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人们对股指期货有七个误解
2002年12月31日 14:03
认为全国统一指数是股指期货推出的前提;股价高了才需要推出股指期货;把证券市场等同于证券现货市场;股指期货不具备投资功能;股指期货可能加剧市场操纵;股指期货会带来金融风险;股指期货上市的条件还不成熟
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将对外发布深证100指数,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继上证180后编制全国统一指数的另一先导,也是为股指期货推出所作的间接准备。但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认为,推出新指数固然是件好事,然而它和股指期货的上市之间并非简单的前提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人们对股指期货存在七个认识误区。
现在不少热心于股指期货的人对全国统一指数的推出充满了期待,常清则指出,认为统一指数的编制是股指期货上市的前提条件,乃是对股指期货的误解。股指期货设计中的现货标的物可以有很多,比如,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及各种行业指数,甚至一些窄基的股指都有自己相应的股指期货。对某一指数来说,能否推出股指期货关键要看市场的需要,比如人们认为纳斯达克指数变动的风险很大,那就根据纳斯达克的指数设计了股指期货来套期保值。常清认为,判断指数的优劣关键是看一个指数能不能代表本市场或板块的走势,而基于其推出的股指期货交易活跃与否就要看投资者是否认可,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从国外的情况看,有的市场中设计了多种股指期货合约,其活跃程度各不相同,比如韩国的一些小型股指期货交易非常活跃,而香港的恒生指数期货更是连家庭妇女都用它来投资,因为恒生指数准确地反映了香港经济的走势。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上证指数、深证指数,甚至金融、房地产等某一板块的指数都可以用来设计股指期货,当然全国统一指数也可以,而最终哪一个品种更活跃还是要由市场来选择。所以说并非要有一个统一的股票指数出来之后才能上市股指期货,这是认识误区之一。
今年5月,媒体报道了上海期交所负责人关于股指期货已经准备就绪的讲话,被认为是其后股市大幅的下跌的原因,这说明股票投资者是把股指期货的推出当作利空消息来看待的。常清认为,这是对股指期货的第二个认识误区:大家认为非得股价格高了的时候才需要股指期货,因为股价偏高时可以用股指期货来做空,而其实股指期货与股价高低是没有关系的。常清说,出现这一误解是由于对股指期货的功能还理解不透,股指期货有两大基本作用:一是发现公正的价格。前段时间中小散户对庄股意见很大,庄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操纵股价,使中小散户无所适从。但如果有了股指期货以后,许多投资者就会根据整个股指的走势来决定买卖,股指期货是一个开放的、交易量可以无限大的金融产品,它所发现的价格会和宏观经济走势、上市公司业绩联系在一起,在这种价格的走势下,操纵个股就会变得很难。举例来说,如果整个股指是往上走的,要把个股往下砸,这种不合时宜的举动就会使庄家暴露自己。所以常清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标志着庄家操纵时代的结束,因为它集中了全体投资者的智慧来决定价格走势。股指期货的另一个功能是管理风险。进行长期投资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宏观经济长期波动的风险,但有了股指期货后就可以作一个对冲,不必变动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即可免受价格波动的冲击。
而对于市场本身,常清认为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存在一个最大的误区,即把证券市场等同于股票和债券的现货买卖,而从来没有将期货市场考虑在内。从经济学上来讲,市场机制要想发挥完整的作用,必须是既有现货市场,又有期货市场。比如世界贸易中的商品价格决定,无论是大宗农产品还是工业品,就是由装船那一天的期货价格加上升贴水形成的。从实践上来看,“9·11事件”前后美国股票市值的减幅要大于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减幅,但为什么没有出现金融上的大风波呢?格林斯潘前段时间在国会上提出了一种解释,说是因为美国有一个包括期货和现货在内的健全的市场。从1970年代开始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使整个金融系统非常稳固。相反,现在我国的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是割裂的,所以股市的震荡很容易会引起经济的震荡。
现在不少人认为股指期货只是用于投机、不具备投资功能,常清总结认为这是第四个认识误区。股票现货具有投资功能人们已达成共识,在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每一家具体的公司去作技术分析工作量是相当在大的,如果一些中小投资者只是对市场或板块走势有一个整体判断,那么股指期货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这也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投资需要。对于现在倡导的投资应该和产业发展相联系,常清指出,期货和产业之间实际上有一个非常高效的传导机制,比如有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尽管现在股价是下跌的,但股指期货的远期价格看涨,就会对近期的下跌起到一种抑制作用。这可能使一些本来打算离开市场的投资者改变主意,那么也就间接地使社会资金更多地注入到公司当中去了。常清说,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期货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它通过作用于实体经济来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现在人们不愿提期货的投资功能,估计是因为一提投资就和投机联系在一起了。
很多人提出股指期货可能会加剧市场操纵的问题,因为中国的股市本来存在市场操纵,而股指期货作为无形的交易不就更容易操纵了吗?常清认为这一误解是由于对期货的运行机制不了解造成的,股票可以有庄家,但基于股票的期货却是不可操纵的。流通中的股票有一个固定的数量,只要控制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同程度地操纵价格,但股指期货的合约生成却是无限的,价格被推高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卖出,价格被压低时就会有人来买进,这将促使价格在大家都认为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作为期货的运行机制来说,不存在资金的大和小,而只有预测的对和错,所以再大的资金也很难操纵市场。
常清说,现在市场中对股指期货还存在一种风险论,认为会带来金融风险,“但我查了全世界上市股指期货的国家,到现在为止实践中没有出现过一例说是上市股指期货带来金融风险的。”相反,从美国和东南亚的实践来比较,由于东南亚国家没有完备的金融衍生工具,所以当出现金融风波时在整个市场中的传导是崩溃性的,相比美国的1987年股灾和“9·11事件”前后的股市大波动,正是因为有了金融期货,才使得整个金融体系更加安全稳健。常清认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不出金融期货会带来金融风险的结论,所以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危言耸听。
市场上另一种普遍的说法是中国上市股指期货的条件还不充分,常清认为这应该是第七种误解,因为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只要有现货市场就可以上市期货,没说要有特别的条件。而且中国现在的市场比当时国外上市股指期货时要好得多,应该说条件早已经成熟了。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中国金融期货的一个伤痕,常清却认为,现在反观这一事件,恰恰说明中国上市金融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因为国债期货从品种上说应该是成功的,后来出了问题,可以作这么几个解释:第一,它在期货交易所中没有出任何事;第二,327事件发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其交易是按现货的规则进行的,比如连基本的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都没有,而万国证券作为一个投资者,也没有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操作风险。常清说,在我国现在的市场中,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了,所以股指期货的上市也已是万事俱备。(记者 黎霆)
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