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准确“推演”杨振宁的晚年婚恋 [庄严无忧] 于 2004-12-17 20:35:49上贴2004年9月3日,杨振宁在“2004年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表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主题演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我所以对于《易经》发生了兴趣;第二、《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第三《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总体来看,杨振宁在演讲中充分肯定《易经》的正面价值;但是,演讲的第一部分经过某些新闻媒体的断章取义并大肆渲染,使很多青少年对《易经》这部饱含中华文化卓越智慧的千古名著产生负面印象。杨博士有关《易经》“只有归纳法,没有推演法”的观点在易学专家看来,是犯了“常识性错误”,不值得撰写文章驳斥。
放眼世界物理学历史,科研成果比杨振宁“宇称不守恒”更重大的科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16,德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和珀尔(Niels Henric David Bohr,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哲学家)均承认,他们的研究成果,发现与中国《易经》原理惊人地吻合。《易经》不但没有“阻碍”他们的思维能力,反而让他们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笔者认为:《易经》有“归纳法”,更重要的逻辑实用特征是“推演法”。它把宇宙的万事万物归纳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现象;与此同时,它又用“八卦”推演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基本规律,这就是“推演法”。八卦的神奇智慧,有助于政治家“推演”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有助于军事家“推演”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有助于文艺家“推演”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有助于科学家“推演”纷繁复杂的自然规律。总之,各行各业都可以从这部神奇著作中得到启迪,获益匪浅。
最近,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在热炒杨振宁的晚年婚恋:现年82岁的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今年11月5日与芳龄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在北京订婚,预计明年(2005年)1月结婚。杨振宁形容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杨振宁知道他和翁帆年纪上有54岁的差距,难免会引起议论,因此心理上已经有了准备。
尽管杨振宁对《易经》抱有偏见,但是,宽宏大量的《易经》并不介意,反而异常准确地“推演”了杨振宁的晚年恋情,这恐怕让杨振宁喜出望外。
翻阅《易经》的第二十八卦“大过”(泽风大过·兑上巽下),九二的爻辞为“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这如何理解呢?爻辞翻译成白话文:“枯萎的杨树长出新鲜的嫩芽,老年男子遇到和他女儿(或孙女)同龄的晚辈女子,娶之为妻,没有什么不利。” 象辞翻译成白话文:“老夫女妻的现象,虽然是阴差阳错,但也是(上帝的)恩赐”。更神奇的是,“枯杨”甚至把杨振宁的年龄阶段和姓氏都推演出来了!稊(ti↗音提),意思是“新嫩芽”,表明杨振宁枯树逢春。
为什么在第二十八卦“大过”中寻找?因为翁帆今年的年龄正好是28岁!易神启发我,要在这一卦中寻找杨振宁的婚姻踪迹。
但愿笔者上述的寥寥数语,能让杨振宁博士幡然改变对《易经》的偏见。
(完)