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宇宙空间的天体。太阳系已知有九大行星,从离太阳最近的算起,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作为行星世界的成员具有三个共同特点:九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基本上都很靠近,叫共面性;都朝同一个方向绕太阳运动,叫共向性;同时,都绕太阳以椭圆轨道运行,叫近圆性。除金星和水星外,太阳系的行星周围都有卫星,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带着太阳系的的其他天体,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转动,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均存在一定的转动周期。
地球公转周期为一恒星年,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时。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地球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地球的自转是不均匀的,有长期变化、季节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等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即岁差、章动、极移和黄赤交角变化。这种变化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地球万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中以行星公转周期、行星会合周期、自转周期、卫星的公转周期等对地球及事物的影响较为明显。西方星辰学的一个观点认为,众多行星的会聚与人类历史中骚动周期(战争、经济危机、流行病等)之间存在一种“吻合性”。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行星的周期会聚对地球上的自然想象产生较强的作用,如地震、潮汐、洪涝灾害等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行星相对地球处于一定角度时,将触发某些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出现。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字理论影响下,天文学家开普勒以春分为00作为起点,将角度划分为,二分方位(1800)、三分方位(1200)、四分方位(900)、五分方位(720)、六分方位(600)和八分方位(450)。西方星辰学认为二分、四分方位是不利方位,三分、六分方位是有利方位。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211231525515387.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