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这位光风霁月型的大美女嫘祖,她还发明了养蚕(夏县出土了我国5000年前的半枚蚕茧化石,证明了嫘祖养蚕的多半属实)。不过当时的人还不会抽丝,而是把蚕茧切碎,拍打脱胶,再用纺轮纺为纱线。于是人们在麻衣的基础上,就有了蚕丝。这个技术在六千年后终于传到了欧洲(六千年啊!不可想象)。
最早的丝织品人们发现的是4700年前的,在浙江,是一些丝绢残片和丝带,虽已碳化,但仍有韧性。经科学鉴定,每平方厘米中有经丝52根、纬丝48根。这比麻衣细密多了。看来文明的态势,长江流域也能跟黄河流域,分庭抗礼啊。
黄帝领略了嫘祖的丝绸,接下来就营建自己的新房。更早的房子,都不大,半地穴,地上的部分,圆形的有点类似蒙古包,方形的则是四角攒尖的方锥体,且全是单间的,没有家庭,大家都去欢乐谷解决性需求。过去即使有大房,也只是村子中央广场上的那一幢,是同志们过集体生活(比如开会时候用的),是大队办公室。每个单间房子的门,都朝向这个大队办公室,而不是朝着太阳。
黄帝这时,人们已经不再住半地穴了,而是把一撮撮“地面式”的建筑凸现在大地丛林之上。结构由单间变成了多间,甚至包括客厅的多间卧室。一般叫“前堂后室”,进门是个古代大客厅,常在一百五十平米甚至更大,穿过客厅,后边是三四个卧室,是黄帝嫘祖及孩子们的住所。客厅左右两边,还有小屋子——大约是小保姆住的。
这些大房子使人想起亚洲的“亞”字,代表着古老的天圆地方的概念。方形的大地上,四个角被支撑苍天的柱子占去了,这是“亞”字。“亞”字也是房屋的写照,四根粗大的木柱托起屋顶。
不过这时候的墙都是木骨泥墙,不结识,不负责承重,只起遮蔽风雨的作用。承重主要靠墙体里的柱子。屋檐外伸出很长,也需要什么东西支着,所以在屋外往往再设一圈柱子,以支撑屋檐,同时形成檐下散水的檐廊。
黄帝盖房子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1、平好地基,铺垫干燥的草泥,其上抹砂浆。以前墙是平地起的,现在先在地上挖槽再筑墙。四周挖好墙壁的基槽。房子南边再挖窖穴。
2、开始杀人,五千年前开始出现祭奠房子的人牲,把body埋在墙基下面,有这哥们在下面托着,墙不怕狂风洪水。如果阔气的话,房基下边也挖坑埋一个人牲。
3.竖立木柱,从前柱子是插栽到坑里的,现在柱子在地面,柱下垫以石头。大木柱间距是一米三根,中间还有小木柱,都是支撑房顶用的。木柱之间填芦苇,每隔一个手掌宽再绑一横木条,以藤条捆扎,使整个墙壁固结在一起,
4、杀人,把人头削掉头皮,洗洗干净,念完咒以后,塞在墙壁里。
5、用草拌泥抹在墙壁内外,注意把人头抹进去。墙面再用沙浆抹出美丽光滑的墙皮。
6、用木架搭起屋顶,屋顶是两面坡或三四面坡的,依旧再加草拌泥。
7、内部装修。地面用沙浆抹它几层,再用粘土、陶粒、料礓石,烧制成古代水泥,铺在地上,水泥见水变成胶结材料,坚硬平整,色泽光亮,呈青黑色,是古代的地板。
8、再做方形灶台一到三个,以及挡火的短墙。
9、内部同理修墙,隔出客厅和小室。小室每间十到二十平米,里边放上罐、钵、盆、壶、杯、盖、碗、瓮和陶制的纺轮。有的小室不预备住人,是储藏室,瓮里装上粮食,墙根放上石弹丸和石铲、石斧、石刀等等,弓箭挂在柱子上。
好了,黄帝和嫘祖拿着钥匙入住新居了,新婚燕尔。他们的长方形三百平米的大新房子,在丛林的包围下熠熠闪光,这是家庭开始出现的标志。既然生活这么美好,黄帝就在嫘祖家乐不思蜀地住下了。不过,村里的主流还都是传统的单间小房子,说明很多人还没有固定的老婆。
不过不用害怕,大房子和小房子之间,往往挖沟隔着。整个小村的外围,也是七八米宽、五六米深的大壕沟,保护着我们。沟的外边,是祖先们居住的地方——集体公墓,以及人们玩泥巴制陶的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