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定价体系的构成
美国农业部、贸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基金和农户在大豆定价体系中的作用一环扣一环,形成紧密联系
近年来,基于中国企业在大豆、铜、棉花、钢材、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屡屡遭受损失,关于争夺"定价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事实上,定价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这里以大豆为例,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定价中心地位和美国大豆定价体系构成入手,探讨定价权形成的机制和要素。
大豆定价中心的形成
目前,大宗商品的定价多以期货市场作为基准。石油的定价是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 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有色金属的定价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金属期货价格作为基准;而大豆的定价则是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基准。
在19世纪40年代,芝加哥凭借以北美五大湖为依托的地理位置,利用临近中西部肥沃农场的优势,快速发展成为谷物的集散地。由于存在着买卖需求信息、运输、仓储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市场管理混乱,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的出现是一种必然选择。随着与南部、东部电报通讯工作的完成,芝加哥能够迅速地收到来自纽约的价格信息。为满足建立一个集中市场的需要,由芝加哥82个商人发起创立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简称"CBOT")。
该交易所成立后,对交易规则不断加以完善,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1936年,大豆期货开始交易。1950至1951年,完成大豆相关品种的推介,如大豆油、豆粕。1984年,CBOT开始大豆期货合约的期权交易,这标志着农产品期货合约的期权合约交易开始。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一样,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现价格,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凭借其重要地位,对全球的大豆价格有着重大影响, CBOT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为美国大豆的现货价格提供了定价基础,加上美国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最大出口国的地位,其价格也渐渐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豆价格的参考标准。
1.美国大豆定价体系的构成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农业部、贸易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基金和农户在大豆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正可谓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
2.美国农业部
美国农业部(USDA)作为美国政府管理农业事务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定期公布数据,以引导美国农民种植。这些报告包括月度供需平衡报告、出口检验报告、种植意向报告、最终种植面积报告等。
每个月第二个星期的中部标准时间上午7:30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包括本年度产量的预估值、出口、国内用量、上年度期末结转库存以及本年度年终期末库存预估值等。在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出台前的一星期,几家私人企业会公布他们的估计值,这些估计值的平均值就是市场对农业部报告的预测值,如果美国农业部的数值与这些私人企业的报告相差甚远,CBOT大豆期价就会出现大幅波动。其中,1月份月度报告最为重要,因为只有这个报告的数据是具有上一年度的最终实际数据,而其他11个月份的数据则是估计值。
除了月度报告,美国农业部还发布两种农作物种植报告:3月底推出的种植意向报告(Planting Intention Report)和6月底公布的最终种植面积报告(Final Acreage Report)。种植意向报告可以告诉我们预估本年度产量的引导信息,如果种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我们可以预计今年产量有可能下降。而6月底的最终种植面积报告则告诉我们农民的实际种植面积。
另外,在种植季节,美国农业部每周一下午公布农作物长势状况报告,每周一公布进口检验报告,每周二早晨公布出口销售额。如果在农作物长势状况报告中,作物生长状况良好,优良率达到90%以上,可以预计价格会下跌。如果出口销售值下降过多,无法与农业部的预测值保持一致,那么美国农业部很有可能会在随后的报告中调低预测值。
值得说明的是,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免费向全球公开发布,由于其数据的唯一性、公正性和及时性,成为世界上涉豆企业的主要参考数据。
3.大豆贸易商
美国、中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国际大豆贸易却掌握在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国际粮商手中,如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就是通常号称ABCD的四大粮商。
以巴西为例,大豆的收购和运输基本上被ABCD公司所掌控,巴西当地公司很少。尤其是在大豆种植历史短的中西部地区,当地没有合作社,农民收获大豆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豆换化肥的方式卖给ABCD公司的,虽然农民可以不在交豆的当天定价,他们最晚可以在11月份定价,也可以在交豆前定价(以CPR的方式执行),但实际上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这些公司手中,而且ABCD公司在水分杂质方面扣价很严格。
巴西大豆的运输也同样控制在ABCD公司手中,他们控制了大部分的铁路、河流运输和港口,比如,通往巴拉那瓜港的一条铁路被BUNGE所掌控,合同的使用年限长达23年。因此巴西大豆必须通过四大粮商才能运输到世界各地。
美国大豆贸易商在现货上控制了国际大豆主要产供销渠道,在期货市场上则进行套期保值,有时也做投机。尤其是当现货订单数量很大的时候,贸易商可以在现货上不赚或少赚而从期货投机交易上获取利润。
因此说,以美国为首的大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大多数的大豆市场贸易,充当了CBOT大豆市场波动风险的载体,并在全球贸易过程中,将风险转移给了别国,而将风险利润留给了自己。
3.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当前世界上交易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其中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贸易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
目前在CBOT的农产品交易中,60%属于套期保值,投机型交易约占30%,这与中国的大豆期货交易类型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在美国,榨油企业有90多家,这些企业和美国的中小企业进行的套保交易一般是经典意义上的套保,每一笔现货经营发生,即会有一个期货头寸与之对应。而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法案修改,开始对农民直补,也直接推动了美国农民经常性地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回避。正是这两种交易的组合,成为价格形成的公开平台。为避免投机型交易者的操纵行为,交易所采取了控制其交易仓位的措施,并每天通过自律机制进行监控。除此之外,CFTC(美国联邦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也对交易进行监控,如交易所定期把大宗交易汇报给政府部门。因此说,CBOT大豆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相对公正、公平和公开。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在CBOT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大豆期货合约标的物是美国大豆,而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巴西和阿根廷以及主销区的中国大豆则不能用于期货交割。所以说,CBOT大豆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代表美国大豆市场的供需关系,并不能代表全球大豆的供需现状。
4.基金
历年来,期货市场风起云涌都与基金的推动分不开。基金在美国期货上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这些资金规模动辄10亿美元,巨鳄游入商品期货池后快速建仓,推动能源、金属以及农产品期货创下近期新高甚至是历史新高。随后资金高位获利平仓,期价也大幅跳水。一般来讲,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交易的基金分为三个类别:期货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指数基金。
基金往往根据基本面和技术面尽量捕捉价格的大趋势,很少抄底摸高。大基金会同时雇佣多个技术面人员和多个基本面人员,当两者分析结果一致时,会大举进入市场,由于其资金量大,对市场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具有放大效应。由于基本面的变化会轻易打破基金推动价格的惯性,而使价格反转向另一方向运动,所以基金总是集中在交易量最大的近期合约,以便从容建仓和平仓。因此,密切关注基金在主要合约上的头寸变化可以提早预知某些市场即将反转的信息。
5.农户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法案修改,开始对农民直补,这直接推动了美国农民经常性地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回避。
在美国,以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种联合体在美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他们拥有大量的谷物转运站,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储存、加工和销售服务。同时,合作社以各地的转运站为单位,每天对外发布基差和收购价格。另外,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保障产品畅销,一些实力较强的合作社还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和信息研究机构,推广新技术和新业务。相当数量的农业合作社利用期货市场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保证多样化的销售服务。
具体说来,农业合作社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如何为美国农民的农产品设计和提供一条稳妥、高效的作物销售渠道,而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农业合作社首先和农民签订购销套保合同,农民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向当地转运站交纳现货,合作社负责按合同中的规定条款在期货市场上执行套期保值操作。美国的家庭农场一般通过合作社来进入期货市场,据介绍,在衣阿华州,有超过50%以上的家庭农场和所在合作社签署合同进行套保,只有不到10%的农民自行进入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