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92阅读
  • 13回复

千古一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02-03
公元648年的夏天,玄奘刚刚译完《瑜伽师地论》, 恰逢太宗召见, 让他到远离京城的玉华宫伴驾。玄奘马不停蹄, 连赶了三天的路。当太宗见到风尘仆仆的玄奘, 非常高兴:“我们这么长时间没有见面, 我很想念你,让你跑了这么远的路, 辛苦你了。”

  对于天子的礼遇和热忱, 玄奘谦卑地说:“像我这样一个微贱的小人物能够得到皇上的召见,深感荣幸,哪里有什么辛苦可言。”

  玄奘知道太宗要过问他译经之事,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他专门选择了《瑜伽师地论》第61卷讲给太宗。开始太宗还有点不以为然。当玄奘讲到 “王若成就, 如实过失, 虽有大府库, 有大辅佐, 有大军众, 然不可归仰”时,太宗的神情有点专注了。玄奘接着讲到 “受邪佞信”, 这是佛经上所说的君王常犯的十大过失之一。 “若有国王, 诸群臣等是非聪睿, 有聪睿慢, 贪浊偏党, 不闲宪式, 情怀谋叛, 不修善政, 听受信用, 如是辈人, 所进谏议。由此因缘, 王物财宝, 务称善政, 并皆衰损。” 玄奘清楚太宗之所以能够成就贞观盛世, 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就是避免了这样的过失。他相信太宗一定会认同《瑜伽师地论》中这一精辟的分析。

  果然, 太宗在听经的过程中, 频频颔首称善。这时, 玄奘知道这部经是可以打动太宗的, 便乘兴把君王治理国家中的过失和功德一一讲给太宗。当讲到君王的功德, 玄奘针对太宗施政时能够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着重讲了 “所作谛思, 善顺仪则” 。“谓有国王, 性能究察, 能审究察, 性能思择, 能审思择, 诸群臣等于彼彼务机密事中, 不堪委任而不委任; 堪委任而委任之; 不堪役者而不驱役, 堪驱役者乃驱役之。应赏赉者而正赏赉, 应刑罚者而刑罚。凡有所为, 审思审择, 然后方作而不卒暴。”

  太宗非常惊讶。原来佛教不是遁入空门的玄学, 而和他的治国之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他得知玄奘已经把《瑜伽师地论》译好, 便马上派人回长安去取。待他把其中的章节仔细读完之后, 他对身边的大臣说: “朕观佛经譬犹瞻天俯海,莫测高深。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朕比以军国务殷,不及委寻佛教。而今观之,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之典比之,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

  这次, 玄奘知道他不用再去请求太宗了。果然, 如他所料, 不久太宗就为他的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序中他用华丽的言辞对佛教和玄奘大加赞赏。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5-02-03
续1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支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爰自所历之国, 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於西极, 注法雨於东垂,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兹经流施, 将日月而无穷; 斯福遐敷, 与乾坤而永大。”

  玄奘读罢, 喜出望外。太宗的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太宗对他个人的溢美之词使他欣然, 然而最重要的是, 太宗一反初衷, 把佛教誉为 “圣教”, 这是玄奘梦寐以求的。他翻译的所有经文都将冠以这篇序文, 流传天下。他毕生之宏愿终于实现了。

  不久, 太宗就同意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地度僧, 而且新增加的17000名僧人完全由朝廷供养。尊崇佛教很快成为大唐之风尚, 建寺庙、开石窟、立佛像、修佛塔, 一时间, 香火鼎沸, 诵经之声不绝于耳。一度由于大量用铜浇铸佛像和法器, 致使国家连铸铜钱的原料都告急了。一些官员上书皇帝, 抱怨寺院的庄严华美甚至超过了皇宫,其恢弘奢华难于言表。玄奘主持的大慈恩寺是长安城最大的一个寺庙,精美无比的殿堂楼阁、亭台水榭、禅房经院, 处处展示着佛教的地位和辉煌。佛教从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像全国的老百姓一样,太宗也愈来愈沉溺于佛教了,特别是佛教的仪规和它的轮回说。他一天也不让玄奘离开他的视线,甚至在皇宫里为玄奘安排了一间屋子。他到底和玄奘谈了些什么呢?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只能自己去想象。太宗的身体每况愈下, 虽然灵丹妙药用尽, 他知道最终难免一死。回顾一生, 为了建立中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他使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争。他经常作恶梦,梦见那些亡灵向他讨还生命。他最信赖的武将每天晚上守候在他的寝宫门前,这样他才能稍感安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秦琼、尉迟恭现在还是北方老百姓最喜欢的门神。

  尽管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的臣民并没有忘记他是怎样登上皇位的。敦煌藏经洞有唐朝留下的一部小说的章节,其中一段就是描写他杀兄篡位的 “玄武之变”, 以及他死后贿赂阎王爷才能下地狱的故事。让太宗头疼的是, 历史似乎在重演。太宗有12儿子,有的胆小怕事, 有的不成器,有的极端凶恶。皇太子甚至企图谋杀他,被他降旨立即处死。最后, 他选了12子中最软弱的一个李治接班。但是李治, 也就是后来的高宗, 能否把他的伟业继往开来, 他不得而知。

  太宗无法和大臣们讨论这些问题。作为天子, 他金口玉言, 但是他却说不出这些压在他心头的话。玄奘以他对人的洞察力, 一定会猜出是什么困扰着太宗。他可能会给太宗讲阿育王的故事。阿育王据说有九十九个兄弟,他把他们一一杀尽, 最后做了一国之主, 但皈依佛教后,却被视为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护法君王。玄奘会不会告诉太宗, 他同样会因为对国家和佛教的功德, 从而得到菩萨们的保佑,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玄奘用佛陀的教诲减轻了太宗心中的痛苦。太宗经常仰天长叹, 恨与玄奘相见太晚。

  带着这些遗憾,太宗于公元649年驾崩。玄奘就在他的身边。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5-02-03
续2
太宗葬于九嵕山, 距西安有百十里路。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和小李启程前往。因为少有游人, 交通极为不便, 而且路很窄,田野倒是一片平坦,星星点点的果树园点缀其间。突然,前边出现了一座险峻的高山,峰顶直入云霄。小李兴奋地说:“看, 那就是昭陵, 太宗就埋在那个山上。”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 陵墓依山而建, 但看上去都极为简单, 和兵马俑无法相提并论。 “太宗不想耗费太多的银两去修陵墓, 也不想和金银珠宝埋在一起——这些东西只是能召来盗墓贼。他这样做, 别人当然也都效仿。” 小李指着远处一座座陵墓对我说。虽然不是最奢华的, 昭陵却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墓地, 葬有太宗的皇后、嫔妃、儿孙, 但更多的是他委以重任的文臣武将, 他们对太宗忠诚至极,生死如一。

  走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来到半山腰的一块空场,地上散落着许多石碑和灰色的方砖。这里原来是陵墓北门处的祭坛, 站立着太宗生前骑过的六匹骏马的石像, 其中的两匹在 20世纪初被人偷运到了美国,现在陈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里, 剩下的四匹则被移到西安碑林博物馆里保护起来。虽然知道大门在哪里, 但是太宗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却无人知晓。也许他希望人们把这座高山当作他的纪念碑,而他做为贞观明君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山上, 我们遇见一位中年农民,正在给羊割草。我想问他一下当地关于太宗的传说。“多着呢!” 他头也不抬地告诉我。“可是我们都不明白, 他怎么给自己的下辈子选了这么一块地方呢?又穷又破, 一年多没下雨了,我得到4里地外去挑水喝。我娘、我们村里的老太太们都以为他能给我们帮忙, 就给他上供馒头、染的红鸡蛋。可老天爷还是不下雨,庄稼了都快干死了。”他边说边叹气。

  “当地的老百姓叫苦连天,游人也很少到这里来,”小李很难过。“看来光伟大也没有用,游人们想看的是宏伟的建筑,这里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们都去游览乾陵,那儿葬着太宗的儿子高宗和武则天。你也得到那看一下。他们对玄奘也很好。”

  高宗做太子时就非常尊崇玄奘,也为玄奘的译经写序。继位后他像太宗一样,继续支持玄奘。玄奘也像对待太宗那样, 乐于效劳。武则天分娩之前,他热诚地祈祷,并预测她会生个儿子。当太子真的降生时,他给太子取名叫佛光子,意思是佛主之光的儿子。太子满月时,他派僧人到宫中为皇后道贺,还给太子送去了很多吉祥的礼物, 有写在金册上的《心经》、袈裟、香炉、檀香桌、洗脸盆、书柜、念珠、和佛仗。他甚至建议太宗和武则天让太子出家。玄奘的想法可谓大胆至极——他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巩固佛教的地位。太子出家, 在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高宗也认为这种想法太离谱了。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5-02-03
续3
玄奘于是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请求高宗建一座佛塔,这就是大雁塔, 专门收藏他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原文和译文, 它将是高宗护法的丰碑。高宗同意了,尽管佛塔比玄奘设想得要小。奠基那天,玄奘把刻有太宗和高宗为他译经写的序言的两块石碑砌在塔门两侧的墙上, 希望它们能成为镇塔之宝。历史证明了玄奘的远见卓识。公元842年, 唐武宗受道士赵归真的进言, 三年里拆毁了44600多座寺庙和佛塔, 强迫26万僧尼还俗,这是佛教在中国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但是, 即使在这样疯狂的灭佛中, 唐武宗也不敢拆有他祖宗碑文的庙和塔。大雁塔躲过了这次以及后来的历次劫难。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 大雁塔也依然毫发未损。

  从九嵕山乘车前往乾县, 这段路交通就方便多了, 因为这里埋葬唐高宗和武则天。他们的墓地保存完好, 而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也倍受关注。这里游人如织, 旅游车直接开到陵墓的神道前。神道的两边是高大的石像, 先是具有异国情调的动物, 比如驼鸟,接下来是驭手牵着战马, 最后是文臣武将。神道的右面还有六十一尊外国国王雕像,和真人一样大小。好像他们生前受到大唐的保护,死后就站在那里为中国的帝王守陵。

  所有的游人, 包括我和小李, 都对武则天的墓碑很感兴趣,这是武则天为她自己立的。这块碑高大笔直,却没有碑文。可是,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人物像武则天那样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从孔子时代开始,女人就一直被视为低贱。生个男孩,全家欢喜;生个女孩,全家沮丧。女儿、妻子、母亲——这是女人能够做的一切。中国儒家典籍都不允许女人干涉朝政, 当然历史上确有一些皇后和嫔妃参政,但却从来还没有把自己的丈夫或儿子完全推到一边,自己登上宝座。

  《尚书》说:“雌代雄鸣则家尽, 妇夺夫政则国亡。”而武则天打破了所有这些规矩。她本来只是太宗的一个嫔妃,太宗死后,被贬到庵里当了尼姑。一天高宗到尼姑庵为父王祈祷,被她的美貌打动, 召她再次进宫。她凭借自己的魅力, 最终赢得了高宗的宠爱。她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把罪过加到皇后身上。高宗大怒, 皇后被贬, 武则天最终实现了做皇后的梦想。高宗死后,她曾先后把她的两个儿子扶上皇位,之后又把他们都废掉。她67岁那一年, 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也是惟一的一个女皇帝。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历史地位,皇帝是天子,她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则天,意思是与天齐平。

  小李告诉我,武则天的统治功绩卓著。她精简机构, 停止了自太宗以来的领土扩张,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她并不像历史学家说的那样心胸狭窄。曾有一秀才, 不满她当政, 号召人们起来造反,她却说这个人很有才干和勇气,应该到朝里来做官。她虔诚信佛, 至少佛教没有规定女人不能成为统治者。中国一些最美的石窟和佛像, 如龙门石窟, 都是在她统治期间建造的。她还重修了大雁塔,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雁塔就是她下令修过的模样。她当朝15年,直到82岁, 她的宰相扶佐她的一个儿子发动政变。10个月后,武则天就去世了。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5-02-03
续4
我问小李,为什么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她做的这么多的好事?“你想想是谁在写我们的历史,”她回答道,“是男人!”千百年来武则天落下许多罪名:她是一个篡夺王位的娼妇,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独裁者,她杀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和所有挡道的人,她知道的统治国家的惟一办法就是使用密探。小李继续说,“最让男人们不能容忍的是她公开让男人为她提供性服务。当时有这么一个笑话传遍京城,男人们都相互问他们的阳物够大吗?能让武后玩舒服吗?我不知道这是历史事实还是史学家们编造出来诋毁武则天的。”她停了片刻,喘了口气又接着说,“就算这个笑话是真的,这和皇上们的三宫六院相比, 又有什么呢? 女人就得守贞洁,男人却不用——因为是男人定的这些规矩。”

  无论历史学家对她如何评说,武则天知道自己的历史地位已经奠定。她没有像所有的皇帝那样为自己树碑立传,她无需为自己在碑上刻些什么,于是就留下这块无字碑。她让后代,让历史做出应有的判断。听着小李的介绍, 我突然想到武则天为什么只能出现在唐代。因为在唐代,女孩同男孩一样珍贵;女人可以穿上男人的服装,和他们一同打猎;她们可以结婚,再婚甚至可以结三次婚。可是后来, 女人得把脚裹小去取悦男人, 贞洁也成了女人最重要的品质。我姥爷死后,我姥姥守了近半个世纪的寡。在唐朝,女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接受教育,读书、写字, 而后来,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唐代,女人可以为自己的美丽而骄傲,她们挑逗撩人的装扮让我汗颜。我第一次看仿唐歌舞时,看见演员们穿得那么暴露,还以为是导演专门策划,用来取悦观众呢。

  从乾陵返回西安的路上,我看见很多巨大的广告牌,有的写着“大唐的后代,大唐人的生活,”有的要求更高,号召每个市民学习大唐精神,赶超世界, 使西安再次成为国际大都会。我问小李她觉得可能吗。

  她笑了笑,摇摇头:“每个人都在谈论大唐精神,报纸、电视、广播里到处都是。有的学者甚至说,玄奘精神就是大唐精神的一部分,要是每个人都有玄奘那种甘于吃苦、不屈不饶的精神,西安就会重振雄风, 再放异彩。但我认为大唐精神是开放,是把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借鉴过来, 而当今我们的理念还是延安的自力更生。南辕北辙!”她边说边使劲地摇头。

  小李说得对, 我们当然需要玄奘, 而且玄奘一定也希望报答西安, 他的第二故乡, 他的长眠之地。但我们是否更需要唐太宗呢?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5-02-03
续5
经过近一年的跋涉, 我追寻玄奘的足迹再次回到了西安。在这里, 玄奘身逢盛事, 又遇名君, 最终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他的时代, 他的精神, 他给我们留下的一切, 在这个曾经是世界中心的古都, 等待着我去发现。

  一到西安, 我马上就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胡戟老师联系。他是我在西安, 乃至在整个西行路上遇到的、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学者之一。他五十多岁, 个头不高, 毕业于北京大学,有南方人的清瘦, 又有西北人的豪放, 而他的学术风格则最集中地体现了北大人的 “自由思想, 独立精神” 。 他是史学家中最早为武则天正名的人之一, 打破了中国历史上男人治史的偏见, 不认为男人做皇帝才是天经地义, 而女人主政就是大逆不道; 也不认为皇帝可以后宫有粉黛三千, 而武则天在丈夫死去之后有几个男宠就是荒淫无道。更让他经常抨击的是, 我们的历史是扭曲的历史, 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旨意而伪造的历史, 多数史学家只会仰人鼻息, 用他们手中的笔任意地阉割历史。一次次为政权更迭而发动的战争使千百万生灵涂炭, 但史学家们却众口一词, 称赞其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何为历史?

  我们约定在一家唐宴餐厅见面。 “从唐人的饮食, 可见唐人的胸怀,” 胡老师告诉我。他带来了一位他的研究生, 主攻唐代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小李。名师出高徒, 小李从桌上菜肴的出处讲起: 胡椒、胡罗卜当然是舶来品, 它们前面的‘胡’字已经非常说明问题; 西红柿也是外来的, 不过是清朝的时候, 所以前面冠以‘西’, 而不用‘胡’ 。波菜, 顾名思义, 是波斯国的蔬菜, 也就是从今天的伊朗过来的。但是, 标签并不是处处都要贴上, 芝麻、香菜、大葱这些我认为是中国烹调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其实都是舶来品, 而它们大多数都是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

  伴随着每一道唐式美味佳肴,我都增加一点对玄奘生活时代的了解。但是对它们的历史真实性, 我不感完全认同。唐代会有甲鱼汤吗?唐朝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 而佛教徒不仅不杀生, 还要放生。人们在寺庙里‘请’, 也就是买几头小乌龟, 随即就放到寺庙的池塘里, 以表示他们的慈悲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吃龟以补虚、壮阳, 大概是后人的养生之道吧!

  即使有很多演义的成分在里面, 我还是吃得、听得津津有味。 最让我感兴趣的一道菜是“晁衡鱿鱼” 。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 唐朝时随日本遣唐使团来长安求学问道, 六年之后, 竟中进士, 在朝中任职, 官至秘书监, 掌管修史制史的重要任务。 唐玄宗很欣赏他的才能, 赐给他一个中国名字:晁衡。李白、王维也常常以诗歌与其唱和, 留下许多动人的佳作。据说晁衡经常用他喜欢的鱿鱼款待诗友。

  叶落归根, 居官长安40年后, 晁衡决定返回日本。王维劝留未成便写诗道别: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回国途中,晁衡的船中途遇难。 消息传到长安,李白非常难过,写下了《哭晁卿行》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对晁衡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幸运的是, 人留天也留,晁衡的船没有沉没,而是随风飘泊到了安南(今越南)沿岸。船上的人辗转曲折又回到长安, 晁衡也决定终老他最喜欢的大都会长安。他死后, 长安的厨师为了纪念他, 便把他最偏爱的炒鱿鱼命名为“晁衡鱿鱼”。

  我们的唐宴吃了四、五个小时, 我意犹未尽。“这不过是一道开胃菜。看真正的唐代大餐要到博物馆去。” 胡老师对我说。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5-02-03
续6
第二天, 我和小李到大雁塔附近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藏的的秦、汉、唐三个朝代的文物堪称世界之最。镀金的龙、唐三彩的驼队、翡翠牛头酒杯、和田的玉带、波斯的银器、罗马的玻璃花瓶——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 展示给我们那逝去的时代的风采。当然, 游客们趋之若骛的地方是兵马俑厅, 我也不例外。但真正等待我发现的宝藏在地下, 不对一般游客开放。

  从70年代起, 西安陆续发掘了一批唐墓, 主要是太宗和他的儿子高宗时期的太子、公主墓。其中的陪葬品, 尤其是墓冢内的装饰壁画, 震惊世界。现在, 陕西博物馆已经把其中最重要的壁画都保存在一个由日本人出资修建的壁画库, 就在博物馆的地下。小李还没有参观过。“托您的福, 这需要特批, 胡老师专门找人给您开的条子,” 她摇摇手中的通行证。“您很幸运, 这些壁画大都和玄奘同时代。当然玄奘不会亲眼看到这些, 但是壁画上的人物、宫殿、场景无疑都是他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我们一走进壁画库, 我感到浑身发冷,真好像是进了一座地宫。为了保护壁画, 室内温度保持在零度左右。小李递上我们的出入证, 接待我们的管理员按下一个按钮后,第一张壁画就沿着轨道滑了出来。壁画镶在铝合金的框子里,上面盖着红丝绒。帷幕拉开,我惊讶得下巴快要掉下来。这幅画有3米多高,2米多宽, 画中是一群人骑在马上飞驰,在旷野上比赛马球。马跑得飞快,鬃毛随风飘逸。马上的人们将球棍高高举起,两眼死死盯着马球。

  “您对这项运动一定很熟悉吧!听说在英国这项运动很流行的, 它是从今天的中亚传到唐朝的。”小李告诉我。

  “女王和她的儿孙们都喜欢马球。”关于这项运动我就知道这些。 但是我没有想到马球在唐朝如此受人欢迎。这个墓的主人, 章怀太子, 是太宗的孙子, 他一定是马球高手, 否则他的墓里不会有整个一面墙上画的都是马球。这也许和现在富足的中国人都乐意打高尔夫球是一个道理吧。

  马球赛的壁画消失了, 接下来的是皇家仪仗队。骑兵们高举红黑两色彩旗,另外一些站着,每人手持一把宝剑。这幅壁画很大,浓彩重墨, 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让你感觉自己就在现场,亲眼目睹大唐天威。仪仗队过后,是一幅“礼宾图”。三个唐朝的官员似乎正在讨论什么时候皇帝可能召见三个外国使者, 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来自拜占庭帝国,一个是戴着皮帽、穿着皮裤的, 可能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看来有些紧张,大概被前面的威风凛凛的仪仗队和盛大的欢迎仪式震惊, 或者是担心他们是否会被安排拜见中国的皇帝, 把他们珍奇的贡品献上。或许, 他们带来的延年益寿的大米、不怕火烧的鸟、驱寒的犀牛角、永不融化的坚冰、汗血宝马、狮子、还有绝世佳人, 会博得中国皇帝的欢心和赏赐。

  “当年的中国就像今天的美国,当年的长安就像今天的纽约,”小李兴奋地说。“那会儿人人都想到长安, 最远的来自叙利亚。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厚往薄来, 他们进贡越多, 得到的赏赐也就越多, 所以很多商人、传教的、冒险家都冒充使者, 最后唐朝不得不限制朝贡的人数, 因为招待他们的费用和对他们的赏赐耗资太大。”

  许多人爱长安之切,乐不思蜀, 就像晁衡一样。“皇家的仪仗队几乎由青一色的胡人组成,”小李说。“太宗认为他们个个高大英俊。当然也不完全是相貌。要看谁有能力,他就用谁。他告诉大臣:‘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朝官员上朝时, 都要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太宗时朝庭里有一半是胡人, 都快赶上联合国了。唐朝的大将多是突厥人和高丽人。另外, 制定历法的是印度人, 修史制史的是日本人。还有宫廷里的画匠、卫士、马夫、乐师、歌手、舞者, 胡人居多。”

  唐太宗是一位开明的皇帝,就连毛泽东也不得不承认, 尽管他认为“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贞观之治使中国如此开放,如此自信。海之大可以纳百川, 唐人取外来文化之精华, 弃之糟粕, 这就是为什么长安会成为世界的大都会, 为什么贞观之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把自己称作唐人,把中国城叫做“唐人街”。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他们选择唐人作为自己的代表——直至今天中国人仍以唐代为骄傲。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5-02-03
续7
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 和唐朝的开放相比, 我们简直是作茧自缚。那会儿,无论什么东西, 只要是西方的,就都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任何在西方受过教育的人都被识为阶级异己分子或是间谍,凡是从国外寄来的信件都要被逐级检查。有时一封海外的来信,可能使你大祸临头。更可笑的是, 头发的颜色和形状甚至都会给你带来厄运。我母亲的头发生来就有点卷曲。以前, 女人们对她的头发都还抱着一种羡慕的眼光。可是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人们开始回避她了。单位里调查她的出身,一直查她祖宗三代。她的老家靠海,海边上会有许多船停靠,外国商人和水手也会在那上岸, 她会不会有外国人的血统?母亲拼命想把头发弄直,曾经试着用工业硫酸弄直那会给她带来危险的卷发。最后,她只好把头发剪得很短,看起来几乎像个男人。但她至少感到安全多了。

  即使文化大革命以后, 反帝反修, 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这根弦依然紧绷着。1982年,我到北京大学英语系, 我们有一位长得高高胖胖的、爱说爱笑的英国女教师,叫简爱。课后我特别想练习口语,而简爱也很想了解中国。她住在一个专为外国专家提供的大楼里,每次我到她的宿舍找她,都得填一张表,写上我的名字和所在系。门卫要仔细地审验这个表,还问我很多问题, 好像我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间谍,要和一个外国特务秘密接头。只有当门卫完全满意了,才叫简爱下楼来接我。我忍受不了这种猜疑, 很快就放弃了提高口语的努力。

  唐代的开放还可以从长安的精神财富上得到印证。教堂、庙宇、道观——丝绸之路和中国本土的宗教都可在长安有一席之地。来自波斯的景教被拜占庭视为异教,但在长安却有一席之地。唐太宗甚至颁布了一道政令,允许它在长安自由传播。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藏的《大唐景教碑》把太宗的开明和大唐的风范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今天读起来依然令人折服。“太宗文皇帝, 光华启运, 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 曰阿罗本, 占清云而载真经, 望风律以持艰险, 贞观九祀, 志于此。”

  当然在长安,更主要的还是道教和佛教。它们为了争取更多的信众和朝廷的支持, 自然会产生矛盾和摩擦。其实,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 作为外来的宗教, 它就一直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的抨击, 尤其是当它适应了中国文化而普遍被人接受的时候。这种儒、释、道之争在朝庭中尤为激烈。在玄奘之前的二百年里就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一次是公元446年, 北魏的太武帝接受道士寇谦之的进言, 又加上当时正值内乱, 官府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兵器, 便借机下令尽杀长安和各地僧人, 烧毁寺庙、佛经和佛像。虽然太子拓跋濬有意延迟宣布命令, 各地僧人得以闻风逃匿, 但是寺庙几乎全部被破坏。 公元574年, 北周武帝尊崇儒学,七次集结儒、释、道家辩论, 又命令群臣分其优劣, 最后佛、道并弃,二百多万僧人、道士还俗。玄奘尊重儒、道两家, 但历史告诉他皇帝的好恶会给佛教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在赢得太宗对他的译经活动的支持后,玄奘想进一步提高太宗对佛教的兴趣,进而在大唐之内弘扬佛法。

  但是,玄奘首先要做的是组建译经的人员。很快他就从全国筛选了二十多个僧人,其中包括惠立。玄奘每天凌晨二点起床,然后打坐、诵经;接下来他把当天要翻译的梵文通读一遍,然后思考翻译的文字。待其他人准备好之后,他就开始口述翻译的内容, 然后叫人把翻译和原文对照。另外, 玄奘每天都要讲经说法,并回答寺庙里和来自四方僧人的提问。当人们散去的时候, 玄奘才和他的一个助手辩基坐下来,玄奘向他口述西行求法途中各国家的所见所闻,然后由辩基编写下来。书中有各种事实、人物和传说,但是关于玄奘自己非凡的经历却提得很少。

  可是,人人都想了解他西行的经历,都想知道他如何完成这样的壮举。所以,有时候,在忙过一天之后,当玄奘对译经的进展感到满意时,也会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给他们讲一些自己历险的故事:路遇强盗, 高昌绝食,沙漠迷路, 菩提树下。惠立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而且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加上玄奘早年的生活以及辩基提供的事实, 这就是关于玄奘生平的最主要的传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5-02-03
续8
玄奘愿意把他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或许是希望人们能够珍惜他冒着生死危险带回的佛经。但是要把他翻译的经文在大唐弘扬,他还需要太宗为译经作序, 这样所有的人就会知道皇帝支持佛教。上行下效, 由此而来, 佛教就会兴盛起来。所以译经之始, 玄奘就向太宗提出这个要求。太宗当然明白,他没有同意。

  玄奘深知, 要取得太宗的支持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为了尽快得到太宗的首肯, 哪怕是耽误译经的进度,他也要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太宗的要求。结果他用了不到1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唐西域记》。 首先, 他起的书名足以见他的用心良苦: 他所到之处远远超出了大唐的疆土,但是他知道太宗心比天高, 肯定希望他的帝国远及此地。另外, 书中没有提到他秘密出关, 相反,他把自己西行求法的成功归于太宗的保护。这在他自己为《大唐西域记》作的序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天下万灵尽享大唐之恩惠,神州万民齐诵大唐之恩德;吾由中国始,途径印度五国,迢迢远国无一不向大唐示忠,个个愿沐其威;吾所到之处百姓圣赞大唐之礼仪、之美德、之功绩。查遍所有史记,无一对此记载,阅遍所有书籍,无一为此点墨;如不将所见所闻如实写下,又怎能将大唐国威示于天下……。

  唐太宗仅读完书序, 就非常高兴, 连夜书信, 对玄奘和他的《大唐西域记》大肆褒奖。第二天玄奘接到贺信后, 认为时机来了, 在给太宗的谢表中再次提出太宗为译经作序的请求。太宗又回复:“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

  太宗的婉言谢绝并没有使玄奘失去信心。他理解太宗的心态: 作为一个安邦治国的君王, 在他对佛教没有深刻理解的时候, 不会轻率地做出决定。玄奘现在所要做的, 就是加快译经的速度, 尽快把《瑜伽师地论》翻译出来。求取这部真经是玄奘西行的最主要的原因, 也是他最大的收获。《瑜伽师地论》共100卷, 主要是论述人们思想产生的过程, 包括其中最细微的变化和原因, 以求我们对认识事物的本质有一个彻底的了解, 而最终获得觉悟。虽然它的通篇论释几乎近于玄妙, 但是第61卷《摄决择分》中有些章节却通俗易懂, 它分析了君王在治理国家中的失误, 以及如何通过修行学法来提高功德, 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玄奘深信, 太宗如果能够接受这一卷, 就肯定会转变对佛教的看法。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离线摩尼宝
发帖
157
金币
51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5-02-03
续9
我在西安寻觅玄奘的最后一站, 是西安城外的一个美丽的山谷里,玄奘的舍利塔就矗立于此。在渐渐隐退的晨雾中,我看到了褐色的围墙,周围环绕着绿树田野。庙里一片寂静,钟楼无声地立在那里,处处静悄悄,只能听到散落在院落中的树梢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声响。看不到一个游客,甚至看不到一个僧人,一个老人正坐在院中的一个小凳上,看一本小册子。“很高兴见到你,”他热情地说,“很少有人到这儿来,今天比平时更冷清,和尚们都到别处做法事去了。”

  他问我信不信佛,我摇摇头。他又问我来这里干啥,我给他讲了我的旅程,他两眼发亮。

  “你是说你看到了大师看到的一切?”

  “只看到了一点点。”我点点头。

  “你可太幸运了!你一定收获不小吧!”

  我告诉他,我有许多感想。

  他愿意领着我到处转转。他站了起来,把小册子合上。“这里有些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经文,”他骄傲地说,“他真不简单,两个皇帝让他做官他都不做, 一心译经, 就是为了让你我这样的人能够了解佛教,从中受益。我们图书馆里有很多他译的经, 可惜我们进不去,和尚们出门时把钥匙带走了。”

  我说从外面看看也行。他带我穿过一个月亮门,来到大殿的东侧,他让我向上看, 在一大片竹林的上边露出了图书馆的飞檐, 再一转弯,就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并不大, 只是一个大厅, 但有两层, 大概装不下玄奘从印度带回的所有佛经和他的译文。玄奘所译经文比历史上其他任何人都要多,共1346卷,其中大乘佛教最为重要的经文《大般若经》就占了600卷,几乎是他译经的一半。玄奘从公元660年开始翻译这部经,那时他已经感到身体不适, 多次要求高宗允许他隐居深山, 专心译经。高宗多有不舍, 但是最终同意, 于是玄奘和他的助手们就搬到了玉华寺, 也就是太宗原来避暑的地方。

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三人行必有我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