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00阅读
  • 0回复

《道德经》中财富感悟 能取能予 善始善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智悟
 

发帖
137
金币
9178
威望
8
贡献值
0
开心币
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11-03



2003年11月03日08:42 上海证券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感受中国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击型波段......)

注释:把持一些东西并且希望不断增加,不如就此罢手;怀中揣着锐利的刀刃,是不可能长保安

宁的。金玉满堂的人家,很难长期地守住;由富贵而骄横,只是自己做下罪孽而已。功成身退,才是天道。

什么是成功呢?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成功是能够守住一些东西直到生命的尽头,即不仅善始,而且善终。所以,在中国的五福中,除了富贵康安,最后一个是"终考命",也就是能够太太平平地死在家里(古代死在家里才是寿终正寝)。如果是贫困而死、忧患而死、潦倒而死,都不是"终考命";如果临终前后,子孙为家产打得不亦乐乎,也不是"终考命"。所以,成功的关键是善始善终,特别是要善终。

小到炒股来说,投资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赚了钱,甚至赚了不少钱,但由于没有落袋为安,最后盈利都打了水漂,甚至还可能赔进去不少,原因就是没有撒手。这样的失误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为什么呢?因为贪婪,归根结底是对财富的错误认识使然。

大到对财富,对生命而言,则更是如此。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贵极而贱,盛极而衰,不知凡几。荣宁二府,金马玉堂,只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和中堂权倾朝野,富甲天下(其家产相当于清政府九年的财政收入),结果还是一绳索命望乡台;1929年,华尔街那么多跳楼的金融巨头,又是怎么回事呢?

"旧时王谢堂前燕",是怎样"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与历史比,人真的很渺小,历史的长河足以湮灭一切。显赫不过帝王,但翻开历史看看,除了贞观、开元、康乾几代明君,和夏桀商纣一些昏君,大部分皇帝是我们闻所未闻的;退一万步说,即便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身后占地也不过六尺,一人尸骨毕竟占不了万里江山。

财富、功名都是流动的,社会在新陈代谢中进化着,所以有一首诗说得好:

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对于个人来说,成功就是把一些东西延续到自己生命的尽头,或者再长一些而已。如非要像秦始皇那样,幻想二世、三世乃至千世万世而为君,纯粹是一梦南柯。

那么,想维系富贵,能做的就是为人,更直接地说是"为仁"。东晋石崇在刑场上被砍头,长叹"小子们为财害我",刽子手说,"既知如此,何不早散些家财"?当然,为时已晚。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就涉及对财富的认识,既然身后占地不盈数尺,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还应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美国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是用于慈善事业的,洛克菲勒、比尔·盖茨都屡屡捐巨资于慈善事业;我国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开的胡庆余堂,年年施茶舍药,还为远征新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左宗棠军捐助诸葛行军散;事实上,中国的寺庙、外国的教堂、修道院历来发挥着慈善事业的功能。

取之于社会再用之于社会,就改善了自己所处的人文环境,对自己的实业是大有好处的。这种对社会的回报,既来源于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来自经济上的功利性;既来自法律的导向(如高额遗产税),又来自宗教的教化。无论怎样,能够回报社会总是好的。圣人说"河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老百姓说"积善人家庆有余",异曲同工,都有一定的道理。

对中国的富人来说,大有借鉴之处。与其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何如修桥补路,积德行善?这不比数万元买一颗荔枝,数十万元养一条京叭儿有意义得多?当然,从巴尔扎克的葛朗台、果戈里的死魂灵,到今天的比尔·盖茨经历了两百年,文明的建立需要时间。

造成贫富悬殊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必然,这就需要国家调节,如税收后的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但改变社会对富人的看法,改变仇富心理,则需要富人自身做出一定的努力。对于国家的价值取向而言,既要保护私有财产,又要保护弱势群体。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

对于权钱勾结、巧取豪夺者,对于为贪财好利,不惜草菅人命者,历史上前车之鉴,足以为后事之师。明代,一个和尚写过一首好诗:

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张晓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