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35阅读
  • 3回复

期货历史重要事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2410
金币
1880
威望
68
贡献值
32
开心币
28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08-24
#1 期货历史重要事件

1.玉米事件

证监会近日已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玉米期货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当前玉米期货上市前准备工作已完全就绪,交易所将将在9月推出这一期货品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玉米期货是规模最大、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是商品期货市场的支柱品种之一。在美国,玉米期货市场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者,并奠定了美国世界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地位,推动其成为诸多农产品全球定价中心。而在我国玉米期货的推出也必将和大豆一起建立起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参照体系,为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深度改革和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在这个市场企盼已久的历史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似乎有必要再去回顾一下我国曾经上市的玉米期货所发生过的风险和经验教训,虽然这并不是一件让人很愉快的事情,但是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我们更好的未来。
  1994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文暂停大米期货交易,投资于大商所大米期货上的资金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方向,于是曾经火爆过的玉米期货再次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大量的热钱开始向玉米市场积聚。由于当时玉米现货供应十分紧张,大连各交割库存量仅占总库存量的50%,而在1993年同期高达80%,加之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破裂,中方取消了自美国进口大量玉米的计划,这更加重了国内玉米供不应求的紧张气氛。在此背景之下,主力多头认识到基本面对自己完全有利,于是在玉米1995系列合约上展开攻势。期价从950元/吨的低位开始启动,先以C505合约为龙头,随着成交量与持仓量的持续扩大,期价扶摇直上。11月中旬,C505合约期价为1150元/吨左右,此时成交量尚不成气候,每周交易量不足万手;至12月中旬,C505迅速攀上1350元/吨,此时一周成交已突破30万手;至1995年1月中旬,单日成交突破20万手。
  1995年春节之后,由于传闻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有了新的转机,使人们再次看到恢复从美国进口玉米的希望,空头趁机打压,大连玉米出现短暂的回调。但由于市场上玉米的供需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现货玉米仍旧十分紧俏。因此,大连玉米经过短暂的回调之后,3-5月份继续上扬,最终C505以1600元/吨的高价摘牌。 C511合约正是在C505合约强劲的牛市行情带动下活跃起来的,在C505合约进入交割月之后,C511一跃成为大连玉米的龙头合约。由于当时大连本地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多头借此炒作,再度掀起一波强劲涨势。C511合约于5月15日创下了玉米期货交易史上的天价2114元/吨,与当时的现货价差达600元/吨。
  大连玉米期价的狂涨及南方各地现货供应的紧张,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1995年5月13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从东北调运100万吨玉米入关以求平抑南方不断上涨的玉米现货价格。同时"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期货市场,这才使大连玉米的涨势得以遏止。 为了进一步平抑玉米价格,政府大量从美国进口玉米,1995年7月份累计进口186.4万吨,同时将大量库存抛入市场,玉米现货价格大幅回落,期市价格亦同步下挫。8月初,各月合约期价跌至1650元/吨附近,这时传闻东北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以及黑龙江提高玉米收购价格,多头受此消息刺激,再度卷土重来,两日内将期价推上1800元/吨。8月2日,C511单日成交58万余手,创下玉米期货交易史上的天量。大连玉米C511合约的炒作,尤其是周边市场长春联合期货交易所在玉米期货交易中多次发生严重违规事件,引起了管理层的担忧。当时长春联合交易所管理混乱,导致大量空头仓单流入市场,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大量交割违约,并出现了大量的假仓单,引发了重大的经济纠纷,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995年7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在通知下发40个交易日内,国内各期货交易所将玉米期货交易保证金逐步提高到20%以上。但大连玉米仍未降温,C511合约8月2日的成交量接近60万手。8月28日,中国证监会再次下文要求大商所必须严格执行7月13日所发通知中有关内容,至此,大连玉米行情急起直落,交易量急剧萎缩。C511后续合约基本沉寂,1996年以后玉米期货交投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老玉米期货已成为过去,它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不仅显示了过度投机对市场的危害,也揭示了当时国内期货市场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同时也有人们对期货市场认识上出现的偏差。 在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实践中,不乏有一定生命力的期货品种,其他的如农产品中的绿豆、高梁,工业品中的线材等。它们在中国期货业的初创阶段都曾立下汗马功劳。虽然这些期货品种在运行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在评价这些期货品种时也不应脱离当时中国期货市场自身的"缺陷"以及外部环境,仅仅将问题归咎于这些期货品种本身。一方面,当时期货市场发展处于混乱无序、无法可依状态,部分投资者在交易中缺乏理性,过度投机,往往通过逼仓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另一方向,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经纪公司既缺乏风险控制的经验,又没有相应的可操作的制度,无法实现风险的事前控制,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这些品种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当时多个交易所同时上市同一个品种,而合约设计、交割标准又不统一,各自为政,分割市场,争抢客户,疏于市场管理甚至纵容操纵,使期货价格过度偏离现货价格,导致期货市场功能失灵。市场投资结构不合理,投机力量完全左右了市场走势,市场缺乏套期保值的基础,使得期货市场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而如今,期货市场经过数年的治理整顿,无论是运行环境还是市场秩序都已经走上了较为规范的道路,投资者的操作思路,经纪公司的服务,交易所的管理都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下,玉米期货的推出正可谓恰逢其时。但是,在目前这样一个期货市场蓬勃理性发展的时期,一个好的却曾经有过伤痛的期货品种推出之后,理应受到我们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爱护,使之能真正的成为一个良好的金融投资工具,权威的价格参照体系和农民利益的保驾护航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衷心的祝愿玉米期货和我们的期货市场能一路走好!
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一日不看江恩,半月被套亏损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2410
金币
1880
威望
68
贡献值
32
开心币
28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5-08-24
3.27 国债期货事件


 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现在申银万国证券即由申银和万国两家证券公司合并而来)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可如今管金生正在上海的牢狱中反省。


  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另一当事人尉文渊被免掉上交所总经理的职务。事隔九载,尤其是在当前监管当局要求加强监管力度的情况下看看“327”事件,对我们认识中国股市,认识监管的重要性不无助益。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在上海当惯老大的管金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当然,管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极其空虚,不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据说,当时管金生曾经要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为万国证券的持仓多开敞口,但遭到尉文渊的拒绝。而尉文渊并不知道的是,管金生此时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超过规定持仓量很多。

  按照比较演义的说法,面对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借利好杀将过来,本来管金生还能勉强稳住阵脚,但此时万国证券的重要盟友辽国发突然翻空为多,联盟阵营的瓦解让空方始料不及,管金生面对巨额亏损,恶胆向边生,于是,在下午4:22分,管金生开始出手,短短的八分钟之内,万国证券抛出大量的卖单,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卖单让市场目瞪口呆(按照上交所的规定,国债期货交易1口为2万元面值的国债,730万口的卖单为1460亿元,而当时“327”国债总共有240亿元),据说,在最后8分钟内,万国证券共抛空“327”国债1056万口(共计2112亿元的国债)。“327”国债期货收盘时价格被打到147.40元。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万国证券由巨额亏损转为巨额盈利。但成交量的迅速放大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根本没有,一句话,是透支交易,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却成为当天的收盘价。

  “327”国债期货事件事后被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管金生的确胆大,胆大本身不是错误,关键是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实施了错误的行为,所以,管金生被捕。

  今天来看这件事,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1、万国证券凭什么能比别的公司敞口多?当时上证所规定:会员单位在国债期货每一品种上的持仓不能超过5万口,但万国证券却获得40万口的特别优待。难道仅仅因为管金生的凶悍作风以及万国的地位就可以将既有市场规则改变?而据说在“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当天,万国证券实际持有200万口,远远超出市场规则的规定和上证所所开的小灶。对市场规则的践踏是对公平交易原则最大的亵渎,实际上“327”国债期货事件的起因就是万国证券持仓过重,导致巨额亏损。对市场规则践踏的事件从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资本的内在本质决定了资本为了获利而盲目扩张的本性,不对这种行为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初期的约束,必将导致问题的扩大化以及市场上大资金的拥有者对监管当局的博弈行为。

  2、监管当局应该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实际上,在“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出现“314”国债期货合约上已经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但当时的上海交易所对此没有作出迅速反应,导致惊天大案“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如果-----仅仅是如果,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对“314”国债期货合约的异动进行严厉查处,并出台相关规定防患于未然,那么管金生也就不可能有机会透支炒作。但这仅仅是如果,历史毕竟不相信假设。上交所在“327”期货事件后还于当天决定取消当日最后7分钟交易,调整收盘价为151.30元(按照147.40元结算,万国证券赢利42亿元,按照151.30结算,万国证券亏损16亿元,还有一种说法是6亿元),后又发通知实行涨跌停板、最高持仓限额等制度。2月27日以后休市,协议平仓,协议价格在151.30元。可是,事隔九年,我们的监管动作在时效上有所提高吗?如果在事件发生前已经有先兆,为什么不及时处理,还要等事件扩大化,股民受伤很重才查处呢?

  3、一个新的金融品种的产生必须要有成熟的市场条件配合,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规则进行约束,市场必然出现混乱情况。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是利率机制市场化,而直到今日我们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惶论开设国债期货的当时。“327”事件对目前一些正在拟议中推出的金融衍生工具,比如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一个警示,我们必须衡量市场条件是否成熟。

  4、市场信息公开化是保证市场交易公平的前提,在与有财政部背景的中经开的对峙中,万国证券明显在市场信息的取得上处于劣势,机构尚且如此,那么众多的散户呢?所以加强信息公开的监管力度是保证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5、对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在防范上市公司以及其他方面的市场风险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政策风险的认识。1996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已经让投资者尝到政策风险的滋味,可许多新入市的股民对此认识明显不足。我们有必要提请这些投资者充分注意这一风险。

  6、立法必须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管金生在证券市场如此大规模的违法确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管金生最后被判17年有期徒刑并非的判决理由并非是巨额透支炒作国债期货,而是受贿等行为。可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原因很简单,当时没有法律规定可以套用。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宝安购并延中事件中,据说当时的证监会法律部主任高西庆在制定《股票交易暂行条例》时曾经花了很大的力气写“收购与兼并”一章,但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认为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收购与兼并,将这一章节删去,事隔几个月,就发生了宝延风波。所以说,证券市场是一个变幻莫测的市场,我们的立法行为必须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一旦事件发生,就无法应对。尤其是现在的新刑法实行“法无规定不为罪”的原则(也就是“罪行法定”原则),假如一些违法时间发生,我们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只能又采取管金生似的解决方法---从其他地方下手。

  俱往矣,回顾“327”事件,回顾管金生,我们能从中悟到些什么?
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一日不看江恩,半月被套亏损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2410
金币
1880
威望
68
贡献值
32
开心币
28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5-08-24
天胶风暴事件

多  方4天痛失8亿元 天胶风暴背后有主力主动做空


  它曾经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深深的痛楚,时隔6年之后再次席卷而来,在4月上旬的短短4天时间里,一下子狂吞多头8亿元资金。

  这就是本周期货界闻之色变的天胶风暴。这一波由空方主力发动的行动,势头之凶悍,远甚1997年的天胶708事件,4个交易日,天胶近月合约RU304、RU305、RU306狂跌25%。

  与708事件相比,此次交易所采取了迥然不同的风险化解手段———没有按照惯例进行强制平仓,而是在第四个交易日扩大涨跌停板幅度并提高保证金比例,以非常手段挤掉价格泡沫,局面才渐渐平息,使市场重归理性。

  4月11日涨跌停板幅度和保证金比例都恢复正常,而当天盘面反映也是持仓减少。

  多空双方在这波风暴中结局各不相同,全军覆没者暗自垂泪,幸存者心有余悸,而获利空头则窃喜着清点8亿钞票。不过无论是谁,都无法松弛紧绷的神经,因为风暴有可能持续影响到远月合约。这场危机虽然擦肩而过,但并非最终定论。

  惊魂4天

  4月4日、7日、8日以及10日,这4天对天胶多头来说可谓惊魂。据一业内人士向本报提供的统计数字,多方仅在RU304、RU305、RU306这3个合约上的损失就高达8亿元左右(不考虑对锁盘因素),然而,就在1天之前,局面仍然大好———天胶品种自去年下半年6000多元/吨的低位开始崛起,胶价一路上扬,主力合约从11000元/吨,上升到15000元/吨以上,RU306更在4月3日创下了16195元/吨的天价。

  谁知风云突变,第二天近月合约RU304、RU305、RU306全线跌停。

  4月7、8日,在涨跌停板从3%扩至6%的情况下,这三个月份的合约继续跌停。加上前两个跌停板,天胶期货市值损失15%。

  4月9日,按照上海期交所的有关规定,这三个合约暂停交易一天。就在人们猜测交易所会采取强制平仓手段之时,交易所却决定第四个交易日继续交易,但把涨跌停板幅度提高至10%,同时对RU304收取20%的保证金,对RU305、RU306收取10%保证金。

  多方阵营由此出现分歧,弃盘迹象逐渐明显。而此时,空方仍得势不饶人,4月10日,上述三个合约全部以跌停板开盘,其后多方虽奋力抵抗,但收盘时跌幅也达9%以上。

  4个交易日,天胶三个近月合约价格狂跌25%,主力合约跌幅在3000元/吨以上,多方损失惨重,其中一些中小散户和投资机构,几乎全军覆没,保证金全部赔完,甚至还出现高比例的穿仓现象。

  受此所累,一些期货经纪公司也损失巨大。据了解,某期货经纪公司因客户穿仓导致的损失高达上千万元。由于穿仓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估计大多数公司都会“打掉牙往肚里吞”。

  一家期货经纪公司交易部经理庆幸:“还好从业多年,这样的事经历多了,所以在胶价从12000元涨到15000元的区间就要求客户追加了2%的保证金,才没有大面积穿仓。”

  暴跌内幕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定此次天胶暴跌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胶价暴涨脱离现实基础;第二,天胶进入开割期,市场供应改善;第三,期现价格倒挂吸引现货商抛空;第四,伊拉克战局已逐渐明朗化。

  但据一位不愿意披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披露:“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主力资金在借机推动。”

  据称,主力空盘主要分为3种,一种是进行套期保值的实盘,一种是单边的投机空盘,更大比例的则是对锁盘。

  “空头主力推动下行的力道比前期多头拉抬的力道更为凶悍。”该人士说,多头在前期拉抬时价格还是涨涨停停,让空头有出局的机会,但此番空头主力资金的行动迅猛,在4天内就推动价格下跌25%,使多头中的中小散户和机构连出局的机会都没有。

  空头的行动之所以奏效,让多头毫无抵抗之力,原因是“他们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这个时机是:4月,是天然橡胶的开割季节(天胶供应旺盛);3月份的采购旺季又刚刚结束(需求减弱);另外证监会也对天胶多头拉抬价格表示了密切关注(市场存在清理多方资金的担忧)。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空方基本上都是针对多头采取的策略对症下药,明显有备而来。”

  据悉,多方在拉抬时期的策略是,利用现货紧张、空方无法足额交割的弱点,充分利用交易规则,不断推升期价,迫使空方的虚盘在高位兑现,以虚盘的盈利弥补实盘的损失。

  而空方的对策则是,组织大量的现货入库,拟在最后交易日进行实物交割。据悉,4月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胶库存达到创纪录的72340吨,注册成仓单的达61215吨。据悉上海期交所天胶库容量为10万吨,7万多吨的现货入库使上期所指定的上海和青岛的仓库全部爆满,也使得一些现货商的现货难以入库。

  同时,多方的重大失误也给空方制造了良好的机会。据悉,由于多方非理性的持续拉抬期价,使得期现价格相差巨大———RU306合约4月3日达到16195元/吨的历史高位,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天胶价格,比同期日本天胶合约高出近800美元/吨。

  而国内现货价格大约为13000-13500元/吨之间,期现差价达到了每吨两三千元,这种价差吸引了大量的现货商(诸如海南农垦、云南农垦、海南万汇等)到期市抛空,对多方形成强大的压力。

  据称,多方另外的手段是以资金的优势推动主力合约持仓量增加(RU306持仓量一度达到了17万手的天量),从而使保证金的比例增加,加大空头的资金消耗,从而迫使空头出局。

  但由于总持仓量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对锁盘,难以判断这部分仓位到底是多头还是空头,当市场出现极度利空的单边行情时,对锁盘纷纷弃多守空,从而使多空双方力量失衡,多头阵营纷纷弃盘,更加剧了行情的下行。

  为何不强制平仓

  在这次风暴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处理方式成了业界争议的焦点。

  按照惯例,交易所应该在连续3个跌停板之后进行强制平仓,但最终上海期交所采取了增收保证金、扩大涨跌停板幅度的方式。

  有投资者对上海期交所的处理方式颇有怨言:“如果交易所强制平仓,显然就没有了做空的动能,就不会出现4月10日的继续暴跌。”

  不过市场上也有另外的观点———即便交易所出面强制平仓,事实上多空双方都不一定愿意接受。

  因为对多方而言,自信能够以保证金充足的优势,继续逼空,从而使局势反转。

  投机空头则认为自己承受了天胶从12000元涨到16000元过程中很大的风险,刚开始赚钱,怎能协议平仓呢?

  而对于实盘空头来说,如果强制平仓,他们显然将面临无法参与实物交割的不利局面,因此他们肯定也不会同意强制平仓的方案。

  因此交易所在处理这波风暴时面临左右为难的局势。据悉,交易所曾经召集多空双方持仓前五名的会员商讨处理办法。

  知情人士认为,前车之鉴表明强行平仓对市场伤害太深。此前有天胶101合约的例子,导致之后近两年天胶市场低迷不振;1997年海南橡胶708事件,也是采取强制平仓,结果多方支付了近2亿元的赔偿金。

  一位从业10年的“老期货”对上海期交所的处理方式颇为赞赏。“此次上海期交所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市场化的处理手段,让多空双方自己选择合适价位处理头寸。”该人士说,“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问题,多方输得心服口服。这也表明中国期货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

  不过,他同时认为,将涨跌停板幅度提高到10%,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给空头很大余地。如果像以前在调整涨跌停幅度上采取缩小的方式,市场从心理上可能比较能接受,哪怕是再发生连续3个跌停板后再停牌并考虑要不要强制平仓,比起4月10日又下跌近10%来说,相对缓和一些。

  几位业者均指出,本次天胶事件也反映了上海期交所交易制度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他们指出,如果上海期交所及时加强风险控制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例如采取逐日盯市制度,对于频繁交易的主要席位中存在对倒、抬升、集中交易行为的,期交所可以查处并采取相应措施;或者单方面追加集中仓位席位的保证金,单方面对这样的席位控制仓位,甚至限制开新仓等等。

  不是结局

  虽然连续4日狂跌风暴渐平,但人们依然十分关注天胶未来的走势。

  分析人士称,RU304、RU305、RU306合约经过连续的暴跌减仓,多头出局意愿极其明显,这3个合约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必然,未来多空双方争夺的焦点将集中在RU307、RU308、RU309合约上。

  业界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国际国内胶市基本面并未全面利空,因此沪胶进入全面跌势的可能性将较小。

  但目前积聚的大量注册仓单没有完全消化,天胶未来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受此影响。倘若将这部分仓单转移至现货市场销售,将减轻天胶大盘的向下压力;而如果这批仓单继续在期货市场上移交远期合约“滚打”,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远期合约价格波动只会越走越大,巨大的实盘压力将对沪胶大盘造成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一日不看江恩,半月被套亏损
离线小李飞刀

发帖
2410
金币
1880
威望
68
贡献值
32
开心币
28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5-08-24
天胶708事件

  一度低迷近乎没有交易量的上海天胶期货开始活跃,曾被本报列为中国期货市场2002年十大新闻之一。新年刚过,沪胶的成交金额便迅速超过了大连大豆,几月以来稳居交易额第一位,从而结束了中国期货市场长期以来“一豆独大”的格局。

从沪胶的走势图来看,这一轮令市场各方瞩目的火爆行情起于2002年9月,5个月内RU304和约从每吨9175元一路上涨至15420元,上涨幅度达68%。

天时地利人和

中期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夏海把沪胶的活跃原因归于“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是指上海期货交易所从2002年9月份开始的第三次启动天胶行动。从青岛到博鳌,上期所能做的,和前两次一样,不过是多开几场宣传会和推介会,还有就是降低交易的手续费已吸引资金入场。各交易所2002年都在做着相同的工作。

关于天胶活跃的实质原因,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王丽红告诉记者:“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很有基础的期货品种,一度也曾经非常活跃,只是由于市场各方面的变化,冷清过一段时间。”

在期货市场中,天胶被认为是一个集长线投资、中线波段操作、短线投机、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套期保值于一身的“明星品种”。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认为,整个国内国际市场供需的变化成就了天胶的活跃,而现货市场的活跃领涨了这轮行情的开始,整个橡胶行业众多生产、流通、消费企业以及大的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是关键。

听外高桥期货公司的施海详解天时与地利优势:“天胶兼有农林业经济作物和重要工业原料的双重特性,5年成熟期又使它没有糖业‘多种与少栽’的短期性;随着中国汽车和轮胎业的迅猛发展,中国不但是全球重要的天胶生产国,又成为全球重要的天胶消费国和进口国,沪胶期价走势受到供需关系、进出口政策、季节性规律、主力资金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因素和炒作题材较为丰富。另外,从资金结构上来看,大量投机资金和天胶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相关企业的期现套利、套期保值资金相互争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较为完整的由多空双方投资投机资金、套保套利资金所构成的主力资金成分,对胶价走势也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以上因素的结合决定了天胶是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成熟的期市交易品种。恰逢今年战争影响以及周边产胶国家的政策变化,为沪胶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不说逼仓

期货的活力在于多空双方对现货行情的演变都有不敢确定的地方,然而对比东京交易所上升中不断回调的天胶图形,沪胶的走势呈现了毫不犹豫的上涨,直至2003年2月25日的突然跌停。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月21日空方便已经认输开始离场,多头在看准了空方无货的情况下“逼仓”成功,25日的跌停也仅是多头获利平仓所致。

最高兴的莫过于多头,当然还有海南和云南的农垦公司。

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天胶品种5%的保证金计算,如果客户持多头满仓(即把所有资金都投入该合约的多单),那么当沪胶价格上涨5%时,该客户的资金盈利率便为100%。同理,如果投资者对行情判断错误而持有空单,那么市场下跌5%便会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损失干净,当然,在实际交易中,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都不会允许客户进行满仓操作。

可以试想,如果一位投资者在2002年9月份进入市场买一手多单,在68%的天胶涨势中,那么他将会在5个月内获利10多倍。

中期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夏海不同意“逼仓”的字眼。他认为,目前全球不到半年的库存,天胶的特征又决定了其产量不能迅速扩大,中国的消费量还在不断地猛增,这些因素都表明天胶的牛市已经来临。

夏海认为,沪胶的活跃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重大胜利,现在泰国的天胶定价都要参考上海价格,东京的走势也与上海市场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说明中国已经掌握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定价权是各国期货交易所都在争夺的战略目标之一,获得了期货定价权能够保护国家的利益以及国内的生产商、贸易商的利益。

除了期货定价权外,著名期货分析师李磊认为,一个品种是否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看它能否为其也发挥了套期保值以及回避风险的作用。

青岛国大期货公司王伟波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几乎走遍了整个山东省800多家用胶企业中的一半,每到一处就跟企业老总负责人讲述参与期货市场的重要性。今年天然橡胶原料上涨,没有参与到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运作的企业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失。他给企业负责人算过一笔帐,今年如果企业能够参与到期货市场中,至少可规避5000万元的原料成本涨价的损失。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一位常年负责原料供应的人士也不得不开始重新考虑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可行性运作方案。

海南中商R708之劫

天胶在短短几个月内成功启动,正如上海期交所理事长所言,因为它不是新品种,众多熟悉天胶期货的投资者也是必要的“市场基础”之一。

2003年2月25日,连续上涨多日的沪胶突然全线跌停,市场传言四起,行情的演绎让期货市场的老兵大王不由得想起了RU101的故事:那时上海交易所2000年对天胶的第二次启动,市场由7000元涨起,至2000年12月底,到达10500元,主力资金不济,连接5个跌停后价格下跌到6350元,主力损失惨重弃仓而逃。

庆幸的是,两年以后的期货市场,理性投资者占据主流。交易所及时的扩仓及调整涨跌停板也缓解了市场的风险。

RU101事件很快被市场遗忘,但海南中商708合约之劫带给期货市场的却是长期的阴影。

R708事件是一场严重破坏期货市场规则而又两败俱伤的豪赌。整个事件的处理延续了几个月时间。其间,标的达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经济纠纷在法院审理,中国证监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处罚了一批期货经纪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多方于8月4日至13日的协议平仓中支付赔偿金近2亿元;而空方意欲交割的16万吨现货,最终在期、现货市场上以平均不高于8000元/吨的价格卖出,共计损失14亿元。

据一位当时参与交易的操盘手回忆,1997年初,在R703合约上,多头逆市拉抬期市胶价,到R708逼空行情出现之前,注册仓单已达4万多吨。R708事件的导火线应是东京天胶于110日元/公斤一线企稳后大幅反弹。国内一大批投机商本欲借机在R706合约上做文章,但由于受到以当地现货商为首的空头主力凭借实盘入市打压,再加上时间不充足,不得不放弃该合约,并主动平多翻空。于是,胶价全线崩盘,连续四天跌停,创下新低9715元/吨(当时现货价已经跌破9000元/吨了)。但市场中的多头并不甘心失败,反调集雄厚的后备资金卷土重来。他们在R708上悄然建多,在1997年5月份的下半月将胶价由10000点水平拉至11300点以上。而空头也不示弱,从国内现货市场上调入了大批天然胶现货进入中商所仓库,并声称手中已掌握了10万多吨现货仓单,准备以实盘交割相见。7月4日,多头突然发难,实行上下洗盘。在R708合约跌到10790点之后,多方强行拉抬,当日封至涨停,随后将期价连续上推,并挟持近23万手的巨仓。R708在7月底一度摸高到12600点一线。

巨大的风险已聚集在海南中商所以及部分会员身上。1997年7月26日、27日,交易所理事会持续不断地讨论R708问题,并在多空大户之间斡旋。由于谈判无任何进展,7月30日,中商所发文,“对R708买方持仓保证金分阶段提高,并自30日起,除已获本所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外,一律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同时禁止资金出入,相当于资金暂时冻结。同日,中商所再次发文,暂停农垦所属金龙和金环仓库的天然胶入库至此,8月7日,中商所将停板幅度由+/-400点缩小到+/-20点,于是有了连续10多个跌停的历史记录,从8月4日起,以每天一个跌停板(前3日每日400点,后7日每日20点)的速度于8月18日以11160元/吨和持仓59728手摘牌。

对于R708事件的反思,这位操盘手感慨:期货投资较之证券、现货投资更容易失利,其原因并非市场风险谁大,仍然是源于人们心中的恶———贪婪。因为期货投资的保证金制度给人以最大的选择自由,而其他市场有限。如果人们滥用这种自由就意味着很可能失去金钱的自由。

一年不务农桑,一年忍饥受冻  一日不看江恩,半月被套亏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