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02阅读
  • 1回复

未来股市的先机:“智慧的地球”引领全球新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05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性共同面对的难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世界新的需求,成为各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大事。
       
       上个世纪,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推动了全球信息产业的革命,美国经济受惠于这一战略的远见卓识,在90年代中后期享受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的繁荣,使美国的霸主地位继续稳固。
       新世纪,黑总统奥巴马面对危局,正在苦苦求索,昨晚他关于股市的讲话,或许表露他已经胸有成竹。
       
       奥巴马的振兴战略方向在哪?种种迹象表明:"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发展战略将成为主导。
       去年,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发展战略,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智慧的地球"的核心是:无处不在的智能对象,被无处不达的网络与人连接在一起,再被无所不能的超级计算机调度和控制。与这一战略相关的前所未有的"智慧"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空间。作为新一波IT技术革命,其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之深远,将远远超过互联网。预期其中投资于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够有力地刺激经济复苏,而且能为美国奠定长期繁荣的基础。
       
       这一前景,毫无疑问引起了奥巴马团队的兴趣。既然1993年的克林顿能够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当时的经济低谷,并实现空前的经济繁荣,那么2009年的奥巴马或许也可以利用"智慧的地球"重现这一幕。"智慧的地球"可能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
       
       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滚石》杂志发表致奥巴马的公开信,明确建议利用IT技术升级宽带网络、电网基础设施和医疗系统,对"智慧的地球"所代表的发展方向表示完全赞同。
       
       “智慧的地球”概念必将成为未来引领华尔街的领头羊,相关衍生的概念股成为新对冲基金的博弈标的,相关科技股迎来凤凰涅槃的轮回。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游资将步入美国的后尘,共同推崇一个博弈暴利的新概念、新标的。

       
       资料: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该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该战略预言,“智慧的地球”战略能够带来长短兼顾的良好效益,尤其是在当前的局势下,对于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具有重大意义。在短期经济刺激方面,该战略要求政府投资于诸如智能铁路、智能高速公路、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能够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其次,新一代的智能基础设施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开拓巨大的空间,有利于增强国家的长期竞争力;第三,能够提高对于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利用率,有助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第四,计划的实施将能建立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研究人员还列举了新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例如,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基本是自发进行的,每个驾驶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行车路线,交通信号标志仅仅起到静态的、有限的指导作用。这导致城市道路资源未能得到最高效率的运用,由此产生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而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超级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再比如,现有的电力输送网络缺少动态调度,从而导致电力输送效率低下。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使用传统电网,大量上网电力被消耗在输送途中。而智慧电网通过先进信息系统与电网的整合,把过去静态的、低效的电力输送网络转变为动态可调整的智能网络,对能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根据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将电力按最优方案予以分配。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离线九重天

发帖
1692
金币
4356
威望
7
贡献值
4
开心币
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3-05
美国为何要进行智能电网改造
       
         日前美国白宫发布的经济复苏计划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能源计划的下一步战略将发展智能电网产业。目前位于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西北40公里的小城波尔得(Boulder),已经成为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
         2006年,美国IBM公司曾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被形象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
         IBM公司称,由于很少或完全未使用智能设备来平衡负载并监控电力,全球每年损失的电力足够印度、德国和加拿大使用。奥巴马的顾问曾于去年11月份邀请IBM提交一份关于科技投资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分析报告,IBM推算,投资100亿美元建设智能电网,可创造23.9万个岗位。
         据《科学时报》首席经济学家武建东初步测算,目前美国大约有1.3亿块电表,倘若包括计算机、传感器和网络系统的投资在内,实现市场转型,这项改革将拉动超过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对美国的信息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如果美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产业,8至10年内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发展超导电网产业,8至10年内产业规模将超过30万亿美元。如果完成电网改造,美国消费者每年可节省的电力成本将高达5000亿美元。
       
         中国电网具有实现智能化的物质基础
       
         武建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智能电网改造是危机时代转型的新技术革命,中国应当迎头赶上。
         此前武建东已提出“应大力推进以智能超导电网取代国家特高压输电网工程”的观点,认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变电器等基础建设和装备制造能力要比美国先进得多或实力相当,具有实现智能化的物质基础。
         而特高压是一种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的输电技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开展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因素,日本和俄罗斯铺设了特高压线路但未转入商业化运行。1月16日,我国首条特高压线路已建成投运。
         武建东说,中国实施智能电网改造初期投资只需要3000亿元至5000亿元,但是其对变压器、智能终端、网络管理技术等行业拉动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国民经济一到两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信息化每年约有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着眼于互动电网的建设,其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扩大投资规模,中国将可能成为主导全球互动电网变革的领先国家。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763.29亿元,其中电网投资额度达到2884.56亿元,同比增长17.69%,在电力投资中所占比重首度达到50%。
         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国家在电力工业的总投资将达到5800亿元,业界预计电网投资将达3500亿元,投资的重点仍然在于特高压、超高压电网以及跨区送电工程建设。
       
         美国智能电网考验中国“特高压电网”
       
         尽管我国首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于1月16日刚刚建成投运,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已披露消息,还将在年内新开工建设包括淮南-上海、锡盟-上海、陕北-长沙特高压线路。毫无疑问,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我国电网建设,正在执着地向“特高压电网”快马加鞭。
         但是,我国关于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甚至是刚刚起步。2007年10月,华东电网公司启动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目前还处于前瞻性研究。华北电网公司今年计划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公司对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及协调防御系统方面进行研究。这与美国IBM、通用电气、谷歌等公司在智能电网方面的研发仍有很大差距。
         业内人士建议,中国在输电部分做智能电网会有一些困难,但可以先从配电系统开始,投资小,见效快。IBM公司则建议,在考虑智能电网建设与改造时,要首先对电网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业务变革和管理变革要先行,从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域和业务着手。对于输电网的智能化,应有条件地选择性试点,并与新建和改造紧密结合。智能电网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案,电网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智能电网进行裁剪和调整,以适合自己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