条龙宠辱不惊,在“渊”中屈伸自如,游刃有余,有这本事,还怕跃不上五爻吗?所以还是“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五爻这个层次,总算功成名就,跃过龙门了。这时已经“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专门去拜见更上面的“大人”,自我感觉极好,面对初二三四爻,自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上九,亢龙有悔:真是可惜,虽然不至是“小人得志便猖狂”但总因底气不足,一朝到了高处,便飘飘然起来,龙尾巴也不想再夹紧了,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一个“亢”字,盛气凌人之态如绘。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养上几帮子“龙妃龙妾”弄它几栋子“龙宫别墅”,也不要法,也不要天,于是终于又一个跟头栽下来,可能还跌到了比当初“潜龙勿用”时更寒碜的所在--“有悔”亦晚矣。
这个乾卦从初到上九爻,便是这条“龙”的发迹过程和倒霉结局,从这里我们应当悟到事物过程可以在六爻卦的本身中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