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47阅读
  • 23回复

汉字是个好老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发帖
527
金币
11186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3-01-30
萧先生书目
萧启宏:《信仰字中寻》东方出版社
《汉字通易经》 萧启宏 14.00 东方 1999.01.
华艺出版 萧启宏先生 所著《中国汉字经》,
《汉字启示录》 东方出版社 1999。01
论文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
萧启宏 《从人字说起》
是非虚说
离线海纳百川
发帖
112
金币
1149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3-01-30
不能把胡乱解释文字的游戏当做科学
http://hzdt.xiloo.com/zeruna020911b.htm
彭泽润老师专栏

0209hz彭泽润,410081,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不能把胡乱解释文字的游戏当做科学



近年来中国出了两个大“文字学家”:一个是解释汉语文字的萧启宏,一个是解释英语文字的袁立。萧启宏的报道见《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14日记者沙林的文章《汉字是个好老师》。袁立的报道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8月28日记者鲍云帆的文章《中国文化破解英语密码--英语也能说文解字》。

先看袁立的重大“发现”。例如,他认为记录英语单词“eye”的文字也是一个象形字,表示鼻子两边一边一只眼睛。“bed”也是,像一张中间可以睡觉的床。

作为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是可以的,也是有趣的。但是,它跟文字学沾不上边。如果可以这样胡乱设想,那么,“oyo”、“olo”、“aya”、“ele”、“ehe”、“ene”、“ono”等等,是否更加适合做表示眼睛的像形字呢?

我们知道英语使用的是一种音素文字。每个字(字母)一般只是跟一个音素有直接的记录联系,哪儿有什么形象?“eye”、“bed”都是由3个字组合记录1个词的字组,分别记录词中的2个和3个音素。

再看萧启宏的“发现”。例如,他认为“儒”表示人需要教育。“京”上面的“二”表示“上”和“天”,下面的“川”表示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光线,中间的“口”表示君王在传达上天的意思。“孀”表示一个内心像打了霜的寡妇,因为跟“双”同音,又表示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出入内心十分凄凉。

萧启宏还说他在1989年拜访天文学家刘子华,刘子华拉住他的手说:“你看这个‘真’字,十分具体是‘真’;你看这个‘假’字,世界上一切假事情都是人做的。”

他们的解释像说神话故事,甚至有迷信色彩。它是多么随意!有时很牵强附会,有时很武断。它同样只是一种有趣的记忆方法,与科学无关。因为“儒”、“孀”都是形声字,右边的“需”、“霜”是声旁。“京”是象形字,表示人工建筑的最高的土堆,上面有可以观望的亭子。假事情是人做的,真事情就不是吗?

刘子华是天文学家,不是语言学家,这不可怕。萧启宏只是一个曾经为汉语表音文字奋斗现在又反过来为传统的汉语表意文字奋斗的“语言学家”,就非常可怕。这样的“语言学家”主持的《汉字文化》杂志经常发表一些这样的观点,已经给语言学领域带来不少混乱。我们应该擦亮眼睛,防止新闻的误导。

根据报道,萧启宏的“研究”被北京崇文小学校长在电话中肯定“高出历史上任何语言学家的水平!”确实,没有一个真正的语言学家有这么大的胆子能够这样随意想象!报道中没有说到一个真正的语言学家支持他们的“科学”观点,只有一张两个人合影的照片,上面的说明是:“萧启宏和著名语言学家袁晓圆在一起”。

萧启宏把他的研究叫做“汉字全息教学法”,2002年5月被列入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基础教育重点课题,7月被列入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我想作为一种提高记忆效果的汉字教学方法,被列入研究课题也是可以的。但是把它当做文字科学的研究,而且被认为“纠正了前人的许多说法”,这就玷污科学了。而且给少数汉字编造一些这样的“谎言”,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中给每个编造一个帮助记忆的故事,恐怕不仅难以编造,即使编造出来了,也会增加学习者的额外负担。况且面对同样的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和记忆的方法。我曾经用过一个有人给每个英语单词编造一个记忆理由的书,看多了,反而觉得很麻烦,不如直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记忆。

这种“研究”使我想起了我外甥女教我记忆她宿舍的电话号码:“8874594”就是“爸爸气死我就死”。这个恐怖的“信息”让我一次就牢记了这个号码,即使现在不用了还是记得。难道这就是这个电话号码的科学信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离线海纳百川
发帖
112
金币
1149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3-01-30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受专家好评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受专家好评
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向全国语文界发出推广倡议
记者胡斌

   人民网北京7月2日讯 记者胡斌报道: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观摩会近日在北京市万泉小学举行,来自北京市崇文小学、万泉河小学和万泉小学的师生们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演绎了汉字教学的魅力,赢得了张伟超、李燕杰、张荣富等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许嘉琦、杨丽娜、林宝珍等6位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向全国发出倡议,大力推广“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将灿烂的汉字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之中,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性、文化性和规律性,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的发明人是萧启宏教授,他历经20年的潜心研究,发现每个汉字具有“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汉字之间具有“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总联系,在此基础上,他发明了“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2001年开始在北京崇文小学、万泉河小学等学校开展了课题试验工作,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热烈欢迎,增强了汉字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起到了增效和减负的作用。

   崇文小学三年级学生黄姣姣小朋友告诉记者,“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使汉字学习变得非常生动、形象、有趣。她举例说,比如矛盾的“盾”,从“厂”从“十”从“目”,“厂”就相当于是盾牌,“十”代表盾牌后面的把手,而“目”就是人的眼睛,这个字说明人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拿着盾牌只露出自己的两只眼睛。这样学习汉字,记得牢,忘不掉。

   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杨丽娜说,现在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识字量从2500个字增加到了3000个,这对教师识字教学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萧启宏教授发明的“汉字全息教学法”使汉字教学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使抽象与具体、哲理与艺术得到高度的统一。让小学生多掌握500个汉字,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它将大大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多、更早地接触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全国小学语文学会理事长崔峦,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王宁教授,中央教科所前所长、研究员滕纯等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汉字全息教学法”,认为它提高了汉字教学的文化品位。目前的小学识字教学,存在单纯求数量、求速度的倾向,教学内容贫乏,对汉字从文化和构形理念方面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考虑太少,为了增加趣味性而离开汉字科学引进所谓“流俗文字学”等现象屡见不鲜。萧启宏教授的贡献在于,循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的思路,还原汉字的字理,采用十六字诀的形式,逐个解读常用字,体现汉字的表意性,加入汉字文化内涵,可以收到识字明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目前,“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已列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并被列为钱其琛副总理发起并领导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核心内容。萧启宏教授领导的北京东方文星汉字研究所正致力于推广这一项目,现在已编写出版了与新《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识字卡片》、《汉字开智之路》系列教程和“启宏全息码”全汉字系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线白山

发帖
3201
金币
11739
威望
113
贡献值
18
开心币
379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3-01-30
高出历史上任何语言学家的水平!这是吹牛不打草稿
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只因有了汉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
传播,世界文化才显丰富灿烂。

  请问仓颉是不是语言学家?历史上谁超过?>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在线白山

发帖
3201
金币
11739
威望
113
贡献值
18
开心币
379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3-01-30
仓颉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而四目,有睿德。见灵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撑而拼文字,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离线
发帖
527
金币
11186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3-01-30
单纯作为教学方法,的确值得推广,
但作为什么学术嘛,也就跟我们差不多了~从对汉字汉学的肯定推广上,萧先生贡献良多!
是非虚说
离线海纳百川
发帖
112
金币
1149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3-01-31
呵呵,现代宣传,以偏概全,不打草稿,吹捧上天。
现代宣传,
以偏概全。
不打草稿,
吹捧上天。
本有特长,
不是全面。
自知之明,
已然淡忘。
象形教学,
最具特色。
形象文字,
视角特点。
超越古人,
痴心妄言。
从此测字,
岂不无惮?
谢石再世,
也是惘然。
看清长处,
发扬向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离线德望
发帖
1
金币
10051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3-02-01
我很希望能有幸接受一次汉字全息教育
学习学习再学习
离线呆子
发帖
2
金币
10168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3-02-03
哈哈
凭心而论,这话说得有些道理,不过话说回来,
他在繁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却为什么不在甲古文的基础上进行立论呢?岂不是更形象。
从小我们就知道,汉字是世界上难得的保留下来继续使用的象形文字。
发展至今,字之古形和古音甚至古义都已经改变了太多太多。硬用古法来套今天的汉字肯定是无法全中的,所以没人批他那才是怪事。
古人测字皆手写,不识字者抽字签,何也?字有神机,必现于人也,非在其字也。
故一句话,“唯其时物”,才是汉字之正解。
何来多音字,何来一字多义,何来近义,何来同音?
还记得朝朝朝朝朝朝朝-长长长长长长长,也记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说与诸位,聊博一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2-3 14:38:36编辑过]
“甲子气燥浊,丙子气燥阳,戊子气湿浊,庚子气燥寒,壬子气清寒”
离线
发帖
527
金币
11186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3-02-06
读 “ 汉 字 是 个 好 老 师 ”


~ 关于汉字的普及教学和研究问题~

游 修 龄

《中国青年报》冰点第412期(2002,8,14)刊载了一整版的长篇报道“汉字是个好老师”,是该报记者沙林对文字学家萧启宏教授的采访记。笔者读了以后,对萧先生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富有心得,发前人所未发,很是钦佩。萧先生原先曽是汉字必须走拼音化道路的热烈拥护者和鼓吹者,转而认识到汉字拼音化的道路走不通,成为汉字是非常科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且全心全意地投入“汉字全息教学法”的宣讲和推广,获得了许多专家和教师们的赞许。据记者介绍,萧先生为了研究汉字的来龙去脉,“他开始投入浩大的钻研中,他精读所有他能找到的古代有关典籍,文字学、训诂学、尤其钻研老庄和其他道学、易学著作。”说明有深厚的研究基础。

报道中对萧先生的治学经历作介绍的同时,还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汉字个案解剖举例,这些实例的文字都引用萧先生的原文,可以代表萧先生的研究心得,共约举了30来个汉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30来个汉字的剖释中,除去少数几个的释义正确以外,大多数的字义剖析,笔者感到都有问题,笔者不是文字学专家,只不过平时对汉字的科学性很有兴趣,并且同萧先生一样,认为汉字的生命力自强不息,前途将会越来越显光明。

笔者认为剖析不当的汉字,限于篇幅,仅举以下八个字为例,引号内的文字,都是原文。

1,关于“儒”字:“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们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笔者以为,如果汉字中只有一个儒字, 这种剖析也难以成立,何况汉字中以“需”为偏旁的还有很多,像“糯”,“濡”,“臑”,“懦”、“獳”,“羺”,“檽”…等字,又怎么解释?难道“糯”是需要吃米?“濡”是需要喝水?“臑”是需要吃肉?“懦”是心里有话要说?……“需”只是个表音的声符, 指出这些带需的字,都发需的音而已。

2,关于“贸”字:“卯为时间,贝为金钱,贸音通冒,贸有风险。卯时是早上五到七点,挣钱的事赶早不赶晩,不能错过时机,时间就是金钱的意思,在贸字中早已包含。”据说,研究生听了萧先生这种精彩的解字,“大吃一惊,象发现了什么似的。”

这个“贸”字的读解,完全同儒字一样,抓住一个,不顾其他。试问,贸易果然要赶早,那末,像“峁”字,是否指一早起来就上山?“铆”字左侧“金”又该怎样解释?可是字典告诉我们,峁是西北口语称黄土丘陵为“峁”,如“翻了两个山峁到跟前。”,“铆”是木材建築上的榫眼,金属建築上的铆钉。这些都与早起没有任何关系。只代表这些字发卯的音。至于说“时间就是金钱的意思,在贸字中早已包含。”这种说法是把现代观念强加给古字。

上面举的两个字例(类似的从略)表明,为了闯出一条与前人不同的释义道路,把本来正确的形声手法,抛在一边,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便成妙解,实际上是把宣傳汉字的优点引入歧途,适得其反。

3,关于“衆”字:“衆(简化字众)是一 滴血下的三个人字,三个人代表不同的人种,但是又来自一个根,意思是所有人都来自一个血源,与现代基因学所阐述的完全相同。”

这种解释,抛开衆的字源,任意贴上现代遗传基因的标签,什么不同人种,什么同一血源,说得头头是道,令人啼笑皆非。回头看,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上部是“日”字,下面三个人是指一群奴隶(古代三常代表多数)在太阳下劳动,卜辞里有:“王大令众人曰:劦 田!”就是说王下令众奴隶们持耒(劦)努力种田。甲骨文金文中的日下三人,到小篆中变为横目下从三人,到正楷中横目又变为血下从三人,简化字再去掉上半,保留三人,成众。衆的演变过程如此,是谁也推翻不了的,作为文字学家如此任意割断历史,外加现代化名词,随意曲解,真令人遗憾。

4,关于“化”字:“知识分子总是说文化,弄不懂谈何文化?比如化字,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人和七的组合,七是什么?是人之七窍,七窍通了就是文化,才能文而化之,进入化境。”

这是一段极妙的妙文,它首先对知识分子将了一军,说知识分子如果连文化之化都不懂,还谈什么文化!于是它告诉知识分子们, 化是人旁从七,七就是七窍,七窍通了就是文化。可是,文字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化和北是同源的,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写得很清楚,北是两人相背的正位,化是两人相背的倒位(一人头朝上,另一人头朝下)。化和北的右边都从“匕”(匕首之匕),在《说文》、《康熙字典》和旧版《辞海》中,化字都作人旁从匕,新版《辞海》才从俗改为化,这是因为手写化字的时候,很容易把笔锋延长一点,就出头了,所以现在的化字都是匕字出头。

如果说,萧先生从事的是现代汉字的读解,从现今流行的化字,解释化字的奥妙,不受传统文字演变的约束,那也不对。因为,即便如此,这匕字的出头,到厎不是七字,因为写七字的中间一横,笔顺是自左至右平写,而写化字匕旁的笔顺是自右至左斜写,这样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字学专家,既不顾化和北的同源关系,又无视七和匕的笔顺不同,就先教训起知识分子不懂文化来,是否太冒失了。

5,关于“霜“字:“比如孀字,是说一个寡婦内心如霜打,又从双音,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内心的感受分外凄凉。我对一个寡妇说了她的心理感受,她说太对了,你怎么知道?她说她看到别人的夫妻幸福的样子,内心确实如霜打一样。我说中国的汉字早就告诉我们了,…这是汉字对心里描写的准确。”

按照萧先生这种拆字法,那末,“妞”字一定指相貌丑陋的女子了,可是北方口语亲昵称女孩子为小妞,又怎样解释?其实,这种拆字法前人也早有当笑话记载的,如宋朝的王安石喜欢对字义钻牛角尖 ,他很得意地对苏东坡说,“波”是水的皮。”苏东坡反讥说,“难道“滑”是水的骨?”

6,关于“蚂蚁”的“蚂”字:“比如蚂蚁的蚂字,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不得其解,有一天,突然梦到,整个蚂蚁家族就一个母亲,一个妈,她是女王,控制生育,蚂由妈而来,……蚁字好解,是仁义的义,后来我看了欧美昆虫学家的书,说蚂蚁一般不发生战争,一旦发生,没有一个受到限制的,战死为止。他们勤劳,守纪律,确实是仁义之师。”

这一段对蚂蚁的破解,竟然是萧先生经历很长时间的困惑之后 ,才从梦里得到了灵感。粗懂语文的人都知道汉语中有一大类的词是双音词,是成双表达、不好拆分的,如蜉蝣、蜻蜓、蝙蝠、 蝴蝶、葡萄、鹧鸪、鹈鹕、鹌鹑……很多很多,蚂蚁也不例外。如果你去查字典,查单独的蜻、蜉、葡或单独的蜓、蝣、萄等字,字典会告诉你蜻即蜻蜓,蜓即蜻蜓,蜉即蜉蝣,蝣即蜉蝣等,不会对单字给你作出解释。双音词是后起的,先秦古籍中蚂蚁单称蚁,后来双音词发展了,为了区别同音容易混淆,乃在蚁前加蚂,如果蚂蚁之蚂是妈的义,试问蚂蚱、蚂蟥之蚂是否也是妈的义?萧先生似乎要打破陈规,要把汉字中的双音词分开破解,那末,对上述一连串的双音词,又如何一一拆开解释?

7,关于“戲劇”(简化字戏剧):“装虎动戈,逗人以乐是戏,用在喜剧,所以读喜;老虎食猪,人用刀杀猪,发出剧烈的惨叫,是劇(剧)。多用在悲剧和剧情急剧变化的剧,……讲完以后,袁世海站出来鼓掌,歌唱家李光曦回家后对夫人说,我今天算是见到了一个有文化的人。”

这段话里牵涉到“戏剧”两个繁体字的字源和演变问题,说起来很繁琐,暂且不论。说“装虎动戈,逗人以乐是戏”还可以,因为戏剧即起源于游戏。至于说“老虎食猪,人用刀杀猪,发出剧烈的惨叫”等,完全是想当然。“剧”是个多义词,多达十余种义,游戏是其中的一个义。剧的最早义是“阉割”,至今还保留“剧猪”(阉猪)的口语。而不是什么“人用刀杀猪”或“多用在悲剧和剧情急剧变化”。还应指出,喜剧和悲剧这两个名词是comedy 和 stragedy 的汉译 ,是外来词。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划分悲剧和喜剧的,如“汉姆萊特”是悲剧,“威尼斯商人”是喜剧。中国的传统戏剧,多宣扬忠孝节义,精忠报国等伦理道德观,虽也富有悲欢离合的情节,却没有悲剧和喜剧的称谓划分。把戏和剧解说成喜剧和悲剧是以西律中,以今律古。

8,关于“藝”(艺)字:在一个书法家聚会的场合,萧先生说:““藝”(艺)字,那是有人在云的高度表现如履平川。草字头代表轻巧和陆地,中间有人持木表演,底下是云,就如现在的阿迪力。”一位老书法家当场说,他确实不知道,搞了一辈子书法都不知道。

对艺的繁体字所作的这种拆字,令人啼笑皆非。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表示一个人蹲着,手持树苗,向土中栽种的姿势,转为楷体以后,双脚变成“云”,右边的“幸”是树苗的变形, 左边的“丸”是侧面人的变形,草头是后来加上去的。秦始皇焚书,只留“树艺之书”不焚, 树艺之书,即种植之书,也即农书。树艺需要技术,以后慢慢从“种植之术”引伸出“艺术”的新概念来,这是人类知识循序渐进、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汉字的字义也跟着丰富起来。 置艺的演变过程于不顾,仅按繁体艺字的结构解剖分析,再加许多想当然的臆测,竟然感动 “搞了一辈子书法都不知道”的书法家,使人有说不出的尴尬,因为一个书法家如果缺乏起码的文字学常识,是很难在书法领域升堂入室的。

限于篇幅,只举上面八个字为止,还有羞、教、颂、科、版、是、晚、晓、盾、晖…等字不一一 评说。根据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萧先生新颖的说文解字,受到听众(包括科学家、戏剧家、音乐家、书法家、教师等)的热忱欢迎,使他们感到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知识,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令人十分感慨的现象。即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载体~汉字,由于近百年来一直遭受到莫须有的歧视、责难,甚至于否定,想给予彻底推翻,走世界共同的拼音文字道路,于是汉字的基础知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隨同取消,从小学到中学,只学范文,硬记汉字,并不结合文字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导致今天普遍性的汉字基础知识贫乏,一旦听到有人专门作汉字的解读,便觉得新鲜惊奇,大受教益,对于对这种拆字式的解读,是否合乎汉字演进规律,是否表达汉字正确的字义,已经没有鉴别能力,也是不好苛求的。

萧先生在小学里推广的汉字全息教学法,是普及性的,但它是建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的,《中国青年报》冰点的长篇报道中也提到萧先生的理论“发现”,如说“甲骨文不是汉字根本的源头”周文王被囚禁时推演《周易》,用的是大篆,“这说明大篆在当时已是主流文字,而甲骨文是当时殷商巫师用的一种特有的文字。”又说“汉字在石器时代的炎帝时就已产生了,…你看汉字中有关工具的字都带有石字旁,说明这套文字系统是产生在石器时代…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造字当可信。”因为报道中没有对萧先生的理论详细展开,这里不便置喙,不过以笔者粗浅的文字常识来看,这种新观点,只能认为是文字学研究的奇谈怪论。北京推广汉字全息教学法的某小学校长对萧先生的评价是“这已超出历史上任何语言学家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教出特色。”这位小学校长大概是兼职的语言学家,否则,他怎么有眼力说萧“已超出历史上任何语言学家的水平”这样权威性的结论。如果全息教学法教给小学生的汉字知识,都类似上引八个字等的例子,笔者以为问题是严重的,笔者不是文字学专家,希望这篇小文能引起大家的关心,因 这是事关小学识字教育的百年大计,现在还多了一个向国外推行汉语教学的任务,必须慎重对待,建议组织国内语言文字学专家们对萧先生的语言学著作和汉字全息教学法进行学术讨论和鉴定,发扬推广其合理的部分,汰除其不合理的部分,把小学语文识字教育和汉字普及推广引向一条科学的、简易的、健康的道路,大步前进。

作者附记:

此稿寄给《深圳特区报》后,立即刊登于《深圳特区报》2002,8,25日第6版,“百家论坛”栏。文字略有刪节,题目改为“质疑《汉字全息教学法》”。编者附言云:“此稿突击发出。稿费请二个月后查收,按特稿标准。” 9月5日补记。

是非虚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