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4年那场危机另一位亲历者,田仁礼对于外资企业占领市场有着自己更加深入的认识。
田仁礼:“国际粮商在中国开办加工企业,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加工企业赚钱,而是为他的母公司消化掉他的大豆。”
田仁礼认为如今外资并购之风越演越烈,如果这种并购进行下去,食其恶果的不仅是大豆加工企业本身,更重要的是与大豆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面对这种现状,李广富和田仁礼对于整个产业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田仁礼:“将来我的看法可能在中国,就是边上少去地方种一点点,旮旮旯旯那地方种一点点可能做豆腐吃,豆芽就行了,真正提供榨油的,恐怕会越来越少了。”
李广富:“那时候就是国际粮商说了算了,我有钱为什么不赚,这个地方一点大豆没有,这大豆价格我完全可以垄断,我可以控制,我想涨到10块钱一斤,你买不买,你没有你不得买,石油不是这个问题吗?矿石不是这个问题吗?”
刘登高:对于近期不断上涨的油价没必要过于惊慌
国际粮商通过建立、兼并大豆加工企业,逐渐左右了国内大豆市场,国产大豆不仅一点点失去了生存空间,价格决定权也一步步被压缩,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大豆价格一旦出现波动,它影响到的不止是农户和加工企业,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列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那在这个非常时期,有没有什么办法规避大豆市场的价格风险?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农户的储备是一方面的,产区的储备是一方面的,然后国家对油的大的战略储备也必须保证的。”
刘登高认为,只有增强市场的价格调控能力,加大储备,才能免除豆农的后顾之忧,放心的种植大豆。
刘登高:“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已经变成了两种不同的商品,我们中国抓住非转基因大豆的商品的特色,满足这个市场的要求,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这种要求,这个市场是很有前景的。”
作为中国大豆协会的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对于中国大豆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而对于近期不断上涨的油价,他表示没必要过于惊慌。
刘登高:“油价的上涨给居民的生活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油价的上涨,油的这个需求它是刚性的,目前价格这么大幅度地上涨,市民的需求不可能这么大地上涨,所以它必然有个回落期。”
半小时观察:中国大豆为何总有危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这首七步诗证明了,至少在两千年前,地球上好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大豆的时候,大豆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我们吃点豆腐和豆油却还得看外国人的脸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种粮不再是种了收,收了种,这么简单,农业已经被充分产业化,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复杂的产业链。在国际资本的博弈中,如果我们不想法设法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不占据这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不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优势就会短时间内然无存,变成过眼云烟。
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启,不可能再关上,我们的农业也不可能再满足于风调雨顺,自给自足,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把亿万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打造成一艘劈波斩浪的现代化航母。其实,在全球化游戏里,我们也并非逆来顺受的弱者,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十几亿人口组成的巨大市场就是一张谁都不敢轻视的王牌。中国有几亿农民,中国人绝对不能失去种粮食的机会。现在的关键是,谁来负起责任,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