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7阅读
  • 4回复

父亲为学费“献身”拷问社会公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白山
 

发帖
3200
金币
11739
威望
113
贡献值
18
开心币
3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07-21
2003-07-21 00:00:00


  ●朱四倍

  又一个血与泪、亲情与尊严的真实故事在我们周围上演了。日前,陕西榆林的一位中年父亲,面对孩子考上大学后随之而来的高额学费,不堪重负而服毒自杀。我感到难以言状的悲哀。他走了,可他留给子女的痛苦会永远存在,留给我们的、社会的思索会永远存在。

  如果笔者所记不差的话,去年8月,也是在陕西,当宝鸡的小丁同学接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全家欣喜万分时,小丁的父亲却因筹不出儿子的学费而跳楼自杀……同样的新闻,同样的原因,不同的只是时间、人物和地点。明年呢?明年会是谁呢?但愿明年不会再有此类新闻。

  这样的悲剧上演,拷问着高校的收费政策,更拷问着社会的公平机制和社会的良心。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措施和制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给弱势群体必要的关怀,让无力者继续前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义告诉我们,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不但要让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得到保证,也要让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不断得以开发。父亲为子女的学费自杀揭示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笔者建议应建立一种能表达弱势群体利益的渠道和机制,让社会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因为规则平等是社会公正的核心所在,没有一定的合理的、科学的规则,弱势群体的声音就可能被埋没。弱势群体往往因人微言轻,缺少必要的利益表达渠道,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声音。因此,政府有义务支持和帮助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帮助弱势群体建立正常、规范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样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试想,如果社会能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这种悲剧就可能避免!

  当贫困者拿不出学费时,当贫困者无法进入社会的公平视野而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时,可能说明社会的公平出了问题,社会的利益分配出了问题。目前,教育部门、银行系统虽然在救助困难大学生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在救助范围和宣传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作为政府,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愿弱势者的家人能获得安宁,愿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离线白山

发帖
3200
金币
11739
威望
113
贡献值
18
开心币
37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3-07-21
为子学费自杀悲剧何时不再?(图)

刚刚安葬了父亲,景艳梅和哥哥 就下地干活了


景艳梅和弟弟妹妹都是优秀学生,面对困境,他们一筹莫展

景艳梅的哥哥和母亲今后将靠这租来的十几亩地,供她上大学,供弟弟妹妹上高中


自己考上大学,父亲却不堪学费压力悄然离去,景艳梅无比悲痛

对贫困家庭来说,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既是鲜红的喜报,也是黑色的沉重。去年,我省宝鸡市学生小丁考上复旦大学,其父因筹不下学费而从7楼跳下身亡;前不久,陕北榆林又一位父亲因为女儿考上大学,面对随之而来的高额学费不知所措,最终服农药自杀———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父亲临走那天的眼神”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7月19日中午记者踏入榆林市南郊农场一个叫作景艳梅的19岁女孩家时,还是被眼前触目惊心的贫穷所震惊。

  严格地说,那不是一个“家”。它没有院墙,所谓的“家”,就是被绿意葱茏的庄稼地包围的3间砖瓦平房。而这平房是农场看果库用的,被景艳梅一家租住。她大哥家3口人、父母及景艳梅自己,还有两个正上重点中学的弟妹,在这局促的屋檐下相依为命。如今,这个“家”少了一个人———7月14日,父亲就在这个平房里喝下农药撒手而去。

  在到景家的必经之路上,记者看到一个黄土新堆的坟茔,一幅白色的纸幡在风中微微摆动。景艳梅53岁的父亲景统仕已被匆匆下葬。而他安息的地方,离他所谓的“家”大概200米,地势较高,完全可以远远地凝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守护自己从1992年租来种菜的11亩土地。

  这块土地,曾是他下定决心从老家榆林市子洲县苗家坪乡牛心疙瘩村背井离乡,来到榆林市打拼生活的梦想之地。虽然他年年播种,每寸土地都那么亲切、熟悉,但还是没有托起他渴望改变窘迫家境的翅膀。劳累至极的景统仕终于怅然而去,留下3万多元债务,还有女儿迫在眉睫的上大学学费。

  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气氛笼罩着这个贫穷的家。没有一个花圈,甚至没有灵堂。景家的人沉默地坐着,子女们臂上缠了块黑纱。他们上身虽着破旧的白衣衫,但下身却还是五颜六色,有点晃,晃得人眼欲流泪。景统仕的遗像挂在墙上,他看上去是个慈祥的老头。而靠土炕的墙壁,则用一溜化肥袋子和熏得发黄的旧报纸糊着。除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景家再找不出一点称得上“家具”的东西。

  景艳梅进来了,她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孩,见到生人有点怯怯的羞涩。与母亲浓重的陕北口音不同,她脱口而出的是流利的普通话,表现出了她被保送榆林市一中,从初中到高中毕业六年来一直是班长或学习委员的素养。

  “去年上高二时,老师让我参加高考,我考了488分,上了二本线。但父亲和我自己都认为没考好,就没去。”景艳梅说:“因为想考得更好一点。听说好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或减免学费容易。我家没钱,后面还有弟弟妹妹,供不起……

  “今年我考了533分,高出重点分数线六七十分。这是我没想到的,开始我只估了520分,志愿报得低了,父亲有些埋怨我。父亲是个好人,平时从来不打骂我们,很和蔼。成绩出来后,我高兴地告诉了父亲,但他却长叹口气,不说什么,仍不高兴。为了给家里省点钱,我选了东北师范大学。父亲嫌远,说来回的路费太贵,报个省内的师范大学更好。虽然父亲这么说,但他还是给我说:‘艳梅,你是家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去东北,爸要亲自送你去,别人去爸不放心。咱家穷,别忘拿上你的学生证,买个半价票。’这些话就好像昨天说的,谁能想到他竟然……”景艳梅的眼睛眨巴着,有一种晶莹的东西在眼眶打转。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为学费在发愁。从今年春季开始,他一直有病,严重神经衰弱,有时候一晚上都翻来覆去睡不着。而神经衰弱,主要是思想压力太大。我家已经欠了3万多块钱的债,除了我的学费,还有我妹景冬梅、我弟景雄的学费。父亲是个诚实的农民,也爱面子,但因为欠账太多,又经常借钱,所以再借钱就比较困难。我高考完后,父亲的病更重了,家里人都不让他下地劳动,让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他不肯,说检查费太高,而他的菜地一斤莲花白还卖不到5分钱。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哩!

  “虽然不让他劳动了,但家里的事都在他心头搁着。父亲原先话很多,爱和我们开玩笑,但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甚至脾气有点暴躁了。也许是压抑得太久,他竟然……”景艳梅语气哽咽地一再表示:“我一点也没想到他会那样做!就在他出事前两天,他还在和我商量学费的事。知道他会那样,我哪怕不上大学……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父亲临走那天,看我的那种眼神。那是7月14日早上,因为我给别人带家教,想挣点学费,所以我早早要走。父亲也起来了,在院子里溜达。我洗完脸对着镜子梳妆,父亲一直在远处久久地望着我,那眼神有点怪怪的,无法形容。但我急着出门,虽然心中有些疑问,也没有多想,现在我明白了,但已经晚了……父亲走时,竟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句话!”景艳梅表情呆呆地,陷入一种回忆。

  “那天父亲出事时,我不在家。当天9点多,家里人发现他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昏迷不醒,就赶紧送到医院。等我赶到医院,父亲已经停止了呼吸,但心脏还在跳动。当时我想,父亲一定能够抢救过来,一定会!

  “父亲虽然走了,以那种方式走了,但我们兄妹还会坚强地活下去!父亲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但我们的心并没有死,也不会死!虽然父亲走了,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想办法,我们一直在努力凑足学费。因为这是父亲的心愿,不,遗愿……”景艳梅说:“但当时确实觉得万念俱灰,想贷款,没有门路,想向社会求助,也有点难为情,因为以前都是父亲替我们张罗借钱,现在得靠我们自己去面对了。后来多亏《华商报》记者的帮忙,我真的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好心人捐款,上大学的学费已经解决了。我还要争取减免一些我弟弟妹妹的学费,因为他们学习很好,同样有上大学的机会。我想我们兄妹一定会完成学业,我们要对得起那么多好心人,也要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因为大学学费有了着落,景艳梅已经没有前几天郁闷。父亲的突然去世,给这个贫穷已久的家庭也带来突然的转机。上大学是穷人家的孩子梦寐以求的,但如果这种命运的改变要以其父母的生命来换取,代价是否太大?

  记者问景艳梅,父亲为了学费而自杀对她人生有何影响,她说:“这种阴影,会一辈子都深深留在我的心里。”

  悲剧多源于对助学政策的无知

  对于贫穷的家庭来说,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既是期盼的喜悦,也是沉重的负担。除了榆林景统仕因女儿考上大学学费难筹而自杀外,去年,我省宝鸡市学生小丁考上复旦大学,他父亲因其学费问题,在留下一封遗书后,从自家窗户7楼跳下身亡,此事经本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接连发生的悲剧让我们感到,大学学费不单是一个严肃的经济问题,更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生顺利走进大学校门,深入探究悲剧发生的根源,已成为一个亟待引起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大学学费的过快上涨,超过一般城镇居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尤其是严重超过处于贫困线的农民家庭的收入负担能力,是造成悲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上大学已不再“免费”。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个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能力缴纳学费。2002年进入某大学的费用账单是这样的:学费4600元,公寓费1000元,其他杂费大约1500元,加上生活费,每年家里为孩子上大学的开支基本在1万到1.2万元。每年如此高昂的学费,连一般城市居民都感到吃力,更别说一般农民,特别是像景统仕这样的负债农民家庭了。

  虽然大学学费的增加给特困生上大学带来一定困难,但并不是除了采取极端方式就没有办法解决的。“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大学”,国家并没有忘记每一位优秀的大学生。但遗憾的是,好政策未必人人都知道,这也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助学体系,即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1999年,国家又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它不需要担保,只需要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而且介绍人和见证人不承担连带责任,以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申请贷款。截至2002年4月底,全国各商业银行已和经济困难学生签订了26.4亿元的助学贷款合同,共有31.7万名学生受益。

  此外,从2002年9月开始,我国在普通高校还启动了第一个由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定额发放给45000名学生,按两个等级发放。其中10000名学生享受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35000名学生享受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4000元。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所在学校同时减免其当年全部学费。凡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里还有许多海外或国内机构或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这些也是成绩优秀的特困生解决学费困难的一个现实途径。

  而在陕西,像景艳梅这样的贫困大学生,还可以得到“红凤工程”的特别照顾。“红凤工程”是全国首家专门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其资助对象正好包括像景艳梅这样“当年考入大学的陕西籍贫困女学生”,帮助她们完成学业。截至2003年底,“红凤工程”共收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以及企事业组织捐款212.2万元,资助了700多名贫困女大学生,其中260多人已顺利毕业。

  “榆林市一中的家庭贫困生,有30%左右,但像景艳梅这样的特困家庭并不是很多。”榆林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也是景艳梅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郑国强对记者说:“景艳梅作为优秀学生,学校各方面多年来一直非常关心照顾她。高考成绩公布后,景艳梅也曾找母校商量落实学费的问题,学校答应尽最大努力帮助她。按照榆林一中对优秀高考学生的奖励政策,凡考上一本的高考生,等其录取通知书到达后,每个学生奖励2000元。这钱景艳梅是完全可能拿到的。为了景艳梅的学费,学校还正在按程序替她申请中国新长城扶贫基金会的助学金,如果申请到的话,在上大学的3-4年中,每年可以得到资助二三千元。因此,景艳梅的学费筹措,并不是特别困难。但没想到的是,救助措施还在落实中,她的父亲就发生了那样的悲剧,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

  悲剧发生后,记者与景艳梅报考的第一志愿东北师范大学取得了联系。该校学生处一位负责勤工俭学的王老师对记者说,东北师范大学决不会让艳梅因为贫困而失学!他告诉记者,该校为保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实施了包括“绿色通道”在内的许多措施,去年就有200名贫困学生受益。同时他请记者转告艳梅,希望艳梅在入学之前到有关部门开具家庭贫困证明,以便开学后能顺利地获取相应的贷款、资助或勤工俭学的机会。

  据了解,为保证刚考入大学的新生顺利入学,教育部明文规定,各高校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贷、助、补、减、免”等不同的措施,确保每一位新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具体申办程序是,每年新生开学时,经济特困生可持当地民政部门(街道办)证明,到大学填写缓交学费申请表,再去办理报到和注册手续。一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会根据对学生家境的调查情况,核定补交和减免学费的学生名单。

  可见,对目前高校建立的贫困生“绿色通道”制度和各种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自我封闭,不知道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是景艳梅的父亲不堪重负走上绝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让贫困家庭不再发生悲剧

  如果说景艳梅的父亲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对“绿色通道”等国家助学政策缺乏了解,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像景艳梅这样优秀的高考学生,以父亲的生命代价才换来对“绿色通道”等政策的深入了解,不能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否则,类似的人间悲剧还有可能发生。

  “老师的确给我们介绍过,考上大学后国家有助学贷款和奖学金,但对‘绿色通道’却没有介绍。我一直以为刚考进大学,学校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第一年的高额学费必须自己筹借。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才使他的压力加大,发生意外。如果我早知道有‘绿色通道’,也不至于……”景艳梅无限懊悔地说。景艳梅的班主任郑国强老师也坦言,对学生很少进行过关于“绿色通道”的宣传。

  为什么会这样?有媒体认为,政策宣传得不充分、不到位是重要原因。近几年,新闻媒体对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进行了不少宣传报道,但贫困地区大都信息闭塞,很多优秀学生及其家长因为不知道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而对学费问题忧心忡忡。对此,除了贫困地区媒体应加强这方面的政策宣传外,贫困生也应该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宣传资助贫困生政策似乎只是高校的事,而高校的普遍做法,一是招生咨询时,向学生家长宣传;二是在高校内部向新生进行宣传。这样做虽然也有效,但范围显然太小。

  让更多贫困高中生知道高校的资助制度,解决政策宣传中的断层,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高中就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政策的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高校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扩大宣传,如在寄发高校录取通知书时附加详细的助学政策说明,学生、家长入学前就会知道具体的解决办法。

  目前,各省市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展开。我们希望更多贫困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也希望中学和大学携手宣传这些好政策。对贫困生来说,也许一个信息会改变他们的命运。本报记者 李亦南 张小斌/文 浩淼/图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离线真音

发帖
826
金币
1807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3-07-22
白山呵,钱真有用啊!钱在此是百善之首了.
我不是过去的结果
离线白山

发帖
3200
金币
11739
威望
113
贡献值
18
开心币
37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3-07-22
此悲剧一直在上演!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离线lilianyong
发帖
53
金币
10180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3-07-24
为子学费自杀悲剧何时不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