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23阅读
  • 5回复

[政经年度巨献]{转贴}都等着中国买单(上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哈达
 

发帖
99
金币
10254
威望
6
贡献值
3
开心币
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都等着中国买单
  作者:陈经

都等着中国买单(一)
商品期货的平均价格过去四年涨了一倍。几种明星商品原油、铜、镍,锌等涨得更多,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暴涨。这些主要商品中,中国进口原油排第二,其它是绝对第一。从增量角度来说,中国的份额更加可观,某些商品,其它国家的需求实际在下降,中国的增量占比超过100%。所有数据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需求是商品期货价格上涨的头号“真实”动力。

投资者陆陆续续知道了,商品期货因为中国需求这个头号原因将大幅上涨。最后,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国的明星交易员刘其兵是一个先知先觉者,在铜价1500美元的低水平建仓。这很可能因为他对中国经济更熟悉。铜价如所预期的涨至3500美元。涨幅已经“很高”了,他在这个价位转手放空单。可惜的是,世界经济却并非如他所想象。

中国效率不断提升的世界工厂慢慢成形,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配套齐全的低成本工业体系。世界各国通过贸易、投资、产业迁移,与这个体系的合作不断加深。发达国家原来的高成本工业体系慢慢转移到中国,有些是个整个产业,有些是部分环节。这个过程中,全世界享受到了中国商品物美价廉的实惠,各种层级工业成品的价格不断降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因为这个基本面的变化,相当容易控制。传统宏观调控理论需要加息来打低通货膨胀率,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就是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加息会损害经济增长率,扩大和中国的贸易似乎没有什幺了不起的障碍(中国遇到的反倾销之类的贸易摩擦虽然是新闻热点,但只占总出口很小一部分)。在一个需要财富需要增长的世界里,如何选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以及911袭击带来的恐慌情绪中,经济增长显得那样可贵。

于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了WTO。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把利率降到了1%的超低水平。接下来的好年头里,世界经济一片兴旺之景,全球经济增长冲上 5%的可观数字。四年中,中国的贸易额年均增长28%,是过去十年的一倍。世界各地股市纷纷探底回升,新兴市场更是一轮壮观的超级牛市。

都等着中国买单(二)

这样一片荣景中,低利率导致的“流动性泛滥”成为最大的不和谐因素。当一个政府发现印更多的钱并没有通货膨胀,那么它当然会印。无论是国际货币美元还是本地流通的人民币都是如此,你争我赶印钱,消费社会更多消费,投资社会更多投资。低利率,借钱成本低,投资买基金炒股票炒期货,太容易赚了。利息低,资金存银行而不去投资显得很傻。实物生产,发达国家早过了这个阶段了,占GDP百分比不高,金融资本,才是最高级的经济。低通胀低利率高经济增长,非常合适的炒作空间。全世界的有钱人太多了,钱生钱的游戏产业化的程度已经到了吓人的程度,地球上越来越多的聪明人在这个行业里折腾,用令人信服的数据说服人们投资才是更聪明的理财方法。

这样一个图景里,银钱的供给增加了,流动成本降低了,人们的投资意愿高了,一切因素都有利于“流动性”向更高发展。一来二去,就成“流动性泛滥”了。各国的政府、基金、阔佬们都觉得钱不是问题,用钱做什幺事才是问题。

在中国,各级政府领头,全国都忙着“钱变物”。利息也确实低,但与世界的通行逻辑不一样,这并非投资冲动的主要原因。外贸顺差加FDI再加热钱,每年从外国涌进很多钱,发生输入型的流动性泛滥。中国可怜的股票市场,因为政府错误的理念,被利益集团玩死了,成为国企圈钱场与内幕人士的发家黑洞,九成五以上散户赔钱,已经失去吸引力。期货市场关注的人不多。往境外投资更是不可能,开放手续还差很远。笼统地讲,就是“钱生钱”的行业不发达。所以,有钱多半是存银行了。再加上人民消费信心不足提前储蓄,一举弄出了世界超高的储蓄率,银行利息高低地对国民储蓄意愿影响不大。在这种奇怪的逻辑下,房地产因为有块地有实物放在那里又较为值钱,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唯一炒作场所。但即使是房地产,由于盘子仍然不够大,一会就炒到令政府警觉的价位加以调控,吸收不了多少资金。因此,资金的流动性的大头,通过银行表现为政府投资。中国流动性泛滥的主要故事,在内部表现出来不是炒房,而是政府投资白热化。

由于中国的外汇管理机制,流动性泛滥的对外表现就是外汇储备超高。这些钱从原理上来说已经归政府所有,而且只能在境外使用。但中国政府似乎对此局面准备不足,也没有经验,手头没见过这么多的钱。于是仍然按照过往安全性的原则,即使搞些投资,也只是买低风险的外国债券,是一种鸵鸟式的应付政策。对外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实物经贸往来上。对内对外忙的都是造东西买东西卖东西。在世界市场上买卖期货,中国政府也小小地干一下,但基本是用最简单的“套期保值”逻辑,锁定一些利润,并不会主动兴风作浪。都是人民的钱,挣了到好说,亏了算谁的?那股票期货价格上上下下波动剧烈得很,没经验,不敢。

但在世界范围内,敢于兴风作浪而且经验丰富的人多得是。象中国政府这样搞“钱变物”太保守了,增值太慢。既然流动性泛滥钱来得容易了,再不搞“钱生钱”,那就是脑子不行。只要有场所,有由头,有人气,“钱生钱”的游戏就能开搞,聪明人捞钱太容易了。

传统的“钱生钱”场所,是股票市场。但有一个麻烦,就是想象空间不大。都炒几百年了,人都比较熟悉了,各国的投资机构都拿股票当主力市场。前面才刚玩了个 “网络”花头,才过去没几年,要风云再起只怕还要天时地利人和慢慢积聚。所以,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是“恢复性”地上涨。但也有例外,就是“新兴市场”,这个还有不少想象空间。到底啥是新兴市场,一般投资人哪里知道,还不是听新闻吹,听大投行大分析家引领风向。高盛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天才地设计出一个 BRICs,金砖四国,除了中国不让炒没炒成,都炒上去了。不久前又弄出一个N20概念,next 20,又列出20个“有希望”的中等国家。

但新兴市场容量还是太小,远不足以吸收巨大的流动性泛滥。全球股票市场吸收的资金和从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黄金名气很大,但通共也没有多少在市场上卖,炒炒高也就那么回事。真正有革命性变化和革命性影响的,是商品期货领域。以前的国际商品期货市场,虽然也有炒作,但相对来说是起稳定价格作用的,有了期货生产厂好锁定利润,能提高生产营销的效率,这方面是主要功用。偶尔爆出一个尖波,一般是国际局势突发事件影响。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在商品期货市场上扎堆厮混的资金有了数量级的增长。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从前都没有干商品期货的部门,现在一般都有了。在投行里搞商品期货分析的人也是数量级增长。如前所述,中国是对商品期货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所以上档次的机构也得有专门分析中国动向的高手。中国经济增长固然可观,但是这些年在国际上热成这样,商品期货上的放大效应脱不了干系。温家宝2004年上半年小小的加了一下息,其实只是个姿态性的动作,可能他都没想到国际市场反应会那么大。

当先知先觉的刘其兵在铜价3500美元兑现利润,按照常规动作转手作空时,他这个小鱼没有想到,大鱼正在后头。而中国,就是猎物。

都等着中国买单(三)

中国政府对自己的金融实力信心非常差。到不是没钱,而是金融监管投资技术等软实力不行。机制遗留问题大,缺人才,动不动就吃亏,历史证明确实是不行,不是妄自菲薄。所以干脆就关门自搞,肉烂在锅里。金融大锅里的肉的确被利益集团搞成了烂肉,由此引发的财富分配问题很大。好在还知道关门,经济大势也不错,资本外逃没有致命,挺过去了。加入WTO时,金融货币自主权是头一个要顶住的。货物贸易作了些让步,金融上基本顶住了。到现在股票只开了个QFII要审查意义不大,货币没开放,升值慢得象爬,外资买房要资格,不正经的外资要进来,渠道七歪八扭不太顺。一句话,中国政府不配合,国际资本炒中国炒得很不痛快。

但中国政府再怎幺小心,与实物进出口有关的大宗商品被人狠剁一刀是逃不了的。这几年着实多付了不少原料钱。国际投行们的逻辑是,中国政府在大搞建设大搞生产又缺资源,手里钱还偏偏真不少,还没经验不会弄,是“钱多人傻速来”的头号苦主。刘其兵在3500美元放了巨量铜空单被基金抓住逼空拉上4000美元时,人都消失了,局势本来是很清楚的(前文有误,他1500美元买的20万吨铜是现货,没有兑现利润而是放在国储局)。但中国方面无论是舆论还是管理者都显得经验不足或者不知深浅。

2005年底国储局大张旗鼓在国内搞了两次储备铜拍卖,并且短暂地打下了铜价。国内有些媒体据此说什幺“基金惹祸上身”,完全是不知死活的昏话,当时我就觉得要糟糕。国储局开始摆出的“查无此人”的赖帐姿态到是能让期货交易所与逼空基金头疼,但如果对中国政府的行事作风有所了解,就知道赖帐影响太坏,长远损害更大,也是不可能的。后来铜价直线突破到8000美元去了,以前拍卖掉的都亏了。国际基金的人得意地讽刺说,“不要卖你没有的东西”。

中国政府只能说是稍作抵抗,在国内卖了些储备铜储备糖,媒体上放些发现大油田之类的“好消息”,外面虚张声势谈两下,最后也没起多大作用。铁矿石谈判年年失利。无论是铜还是糖,这边中国刚卖储备,那边就是一通狂涨,成反向指针了。战术上基本不值一提。这我们必须老实承认,不能粉饰自吹,各种原材料让别人把价格拉上去了,中国方面资金做空没挡住还亏了不少,宣传上也不是对手。中航油的陈久霖,中储局的刘其兵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倒下了,各留下几亿美元亏空。还有更早的株冶事件,也是卖空锌,最后闹得要朱镕基组织全国收罗现货交割。面对基金的炒作,中国政府实际已经认怂了,明令派驻境外机构只许套期保值,不许炒了,并没有象一些人幻想的那样拉开架势大打出手。现在基本就是死猪样,仗着外汇储备够多,皮糙肉厚准备硬挺了。

不玩金融花招了,回归到经济本原一看,其实也没特别严重。是亏了些原材料钱,但经济模式没被破坏。生产商买的是一样的东西,原材料涨价中国的综合生产要素还是最好,出口一搞,原材料亏的钱能补回来一些。我们的生产竞争对手更痛苦,规模小,综合素质不行,想要消化原材料高价的影响,不容易。基金的抬价行为对出口的影响很难评定,但我估计是有利于中国商品扩大市场份额的,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也确实仍然很高。原材料涨价我们具体亏了多少钱很难算,反正基本不影响经济增长,外汇储备仍然是月月暴增。一般根据前后两年买入均价的差值乘一下,就算个400、500亿美元的损失出来。这肯定太粗了,一些加工贸易我们反正是买来原材料加工后又卖出去,留下加工增值部分,不能说进价涨了就算是损失了。做空亏的钱却是可以算清楚的,不会多过10亿美元。

中国方面战术上基本退场了,这个以中国需求为由头的商品期货市场却仍然资金盘踞。按照一段时间的统计,中国方面花多少钱进口原材料,就有四倍的资金在炒对应的期货商品。
都等着中国买单(四)

在金融市场上,大多数时候管用的是人们普遍“相信”的理由,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并不重要,越是短期还越是如此。商品期货市场上的“中国需求论”是个相当有说服力的理由。和历史上所有泡沫背后的疯狂逻辑比起来,“中国需求论”还是相当合理的。“买中国需要的一切东西”这样的口号,话里话外透着“让中国买单” 的意思,中国也确实忍气吞声掏钱买单了。

中国亏了不假,可流动性泛滥的金融市场的一个特征就是“狼多肉少”。有钱的机构多的是,商品期货好挣,一会儿功夫,就全都来凑热闹了。合力拉升把中国为首的小股做空资金打爆的时候,可以一片欢腾。再往后,就面临“僧多粥少”的利润分配问题。中国不做空了,市场失去了头号斗争对象。这么回头一看,泡沫的味道非常重。局面很清楚了,加进来的资金都等着中国买单,但中国最多也只能买一小部分,挣钱不是想象中这么容易。

期货市场价格拉得再高,最终利润结算还得回到现货市场成交上才能算得清。2006年前八个月,中国进口铜比上年跌了24%,只有190万吨。算一吨亏 2000美元,共交出38亿美元给市场瓜分。这些钱铜生产商得捞去一部分,有些直接就是合同供货不走期货市场,留给炒作者的又少了一大块。这就没几个钱了。网络泡沫那阵子,随便一个鸟网络公司的市值就可以多过这个数。把逻辑上很强大的“中国需求论”拋开一看,这次商品期货的大牛市还是老套的资金推动。热情高涨的时候,都来捞,投入资金越买越高,还有人觉得涨了四倍多的8000美元铜价只是起点。中国方面螳臂挡车一般架势却不小的做空卖储行为,给市场喜剧性地增添了更多的热情。

等热情冷却一些了,很多资金已经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的高价上等待奇迹。经典的高位震荡开始了。无论是油价还是铜价,过去几个月都是上窜下跳,再不是气势如虹的单边上涨了。如同所有的泡沫一样,提前行动的机构已经把丰厚的利润兑现了,高盛的报表上着实挣了不少。买单者并不是宣传中的中国人,而是新加进来的炒作资金。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已经注定有一些高位介入的资金要倒大霉,问题只是什幺时候发生。估计已经有一些国际机构亏损不小,但不好意思说。这个行业还在拿 “过去三年年均收益30%”之类的话在宣传。

现在,是考虑泡沫如何崩溃收场的时候了。
都等着中国买单(五)

中国政府在期货战场上基本退出,虽然说是避免了更大损失,但再怎幺说也是吃了败仗。中国的事往往是这样,微观战术层次不行,得靠宏观战略补回来。

我注意到这个事是从2003年底开始,那时油价刚开始涨,当时只敢说,油价永远不可能回到20美元以下。现在看来这个预测保守了。就是那时开始,我个人感觉中国领导人对外出访明显增加了总体经贸合作的内容,准备从战略层面应对这个问题。

以前的江朱时代,虽然政府没有明说,但可以有把握地认为,对美外交是重中之重,是外交战略的核心,重大外交事件基本与美国有关。炸馆对撞机,老江老朱两次重要的访美,克林顿的回访(接待仪式是近年来最夸张的),WTO谈判中与美国讨价还价,相当的热闹。到现在还有一些谜团未解,很多人的愤怒情绪到今天还未退去。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这是因为中国要搞出口导向,要利用世界市场,经济实力按现在的标准还不太行,国际社会也不拿正眼瞧,只能是有求于人。由于美国在世界市场的支配性地位,中国甚至自降身价让人民币与美元挂勾,成为采取这种货币政策的最大经济体。我的感觉是,滔光养晦,已经到了实质上不要面子的程度,但是民族情绪又要面子,政府在这里搞平衡,经常弄得很尴尬。

胡温当家以后,可以明显感觉到外交重心的转变。我认为现政府已经把实质重心转到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了。这是因为,对世界大国的外交,基本进入稳定期,经贸往来的大框架已定。一方面我们也再不能多捞到什幺好处,别人的禁运与技朮控制不易松动。另一方面,我们实力暴涨,不怕人搞大吓唬,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别人想要突破框架获取额外利益就是双输。以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经常谈得不顺头脑一热就双输对搞,西方阵营利益权衡之后行为相对理性(不是说它能单赢的时候不动粗)。所以,这方面也不易出事。中国与大国的往来虽然更见频繁,胡锦涛一年见小布什好几次,但已经是常规性的,不用在中南海反复推敲商量。

相反,经济落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这方面简直形势一片大好,意义也非常重大。不夸张的说,我们要领着第三世界国家闹国际经济革命。与毛泽东时代的亚非拉外交相比,这次中国政府没放高调,但手里动作很大,实质影响也会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炒家一样,也在“都等着中国买单”。

最近G7、IMF、WB之类的国际组织忽然高调指责中国在非洲“乱贷款”,是一个信号。我觉得这说明发达国家经济体已经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估计以后会越炒越热。种种迹象表明,以前中国政府是“闷声发大财”猛搞了一阵,基本没引起注意,发达国家对此关注得已经有些晚了。

发展中国家从政治层面上分析,相当落后。我个人认为,西方国家运营良好的社会体系还是相当了得的,社会功能模块结成完善的网状组织,这才是西方社会的根基。表面的民主用来解决一些虚头巴脑的问题,怎幺选择都差不多,并不重要。没有这个民主体制,也不会差,社会有自我管理运行的感觉,哪个政治集团灭亡都不要紧。中国复杂历史背景形成的很难分说明白的政治体系是一个很不相同的“中心驱动”模式,也运行得起来,和西方的自组织系统相比各有利弊。但无疑这两种都比发展中国家普遍的僵尸状态要强。发展中国家政治有一种“无人负责,无处着力”的感觉。不少国家是实质分裂连统一政令都没有,管不着的地方很多。就算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政府也多半是我以前说的“维持会”状态。除了约定俗成的维持事务,想要做什幺事,就缺这少那,没有做事的机制。民主体制相对来说好建立,也许是因为实质上不管用也不重要,所以弄个架子不难,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以民主为核心概念的宪法。

离线哈达

发帖
99
金币
10254
威望
6
贡献值
3
开心币
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8
[政经年度巨献]{转贴}都等着中国买单(二部)

  都等着中国买单
  作者:陈经

以前的殖民时代,如果我们不管政治正确性地评价,西方殖民者给殖民地强加上一个主心骨,还是可以做一些事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是那时建起来的。以至于中国有些人弄出了“殖民三百年论”。后来世界革命一闹,很多国家独立运动赶走了殖民者,号称是“自主”,但实际上既没有自我管理运行的社会,也没有强力的中心驱动机制,根本没有自主。不少国家弄得越来越穷。
都等着中国买单(六)

二战后,世界上多了很多独立却没有“自主”的国家。我们也不能说西方老牌殖民国家仍然在这些国家掌权,世界潮流所向,搞殖民确实就是名声太恶,西方人陆续从统治结构中彻底退出了。这些国家没有“自主”,并不是说被“他主”了,而是“六神无主”,不知道要搞些什幺,要怎幺搞。要做事,只好回头又把以前的殖民者请回来弄,就这样,才搞了一些经济建设。

这种状态是最差的,单从经济建设的效率来说,还不如殖民地时期由西方人规划主导搞。发展中国家又想自己搞,又只能请人来帮搞,磨来磨去,弄得很不象话,连占了便宜的西方人都觉得烦。我个人以为,不能脸谱化地认为发达国家就是想把发展中国家吸光榨干。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对方能够过得好点,也是人之常情。英王储查尔斯在97香港回归典礼的讲话,说英国把香港管理得不错,就透着这种意思。中国从老毛开始一向有一个“斗争中合作”的辩证法,也不是一味疾恶如仇。但一般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状态实在太糟糕,贪腐横行,根本没有规则可言,自己也没有能力与发达国家用正确的方式斗争。这种情况下,交往中起作用的只能是发达国家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恶的一面,而不是注重规则、讨价还价、理性博弈、合作双赢这些较为温和的一面。就象以前写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请西方人搞项目,借发达国家的钱还不上,经济危机这一套,惨事很多。最后到20世纪末的近半个世纪里,交出宝贵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发展起来,反倒欠了发达国家很多钱,成为臭名昭著的现象。

发达国家就说问题出在没有民主,规则建立不起来,要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穷问题,得从这些方面着手。因此,就把经济行为包上很多政治条件,越弄越僵。一些西方人甚至暗示靠武力解决推行理念。发展中国家左派把问题归结为黑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打着伪善的旗号掠夺穷弱国家。

我从感情上是倾向发展中国家的说法的,但是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没有意义,而且发展中国家政治状况也的确要负些责任。成天在国际组织上吵着说被剥削了,要求大规模免债,要求更多援助,并不解决什幺问题。免债已经有几次了,机制不变,一会又抗上一堆债了。从经济原理上说,低价出卖资源换高价工业品就是不等价交换,没法积累,再搞搞事稍一折腾就会背债。无论是贪腐,还是想发展搞投资,或者两者同时搞,不折腾是不可能的。现代化生活的渗透力太强,不想被科技生活强奸的是极少数,越是有权有势越想折腾。

以前理想主义的解决办法是闹全球革命,国际主义,大家共产。对比较有激情的人,这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想法。西方国家日本不少年青人也受影响,到现在全世界穿切格瓦拉套头衫的还有不少。可是理想主义总是这样,能闹出很大动静,却难于真正成事,再牛的人也不行。理想主义不结合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较量起来,终归是要失败的。过去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不服气不行。

但现在有一个好机会了,各种资源价格维持高位已经不短了,中国又有了一个慢慢发展壮大的低成本工业社会,基本面有了完全改变的希望。我们公平地说,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人民从本质上来说都远不如毛泽东时代那样重义轻利,道德优势早已经没有了。以前大力援助的国家,后来不肯继续援助闹翻的不少,说起责任又是一笔糊涂账。中国商人要有机会狠宰亚非拉穷哥们一刀,并不会手软。中国政府也是想办法把资源合同价格弄低,高价格是大势所致。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的高调早不唱了,现在是明算账无利不早起。我不认为中国人和第三世界国家打交道就比西方人更有道德,当然,也不接受西方人的恶心伪善的道德指责。

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搞笑,以前重义轻利自己勒紧裤带对外援助,不少国家最后反而弄成翻脸不认人。这回基本摆明了是奔着利益去的,却是形势一片大好,到处开花纷纷跑来合作。说到底,经济原理还是比人们的美好心灵更能起作用。以利益为基础的合作,看似不近人情,但更合乎人性。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大公无私肯为对着想的人,想通过“我为人人”达到“人人为我”的境界,是理想主义的幻想,命门太多。中国年年出大钱援助朝鲜已经很长时间了,人家并不领情,反而唧唧歪歪搞小动作。我觉得也不能说就单是朝鲜人忘恩负义。问题是出在这种单方面援助的模式上,不讲利益讲感情,影响感情的因素相当复杂,易生事端。明算账的利益模式相对简单,有利开搞,没利散伙。

这次的利,可能是历史上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机会。
都等着中国买单(七)

中国向世界推出的是一个称为“和谐”的大框架。这个大框架的发端,即几年前的“和平崛起”理论遭到了很多中国强硬派的嘲笑。但我认为,确实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总是从武力的角度去解读世界。

由于人类武器系统的大发展,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大国之间尤其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把战争本身的破坏力迅速扩大传播至全球,让战争成为不可想象的巨大灾难,有时还没开打,巨大损失就已经落下了。如果中国被迫对台湾动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任何经济危机都不能比的。因此,中国军事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恐怖平衡,而不是以武力为根本手段达到强国的目的。我并不在乎“穷兵黩武”之类的指责,我们的财力足够支撑军力进步,军事建设主要是技朮与时间问题,多花钱并没有太大用处。因此,正如过去近十年证明的,在国防上投大钱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建设,可以放心投入。但我们的目标要清楚,最终解决问题是靠经济与文化这些软实力,军事建设是防止别人来硬的,目的是把对手逼上和平的解决路线。如台湾问题,我认为最终的解决方式是经济与文化式的。我们最终不会大打出手,但如果台湾不肯就范,大陆会用产业封锁之类的经济手段把台湾变穷,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谈判,最终用文化统合解决问题。如果台湾不肯投降,我更愿意看到有意思的经济斗争,而非不可控的战争,这样对全体中国人都有好处。一个大国,最重要的实力将是经济与文化。

这也是美国的痛苦之处。它的军事霸权优势远大于经济与文化霸权,虽然后二者美国也不弱。这种军事能力日益显得大而无当,无用武之地,最终反而成了经济与文化的拖累。这个世界毕竟不同于二战前赤裸裸武力至上的殖民时代,表面上还要讲些仁义道德。它全球到处防核扩散,但能够和美国恐怖平衡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些国家就不提了,开战就是两败俱伤。就算是单方面压倒优势的战争,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配合,并不是很容易开打。萨达姆与本拉登给了美国两次非常好的机会,因此打了几仗,获得了一些表面上的利益。但这有点碰运气,不由美国主观决定,最终到底是利益还是包袱也难说。现在的国家越来越精,美国人靠战争获大利似乎越来越难。不要脸了硬上靠战争掠夺,太过吓人,是反人类的罪行,美国普通民众也不会支持,政治人物想干得找各种堂皇的理由。我认为美国最终得回到经济与文化模式上来维持霸权,并认识到小布什式的穷兵黩武四处出击是战略性的失误,直接导致美国道德优势沦丧,全球反美阵营隐约成形。

因此,中国已经推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和谐”模式,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我们和绝大部分周边国家划定了边界,南海也一直处于和平状态。从教育宣传上的国土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这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中宣部并未申张,基本上悄悄把事办了。但这并非中国软弱可欺,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如果相邻国家都把国土最大化当政治正确,历史现实一通扯,谁都不是全没道理,最后只能武力解决了,全球会打成一团乱麻。因此,务实地协商是正确的方向。中国是大国,如果以武力为根基谈判,似乎可以多占些便宜,没占到便宜就觉得吃亏。这种思维还是没理解“和谐”的要义。我们追求的是合作双赢,这是获取国家利益的根本模式。短期内靠威胁获得了小利益,长远的合作双赢大利益可能就没有了。如果别人来威协我们,自然顶回去没有话说,这时不能用“和谐”模式,而要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模式,我们经验也不差。但在中国占优的场合,对方往往是僵尸状态的无能政府,我们应该主动担起推动双赢模式的责任。由于中国实力越来越强大,斗争模式用得慢慢少了,和谐模式渐渐成为主流。这些年中国的经贸外交发展得相当顺利,就是这个模式的成绩,也坚定了中国政府继续推行和谐双赢的信心。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可能是现在世界上最相信双赢的政府,是和谐模式的领导者。相对来说,虽然已经比过去好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是经常带着疑虑的眼光猜测中国政府邪恶的意图。

从以上背景可知,中国政府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绝不是短期的互利行为。表面上原材料价格高涨,中国商品廉价,所以两下合作很自然很符合经济原理。但中国政府与发展中国家大力合作,推进和谐模式,早在本轮商品期货价格大涨之前。发展中国家现在高价卖原材料,低价买中国商品,当然得到不少实惠,但这并非多了不起的大利。这种利益并不能持久,什幺时候原材料价格又跌了,或者中国商品涨价了,都是有可能的事。真正的大利,在于和谐双赢模式的长期推行。现在中国商人经常唯利是图全球乱窜卖假货次货,发展中国家历史上灾难重重,对和谐双赢理念接受尚浅疑虑重重,两边都不能说作好了准备。但我相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定能发展出可长期推行的双赢模式,这是历史潮流,也将是中国对人类历史的重大贡献。
都等着中国买单(八)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眼里,就国家能力而言,中国就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它们国家能干什幺,中国就能干什幺,至于中国本身与发达国家差距多大,对它们来说这种问题没意义。IMF或者世行的贷款,中国政府照样能提供,还要宽松得多,从中国来的旅游者不比哪国少。按照有奶就是娘的原则,中国钱多还肯花,就多讨好中国。从表面上来看,无非如此。西方媒体煽风点火,把中国的行为说得和过去的西方殖民者差不多,又不好自己骂自己,所以写起来特别虚伪,但意思是清楚的,希望发展中国家明白,和中国打交道没什幺好下场。

中国政府从另一方面耐心说服这些国家,什幺才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长期合作双赢。从经济基本面来说,原材料涨价可以认为是中短期波动,但是中国造工业品价格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后一个因素,才是合作双赢的基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是不是包藏祸心,我们可以不管,但无论如何,发达国家是一个高成本工业体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来往越多,不等价交换越厉害,就算发达国家有大善人象盖茨巴菲特一样往外白送钱,不过是九牛一毛。由于工资成本实在相差太大,有一到二个数量级的差距,再怎幺搞都只能是暴利模式。发达国家再怎幺让步,自己人民也不肯当雷锋自降生活水准全球大扶贫。发达国家的底线规划是,农业产品需要发达国家人力较少,养活全球人是应尽之责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全球工业化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发展中国家自己折腾,直说了就是不希望更多人加入工业化社会分资源。一些国家穷人反而大堆胖子,穷国富国都有这种现象,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发展中国家穷得大把人饿死的其实是少数,失败国家因为种种因素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经济崩溃,惨得很。大多数国家是希望工业化,种粮食养活人自己就可以做到,所以对西方的态度很不满意,农业因为补贴问题反而要和发达国家死拼到底。所以,就是个僵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达成合作双赢协议,WTO多少回合也谈不拢。

但对中国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我们和很多国家的合作协议签了一个又一个,并没有多大的麻烦。中国的蓝领白领工人工资并不比发展中国家对应阶层高多少,有时还要低不少。中国的工业化相对优势,不是体现在人均工资比别人高很多,而是工业体系要齐全得多,综合工业能力差距在数量级以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低价工业化整体输出的能力。

这个整体输出,相当了得。我们以前无私援助亚非拉的时候,确实相当尽心,自己人饿着都先顾着国际大事业。但综合能力实在不行,输出的是点状的工程,自己能干个啥,派一堆人到别人国家里整铁路桥梁之类的孤立工程。这类工程要生出效益回头造福中国,不知要哪年。这就不能称之为整体输出,主要的效果是拉关系,以经济代价换取政治利益。但现在的整体输出那气势不一样了。不怕你一穷二白,只要交给我们干,保管出东西。印尼全国的电力扩能,我们80亿美元包了,这不是点状的单个电厂,而是面状的整个电网。不少发展中国家全国的电信网都是中国公司包建的。对方没钱,我们有出口买方信贷管够。以前我把这叫“包搞基础设施”,现在觉得称为“工业化整体输出”更合适。

发达国家,也有“工业化整体输出”的能力。但问题在于,怎幺回本。这个整体输出本来就相当的花钱,发达国家成本还特别高。和中国比,首先成本就高上去了一大块。就算建成了,成体系运行起来也要大把钱。准备怎幺收回成本?一个是穷国买自己的贵东西,二个是拿穷国的资源抵。既然是穷国,第一个方法就是靠发展中国家的富人阶层,主要还是第二个方法靠资源抵。因为开始成本高,这资源就得相当丰富才容易回本。所以发达国家去穷国搞建设,都是瞄着资源条件最好的那些地区。吃甘蔗吃芯,其它的边角料发达国家吃起来没劲。发展中国家资源条件特别好的并不多,所以发达国家把好吃的那几块你争我夺占了不少,边角料就留给了中国。发展中国家条件再困难,总还是有些资源的,以中国的吃法,一般能吃出利润来,有一些国家还真只有中国有兴趣去搞。中国去把基础设施搞搞好,低价的电视摩托手机之类的就可以卖过去了,普通民众都有份。这个就是“做市场”,而不是卖单一商品。时间一长,该国就等于加入了中国经济圈,大家都是低价社会,好融合。

中国这个模式没有本质的困难。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卖伪劣商品欺负人家,失了信誉就不好长期合作了,这方面要注意提高,商务部已对此有所关注。二个是提高别人的工业能力,授人以渔,别老要中国公司手把手管着。伙伴国工业能力强了,更有能力与我们合作,发展到抢我们饭碗的能力需要的条件太多,不用担心。从长远来说,一些我们不要的产业转移出去的时候,也容易找地落脚。

很多人没注意的是,这个模式已到大规模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非洲是和中国合作最合适的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是经济增长最好的时期,归根结底,是因为与我们合作。中国在不少非洲国家大规模搞的基础设施就要起大用了,由于以前基础实在太差,基数非常低,这些国家会有双位数字的经济增长,我估计在2010年前可以看到,到时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

中国这个模式与西方国家殖民以及后来的经济掠夺还是很不相同的。讲心态没意思,都是奔利益去的,咱也不说中国有多高尚。从已经搞了一些时间的结果来看,伙伴国并没有越搞越穷,欣欣向荣的活广告到不少,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国家悄不声的和中国合作。而以前西方国家去挖资源乱贷款的国家,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很多。区别就在于中国的低成本工业体系。我们的工业体系去别国激活业务不要那么多条件,动起来容易,不象发达国家挖两下资源就走了。我们人还特别多,人数与发达国家全加起来相当,中国本土产能过剩了,上全球搞工业化建设没啥奇怪的。
都等着中国买单(九)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合作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要起很大作用,仍然需要数年的时间。中国的原油进口仍然有约九成是从市场上购买的,而美国的份额油占进口总量的40%。以后这个局面会有所改观,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与非洲的合作,在2010年把份额油提高到一年5000万吨。中国搞份额油的成本一般在十几个美元,虽然和美国几美元的份额油最低成本不能比,但相对油价今后的波动区间无疑仍是非常合算。可惜的是出去搞油的时间晚了,90年代中期才开始,以前实在是没钱。如果80年代就有七八百亿美元的外汇,那事情会好办得多。这也说明,发展速度很关键。某些人认为闷头自己整慢慢发展方向正确总会发达的,指数一乘无非是时间问题,这是幻想。地盘让人家抢光了,再要抢回来就很麻烦。世界经济竞争很厉害,抢不到地盘,就等着倒霉吧,全球不光有经济增长的好年头,经济危机也是常事。

就在本文写作的期间,传来了Amaranth基金炒天然气巨亏60亿美元的消息。并不需要什幺水平就能看出来,这种事发生是必然的,因为前几个月,商品期货价格纷纷大幅下跌。但是中国与期货炒家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这才刚开始。连美国的养老基金都在高位买了一堆铜放在仓库里,准备在更高的价格卖给用铜量巨大的中国。某些基金巨亏是一码事,这并不说明西方国家金融炒家就准备放过中国,任由商品期货价格雪崩式下跌。现在的商品期货价格,即使已经跌了20%以上,仍然是在过去不敢想象的高位。我也不敢说油价铜价不会再创新高,金融炒家积聚了力量,再抽抽风说不定又涨上去了。近几个月的价格下跌,是一个 correction降完了再升,还是泡沫崩溃,难说得很。

无论如何,即使不是泡沫崩溃而是调整,现在的商品期货价格无疑是泡沫。挖油挖铜利润高达成本4倍以上,工业品制造又是技朮又是劳力的利润却不过十几个百分点,谁受得了这个。如果按正常的货物贸易逻辑来看,是不可能持续的。靠出口原材料过活的国家其实利润再低很多都可以接受,已经是喜出望外了,以前哪有这种好事,根本不敢想,它们绝不是原材料价格高涨的主谋。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主动生事的金融炒家是祸首。它们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下单,轻轻松松就想把别人幸幸苦苦搞生产挣来的钱拿去,跟中国炒房的利益集团一个德性,是社会害虫。它们不是巴菲特那样价值投资靠长远眼光获取正当利益,而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是金融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生出来的怪物。巴菲特看好石油价格,就提前投入巨资买中石油股票,我觉得这很公平,他获利是眼光好,符合中国政府推崇的双赢模式。基金又不搞生产,却买现货铜等原材料放着,搞什幺逼空,这完全是捣乱。人类社会发展出商品期货本是为了稳定价格体系,各方回避价格波动风险,现货交割参考期货交易价定价,是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结果因为流动性泛滥,金融蛀虫操纵期货市场反而极大干扰现货市场的运行。如果任它们得逞,这是人类社会的倒退。以后谁还搞生产,都玩儿金融去了,这金融没有根基早晚玩完。不光是中国政府,全世界有理智有见识的政府都应该看到,不能任这种炒作力量恶性发展。

上回东南亚金融危机,马哈蒂尔等人已经是破口大骂索罗斯等炒家了。但东南亚国家自己也有责任,它们经济政策不对,竞争力不行,泡沫却吹起来,不仅不警惕反而沾沾自喜,这是根本原因。所以东南亚国家最终也挡不住炒家,被一夜打回解放前。这回商品期货的泡沫可不是中国弄出来的,中国买得再多按正常逻辑价格也不可能涨三四倍。如果涨少些,中国也就认了。我以前也写过,原材料价格上涨确实有基本面的原因,中国应该有合理涨价的心理预期。但涨得这么厉害,完全是这些钱多了骚动的金融炒家扎堆炒作弄出来的,来扎堆的钱实在太多,情绪上来了,就拉到了现在这么个恐怖的高位。欧美资本主义金融资产越滚越大,不少人不从事实物生产,专门弄虚头八脑的投资,上百亿美元资产的基金就好几家,全加在一起随便一炒,金融产品成交远远超过货物贸易真实成交数量级以上。这回是金融炒家弄出的泡沫,是它们陷进了泡沫里,和上回东南亚金融危机正好反过来了。作为最大受害者的中国应该联合全球的正义力量,替天行道,把这个泡沫戳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7:45:43编辑过]
离线哈达

发帖
99
金币
10254
威望
6
贡献值
3
开心币
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12-28
[政经年度巨献]{转贴}都等着中国买单(三部)

  都等着中国买单
  作者:陈经

这一次的力量对比,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已经不同了,把各方手里的牌数数,很有意思。苦主远不止中国一家,小布什为了选举还得把油价弄低。东南亚危机那阵子,谁也不救它们,救泡沫有啥意思?这回中国应该能拉到不少人合伙干。如果只论期货战场,基金结成同盟的话可以算得上实力雄厚,无人能敌。但这回的战场搞不好就是全球经济,是“早大大打打核战争”的级别,基金们炒炒期货算个球。
都等着中国买单(十)

前面谈了与朝鲜的关系,上星期它就爆了核弹,外交部说了“悍然”,也通过了制裁决议,这是头一次对朝鲜动真的了。中国单方面长期每年上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出口过去就是10多亿美元,进口才几千万,都记在账上估计永远没希望做平。政府高层赔同金正日全国参观,现身说法劝说,借款协议一下就扔出20亿美元。中国政府这样的高姿态,小金却沉迷于武力游戏,迟迟不搞更关键的经济与政治改革,只肯划块地开赌场捞钱。朝鲜人估计也不感谢中国,觉得是为了中国挡住美国侵略,援助一减,朝鲜人还会恨上中国。单方面讲感情,这个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个模式已经可以断言是没前途的,碰上个不成器的会被气死。政府高层对小金肯定十分失望,好吃好喝哄着求它改革一样,它却根本不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其实朝鲜的战略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不用那么看重它,让它自己玩去。它受不了来求我们,那就象IMF一样冷酷地谈条件。现在估计是要恩威并施了,早该这样的。没有朝鲜中国照样混,没中国朝鲜就混不下去,哪有我们单方面援助的道理,它求我们才是正常的。中国政府以前在这件事上,有些理想主义了,结果白白为金正日的倒行逆施买单。

以上是对本文相关的突发事件评论一下,下面还是接着谈商品期货的事。

商品期货泡沫里面,其它的应该由最大需求方中国出面主打,但石油得美国来整,中国是跟风应对。中国石油进口虽然是排第二,但是量比美国小很多,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前一段,美国政府放任油价狂涨,因为它内部的石油巨头、金融炒家等利益集团有暴利。其它进口大户早想打低油价了,但美国不动手,谁也没办法。凡事有个度,油价越炒越高,美国政府也觉得不对劲了。俄罗斯借着资源雄厚正在迅速恢复元气,国际上委内瑞拉伊朗等刺头靠石油美元经常不服不忿。美国石油公司通过份额油捞到了暴利,但相对来说,美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很多美国不喜欢的国家捞到了大钱。就算按某种说法,它是想害需要资源的中国,从结果来看,也没害着,中国经济实力反而暴增。美国在伊拉克猛捞一票,但赔上了国际声誉,其它地方进展就不大,要动手阻力太大。

当然,根源是美国往世界扔过剩的美元,补国内的财政黑洞。它并没有阴谋推高油价,油价上涨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的必然结果,所以说是“放任”。从一些迹象来看,美国政府应该要转变政策了。再这么搞下去,美国问题会越滚越大,说不定什幺时候就崩了,美元丧失国际支配地位,那就玩砸了,狂发美元占的便宜抵不回来这个损失。从美国的长远利益来说,它应该在保持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前提下,向世界扔尽可能多的美元,国际贸易尽量用美元进用,其它国家最好拿美元当储备。但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一个需要美国负责任地加强自身实力稳定全球经济,一个却使美国倾向于玩各种金融花招占便宜搞乱全球经济。表现出来,就是美国政府政策摇摆不定,一会狂发美元,上世界乱搞,一会又主动收缩,培本固原。总的来说,玩得不错,3亿人的国家,人均GDP还能全球前几位,确实厉害。

这回又到了它的主动收缩期了。美国新任财长保尔森说要强势美元,我认为这回是真心话。以前美国官员也这么说,但手底没有动作配合,是假话。这次小布什政府还是配合行动的。对一些热点问题,美国姿态比以前温和多了,伊朗、朝鲜闹得很厉害它都没有放狠话,台湾陈水扁闹也不帮腔了,和中国关系比从前有显著好转,要人民币升值的调门也低了很多。一方面,是中国等对手实力加强了,更多的原因是美国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认真对待经济问题。光亚洲就有3万多亿美元储备等着消化,如果再狂发美元,只能指望各国政府继续买收益越来越低的美国债券。现在各国还不想真让美元完蛋,所以也还是一边觉得不舒服,一边掏钱买美国白条补它的国民储蓄黑洞,一天就得20多亿美元。这个局面继续下去,美元泡沫越来越大,总有人会受不了,反正早晚会出事,不如提前做个了断止损,让美元完蛋算了。只要一家够分量的出头狂卖美元资产,各家立刻就会跟风,美元完蛋就是很短一会儿的事,那时世界经济就真的崩溃了。中国无疑已经有了搞死美元的实力,日本, OPEC国家,阿拉伯集团都可以。温家宝前两年质问美国当局为什幺放任美元贬值,其实就是在叫板,表达不耐烦的情绪。

美国实力很强,是不会老实收缩的,它有各种政策选择。美国有时靠军事实力乱搞一阵吓唬人,有时在别的国家弄些金融危机,有时靠利率差之类的金融手法搞一阵,美元真的会走强。2005年,美国靠提高利率,相对欧元升值了,很多做空美元的人赔了。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都被吓得换美元黑市价猛跌。欧元刚出来那段也因为南斯拉夫的事贬了。但这些手法都是只能撑一时,过个一年两年,美元还是掉头下跌。中短期看走势很复杂难于预测,很多一味看空美元的人就跌倒在这里,但长期趋势就是美元越来越不值钱,而且美元撑住的时间越来越短。到现在这个阶段,美国看来是招都出尽了,世界的反美元阵营也隐然成形,美国不得不收缩了。

如果要收缩,一定得把流动性泛滥的根治了,其它什幺都是假的。收缩的过程,也不能搞成溃退反而出了毛病,得有计划的进行,最好拉些有实力的国家一起把大局撑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中国是美国远期的争霸对手,但在现阶段确实共同利益相当多,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强势美元。以后人民币国际化了,成了国际主流储备货币,作好了取代美元的准备,那时顺手推舟打垮美元是自然的,但为时尚远。现在中国处于比较顺利的发展状态,需要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手头美元也不少,不想生事。

对于商品期货,美国首先就是要把油价降下来,这对收缩有好处。油价低了,美国的双赤会有所好转,政府赤字最近确实好过预期了。地球上有实力的国家里,除了俄罗斯,大多数是希望低油价的,只要美国转到低油价阵营里来,那实力是压倒性的。OPEC等产油国希望油价高,可以搞搞限产之类的招数,但其实也就这点招了,心里是虚的。退一万步说,现在这个60美元左右的油价,肯定是暴利,供应也基本平衡。虽然说是远期油会不够,但也就这么一说,多少年都是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接受的是,因为中国印度等国需求硬性上涨,油价可以合理上涨,1998年那种13美元的油价肯定是见不到了,要大幅上涨了。但60美元肯定不是这个底线,我非常毛地估一下,从13美元涨3倍,39美元,已经相当够意思了,正好是最高油价78美元的一半,产油国利润还是很丰厚。如果再人心不足蛇吞象,搞什幺限产,鼓吹油价100美元,那油消费国不是吃素的,对抗起来实力差数量级以上。美国发一句话,沙特就不同意限产。80年代把油价整得只有几美元,苏联欲哭无泪。

中国趁着石油价格下跌的势头,储备油陆续开灌,是被动应付。多年来疯了一样的出去找油,都是被动应付,不可能幻想去主导石油价格,因为主要石油资源早被反分完了,中国只是捞些边角料。但是其它铜锌镍之类的商品期货泡沫,那只能靠中国出手整治。

理想主义外交模式的“悍然”终结

这是回答老朋友Killem写的文章,与本文有点关系,也贴在这里。

朝鲜的事全是内幕。朝鲜是热点国家里最闭关锁国的,这个应无异议。中国的对朝政策,也是黑箱操作,表面上弄些新闻联播式的说法。但是,相关信息不能说少。去朝鲜写游记的人不少。朝鲜人逃出来虽然会往惨里瞎说,但也会提供一些信息以供分析。中国这边的对朝政策只要是留意分析,并无秘密可言。

中国政府对外交往的作风,从来就不喜欢玩阴谋诡计,不然也混不了那么长时间。以前那么艰苦,和国民党苦大仇深,也从来不搞暗杀。以周恩来搞地下工作的实力,只要动手蒋介石不可能活下来。总的来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是理想主义的政党,内部老毛搞了很长时间的理想主义,对外交往也是压倒性的理想主义。把国家分类,好国,坏国,不好不坏的国就让人家选边。好国就同志加兄弟无私援助不要钱,坏国不仅嘴上痛骂,还真动手干仗。说实话,这样干确实痛快,一些NB事就是那时候干出来的,吹到现在。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财富,60、70年代很多国家的青年把老毛当偶像。

但这样干的效果也确实成问题,在黑暗的国际政治中,不利于国家利益。你无私援助,打了美帝打苏修,最惨的时候闹到只有阿尔巴尼亚这样的酒肉朋友愿来往。你理想主义,人家现实主义拿你当傻瓜,最后援助减少,阿尔巴尼亚也谈崩了。到了邓时代,就慢慢改成现实主义外交模式了。这不是堕落,而是实在玩不起理想主义无私援助,也不值得。
但朝鲜是最后一个特例,中国政府残留的理想主义基本用在它身上了。这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和朝鲜确实交情最深,老革命家的友情不能纯用做戏来解释。金日成给老邓点烟的照片可以看看,换个别人,就是有那个心,你好意思拿着火柴往上凑?老金国内怎幺杀战友清除异己不论,大面上他还是有水平的,建设搞得还可以,对外和中苏的关系都搞得不错,在朝鲜人里面口碑不差,包括海外朝鲜人。靠老金的面子与水平,中国与朝鲜传统友谊是维持下来了,中国这边换领导人几次,都还关系不错。中国那时虽然穷,有事没事帮朝鲜一下还是拿得出来的,所以也不搞明算账,还是过去的无私援助模式。但仅此一家,其它国家想白要钱是门都没有。

问题在于老金死后,这金正日实在是个混账王八蛋,他的水平太低,朝鲜弄成这样,全是他害的。他是父死子继,政权不牢,心结难解,就死不开放,拼命控制朝鲜人的精神。这是铁证如山,没有其它解释。他要有蒋经国的水平,朝鲜至于穷成这样?

内部封闭,他外部还乱来。本来老金领着他上中国混个脸熟,已经预先作了准备。中国方面已经承认了他上台的合理性,没有追究他这个问题,准备与他长期打交道了,国内正式文宣根本不准骂他父死子继。但金正日也太不上路了,和中国领导人的关系完全搞坏,这也是铁证如山。他找了香港黑道杨受成去开赌场,让骗子杨斌当特首,却不肯和中国领导人真诚交流。从他的做法来看,他和中国领导人会谈完全是打官腔,一提改革开放就转移话题,用特区赌场代替改革开放。这样搞,老江也生气,当即把杨斌抓了。要是老金的面子,能把他的特首给抓了?

中国方面一边是理想主义不要钱援助,一边准备对他进行最后挽救,经常让他在中国四处参观,用铁的事实劝说他走上发展经济的正道。说中国政府希望朝鲜混得惨,以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那是胡扯。改革开放的正确性用得着朝鲜来证明么?我写长篇大论那么多理由写都写不完,非得处心积虑和朝鲜对比才行?中国对朝鲜确实就是好心,希望它和中国一起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事业也多个帮手。因为过去的传统友谊,还特别宽容,特别慷慨,对外援助基本全给了朝鲜。朝鲜饿死人的事,具体怎幺回事不清楚,到底饿死多少也难说,说不定没多少。但说中国放任朝鲜人饿死是胡扯。小金要是问中国借粮,每年上百亿人民币货物白送一样往朝鲜运,一点粮食还能不给他?他要不张嘴要,还能硬塞给他?就是真饿死了人,也是他的事,和中国无关。

小金的问题,就在于没那个本事,没那个水平,还搞什幺独立自主。毛泽东再理想主义,他是真NB,中国是大国,所以付出代价以后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老邓再把现实主义实事求是一推,两下一配合,不长时间综合国力就上去了。小金搞什幺先军,主体,一个两千来万人的国家,靠中苏配套过活的,玩这个是找死。他不给中国领导人面子,不肯真诚交流,应付了事,这就算了,中国领导人并没有发作,表面上还是客气的。最可气的就是,他拿中国援助当天经地义的免费礼品,还欺骗中国领导人。搞些几万人的大型团体操欢迎中国领导人,这种表面功夫谁会在乎?中国的援助,他就不独立自主了,不要白不要都收下了,多年来欠债不还钱一点没有不好意思。你不给面子也就算了,收钱不办事那就是政治人格问题了。中国拍出20亿美元的贷款他到是要了,六方会谈却欺骗中国。金正日可以说朝鲜就是要爆核弹,这是国家利益没得商量,那我们以前也是爆过的,我个人可以理解。但在六方会谈上,以及与中方私下交底过程中,可以断定,朝鲜是骗了中国政府。老毛搞原子弹的时候可没有耍花招骗哪个,也没有N方谈判,你不服气就来打,反正我就干了,理直气壮。小金这叫阴谋,为了核弹这点小利益,卖了苦心挽救他的中国同志。

现在这个时代,核弹有用也有限。本来有中国保着它,已经没有谁会打它了,它再搞出核弹来,边际收益并不大。经济与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小金因为政权问题,落后于历史潮流,欺骗对它真诚相待的中国领导人,是一个混账王八蛋,朝鲜民族的罪人。朝鲜这些年来就算有军事进步,球用不顶,经济不行受罪的是他自己,真打起来可能还打不过韩国。

而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也终于从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走到了“悍然”翻脸。中国的理想主义外交模式也终于“悍然”终结。从此,和朝鲜就是明算账,想要什幺你就得付出代价,老子不想再被你骗。
都等着中国买单(十一)

在能源领域瞎混做多的一些基金,因为美国操作降低油价,亏得吐了血。这样的事情并非罕见,美国经常会弄出一些让金融市场跌破眼镜的奇怪的事,事后发现上当的人绝对不少,有些超大规模做庄的味道。美国长期债券利率低过短期债券就是一件奇事。2005年一片看空声中美元不跌反升。我们可以说美帝国主义万恶,但绝不能小看美帝的实力,不要总想着美元必垮,美国经济必然崩溃这样的事,我对此并不赞同。

中国在商品市场上面对的局面,比美国困难多了。基金们在中国进口占大头的大宗商品上不会就此放手,热门金属价格虽然小有调整,但幅度小于原油价格调整,说不定什幺时候又开始大幅上涨。这个斗争过程肯定是长期而且非常艰苦的。

如果说美国在金融市场上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中国近年来在实物生产领域创造的奇迹更是让人无法预测,甚至难以置信。崩溃论就不去说了,就是正经有头有脸的经济学家也屡次低估中国的表现。每年GDP、进出口额等数据的增长都高于预期,困难条件一摆,觉得转年肯定得缓一缓了,结果过一年发现又错了,连着好几年都是这样。老早就预期的出口放缓、增长减速总是不来。觉得中国这种疯狂投资超速增长无法持续,将以一场坏账闹剧收场的大有人在。原材料涨价,产能过剩制成品跌价,人家还反倾销,银行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朮少,遍地贪污犯,讲起毛病来没个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是好事,但就是看不到坏的结果。传说中毛病最大拿着中国崩溃之匙的国有银行们人五人六的上市了,国际资本疯抢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IPO纪录,并不觉得危险。世行的专家们新近发现中国企业的利润远好过世人想象,投资超速增长并非靠银行硬挺,而是以企业积累资金为根基,可以持续。

我对此的解释是,中国这个低成本的工业体系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以至于忽略了这个压倒性的基本面。人们也许从某些领域知道中国造工业品有些竞争力,但往往被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吸引,无法从整体上认识这个大格局。新中国为此奋斗数十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在建成,而且是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低成本体系,这个影响可想而知。当人们以国际最先进技朮为标尺,或者用“在美国获得专利数”这类奇怪的标准进行观察的时候,觉得不过如此,在对过去进行美好想象之后,极端的人甚至认为今不如昔。但是,近年来与普遍悲观(或者说低调)预测不符的各类经济数据,已经可以给我们足够的理由,回头去审视中国这场工业革命。如果我们不自虐一样瞪大眼睛找毛病把中国往死里说,而是平心静气地看,承认中国工业体系的长足进步并不困难。

如果有一些经济学背景知识,这两年不断大幅攀升的外贸顺差数据就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证据。一位网友在反驳我的时候预测,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核心技朮上失败了,所以外贸逆差会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发生“雪崩”,从而在2009年引发金融危机。事实上这个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将突破一万亿美元,一般认为2010年会达到2万亿美元。这位网友的预测虽然极其离谱,但他说的原理是对的,外贸顺差、外汇储备能说明问题。中国疯狂进口价格狂涨的原材料,结果却大额顺差,政府税收、外汇储备、企业利润等政府王牌硬数据超速增长,这只能说明中国的工业体系比过去的效率要好多了,财富是从这里出来的。如果对经济数据进行深一些的分析的话,会发现2005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外贸顺差忽然没有预兆地从过去最高400亿美元一下突破到1000亿美元,详见下表。

年份__________2002__ 2003__ 2004__ 2005__ 2006
总顺差(亿美元)__304__ 255___ 321___ 1020__ 1650(估)
加工贸易顺差___ 577__ 788___ 1065__ 1426__ 1900(估)

外资占大头的加工贸易顺差非常稳定地年增长35%左右,这部分的经济模式变化不大。但是内资主导的一般贸易正在快速变化,一般贸易2005年出口增速大进口增速小,而在2004年是大额逆差,两下一合力,使得全年贸易顺差猛增三倍。粗略地看,这说明以中国自身工业力量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已经可以独力应对“出口换汇购买巨额原材料及关键技朮设备”的重担。在这之前的年头,中国主要靠拉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换取稀缺外汇,用这些外汇去购买技朮设备搞研发,增强内资实力。这个战略在2005年宣告完成历史史命,内资已经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外汇资金正循环。而加工贸易,会逐渐成为使外贸顺差越来越多贸易失衡越来越严重的大麻烦。从具体产业来看,机床、汽车等产业远比原先的悲观预测要好得多,加入WTO后内资不仅没垮,反而出口越来越火。
我认为这个进出口贸易结构性的转变是最近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国整体战略重大转变的经济基础。以前是拼命干活过苦日子搞积累,甚至以牺牲环境、社会矛盾扩大为代价,今后要转到福利型社会越消费越有钱幸福指数代替GDP。回头看,这个转变其实早两年就可以开始了,但那时没人能预见得到现在的经济数字,争论很多。现在各种数据让政府底气十足,开个大会正式转向,也在情理之中。种种经济政策将陆续推出。内外资所得税并轨,国务院已经批了。对外资在各个领域并购投资之类的限制有加强的趋势。2010年贸易基本平衡,进出口总额2万亿美元年增10%的目标已经提出。虽然多半难于实现,但方向是清楚的,就是要出口转内销,生产力为内需服务。我可以肯定这个转向是要玩真的,以后相关的数据与分析多了会越来越清楚。

离线哈达

发帖
99
金币
10254
威望
6
贡献值
3
开心币
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6-12-28
[政经年度巨献]{转贴}都等着中国买单(四部)

  都等着中国买单
  作者:陈经

中国这次刚拉开序幕的重大转型,对国际商品市场的长期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消费型社会更加依赖高标准的基础设施,这方面需要非常多的原材料。十一五规划中的铁路城铁地铁投资是2万亿元,是世界其它国家20年投资的总和。电力设施改造需要巨量的铜。虽然没有明说,从种种规划来看,2020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发达国家水平的基础设施。这些公开信息早已出现在国际基金的分析报告中,是基金们看多金属原材料的定心丸。但是,中国的战略转型对国际经济的重大影响远不止此。
都等着中国买单(十二)

中国将要进行的战略转型的意义是多重的。官方的说法是“和谐社会”,这是一个道德范畴的解释。因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党政干部腐化,所以要回归党的“好传统”,搞“八荣八耻”之类的,如果只是这样,断乎不能看好。但这次战略转型更多程度上是个经济事件,从经济的角度更有分析价值。大方向上的趋势应该争议不大。

以前的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策略要让位于内需导向了。这并非是由于出口导向做错了。总体而论,出口的表现超乎预期,没有人预计发展会这样快。从国家层面的经济原理上来说,出口这一块能够为内需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了,就应该全力去发展内需。外汇足够的情况下再猛搞出口,边际效应就急剧递减,失去了搞经济为国民谋福利的意义,可以看作国民福利的净损失,还生出许多麻烦。三年前李振勤先生就提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那时还有争议。但现在外汇储备已经翻番还多,意见就比较一致了,不要再多了。一万亿美元外储最初能把人震一下,算是有些帮助,但再弄到二万亿美元,感觉并不会差多少,这就是边际效应急剧递减。现在一般在想怎幺处理超额的外汇储备,交给社保还是委托境外财团管理增殖,各方都当大肥肉。但我认为这些操作其实意义不大,减少贸易顺差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外汇储备投资搞得再好,最终还得到国外去换东西才能服务于国民。贸易顺差不减,换来的不如送出去的多,越做越亏。

现在的问题在于,在国外能买到的东西多半效率不高,不如自己生产。真正对我们有大用的技朮或者资源储备人家不卖。这方面很多人搞错了,看到政府近来狂买波音空客的飞机,出手就是上百架,国内还大把穷人,想不通。这是突击花外汇,就这样猛花还是不停增长。买大飞机已经算是不错了,买来能发展航空运力,不买更亏。还有高速铁路等等先进设备,我的意见都是尽快搞,要使劲花外汇。国内自主技朮那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同时扔大钱引进吸收,发展自主技朮。但一定不要因为自主技朮还不行就不搞或者拖延上马建设项目,经济发展不能等科研小团体在那磨蹭。自主创新要主动去配合适应经济发展,而不是倒过来。现在钱多得很,不要总是穷国思维想省钱,要花钱抢时间,已经有这个条件了还不做就是守财奴。个人是如此,挣钱是为了买时间让自己高兴。国家也是如此,有钱的时候省钱是没有意义的,发达国家都是花钱提高生活品质,而不是琢磨怎幺挣外汇。

但就再狂买,来来去去就那些东西,飞机汽车大豆,已经很多次了,根本没有希望把顺差减下去。出口基地效率太高了,没有对手,加工贸易一搞,把别人的市场占掉,挣外汇简直太容易了。根源不是花得不够,而是挣得太多。因此,一定要限制加工贸易。最容易做的就是把一些污染环境、员工待遇太差的外向型企业关掉,这方面政府已经动手了。但这远远不够。国际产业多得很,中国的低成本产业模式一搞,技朮上过得去就给抢过来了,有点收不住的意思。这是因为,中国各级政府极端重视经济增长,总是倾向于投资挣钱滚动发展,中央屡次弹压不住。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发展速度不算慢,但由于起点实在太低,离世界水平差之甚远,所以要挣钱主要就是面向世界市场。这样,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外需,无论是拉外资还是搞开发区之类的基础设施,都是为了发展出口挣钱,出口创汇多年来摆在各级政府经济报表最前列。外资搞出口相对内资有各种优势,所以发展速度要快些,表现在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增速高于一般贸易。外贸体系做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实力越来越强,劲头越来越大,把整个国家拖入外贸狂热中。

这样,慢慢摸到根本问题上来了。要把外贸的正反馈系统慢慢拆掉,建立起内需的正反馈系统。这样的措施可以有很多,例如强制给民工加工资,外企加税,建立工会,内企减税,都可以从这个思路推出来。人民币升值本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招数,但麻烦在于,别人看出这个趋势提早买了很多人民币资产等着升值。因此,这又是一场斗争,要拿出强政府的本事压住房地产等大宗资产的价格,让别人炒不成再缓慢升值。现在就只许少数外籍人士买一套房子。房地产领域还有向计划经济转变的趋势,如90平米以下房子占总面积70%等土政策。这是正确的方向,这种国家级别的宏观战略应该高于市场经济这样的战术。我甚至觉得可以再狠一些,来个欲擒故纵,先放任外资猛炒一阵子所谓的高级房产,然后猛地一收,套住一批炒家,然后出台房地产奢侈税之类的狠招,让他们房子租不出去还得天天交大钱养着。美国80年代就在本土房地产上套住了一批日本资金。

中国的战略转型对外部世界最重大的影响,在于从前的“通缩冲击”将会变成“通胀冲击”。刚开的一百届广交会上,中国商品普遍涨价5%以上,就是一个前奏。一般认为,这是因为中国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以出口也不得不涨价,不然没钱赚了。外方买家多半也平静地接受了涨价的事实,订单仍然正常增长。但我认为不这么简单,中国商品只怕要持续涨价,原材料价格波动并不影响这个长期趋势。之前价格搞那么低,原因主要在于自己与自己竞争,产能过剩拼到国外去了,中国的竞争对手早就不行了。最近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中国的市场份额照样在扩大,就是证明。这给中国政府一个操作空间,到底可以涨多少,可以慢慢试出来,事先肯定说不准。估计发改委、商务部已经有专人盯着做这个研究。中国以前各地区昏头昏脑各自为战猛干出口,“通缩冲击”干过头了,弄出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格产品。现在研究机构以及从事出口的企业眼光进步都不小,肯定会慢慢往回调。就贸易顺差而言,如果目标是平衡,就算假设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涨价会令顺差减小,也有近二千亿美元的调整额度。但这个假设未必正确,可能中国商品涨价,人家还是觉得便宜,还是没有竞争对手,照样大买。商务部还在推品牌战略,品牌建立起来了价格肯定会更高。我倾向于认为,初期的价格调整并不会减小顺差,顺差反而会更高。商务部规划的2010年贸易平衡的目标可能达不到。

如果是这种情况,很可能就要征高额出口税,让出口厂家转而做内需。也有可能是美国经济衰退带得世界经济衰退,出口厂家本来就会没生意。不管哪种情况,都要搞出口转内销,要大炒内需。现在说发展内需多么多么困难,老百姓没钱,贫富极端分化等等。其实一般来说,发展内需相对于外贸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中国的情况相当邪门。

外贸,要和很多国家一起争,市场还在人家手里,没有几招真正厉害的本事,根本没人鸟你,要做成正反馈系统就更难了。所以发展中国家外贸做得要控制顺差的,只有中国一家。内需要滚动起来就很多选择了,毕竟是国内,金融财政行政各种方法多得很。最简单的就是信贷扩张,多发些信用卡让人借钱消费,再把股市炒炒旺,政府赤字就发债向未来借发展,和现在印度政府一样。中国的强政府还有一种办法是大搞国家项目,扔个几万亿下去什幺增长都搞定了。但内需发展的一个大麻烦就是外部收支出问题,内需旺,高楼大厦忙着建,就要进口各种资源,忽然发现外汇不够了,这就没法了,人家还会来落井下石,那些项目都会停在半道上,立刻就是一场经济危机。相对来说,政府赤字或者内债高些到不太要紧,到底多高政府财政会出问题没个准说法,因为可以假设未来情况会好转,这未来可以越推越远,发新债还旧债可以撑很长时间。但外汇出问题了,那就不好假设未来情况会好转了,债主不是你的国民,如果你不是美国那种捆绑世界经济的,人家会立刻让你卖房卖地抵债。所以比较谨慎的国家会先把外贸搞好,然后再在内部开搞。

中国这情况,外贸问题基本解决,再不在内部开搞,就太不象话了,太对不起人民了。中国民众太勤劳,不欺到头上不和政府争斗,民间压力传到政府不易,结果被利用去发展外贸,政府成了全球顶级阔佬。中国民众普遍谨慎而任劳任怨,如果天性乐观的印度人有中国这种条件,人均GDP立马就会翻番。说起搞内需,很多人就想起上回老朱为撑住经济增长“扩大内需”那样放开教育医疗房地产。其实那是外需不行的特殊情况下应急的办法,实质是国家用各种办法捞钱投资上生产项目,为的是政府经济实力滚动发展,安个“扩大内需”的名。真正用正经的方法搞内需,民众是会比较高兴的。本届政府已经小小的来了几下,大规模的还在后面。
都等着中国买单(十三)

98年以来,很多人对老朱不满意,因为社会保障没搞好。不是老朱天生就对人民狠,是没钱,只好先顾着滚动发展。现在马后炮一样回头看,如果老朱那时敢拼命多发万把亿国债专搞社会保障,那就真牛大了。社会存款其实不少,国债发得出去,撑到现在财政状况好转,就搞定了。这样做增长会更好,民怨会少很多。但那时谁知道中国政府现在会这样有钱?没有人会信。老朱不过发了几千亿国债搞确定能回本的建设项目,就有人骂赤字总理,再要发万亿国债搞无利可图的社会保障,老江都会抓狂。要知道,直到最近,中国政府从来就没富过,所以挣钱总是摆在最前面。

政府挣钱的惯性剎不住车,到2006年,奔着挣钱去的投资与出口这两块占GDP的比例将达到历史最高点,把消费挤到低于38%的水平。这个局面必须得改了。投资出口高本不是坏事,把它们算入GDP本意是指它们可以促进将来的消费,一般国家想做还做不到。但总得开始转向消费,把消费的比例升上去,不然挣钱图个啥?可以绝对肯定,现在就是时候了。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以前说的是挣钱的法子,现在指的是促进消费。法子也得摸,不能说把钱扔下去就完了,急不得。现在扶贫之类的事,很多情况并不是没有钱去做,而是想找好办法。办班教技朮理论上比送钱过日子要好,下面有了好办法打个报告上面就批钱试点,就这样摸来摸去。官僚体制还是很黑的,要想办法与之斗争,国家在这种很多细小的办法中不断进步。我想不会是一些人喜欢的 “按人发钱”式的粗放办法。以后可能官员政绩好不是因为当地经济增长率高,说不定经济增长数字不错的反而成为出头鸟被调控整治。政绩好可能是因为想出了均贫富扶贫促进和谐社会的好办法,各路官员如果想升官发财应该从这个方向着手。

这样转型有坚实的财政基础。如果要在境外用钱,管够,只怕花不出去。国内税收也是年年暴增今年奔4万亿去了,海关税收还是另算的,光进口环节税就四五千亿。还没要国企分红,只收了几百亿的暴利税。国有股搞股改后陆续可以变现钱了,国有股可以卖了,工行等好几只重头股又上市,股市反而大涨了。说明以前搞股市完全是理念错误,想用最黑的方法捞钱,反而捞不到多少钱,现在有所好转,从股市捞钱有办法了。钱多得国债都可以少发了。如果搞转型需要更多的钱,发国债还有很大的余量,来个几万亿不成问题。如果再要搞,还可以让企业发债券,这又是很大一块,中国政府就买了不少美国企业的债券。如果政府觉得还需要钱,可以放开让民资来投一些工业项目,也可干脆把政府资产转让给民资,政府就可以挪出钱去搞福利了。比较痛快的还有大收富人的税,或者反腐没收无主银行资金之类的。真要去搞钱,办法太多了。

中央把各省负责人拉来办学习班,意思是原始积累结束了,不能总顾着挣钱了,工作重心要转向合理花钱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少要边花边挣,不能总想着怎幺从工人农民榨出更多剩余价值。没钱可以找中央要,中央来钱的办法多得很。就怕地方弄来钱又去投资了,所以要开个大会写入党中央正式文件,宣布路线变了。以前老是为别人买单,现在也该为自己的人民买单了。两大重头戏,医疗与社会保障,都要大规模开搞。我以前就分析过教育可能不会大改,但是医疗体系肯定要重新规划。从各方面动向来看,胡主席比较喜欢公共医疗为主的模式,用国家级的大规划来做,而不是由市场引导为主。最后可能会出来一个比较独特的混合模式。社保体系已经有了一个2020年建成的中长期规划,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进去。这两个体系解决的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强过突击式想起来就搞搞的扶贫。

配合这个控制投资与出口向消费转型的宏观导向,经济增长要变成commodity-light的模式,亦即环境资源友好型的增长。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单位产值能耗要下降20%,其它的大宗原材料,中国的消耗占全世界的20%—50%,也有节约使用的空间。从原理上讲,引进世界上的节能技朮及材料技朮就可以达到目标。这也是一个钱的问题,看地方上肯不肯花钱去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这样的事。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很高,也有市场的压力促使企业去转型,能用铝的就不用铜,装饰用铜转成建设用铜,这样去应对。这个成效仍然需要等待更多数据,我认为确实有一定困难,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大搞,短期难于见效。但中央的调控趋势是明确的。

总的来说,各项重要政策慢慢转得象现代国家的常用招数了,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尽是些中国特色的邪着。其实有钱的国家做的事都差不多,就是医疗教育社保环境这些东西,难度相对较低。没钱的才需要弃这保那想办法,总觉得到处是漏洞,哪都需要钱需要发展,不知道先该干哪个,碰运气一样,有时发展好些,有时又忽然倒霉白折腾了。穷人的奋斗总是充满艰辛,富人却左右逢源长袖善舞。这世界肯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却是常事。中国总算快混出头了,到锦上添花的阶段了。

前面几节写过与非洲穷国的关系。就在这几天,居然把全非洲的政府首脑开丐帮大会一样基本端到北京来了。如果看过本文前面的章节,应该会有所预期。但这架势,还是让我有些吃惊,这是认真要搞大啊。以前是悄悄地干,既然人家发现了在那风言风语,那就干脆大张旗鼓拉开架势干它一票。正大光明往大里干,说不定人反而堵那没话可说了。说实话,搞得气势这么大,一般人断乎想不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中国在非洲混得这么好。

最后,是时候和基金们弄出的泡沫算算总账,来个大决战了。
都等着中国买单(十四,全文完)

离线哈达

发帖
99
金币
10254
威望
6
贡献值
3
开心币
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12-28
[政经年度巨献]{转贴}都等着中国买单(下部)

六中全会开完了,中非合作论坛也结束了。最近一段时期,中国政府的各项长期规划长期布局密集出台,相当精采。而等着中国买单的基金们,在看着肥肉垂涎欲滴的同时,也要面对中国释放的虽不凌厉却绵密悠长的无形压力。仍然在天上飘的商品期货价格,也要寻找它的方向。(注:本文虽然写的是商品期货,其实主要说的是原材料的价格,因为基金喜欢到期货市场上玩才这样说,实际不是在搞期货市场分析)

泡沫吹起来以后,总是要破的。最可怕的破裂方式,是恐慌。那是一种迅速破灭的方式,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典型。前面说了东南亚国家兴奋过度没有注意培原固本,让泡沫产生,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以这种破坏性极大的方式破灭的原因是恐慌。索罗斯等金融大鳄之所以可恶,就是它们用极端的手段把人往死里整,造成了市场的恐慌情绪,然后在短时间内混水摸鱼获取暴利,别人亏大了,它们才能有暴利。如果从和谐精神来说,IMF或者世行可以派专家去劝说,东南亚国家是有时间控制损失的,七搞八搞弄个软着陆出来也不是不可能。但西方国家操纵的国际组织却不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说它们是假冒伪善,平时春秋大义说得冠冕堂皇,事前不说,出事了却去劫收,是个利益组织。金融市场就是这样,暴涨暴跌才有暴利。差价产生利润,炒股的老手都喜欢波段,有操纵能力的还会主动制造波段。对于那些可以借钱透支炒作的大恶人,时间长短更是成败的关键,不然利息就够呛。股票期货等金融商品与萝卜白菜等常规商品的价格波动曲线很不一样,原因就在这里。金融商品有更多的暴涨暴跌段,炒家融来的钱到账了力量积蓄够了,猛搞一下,搞出拋物线一样的加速上升或者下降曲线。

现在商品期货价格虽然高,但市场支撑相当好。供需关系一列,产能不够,某些产地又时不时罢工停产,库存不足,都是高价格能维持的理由。基金怕基本面改变,但手里钱不少,又觉得有利可图不肯收手,有可能会在高位来回拱,搞出高位震荡,现在断不能说恐慌了。最终把泡沫戳破,要靠另外两个有力武器,加息与经济衰退。

之所以泡沫吹起来,所有人的一致意见是流动性泛滥。资金流动的成本是利息,白借钱给别人用的是少数。利息高,资金流动起来的意愿就少。只要持续加息,这泡沫肯定是会破的。美国的加息减息从历史上看有很长的周期,世界上跟风加息减息的国家很多(中国不是)。如果把预期带进来,美国一个简单的加息减息姿态就足以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虽然小小动一下对资金成本影响并不大。加息减息最重要的就是看通货膨胀。本文开头就写了,中国的低成本工业体系带来了“通缩冲击”。国际上分析的时候,有时会拉上印度东欧等国,但从总量特别是规模体系上看,只有中国才是够份量的。现在美国到底加不加息,在一个微妙的阶段,各种理由都有,已经连着三次不动了。正如我们前面章节描述的,中国的“通缩冲击”慢慢要变成“通胀冲击”。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内部生产体系的挖潜,已经快到头了,一些生产基地交通物流产业聚集已经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程度,再压成本也压不了多少了。当然这说的是中国工业品的传统地盘,一些中国正在熬战或者即将大举进入的层次较高的领域,还有得缩。二是中国政府要调控,把人力资本与资源环境成本都往高里调,也要对外资加税把更多利润留在本国。以后资源价格上涨,我们不会老实自己吸收了,而是要把这压力传到国际市场上去。别的新兴工业力量由于规模不够,中国来通胀冲击了,没有地方可以吸收,最后就是全球通货膨胀。这个过程现在才刚开始,有些苗头了,以后也是慢慢来,不会一下忽然涨价,但方向是明确的。人民币升值也会慢慢来,但方向也是明确的,这是双重的通胀冲击。国际上对此关注还不够,有些人还以为中国涨价就会失去竞争力,所以也涨不下去。我明确地预言,中国政府虽然喜欢慢慢来,但是升值与涨价会一直干,而且也干得下去,等过段时间就清楚了。除非资源价格显著下跌我们达到目的,升值涨价都会继续下去。发达国家在通账冲击之下迟早会走上加息之路,除非更可怕的经济衰退来临。

也就是说,全球经济不衰退,世界主要经济体就要加息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这对基金是一个打击。如果全球经济步入萧条,那就是压倒性的基本面了,什幺泡沫在经济萧条中都得破,加息减息就是次要因素了。资源价格的谷底往往在全球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出现,到处都是供大于求。全球经济到现在已经是连续四五年的高速增长,30多年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的增长期。按照经验性的周期观察,很多人对增长减缓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现在也有全球经济放缓初步的迹象,美国与中国两大经济增长引擎都要减速。美国是实在没办法,它靠消费拉动增长,说了几年的房市泡沫最近终于破了,再要推动消费增长很困难。美国普通民众也受全球化的影响,收入一直没有实质增长,劳动生产率虽然显著提高,但利润都被全球化的大公司拿去了,股市报表好看,公司高层等利益集团获得暴利,贫富分化问题也不小。世界对美国的借钱消费行为也很不满,这种情形下美国再要靠消费强行拉动经济增长,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总有算总账的一天。前面说了,美国不得不回到强势美元政策搞紧缩,格林斯潘发明的印钱消费法总有个完的时候。这些情况都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甚至就要步入衰退。中国是另外一回事,增长率一不小心就会很高,调低反而不容易。但是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就是要转到内需,而且要环境资源友好,这样即使增长和过去一样,对世界资源的需求相对增长要少,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力度也会小。全球经济如果真的步入衰退了,那么中国方面很多外向型投资也会受影响,损失不会小,对全球经济是进一步的打击。但由于中国外汇充足,这种打击肯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有利于加快转向内需。从最理想的情况来看,我更希望中国的自主创新有成,捅穿窗户纸,把发达国家暴利的“高技朮产品”打成罗卜白菜一样。这样会让发达国家经济加速衰退。上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中国已经有很大综合优势要抢它们饭碗了,这些国家却不当一回事,泰国人甚至看香港回归有些人移民走了,觉得机会来了,想让曼谷取代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但我感觉还要些年头,才能真正对西方的经济模式造成本质性的冲击,这次发达国家即使衰退也主要是周期性的原因。

无论是加息还是经济衰退,都是长期缓慢影响金融市场的。基金们比较喜欢造势,拿现货库存说事,说供需失衡,再找枪手在国际媒体上大侃中国印度需求不得了啊,猛吹前景预期,短期内弄出暴涨。有时你真没有办法,明知大势上高价挺不了多长时间,可要用就得买。如果把巨量储备建起来,那就很不一样了。高价时就靠储备过日子,等跌回低价就买回储备,基金要炒也先得掂量掂量,时间成本付不起。常规来看,就是建几个大仓库,注油或者收藏金属。但我更愿意把非洲看成这样一个大储备基地,而且更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不是中非合作论坛搞了个大场面,一般人断乎认识不到中国在非洲已经闹得这么大了。中国政府的行事作风就是如此,一般不声张,要搞就整大的。实际上这场大会六年前就在准备了,那时谁能意识到?真的是悄悄干的。中国到非洲去,对基金来说就很头疼,因为不知道中国从非洲能捞到多少东西。现在中国声称一共才投了60亿美元,但暗底下有多少贷款之类的变相投资,不好弄清楚。这边正逼空,假设中国会买基金的高价金属,说不定中国悄悄从非洲弄来够用的了,还不告诉基金,让它蒙受巨额亏损。仅仅是这种可能性,就足以让基金加倍小心了。我个人觉得中国政府在非洲肯定打了埋伏,正确的贸易与投资数值,没必要告诉别人,夸大还是缩水全凭中国政府看需要吹。相对来说,中国在南美、东南亚也巨额投资弄资源,但这些地方情况较为透明,好预期。非洲的数字,老黑哥们自己都不一定清楚,你上哪弄去?

就算没打埋伏,中国和非洲这要开始大干的气势不是假的。民资要是放开了整,往非洲这么猛扑过去,中国人吃苦耐劳在当地甩开膀子大干,效应带动起来,这就是一沸腾的大陆。肯尼亚政府敢说未来三十年经济增长要照每年10%整,心态已经不一样了,非洲兄弟从来没有这么激动过。为什幺这次开大会来了4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这是人家看到了希望,不是我们出钱收买那么多人走一趟,到不是没钱去收买,而是没有意义。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中非经济合作非常合适。就算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仍然可以独力拉动非洲经济上台阶,搞长时间就成经济圈了。

这个“都等着中国买单”的故事到此可以结束了。在中国政府发家致富变成全球大阔佬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国际基金等炒家、非洲国家等发展中穷国,以及中国本国人民都瞄上了中国政府的巨额资产。中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的决策,预示着重大的战略转变,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全球经济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基本是长期而缓慢影响全球经济的,不能用到短中期的期货炒作上,绝非暗示应该做空商品期货,请读者不要误会。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2410
金币
1880
威望
68
贡献值
32
开心币
28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12-28
现在的中国缺少毛泽东这样的领导,人民受苦了
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一日不看江恩,半月被套亏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