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龙
论禅
欲能从武学中有所启发,意味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同时,并能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地扩展自我。此亦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片面之发展,而乃致整体之发展
超越 因果宿命之途,全在于心灵与意志之力的适当运用。
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至爱欲中。
瞧向一木制的娃娃,她一无自我之意识,亦一无思考之能力。一无贪欲一无顽冥不化。
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开敞出现。移动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空是无法下定义解说的,正如最柔的东西是无法剪断的一般。
我系移动着亦可谓全然未动。我恰似浪涛上的月般不止地颠簸、摇移着。真义非在“我正在从事什么事”而是在“内心深处的知觉”,“何者深入我心中”。而过分的自我意识系对一切身体行动的最大障碍。
心灵的偏狭意谓着心灵的冻结。一旦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非动”系能量的焦点集中,一如转轮之轴心,是力之焦点,而非卸力、散力。
重在过程而非结果,没有动作者而只有动作,没有经验者而只有经验。
单凭自己的偏好与欲求而又能不带色彩地观察事物,可谓能以纯朴单纯的本性以观察事物。
完全忘我时,艺至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又选又挑的人方是最困难的。无所好亦无所憎,如此心方可明清,一发之差犹如天地之别;倘真理证明于你面前,则永无是或非,是与非的挣扎战斗是明心之障碍。
智慧并非是如何尝试将好的由坏的中强取来。却是学习如何驱驾他们。一如软木飘荡在浪涛的波峰、波谷一般。
迫使自己面对缺点-此系消除缺点之法。
论断-行为论断的本身就是禅,并不夹杂其他东西。
在佛法中,并无努力之处。惟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其中有深意。
并不为自己创立什么,惟像一无存在般的一闪而过,一如纯洁的静寂,得者失之。
切勿逃脱,奔放自己。毋寻寻觅觅,自会于己最不盼求之时到来。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静视一切技巧即犹一视无睹。
并无固定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医治某特殊的失调罢了。
佛家八重路
由此八要以消除苦难,以正真伪,以予生命真义之真知。
此八要为:
1. 正视(了解):需明视何为谬误。
2. 正决(志向):决意接受拯治。
3. 正言:修正言谈。
4. 正行:必须行为正当。
5. 正业:生计不能与救已向冲突。
6. 正功:欲愈己之疾,犹需不断努力。
7. 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断不止地思与觉。
8. 正心(默思):习如何深思冥想。
拳道与拳术
拳道以意会.力拙而意巧,力易而志难.若要由自然动静中悟出万物变化之理,自万物变化之力中,悟出别人之拳法之节奏破绽,乘虚而入,如水渗隙.
心拳与术拳
大巧若拙,拙中之巧.返朴归真,内蕴天地变化之机,外藏鬼神莫测之变.
哲艺之境
有些武术虽然先声夺人,但却如喝渗水之酒.令人越瞧越无味.但有些武术,其味随觉苦涩,但却如细嚼橄榄,令人越想越回味无穷.
入世与出世
不再以出世为修炼拳道的途径而完全'入世'了.如佛门弟子心经'入世'的修为方为正果,此番入世之后,便可自红尘中修学以前无法学到的自然平常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