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周小川博士获得了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这是比获得两次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奖更具吸引力的挑战。
2002年12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前一日的中国证监会处以上干部大会上?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张柏林宣布原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将接任周小川的位置,任新一届中国证监会主席。
以周小川博士为首的金融高官的履新是未来数年内将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这支队伍的搭建预计将在2003年3月开始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全部完成。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在世界经济缺乏亮点的2002年仍保持8%增长的经济体,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上万亿元的不良贷款,问题的棘手之处在于1999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曾经以1.4万亿元的规模进行了剥离。这一迹象表明我们在拥有一个总体健康的宏观经济的同时,微观经济仍在某种程度上低效运转。周博士对于这些情况并不陌生,他本人曾于1991年至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1998年任建设银行行长,并在证监会主席任职期间大力推进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
54岁的周小川和51岁的尚福林博士是这支在未来几年内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高官队伍中最先浮出水面的两位。这支队伍的使命包括寻找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以足够的发展速度尽可能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应对存在于金融体系内的风险、回击中国经济崩溃论,在确保出口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巨大贡献的同时,维持良好的外部贸易和金融环境,消减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最终他们将为中国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大局面贡献自己的才智。
对于媒体来说,评价这样的事件注定是勉为其难的,因为媒体难以借助足够多的渠道对于事件的本来面目和意义做更多的解读。周小川博士早在1986-1987年期间,在担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时就与吴敬琏、楼继伟、郭树清、李剑阁等学者一起,关注和把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成为当时十分活跃的青年改革学者。现在54岁的周小川博士将如何继续他的改革试验呢? 周小川博士在证监会主席任期内给人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一句接近常识的话:“市场决定的事交由市场决定”,这让人联想到透明和诚实成为了2002年华尔街最热门的话题,历史总是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开始迈进。备受欺凌的投资者喜欢把周小川叫作“小川主席”,因为周博士说:“证监会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应当充当裁判。”
周小川博士在中国证监会的两年,人们开始熟悉了“黑幕”、“庄家”、“老鼠会”这样的语汇,人们知道了中国国情也越来越无法成为拒绝变革的借口。周小川博士领导的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两年之内当然也是争议最多的市场化试验场之一,加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背景,这里也注定成为批评家们最爱驻足的领域之一。经济领域的活动永远无法成为精确剂量的实验,也只能是单向性的。周小川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包括曾经在崇尚自由市场的香港赢得“恶管家”名声的史美伦女士一起坚决进行了一系列革新。虽然中国的股市付出了下跌40%的代价,但是也及时避免了更多的不可避免的损失。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继任者尚福林会中止这项改革的推进。
迄今为止中国股市的问题究竟是监管过多还是监管不力还依然有着巨大的争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转型国家的经济试验中,评价体系中的绝对两分法会成为妨碍实践的偏见。所以可以将对周博士在中国证监会的工作总结暂时搁置,一起迎接新的使命。
亚洲经济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巨大偏差。在实体经济中可以有最诚实肯干的商界精英,但是在金融领域里,灰色交易和众多禁忌成了新兴市场的商标。最极端的例子是在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上,与会代表得到了一份关于新兴市场的报告,封面就是下沉的“泰坦尼克号”。
但现在以周小川博士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领导者将会掌管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未来,他们年富力强,富于创新意识,这是他们获得国际性声誉的基础;他们身后有强有力的变革力量的推动,这是他们比日本同行们幸运的地方。
观察家们期待周博士的上任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一系列革新相匹配,这其中包括已于2002年3月开始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虽然弗里德曼反对中央银行的过度独立化,“这样会过度依赖人的个性,在特定个人意外改变或系统负责人的性格意外变化时,会造成不稳定。”但是在曾经铁板一块的金融体系内部,习惯以微笑面对外界的周博士的出现还是值得期待的。
货币经济学家布鲁纳(KarlBrunner)说:“传统上,央行就被特殊的政治神秘性包围和保护,大家普遍认为,央行的运作是一种深奥的艺术,使这种神秘性更为强烈。”但是央行的使命无非就是使一国的货币变多或变少,在日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从长远来看,更有意义的是周小川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能否给未来注入信心。
(据《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