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1阅读
  • 0回复

油价涨跌的钥匙在谁手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638
 

发帖
2129
金币
21424
威望
16
贡献值
13
开心币
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油价涨跌的钥匙在谁手中


一路高涨的国际石油价格给正处于强劲复苏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包括产油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油价能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人们关注,左右油价涨跌的钥匙究竟握在谁的手中?
  从根本上说,石油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及供需关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开采石油的成本相差极大,按照边际成本的原理,油价应该以条件最差油田的开采成本为基础。据《青年非洲》杂志发表的1999年世界各地原油开采成本统计,欧佩克中东成员国的原油开采成本为每桶2.90美元;中东地区以外的欧佩克成员国的陆上油田开采成本为每桶4.93美元;北海油田每桶10.95美元;中欧和里海地区每桶7.94美元;墨西哥湾每桶9.02美元;俄罗斯则为每桶11.92美元。因此,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早已与生产成本关系不大。另据权威机构论证,如果油价升到每桶22美元以上,利用煤液化技术制取的煤油、汽油等燃料油将具备价格竞争力。几年前,美国就已经掌握了直接通过液化方式将煤转化为各类燃油的技术。
  现实市场上,供需关系是油价变动的基础因素。从需求方面看,中国及“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的需求逐年增加,不能说对世界石油总需求没有影响,但真正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目前每天石油消耗量超过2000万桶,其中2/3依靠进口。美国人口只有2.9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7%。但是这个拥有2.4亿辆汽车的国家,正在消耗着全球25%的石油和40%的汽油。在原油价格已经明显上涨的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对石油的需求仍增长了3.5%,为1999年以来的最大增幅。美国对石油的超大胃口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是影响国际油价涨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表明,每当美国经济放慢脚步,国内石油需求出现下降迹象之后,国际油价就会应声回落。
  论到需求,还不能不提及各国的石油储备。石油储备除了在战争或意外事故时,可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引起的灾难外,在平时能为平抑油价发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不断提高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已高达6.684亿桶,接近7亿桶这一储备能力的极限。在当前国际油价高涨时,美国不仅没有动用储备来平抑油价,反而继续增加储备。这即使不是囤积居奇,至少也给高油价“火上浇油”。
  再看世界原油供应情况,世人都会想到欧佩克是世界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商”。根据欧佩克自己公布的数据,2003年该组织占全球原油出口的比重为48.7%,今年还将有所扩大。但是,目前欧佩克的增产潜力已经接近极限。据估计,如果将各成员国超产因素考虑在内,欧佩克的剩余日产能力只有60多万桶,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尤科斯石油公司逃税案后,俄罗斯石油生产受到严重打击,根本无法指望它提供更多出口石油。
  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潜力巨大的“油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石油的国家,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大约为220亿桶。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产量一直雄踞世界首位。后来出于保存国内资源的战略目的,美国逐步减少国内石油产量。1973年美国的平均原油日产量为920万桶,而2003年仅为574万桶,降幅竟达四成。由此看来,短期内最有潜力迅速提高石油产量的,恐怕非美国莫属。
  在现实的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并不是完全按照各国实际供需你买我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大量交易是以期货形式进行的。期货交易本来是买主、卖主为防止价格大幅度变动所造成的损失而设计出来的,但也被投机家作为一种买空卖空的投机手段。到底谁是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投机商,外人难以揣测。但从最近国际媒体透露情况看,以前很少涉足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大型对冲基金也开始在油市上兴风作浪。有报道说,至少50家对冲基金染指石油期货交易,所持头寸已接近交易总量的15%。人所共知,这些大型对冲基金大多来自美国。
  除成本、供需等基本经济因素外,国际油价受地缘政治,尤其中东局势影响极大。中东政治动荡的核心是阿以冲突。阿以问题产生的始作俑者是英国,但后来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以色列的后台,也就成为中东地区不安宁背后的主要因素。最近一轮油价高涨就是由美国对伊拉克开战而起。最近,美国在委内瑞拉全民公决和伊朗核计划问题上的“指指点点”,也给国际原油市场带来紧张气氛。
  历史表明,美国有能力左右国际石油价格,也确实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或经济利益操纵过油价走势。据里根时代美国情报部门头目的回忆录所说,当年美国就是一面用真真假假的“星球大战”之类的计划刺激苏联扩军备战,同时有意压低国际油价,断苏联财源,从而拖垮苏联经济。油价高涨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但对美国石油公司来说,高油价则意味着高利润。美国最大的10个炼油公司控制了国内产量的77%,能源越是紧张,它们赚的钱就越多。需要提及的是,美国一些政府高官和美国石油集团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白宫甚至有多位官员直接来自石油工业。正如俄罗斯《独立报》所指出的,很多事综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错觉”:美国似乎是在有意催生油价,帮助本国石油公司获取超额利润;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几家石油公司,这些公司对美国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国际石油格局向美倾斜


  美国控制全球近七成石油资源国际石油格局向美倾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分析认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及恐怖活动全球化,使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能源(主要指石油)安全的威胁加大,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正在加快。
  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尚未探明的石油蕴藏量还有一万亿桶左右,其中约80%集中在中东、中亚、俄罗斯和东亚等地区。实现对这些世界石油资源战略要冲地区的控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霸主地位确立。在中亚,美国借反恐占领阿富汗,从军事和政治上控制住里海油气资源。在中东,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占领了其觊觎已久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资源国,使其在海湾地区的政治、军事控制力涵盖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54%的前四位--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在西非,近年来,美频频发动外交攻势,并谋划从欧洲调兵进驻几内亚湾,控制撒哈拉以南非洲这片“后备油库”。在北美,美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独霸加拿大的油气资源,掌控着墨西哥湾的开采权。综上所述,美国通过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手段,控制着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其能源地缘政治战略的全球布局基本到位。
  俄罗斯战略卖家地位凸显陈凤英指出,在石油能源竞争的国际格局中,俄罗斯的影响举足轻重。据统计,俄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的5.7%(天然气占30.5%)。但近年来,俄石油业发展态势咄咄逼人。2003年,俄罗斯年产石油4.228亿吨,占全球的10.7%,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中东影响不可低估海湾地区依然具有战略影响力。从中长期看,无论市场格局如何变化,世界最大的石油供应地依然在中东。据BP公司统计,该地区2002年石油生产仅占世界的28.5%,但已探明储量占65.4%,储采比达92年(全球为40年)。伊拉克重建、沙特私有化等因素,可能使国际资本逆向流入质量高、低成本的中东地区,将使该地区迎来新一轮石油业开采高峰期。
  油价波动更趋常态化陈凤英认为,供大于求格局会持续,但地域失衡更突出,油价波动更趋常态化。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油气产业将处于一个稳定上升期。数字化油田、新技术开发,将使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加拿大和委内瑞拉油砂田的开采将成为可能。IEA预测,未来几年世界油气供应充足,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地域失衡严重。此外,恐怖组织跨国化,恐怖活动全球化,以及中东、中亚等产油国成为恐怖分子滋生地,将使能源安全、尤其是设施和运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增大,油价波动更趋常态化。
  管道与资源瓜分是竞争焦点陈凤英说,伊拉克战争后,各大国和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能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一是油气管道争夺成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输油管道比拥有油气资源更重要。在里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主开通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和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输气管,通过控制里海油气运输走廊遏制俄罗斯,打压伊朗。在远东,日本不择手段与中国争夺输油管道,美国暗助“安纳线”,赞成修建西伯利亚至纳霍德卡的输油管,力争俄罗斯的油气开采权。
  油气资源争夺激烈世界上有油气的地方,就有跨国石油公司的存在。近几年,美欧日政府背景颇深的埃克森—美孚、阿莫科、加利福尼亚、壳牌、BP等世界顶尖跨国石油公司几乎已全部拥入中亚,对里海油气资源展开全面争夺;目前,它们正忙着在几内亚湾瓜分尼日利亚、安哥拉、加蓬等西非国家的石油资源;近期,它们又虎视眈眈地瞄准伊拉克油田的重建和沙特石油业私有化。

人算岂能胜天算,唯有知命顺自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