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49阅读
  • 0回复

[转帖]近期国家调控政策对豆粕市场有何间接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ngslztb
 
发帖
375
金币
533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6-07
近期国家调控政策对豆粕市场有何间接影响
 
[2007-6-7 8:16:46]  [采集]  [wanglin]   来源:[null]  访问:[22]次
  
    近期面对猪肉、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能耗产品的出口限制,政府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进行调控,虽然这些政策并非直接涉及到大豆和豆粕产品,但或多或少将对豆粕市场造成一些间接影响,现简要分析如下: 
    
    出台七项措施调控猪价。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发出通知,要求“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各地要停止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这是为保持猪肉市场稳定推出的七项举措之一。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是导致生猪价格大涨的主导因素之一,因此,国办的这项通知将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带来深刻影响,这也是继发改委提出“十一五”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支持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逐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乙醇汽油推广范围之后,玉米深加工市场又面临的一个重大政策走向。长期来看,政策将有利于压制继续高位上涨的玉米价格,同时也对大豆、豆粕等农产品系列造成压力,更重要的是生猪存栏的严重不足将直接影响到豆粕的需求用量,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继续打压国内豆粕行情。随着政府对生猪养殖的补贴及鼓励,预计第四季度养殖形势会有所起色。 
    
    密切监测食用油价格上涨。当前食用油价格连续上涨至近年来新高,油厂四级豆油出厂价格高达8300元/吨,较一周前上涨9%,较5月初上涨13%,豆油及食用油零售市场也涨声不断,已经引起部分地区市民恐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动。我国的CPI数据构成分为非食品类与食品类,其中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33.2%,而非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66.8%。从历史数据来看,非食品类因素变化范围非常狭窄,因此市场短期预测的重点基本立足于测算食品价格要素的变动。我国CPI中的食品构成主要有7大类:粮食、肉禽制品、蛋类、蔬菜、水产品、鲜果以及油脂类。受当月肉禽制品、蛋类产品、油脂类“逆季节”飙升的影响,将直接拉动CPI的反季节上行态势。市场人士普遍预测,5月份的CPI涨幅将超过“3%”的警戒线,高盛最新预测仅仅是因为食品涨价单方面的因素,就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将中国CPI增速推高至4%甚至更高,导致近期通胀加速。政府机构也在密切监测各地食用油价格的变化,如上海规定一旦一周内出现20%以上的涨幅,将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增加库存,扩大进货渠道等方式来保证供应。如果政府调控措施得当,而且国际市场原油、棕榈油等价格能够高位回落的话,国内豆油现货价格也将跟随下调,豆粕成本底线将会提升,否则豆粕短期内将继续承压。 
    
    能耗产品出口关税增加。在今年4月中国钢材出口量达到比2006年11月历史最高月份还高出190万吨的800万吨创纪录水平后,中国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对出口钢材,包括线材、管材和板材加征10%出口关税,与此同时,还将半成品钢材和生铁出口关税从10%调高到15%。这一新的举措在加快中国钢铁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步伐同时,无疑还将对国际干散货市场未来发展带来较大变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5月中旬创下6685的历史高点后,开始震荡回落,5月末已经下跌了400多点,美国和南美到中国的大豆海运费价格也回落至78-85美元/吨,较半月前下跌了2-3个美元,进口大豆运输成本也相应下降了20元/吨左右。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上述这些调控政策对豆粕影响多空交织,也将加剧豆粕的不稳定性,目前来看,影响粕市利空因素略多于利好因素,预计暂时维持弱势的可能性较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