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成为佛的种族
上一讲中的第一个问题和最后的讨论,两者非常相辅相成。其实这真的是关乎见地,因为不同的见地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我们称之为“所缘大所缘”(以大所缘为所缘)。在声闻乘中,轮涅之间的区别可说是更为坚固。而在大乘中,这两者有点像湿和水:既非同一事物,亦非不同事物。但你不能真正把湿和水分离,因为如果将湿全部拿掉,就没有水,水就不见了。所以当菩萨看着众生的时候,一公斤的众生即是一公斤的佛。基本上,这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半公斤的烦恼情绪就是半公斤的智慧。我讲述的方式有点偏向密宗,但也不全是密宗,即使在标准的大乘佛经里也有谈到这些。事实上,这部教文里也会讲到,或许是在第二品的时候,而且讲得非常有意思。种姓这个词在印度语里是jāti,意思是出生,有点类似继承人的意思,或物种(species)--我喜欢“物种”这个词。大家知道,种姓有其自身的职责(svadharma)。非常美妙的是,受菩提心戒的仪式里也有这个概念。到了大乘的时候,寂天等人便会说:“当你发愿要令一切有情证悟的那一刻,当你生起菩提心的那一刻,你就成为佛的法嗣,你就成为佛的物种。”记得之前的偈颂吗?菩萨就是如此看待大家的,把我们看作佛的种属、佛的种族。事实上,接着在第三品中说到:“现在这就是你的种姓。那么你的种姓职责是什么?你的种姓职责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介绍它的方式。听众:我想,他们说的佛子可能是指我们所谓的gṛhāṇa-paramparā。Paramparā(师徒传承)这个字指某一特定传统的传承,而gṛhāṇa也许是指居住在相同环境里的人。在我看来,这就是梵文“佛子”所指的意思。我们的确谈到种姓职责,基本上人人都是同一种姓,即佛种姓。其实上一讲的问题和讨论都是出自这一点。令一切有情全都证悟的愿望并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努力,这个愿望非常可行,并不抽象。愿一切有情证悟远远比达到世界和平容易得多,也比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