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35阅读
  • 0回复

从和尚泡妞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剑南客
 
发帖
18
金币
10149
威望
0
贡献值
0
开心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1

  不敢说学过几年佛经,粗略读过几本禅经而已。佛祖拈花微笑之时,我也只能修炼到拈花傻笑一番。

??信或不信的,进庙遇佛,心存敬意,双手合十,一一拜过。出了殿门迎面过来一宽脸胖头和尚,手机铃响,他不慌不忙从前襟掏出一Samsung A188手机飘然而过。到了深圳,得知仙湖的宏法寺主持非同小可,宝马奔驰各一辆听候差遣,果然有次从山上下来,背后窜出一摩托,大家避让开,定睛一瞧是一小和尚驮着一位小姑娘呼啸而过,惊的我脚脖一崴。

??追溯佛教起源,是约公元前六世纪源起于的印度,据说佛陀释迦牟尼原名乔答摩·悉达多 ,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幼时相貌庄严,天资颖悟,勤谨好学,净饭王寄予厚望,期望他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转轮王”,以统治天下,14岁时便被立为太子。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不快乐,看着烈日当头农夫们汗流浃背忙于耕种,田里翻出的小虫被飞来的小鸟争着啄食,驾犁之牛颈上勒着粗绳,不断受人鞭打的皮破血流;看见步履艰难、老态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痛苦万状的病人,难产猝死于街头的孕妇……他不断苦苦地思索着为什么,为什么人世间有这样多的苦难?生生死死间的关连何在?人生痛苦的原因何在?如何才能解脱这诸多的痛苦?他深深地陷入了无限的惶惑、伤感、烦恼和痛苦之中。

??在29岁生日那天,他终于离开了他的皇宫,头也不回地挥别了如花似玉的王妃,粗衣布鞋开始了行走,最后就是在那棵传说中的菩提树下不眠不休七天七夜,终于悟道成佛。随后的三十年里,处处开坛讲经,讲经之处,天落花雨。

??是他制定的戒色欲戒荤腥一说吗?这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除了统一要求戒贪、戒嗔、戒惑、戒慢、戒疑外,佛教有显宗、 密宗之分。显宗 每日里萝卜青菜豆腐,豆灯一盏,清修苦读不近女色,弘法悟道。然, 密宗 的主要经典是《大日经》,主张即事而真,即身成佛。另有《金刚顶经》详述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指出人之淫、怒、痴、狂等,都是达到真实的“方便法门”。他们主张“乐空双运”,主张放纵肉欲,藉贪染供养以悟道。 这样快乐的修道,谁不想要啊! 于是在公元七世纪左右, 密宗 在印度大盛,成为主流。有了肉欲的贪染,就有物质的需求,于是佛教与外道合流了。

??传入中国的是显宗 ,所以一两千来,鲜见有酒肉穿肠过,明目张胆搂着漂亮美眉的僧侣(当然,私底下就不知了 ),僧人们总是粗衣荆鞋捧着钵出来化缘,云游四方,抑或在寺院里清心寡欲,暮鼓晨钟,后院里辟出个菜园,自给自足。

??可是,谁是佛家所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得道,显宗和密宗无不坚定认为自己是真传。小乘大乘,渡己渡人,都有自己的说法。而且,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信仰不被政治所利用,都会成为杀人的武器,成大义之借口。

??血光淋漓,见者惊心。这些,我就不再说开了去了。

??只是,每次想起佛之初起,想起释迦牟尼,我不愿把他当佛,他始终还是那个不快乐的王子,终日忧愁。他有着一颗温婉善良的心, 菩提树下的悟道,是人世间的大幸,也许亦是他苦难旅程的开始 。



来源:网易生活社区 文/薄荷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